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能救一个是一个!从揭黑记者到公益行者,他奔走9年只为拯救600万尘肺农民兄弟

益美君 益美传媒 2022-03-30


呼吸有多难?
我们很少会思考这个问题
因为一呼一吸
不过是两个最简单的动作

但对于这个群体来说
呼吸,是他们最难做到的事情
他们长期卧床,只能靠呼吸机生存

他们就是尘肺病人



“人活一口气,如果你的肺出了大毛病,这口气就这样憋着,比死难受。”纪录片《人间世2》第三集,向我们展示了尘肺病患者的生存现况。

2018年9月18日,长江商学院EMBA31期3班学员来到河南省卢氏县,探访这里的尘肺病农民,希望找出适合的帮扶方案和计划,改善他们的生活状态。

这次公益行动被称为长江商学院史上最难的公益之一,他们在这一天到底经历了什么?

先看一段小视频了解下这段故事——


长江商学院校友的尘肺病救助公益案例,收录在即将出版的2020年长江公益案例集《无公益,不长江》一书中。


今天,益美君抢鲜把他们的故事讲给你听!




01

从记者到公益人


对于尘肺病,如果你有所耳闻,很可能是因为他——王克勤,大爱清尘创始人,同时也是长江商学院EMBA31期学员。

大爱清尘创始人、长江商学院EMBA31期学员王克勤
 
今年55岁的王克勤,人生岁月中经历了两种人生:第一种叫新闻记者人生,第二种叫公益行者人生。

1989年,王克勤开启了他二十多年的记者生涯。因为一系列的揭黑报道,王克勤被称为“中国的林肯·斯蒂芬斯”。

王克勤曾发誓要做调查记者直到80岁,然而,50岁不到,在一次采访中,他接触到尘肺病人这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群体,开始深度关注尘肺病农民工的命运。


经过长期调查研究,王克勤发现了两个重要的“90%”,即尘肺病占所有职业病的90%以上,而尘肺病人中农民占90%以上。


煤炭工人、纺织工人、电焊工人、隧道工人、雕刻工人……长期处于充满粉尘的场所、吸入大量粉尘就很容易患上这种病。

他们的肺会逐步纤维化,变得像石块一样坚硬,每一次呼吸都需要调动全身的肌肉。

陕西省洛南县尘肺农民陈线军和女儿在一起

为拯救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的600万尘肺病农民,2011年6月15日,王克勤联合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共同发起了“大爱清尘——寻救尘肺病农民兄弟大行动”。


从此,他“阴差阳错”成了一名公益人。


“大爱清尘——寻救尘肺病农民兄弟大行动”启动仪式


02

加入长江,就找到了家


2017年,王克勤成为了长江商学院EMBA31期公益生,作为公益奖学金学员投身到长江商学院学习。


“无公益,不长江”是长江商学院的公益理念。从2010年起,长江商学院规定每个EMBA的学员都要完成48小时的公益学时才能毕业,让学员们把公益理念贯穿到行动之中,并引导大家在长江商学院的平台上做出有特色的公益项目,整合校友资源,凝聚更多的社会力量。


王克勤来到长江商学院学习之后,发现他与长江商学院的公益理念不谋而合。


他说:“选择到长江来非常好,感觉找到了家。这里不仅可以系统地听取企业管理知识、接触实战案例,还可以和同学交流,深入了解商业运作手法、技巧,把这些运用在公益事业中。”


2018年9月18日,长江商学院EMBA31期3班学员携手北京大爱清尘公益基金会,开展了“豫西公益行——尘肺病救助项目”,前往国家级贫困县——河南省卢氏县探访尘肺病农民。



卢氏县位于秦岭东端,隶属于河南省三门峡市,这里山大沟深,空气清新,是一个天然大氧吧。


但是,当地人均耕地面积少,矿藏资源丰富,大量的青壮农民上山进矿打工,由此导致两三万人患上尘肺病,丧失劳动力,后半生都处于缺氧状态。


探访当天正好下雨,山路湿滑,大家小心翼翼地走在泥泞的小路上防止滑倒,还要担心旁边山上的石头会不会滚落……


探访学员们沿着泥泞小路前往尘肺患者家中
 

在这里,大家见到了之前从未见过,甚至未曾想象过的景象。


有的尘肺农民因为肺组织受损,不得不24小时依靠制氧机呼吸,每日的活动范围仅是家中的十平米。


有患者的孩子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本该是在上初中的年纪,却被迫辍学外出打工。



疾病、孩子、房子……这些难题纠缠在一起,压得这些患者喘不过气来。长江商学院的同学们也更加理解,为什么即使知道这份工作会威胁到健康,这些农民们也仍然会去做。



03
做最需要做的公益
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

但在悲伤之外,总有向上的力量让人惊喜,令人欣慰。


有患者为了让儿子考上大学走出山村,借钱、躲债、打工……穷尽一切努力,最终将三个孩子全部都送进了大学。


有患者为了给孩子凑上大学的学费,将房间空出来晾烟叶,自己搬到房檐下住,终日忍受着刺鼻的烟叶味。


尘肺患者李建民穷尽一切办法,将三个孩子都送进了大学,现在,孩子们都有了好的归宿
 
在这个偏远的小山村里,尘肺病患者和他们的家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向上,认真活着。

