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两天,谷歌封面被这位中国人刷屏,他是汉语拼音之父,让世界更好的认识了中国

2018-01-15 益美君 益美传媒

这两天登陆谷歌浏览器

你会发现,它居然变了

首页变成了一位中国人

和我们独有的汉语拼音


而这次谷歌突然改变首页

是为了纪念一位中国老人

中国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美国时间的1月12日

是周有光先生的112岁诞辰

为了纪念周有光先生的诞辰

Google单词的六个字母中

 l 为周有光年轻时的画像

G、g 和 e 用三本书代替

o 变成了两张纸,正反面分别写着

这家搜索公司的中文名谷歌

和它们的汉语拼音「Gǔ Gē」



如果没有这位老人

我们现在很可能没有办法

如此畅快地用电脑聊天、处理工作

拼音音译要推迟很久才会出现

他的发明让中国文盲率极大降低

汉语拼音输入法也因此

成为了全世界最受欢迎的中文输入法

而这位老先生的一生也可谓厚重传奇



周有光,原名周耀平,“周有光”是他的笔名,“有光”后来成为他的号。1906年1月13日生于江苏常州,那时还是清朝光绪年间。他的一生经过了晚清、北洋、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时代


他是作家沈从文的连襟、才女张允和的丈夫、经济学家、语言学家。50岁以前他是银行家,巧用金融立下抗日大功,爱因斯坦和他谈笑风生;50岁到85岁,半道出家制定拼音方案,是语言文字学家,精力都倾注在语言文学领域;85岁开始写文章,是文化家,和钱伟长一道编写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广泛探讨诸如全球化、中东局势、公民意识等问题,成为公共知识分子。


沈从文都称他“周百科”,周有光的一生,活得比谁都“热血”。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366lgpp0z&width=500&height=375&auto=0周永光先生音频视频,音容笑貌犹在眼前(来源:梨视频)

 


NO.1

汉语拼音之父

业余爱好派上大用场

算起来,他算是江苏青果巷的第三个才子 

周有光还在读书时

翟秋白赵元任这两位青果巷人

就已经是大有名气的学问家



▲20年代,赵元任(左一)在清华授课、翟秋白(左二)已成中共领袖


周有光自小成绩优异

多少是受到两位同乡的激励

他在光华大学修读经济学

后仰慕日本马克思经济学家河上肇

又奔赴日本拜师


▲周有光原名周耀(光华大学前身为圣约翰大学,二十年代爆发五卅惨案,学校反对学生游行,于是大批师生自立门户,成立光华大学。)


人生到此为止

算得上一帆风顺

可周有光万万没有料到

接下来是几乎将他击垮的“大风大浪”



▲ 青年周有光(右二)及其家人


在日本,他刚考上

河上肇所在的京都大学

河上肇入狱了

 

▲河上肇的理念此前已影响了周恩来等进步人士


紧接着,中日形势紧张

拜师不成,他只学了一年日语

就赶回国参加章乃器抗日小组


▲周有光在上海参加由章乃器发起的抗日小组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

他一路逃难,见证生离死别

最终决定以自己的才干

为抗日战场出一份力


“打仗最怕后方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

他在农本局管理西南农业

巧用金融手段保证农物、棉花生产

打破了抗战大后方8年不出粮、棉花荒的记录


▲抗战胜利了,顾传玠、沈从文、周有光(左起)于上海拍照。三个大人物是什么关系,后文知晓


不仅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周有光还换来了美国发展的机会

他谋得华尔街一家信托公司的工作

期间还和爱因斯坦两次畅谈国际大事


▲周有光在纽约已经是响当当的成功人士


救国梦圆了

美国梦也要实现了

新中国成立之际

他却放下一切毅然回国

 

现在年轻人可能体会不到

学经济那么多年

我觉得当时中国最缺的也是经济建设

于是立志回国搞经济”




回国后,周有光在复旦教书

同时也和同侪出经济杂志

以图给中国经济指条明路

 

谁料到,经济杂志没火

他的业余爱好却改变了中国



新中国刚建立

80%的人是文盲

要普及文化起码得先会读字


可该怎么教?

无论是古人采用的反切法

还是民国采用的注音字母法

都是需有一定文化基础

说文解字无从教起

汉语改革因此提上国家日程



▲民国的注音字母法(没有基础基本看不懂)


虽然是个经济学家

周有光对语言学也极为关注

早早将语言发展史研究通透

一时兴致,还出版了《字母的故事》


书一出

毛泽东特意借来翻阅

周恩来也指名道姓

要这位经济学家参加

全国文字改革会议




“我搞语言是业余的,搞着玩呢”

“这里谁不是业余呢”

