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点赞开始啦!快来为2020年湖北省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入围作品打call吧!

爱学习的 青学小楚 2023-02-22

青学小楚

记录追梦时代 抒写奋斗青春

关注


2020年9月,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下发《关于开展2020年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的通知》。共青团湖北省委制定专项工作方案,积极组织,广泛动员,运用各类媒体手段,扩大宣传、形成声势,充分拓展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截止2020年12月,我省共收到各类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474份,包括中学中职组309份、大学组153份、社会青年组12份。通过邀请省政协提案委专家协助开展评审工作,我省最终向团中央上报优秀优秀组织单位2个,优秀提案作品28份,其中中学中职组11份、大学组16份、社会青年组1份。以下是湖北省模拟提案入围作品名单。


大学组


湖北100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提案名称:关于优化城市非机动车道与盲道规划建设的提案

提案人/团队:跟党就走队

指导老师:罗雪飞

推介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提案全文:

一、背景和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化建设也得到了快速的推进,在城市道路的规划中,非机动车和一些特殊人群、盲人已经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他们的安全出行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但是在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中非机动车道的建设问题上仍存在普遍的人文情怀缺失的问题-盲道和非机动车道的规划建设上仍存在普遍性的缺失。

(一)盲道方面1、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存在漏洞部分城市存在路灯或电线杆中断盲道的行为,盲人本就属于特殊群体,他们对于外界环境变化的感知和判断能力要比普通人弱得多,应对路面的突然变化也很难做出预警反应。这就直接导致了他们在出行过程中受伤的可能性相比正常人来说要高的多,他们安全出行受到的威胁也更严峻,在盲道上出现此类情况大大增加了盲人出行的难度和危险系数。2、盲道的重要性没有得到重视盲道设置的初衷是方便盲人的出行,鉴于盲人属于特殊人群,应该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方便。尽管现在有导盲犬等辅助方式的存在,但是毫无疑问盲道才是最有效、最切实可行、最有望普及的措施。但是在大多数城市的道路规划建设过程中,盲道的建设大都浮于形式,关于其切实操作性、是否能真切的帮助到盲人群体都有待考证。所以需要人们从根源上改变对于盲道的认知观念,它并非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3、盲道常被占用的现象部分城市时常会出现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和一些闲杂物品占用盲道的行为。由于非机动车道建设的缺失、人们对盲道重要性的认识不够、人行横道的地面空间有限等原因,常出现一些非机动车的停靠占用部分盲道的区域或在盲道上飞驰。对于未知随机出现的非机动车又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盲人的出行困难程度。

(二)非机动车道方面

1、非机动车数量的激增中国曾是自行车大国,直到1986年,63%的北京人还将自行车当做首要交通工具。即使近些年来随着机动车和电动车的普及该比例有所降低,但随着现在中国的自行车共享正成为直接的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方案并在全国数百座大中小城市运营此类系统,中国的系统正以非同寻常的速度迅猛发展,“自行车王国”的称号正在逐渐回归。正如美媒评价说:“中国或将世界拉回自行车轮上,重新成为自行车大国。”同时,电动车作为自行车的直接替代性物品,在中国的拥有量也呈指数型增长。这就直接导致了非机动车道的承载压力越来越大,拥堵和过载问题越来越严峻。2、 非机动车道建设的缺失由于我国城市化的过程较为仓促,在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分机动车道规划建设的缺失,仍有部分城市的部分地区在应该设置非机动车道的路段并没有设置非机动车道或其宽度等并不足以满足需求,这就导致存在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见缝插针”等情况。以武汉市为例,武汉作为近些年飞速崛起的大城市,很多重要的干道上非机动车道的规划建设并不完善,各种非机动车被迫在机动车道上飞驰的现象较为普遍。武汉的交通出行方式多种多样,道路错综复杂,尤其在一些路口区域和公交站点,车流量人流量大,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上行驶就极大地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几率。

