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课堂讨论到创新公益实践,他们用一腔热血,照亮传统工艺之美!

益美君 益美传媒 2022-03-30



长江商学院,金融MBA2017级北京班的同学们正在照常上着市场营销课,课堂氛围安静肃穆,这时,教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为一个机构策划营销战略。

同学们都默默回想着合适的机构时,班级公益委员彭艳蛟突然灵机一动,想到曾听别人提起过的无锡公益刺绣艺术馆。

这一下,同学们的热情都被点燃了,为这样一家公益机构做策划,既能实践课堂上学到的市场营销知识,又能帮助视障、听障群体做公益,还能推广苏绣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直一举三得!

金融MBA北京班公益委员彭艳蛟与刺绣馆作品《火烈鸟》、《树叶》、《玉兰》合影

就这样,一次讨论演变成一场公益实践,同学们还别具匠心地将项目起名为“静绣”,“静”代表聋哑人刺绣师安静而专注的模样,“绣”代表苏绣所承载的传统工艺之美。

在一头扎进公益的时候,同学们都忘了,这本来只是一份需要上交策划书的作业而已。

那么,他们都做出了什么成果呢?先看一则短视频了解一下吧!


“静绣”的故事,收录在即将出版的2020年长江公益案例集《无公益,不长江》一书中。

今天,益美君先带大家抢鲜阅读一波!




01
一切,源于一堂普通的市场营销课

长江商学院金融MBA北京班的同学大多是金融行业出身,学校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完成24个“公益学时”才能毕业,在公益领域颇有经验的彭艳蛟被推选为班级公益委员,成为了沟通同学们与公益资源的桥梁。

在那次机构策划营销战略的课堂讨论后,同学们对无锡公益刺绣艺术馆产生了兴趣,看到刺绣馆的作品后,他们更是被自强自立的聋哑人绣师感动,热情都被激发出来,“海归”陈鹏飞、“学霸”姜全等同学纷纷提出很多想法。

当时,大家对公益刺绣艺术馆的了解还比较有限,这也让他们可以不受限制地放飞自己的创意,从事信托基金的张楠是首先提出“静绣”品牌战略的人,他说:“当想到聋哑绣师刺绣,安静无声却又异常专注的模样时,我就自然而然想到这个创意了”。

▲金融MBA北京班同学张楠

为了回应大家的期待,彭艳蛟也尽职尽责地履行着公益委员的职责,将公益刺绣艺术馆创办人李雪依邀请到了长江的课堂上。

2018年7月8日,李雪依一走进课堂,就被长江学子的热枕与真诚打动了:“课堂的半圆形布置、同学们的热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让人感到朝气和力量!同学们的真情演讲让人感动,而现场展出的聋哑绣工及刺绣老师的作品也让这些金融骄子们对身障人群、对传统手工艺有了很热烈的交流。公益与商业在这里奇妙地相遇!” 

李雪依与孙宝红教授合影

这次的交流让同学对公益刺绣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李雪依对“静绣”品牌战略的肯定也坚定了同学们把公益项目落实的决心。

一切,才刚刚开始。


02

努力,只为走得更高更远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金融MBA北京班也知道光自己内部讨论得热火朝天是不行的,很快,包括彭艳蛟、张楠、权计伟、张雷、庄勇、李磊、白文芝、马丽、宋佳、谢海闻、郝木嘉、孙彬等同学就自行组织了一个实地考察团队,千里迢迢奔赴无锡公益刺绣馆。

身在扬州的副班长庄勇还特意赶去无锡,派车接送同学们,安排在无锡的行程,支持这次公益活动。张雷等同学也尽己所能为无锡公益行提供各类支持。

长江同学白文芝尝试刺绣

在刺绣馆的参观考察十分愉快,同学们纷纷表示,刺绣师们的精神状态与想象的不太一样,面上并没有身为视觉或听觉障碍者的阴霾,相反,他们都非常独立且自信

每一幅刺绣作品的完成都各有不同,有的作品在绣制前需要对绣稿进行仔细地先画再定稿后刺绣。彭艳蛟仔细观察了刺绣馆中一位容貌气质出众的姑娘画画时的神情,“能够看得出来她是真的用心,真的喜欢。” 

长江同学张雷尝试刺绣

除了了解身障绣师们的日常操作之外,长江一行人还亲自上手体验了一把刺绣的乐趣,大家的第一感觉都是:“太不容易了”。刺绣是项非常精细的手艺,费时费力还费眼睛,不过相对于普通人,聋哑人从事刺绣是有一定优势的。他们更不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更容易专注于手上的活儿,所以从业年限较长的聋哑绣师在一定程度上会胜于健全绣师。