想及汉语普及的重要性

周有光一转身,扎进了语言学里


以前是兴趣,如今是专业

他把过去看过的书又重新嚼了一遍

为证实拼音辅助汉字的可能

4000封国内外教授的建议信一一回复

3年后,在写出相关著作20多本

论文300多篇的基础上

终于完善好汉语拼音方案




此时拼音还只是国内普及

周有光的决心却不止于此

文革下放三五干校期间

禁止一切学术研究

他就带上二三十国版本的伟人语录

天天和林汉达在高粱地考究学术


文革平反没多久

就在国际会议上

推动拼音方案成为国际标准(ISO-7098)

a o e i u ü……

自此走进了小学教堂

此时的他,已是73岁


▲文革被骂人渣的周有光依旧为拼音推广四处奔波



NO.2

宠妻狂魔:

举案齐眉,不生气

一生颠沛,起起落落

从没有谁看出周有光长命百岁

早年的他慢条斯理,瘦弱不堪

患过肺结核,也得过忧郁症

算命先生甚至断论

此人活不过35岁


而他的一生却越过越光亮

或许只因为在上海

和张允和的一次邂逅



张允和是合肥张家四姐妹中的二姐

四人出身书香世家

知书达理,天生丽质

连叶圣陶都说

谁娶了张家四姐妹的姑娘

谁就会幸福一辈子



深情一眼,挚爱万年

周有光很快就对张允和

展开温柔的追求攻势

最后在“我愿在你一吻中洗净我的罪恶”的表白中

两个人紧紧牵起了彼此的手



张允和清丽脱俗

性格却和周有光截然相反

相伴湖畔,谈情说爱

活泼率性的她就像一道绚丽的阳光

彻底照亮了他的生命


▲张家四姐妹:张充和、张允和、张元和、张兆和(左起)张充和嫁给了傅汉思,张元和嫁给了顾传玠,张兆和嫁给了沈从文。几乎都是门当户对


爱一个人就会考虑

她所有的未来

谈婚论嫁之时

门不当户不对的周有光害怕了

他写信给张允和:

我很穷,不能给你幸福

 

这个率性的女孩

用十页纸的书信

唤回了他爱的勇气

幸福不是你给的

是我们一起创造的


毕业后,两人结婚

无论世间风雨险阻

从此相濡以沫

 


周有光留学日本

张允和二话不说,相随而去

 


回国抗战,颠沛流离

张允和一人带着孩子,从不报忧


 

后来文革掀起一股批斗风

一群人找周有光批斗

张允和挺身而出

那些人恶狠狠瞪着

“你什么立场”

我就是个家庭主妇

我有什么立场

随后周有光被下放乡下

张允和坚持送药

 

爱情的甜蜜

让这段命运显得愈发残酷

却也给了他们冲破一切险阻的勇气

 

 

文革结束那年

夫妇两人已是古稀之年

往后的日子却

一点一滴越是精华

 

周有光喜欢清茶

张允和喜欢咖啡

他们就发明“举杯齐眉

每天到了约定时间

不疾不徐地并坐

“我们两个上午喝茶、下午喝咖啡

都要碰碰杯子

是好玩,但也是对彼此的尊重




 平日里聊昆曲,侃大山,谈艺术

张允和总说

“我快乐极了

爱人的乐观让周有光

也对过往的艰辛一笑而过

 


耄耋之际,周有光写下对联

人得多情人不老

多情到老情更好

爱情如涓涓细流

流淌至生命的深处


 

谁料生死无情

2002年,张允和突然离世

那天,他默默坐在床前

望着她宁静的脸

握着她的手不肯放开


 

到了这年纪

我什么都看得开

唯独这件事看不开!

 

爱人的离去

让他的生命也不再完整

思念,无时无刻不侵占他的心灵


 

他将爱人的遗作,一一整理出版

作为永生的纪念

 


而狭窄的小书房

摆下了爱人一生的照片

一整天,他只坐在沙发上,魂牵梦萦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

周有光才从悲伤中走出

或许最深沉的爱

就是将自己

活成爱人的样子


 

他重新开朗活泼起来

笑称自己是被上帝遗忘的人

吃好喝好

要活一天多一天

 


年过百岁

他从语言学跨界到文化圈

 


每天读书看报

研究历史文化不止

他还开通博客、微博

以知识分子的姿态

审视中国的发展

 


每个月发表一篇文章在报刊上

同时还出书立著

100岁《百岁新稿》

104岁《朝闻道集》

105岁《拾贝集》

108岁《周有光文集》

110岁《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

 


昨天是周有光先生逝世1周年纪念日

正如他的名字

有光一生,一生有光

除了谷歌记得这位老人

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不曾忘记他


        

附赠周永光先生几句语录:

“我从年轻到年老,向来不喝酒,不抽烟。以前应酬,别人喝酒,我只喝啤酒,啤酒不是酒嘛。抽烟是最不好的。我买最好的烟是专门害朋友的。”


“不要生气,都是小事情,吃亏就吃亏,讲个笑话,刘少奇讲,吃小亏,占大便宜。我说,我吃小亏,也不占大便宜。”


公益传播第一大号,让爱更有力量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