仅仅一天,同学们就感受到了尘肺农民的艰难与不易。同学们纷纷感慨,这是是“最难的公益”、“最苦的公益”。

在当晚的尘肺农民帮扶交流会现场,长江商学院EMBA31期3班班主任安书娴和3班政委冯银锁宣布:长江商学院EMBA31期3班正式成立“大爱清尘基金会长江商学院313专项基金”,号召长江商学院的同学利用自身优势与资源,帮助困苦的尘肺病农民兄弟。


313专项基金成立后,在救助尘肺病农民、助力精准扶贫的事业中持续发挥力量。


除了直接捐赠尘肺农民的公益项目、再次开展公益行活动外,313基金还捐建了大爱清尘第六家尘肺病康复中心。


这家康复中心已于2019年9月22日在陕西省山阳县漫川关镇正式启动,为当地尘肺病患者提供科学、专业的指导和服务,帮助尘肺患者学会健康管理,改善身体状况。


2019年9月22日,长江313专项基金捐赠的大爱清尘漫川关康复中心正式启动,专项基金代表、企业家陈丕在启动仪式上致辞
 

在未来的几年里,长江313基金也将携手大爱清尘,在全国建设30家康复中心,用这种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式参与健康扶贫,重新点亮成百上千个尘肺家庭的希望,把这一项目做成长江商学院参与精准扶贫、健康中国的典范项目。



“313公益永不毕业!”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份约定。



04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


“出现呼吸衰竭”、“只能靠制氧机勉强维持”、“医院只有四台呼吸机”……


2020年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肆虐中国,很多新冠肺炎患者面临着与尘肺病患者同样的问题——呼吸困难


“肺功能就像汽车的发动机,正常的速度可以开到一百,但在新冠肺炎影响下只能开到七八十,达不到肺功能的要求,会越来越缺氧,导致呼吸衰竭。”上海市闵行区中医医院急诊监护室副主任刘小路说。


而当时湖北很多医院呼吸机不足,多家医院在四处借调呼吸机,很多病人家属也不断在微博上求助。


长期从事呼吸健康的王克勤,根据长期的专业积累,第一时间做出判断,决定向湖北各大医院捐赠呼吸机


除夕夜,王克勤向大爱清尘员工发出紧急驰援令;大年初一,大爱清尘驰援湖北工作组成立;大年初六,首批200台呼吸机送达武汉湖北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医疗机构。


各界捐赠的呼吸机送达湖北各医院
 

大爱清尘的驰援行动得到了长江商学院同学们的大力支持。1月30日大年初六, 长江商学院MBA31期3班便捐赠善款16万余元,随后更多班级更多同学参与了进来,驰援湖北更多的“救命机”。


“务必确保执行效率,务必确保直达医院!”这是大爱清尘的项目执行准则。长江商学院EMBA31期的同学们累计向大爱清尘捐赠善款1,255,378.4 元,共为湖北省27家医院提供了211台呼吸机(含239个呼吸机备用面罩)。


长江商学院EMBA31期第一纵队学员为湖北医院捐赠呼吸机
 

此次新冠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受限于医疗卫生领域的专业性,很多公益组织难以有效参与和深度介入。


而作为专注呼吸健康领域近十年的公益机构,大爱清尘行动早、规模大、模式复制、直送医院、专业执行,有效缓解患者呼吸之痛。


据《财新》报道,自除夕开始至3月31日,大爱清尘累计向湖北15地市282家医院,直接捐赠3039台呼吸机与制氧机,占到全国数十家基金会捐赠呼吸机总数的三分之一。



05
用爱驱走尘埃

王克勤曾说:“要用100年的时间,让尘肺病在中国彻底消灭。”


为这心愿,王克勤带领大爱清尘团队,一刻不停地奔走于全国各地的尘肺病高发贫困区,全国大部分省区的尘肺病山村都留下了他们的脚印。


王克勤在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天堂镇探访时,核查患者的身体疾患
 

而大爱清尘的救援不仅仅是救命,更是救心


很对尘肺农民兄弟在接受大爱清尘的帮助后,他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爱和力量,开始对未来的生活抱有期待。


甚至有的患者主动加入大爱清尘做志愿者,帮助其他尘肺病农民,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尘肺病农民在大爱清尘江西省萍乡市良坊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

 

北京海淀区牡丹园北里的一间民用住宅,曾是“大爱清尘”在北京的办公室,白天用来办公,晚上当作宿舍。


这间房子里有一张朋友捐赠的旧沙发,在这张沙发上,王克勤曾经做过一个美妙的梦——尘肺病在中国彻底消失了,而大爱清尘也不复存在了

 


阅读了王克勤和长江商学院EMBA31期3班的公益故事后,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秘书长胡广华先生如是说:

大咖点评胡广华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秘书长

优秀的公益项目不仅仅局限于满足受助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而且还能从根本上改变受助人的生存状态。


“大爱清尘”公益项目,正是一个从满足受助人基本需求,到改变受助人生存状态的成功典范。


九年来,大爱清尘不仅帮助了8万多尘肺病患者,还将“尘肺病”这个曾被社会长期忽视的公共问题推到大众面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因为王克勤就读长江商学院,把大爱清尘融入长江,让“无公益,不长江”的长江公益更加丰富;因为长江商学院校友们的加入和加持,让王克勤和他的大爱清尘团队更加饱满。


阅读更多长江校友的公益故事
欢迎关注2020年长江公益案例集
《无公益,不长江》


自2018年开始,长江商学院每年策划出版一部《无公益,不长江》,系统介绍长江人的公益创新行动与企业家精神,探讨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


2020年《无公益,不长江》即将出版,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