但公益刺绣馆想要发展却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巨大劣势,那就是手工刺绣行业整体的衰落。金融MBA北京班的另一位同学李群,曾自费去苏州的刺绣一条街实地考察过,她发现市面上的苏绣产品大多是机器绣的,与手工绣品主题相似,也是传统的花鸟鱼虫,“手工绣品没什么特色,普通人根本看不出来差别。”

与成品外观细微差别相对的,却是价格的巨大差异。机器绣品的价格大多为几百元人民币,便宜的甚至不到100元,贵的也少有上1000元的。手工绣品却基本是1000元起步,上不设限。与普通人所认为的“越大越贵”不同,李群发现一些绣在扇子上的小图案反而更贵,因为这样的图案对绣工要求更高。

罗冰、张雷、王夷等同学在李群公司讨论

李群回到北京后,立刻组织同学们一起讨论考察所得的信息,最后大家都一致认为应该从品牌包装宣传这块下手

首先,过去的刺绣作品主题太单一,难以突出特色,需要做出比较大的改变,最好是能跟艺术、时尚这块的资源对接。其次,刺绣产品的包装也不足,大多都是传统的摆件,不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如果能找专业设计师包装一下,例如改成适用范围更广的挂画形式,再加一个好看的边框,产品的“卖相”定然会更好。最后是品牌宣传,公益刺绣馆的绣品本来就具有公益属性,这是天然优势,如果能加大这部分的宣传,再对接一些相关的资源,产品的销路必然会更广。

确定营销策略之后,罗冰等同学们纷纷行动起来,不吝啬于自己手中的资源,只希望能帮助公益刺绣馆走得更远。


03

商业与公益的碰撞,如此奇妙


怀揣着让聋哑绣师的作品在更大的平台上发光发亮的“小梦想”,金融MBA北京班的“文艺委员”李光辉也出了一份力。李光辉是北京一家影视公司的投资总监,在影视行业有不少资源,他联系了著名演员窦骁的经纪人,并得到了她对“静绣”的大力支持。

窦骁发起的蔸蔲原生艺术基金是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名下的专项基金,专门支持艺术类的公益事业,与“静绣”的主题不谋而合。

▲金融MBA北京班同学李光辉

双方很快达成协议,由蔸蔲原生艺术基金出资订购绣品,将聋哑绣工的刺绣与中国当代青年杰出艺术家郭鸿蔚的画作结合,并参加在北京798艺术区举行的“蔸蔲原生艺术基金公益画展”。彼时“静绣”才刚刚起步,就能得到如此好的资源和展示机会,实在离不开李光辉和其他长江学员们的努力。

北京798的展览非常成功,郭鸿蔚是以对水彩以及油画颜料极具创造性的运用而闻名的艺术家,聋哑绣工们的作品因加入了他的艺术元素而有了不同的意义,窦骁本人也亲自去到现场为“静绣”助力。

活动结束后,作为“中间人”的李光辉也很激动:“很开心我们同学们一起为艺术和公益做了小小的贡献,古人不是说’勿以善小而不为’,也感动有这么多各界朋友,特别是窦骁先生以及’蔸蔲原生艺术基金’同仁们支持我们这项公益,最终落地,也让大家看到了成果。” 

窦骁在“蔸蔲原生艺术基金公益画展”讲话

提出“静绣”品牌理念的张楠对品牌宣传策划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与窦骁的合作是一个很好的契机,“静绣”可以尝试做自己的品牌。

例如承包潮流服饰中的刺绣元素,再找像窦骁这样的明星“带货”,宣传效果绝对是几何倍地增长。张楠还通过长江学弟王润锋为公益刺绣馆联系了央视的拍摄团队,想要拍一部聋哑绣师的纪录片,在全国最有影响力的电视平台上播放。

“静绣”早已不再是一个小组作业,除了几位深度参与的同学,全班前前后后有20余位同学为项目或出钱或出力。

2018年的99公益日,更有黄天生、马丽、徐家昂、许风赟等107位长江同学为“静绣”慷慨解囊,筹集7万余善款,将刺绣馆的小院装修一新。其中徐家昂开  心地表示,“我是江苏人,能支持到苏绣我很开心”。

参与捐赠的长江同学名单
长江同学公益捐赠善款将小院改造一新

其实,在企业家云集的长江商学院,7万元的善款不算大数目,这也正是“静绣”与许多公益项目的不同之处:筹款从来不是“静绣”的目的。

长江商学院的公益理念有3个版本,1.0版是自发公益、2.0版是项目公益、3.0版是平台公益,彭艳蛟认为“静绣”的理念与3.0版最为契合,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

这也是同学们不计得失地为“静绣”策划营销、对接资源的原因,公益说到底并非长江同学们的主业,但他们业余时间付出的这些努力,却可能将“静绣”引导上一条可以独立发展的道路。

正如长江商学院的朱睿教授所说:“好的公益,最终一定是让受助者能够独立于这种慈善。”


04

不断尝试,才有更好的未来


长江“静绣”团队的同学对公益都有自己的理解,李光辉认为想要持续有效地做公益,方法就是“将公益做成商业项目,用商业思维来做公益。

”班级“公益委员”彭艳蛟则多次用到“赋能”这个词,她认为专业的公益就是要“赋能”所要帮助的目标群体,给予他们独立自主走下去的方法和能力。

这些公益理念也体现在“静绣”项目中,李光辉将“静绣”称为一场“从零到一的实验”,既给了受帮助群体一个未来发展的思路,也让参与进来的人对公益有了新的思考和理解。

“静绣”尝试和实践带给公益刺绣馆许多的思考,在与新的商业理念碰撞后,刺绣馆又会激起怎样的浪花,长江的同学们也在翘首以盼。

▲英国著名设计大师Paulsmith定制了一幅公益刺绣馆出品的《火烈鸟》

2019年,“静绣”获得长江商学院公益奖,不少评委都表示这个项目让人“眼前一亮”。彭艳蛟觉得这算是对“静绣”项目价值的肯定,也不辜负了同学们的付出。“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她现在还十分怀念大家聚在一起讨论“静绣”的日子,认为这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宝贵经历,同学之间也建立了特殊的情谊

李光辉还开玩笑地说:“要先一起做公益,再一起做生意。”通过“静绣”,他和很多本来只是点头之交的同学真正熟识起来,在一起做公益的过程中,不仅自己“业务能力有所提升”,也近距离地观察到了同学们是如何待人处事的。

做公益合拍的人,未来也很可能成为合拍的商业伙伴。

▲金融MBA北京班全体同学与院长合影,院长戴的围巾是刺绣馆制作的

“静绣”是一个十分创新的公益项目,其开始于一次偶然,却在发展过程不断被注入新的活力。无论是取得的成果,还是吸取的经验教训,都是宝贵的财富。

彭艳蛟表示,在”静绣“之后,金融MBA北京班同学于博、杨绍曾、何苗、许风赟等还发起了”长江途梦“项目,同样是赋能需要关心的群体,这个项目通过远程直播的方式帮助乡村中学生打开眼界,了解外面的形形色色的职业。

这个项目同样获得了长江公益奖。彭艳蛟很开心地表示,从静绣出发,到途梦,再到陆陆续续大家在各自工作、社会团体中发起、参与的形形色色的项目,金融MBA北京班同学们的公益之路必将越走越远。

在了解了静绣公益的故事后

长江商学院EMBA校友刘洲鸿秘书长

也毫不吝啬对他们的赞美

大咖点评


刘洲鸿

林文镜慈善基金会秘书长

长江商学院EMBA24期校友

一口气读完静绣公益的故事,作为长江商学院校友,我由衷地为积极参与公益、奉献公益的师弟师妹们自豪,为重视培养企业家社会责任感的母校而感到骄傲。我觉得,公益精神已深入长江商学院的骨髓,践行公益已成为长江商学院的传统。


这篇文章非常真实、全面、客观地呈现了长江商学院金融MBA2017级北京班同学们支持无锡公益刺绣艺术馆公益实践的全貌。看完后,作为一名公益从业者,感触颇多。


静绣公益这一案例告诉我们,要做好公益,仅有善心是不够的,还要懂市场。从公益的角度看,无锡刺绣艺术馆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公益项目:它找到了适合聋哑人从事的工作,把聋哑人的弱势转为了优势;它让聋哑人能够有尊严地自立,而不是依靠救助苟活。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项目执行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要 考虑,包括市场对于绣品的需求、绣品的定位、如何开拓市场等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项目最终很难成功。悲情牌可以打一打,但最终还是要靠产品说话,市场不会因为这些绣品是聋哑人的作品而另眼相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长江商学院同学们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在链接资源、产品设计、传播推广、市场营销等方面给予的 支持,对于静绣公益来说非常重要。



相信静绣公益这次实践,对于金融MBA2017级的同学们来说, 不仅是完成市场营销课程作业,更是他们参与公益的开端,未来他们在做好商业的同时,一定会更好地参与和支持公益,服务社会。



阅读更多长江校友公益故事

欢迎关注2020年长江公益案例集

《无公益,不长江》



自2018年开始,长江商学院每年策划出版一部《无公益,不长江》,系统介绍长江人的公益创新行动与企业家精神,探讨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

2020年《无公益,不长江》即将出版,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