二、原因分析

(一)盲道方面1、盲道规划建设过程中与盲人群体的脱离盲道是盲人群体出行时最重要的辅助设施之一,但在盲道规划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对盲人真实需求了解较少,未能从盲人群体的利益出发,导致我国的盲道仍处于“有”的阶段,其设计逻辑依然是为非盲人群体而服务的,而不能真正的为盲人出行带来便利。2、社会群体普遍未意识到盲道的重要性无论是在规划设计之初的不合理,还是实施运行过程中被占用,盲道中间出现电线杆、绿化设施等障碍物的问题反映了社会中的非盲人群体没有意识到盲道的重要性。观念意识的淡薄,使得后续城市规划中将盲道置于低优先级,既没有做到盲道与其他设施相适配,也没有随着城市发展而更新、升级盲道。而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为了自己的一时便利,更是在停车时占用盲道、将自己的摊点摆在盲道上。出于“盲道本就可有可无”的心理,私自占用盲道的民众并未觉得有不合理之处。3、缺少专业的监管部门和相应惩戒机制盲道的设计和规划本有具体的标准,但在实际投入使用时却问题颇多。原因在于缺少相关部门对盲道建设、盲道运行进行层层严格把关,也未明确私自占用盲道的惩罚措施。缺少有效的监管部门、惩戒机制,盲道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难以解决。(二)非机动车道方面1、城市建设规划未能及时更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对于发展与保护的平衡关系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共享经济”模式下,共享单车出现并且数量激增,导致出现了许多城市规划之初并未考虑到的问题。在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之中,道路规划更侧重于机动车道的建设。面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变化,城市规划却还未做出相应的调整,导致现存设置与实际需求之间的落差体验。(三)重要性分析1、发展完善城市非机动车道与盲道规划建设,有利于盲人群体的出行、降低非机动车道中的安全隐患。现阶段的盲道设计仍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也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非机动车道设计的不完善也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通过完善城市非机动车道的规划,可以真正的为盲人群体带来便利,为日常出行多一份安全保障。2、发展完善城市非机动车道与盲道规划建设,有利于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城市文明应以规范为尺度,以幸福感为温度。盲道设计的不合理、使用过程中的被占用现象,已然成为了城市文明的“盲点”,非机动车道设置的不完善,更是导致了自行车乱停乱放、行人与自行车发生冲突等不利于城市文明建设的现象。完善城市非机动车道规划,使道路的通畅,才是城市文明的真正体现。3、发展完善城市非机动车道与盲道规划建设,有利于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将民生工程落到实处。我国是世界上视障人士最多的国家,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看到他们的身影。城市规划中相关设施的缺乏使得盲人群体出行困难。非机动车道的不完善造成了部分居民出行的不便利。完善盲道建设和非机动车道的规划关乎民众的切身利益,是民生工程“便民利民”的体现,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和人民共享的重要表现。三、建议(一)盲道方面:

(1) 前期建设

1、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及时传达各方想法。市政单位和房地产商在施工之前可分享自己的策划案,避免盲道建设完成之后被建筑物占用或建筑物完工后盲道无法建设的情况。在面对无法避免的盲道中断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其他补救或提示措施来提前示警。2、科学规划,设计服务视障者的盲道。在视障者经常活动的区域,如公交站、公园、广场等地设置盲道,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出行的安全与便利。并且要严格依照法律规范和国家标准,盲道与公交站台和花坛要保持250mm~600mm的安全距离,避免行走时的左右晃动导致与障碍物碰撞。除上述几个常用区域外,还要设置通向不同目的地的盲道,以满足多样化的出行需求。3、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各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在修建之前应实地考察路面环境,确认可实施后制作详细的实施方案。在盲道建设区域附近禁止设置停车位,移除位置不合理小摊小贩。在建设过程中要减少不必要的弯路,拒绝穿过井盖、电线杆等危险因素,拒绝形象工程,真正发挥盲道的服务功能。4、创意设计,凝聚共识。在确保盲道统一形式(凸起)的情况下,寻求盲道的多样化设计。如对盲道、井盖等进行彩色设计,甚至鼓励涂鸦爱好者对盲道井盖进行特色绘画,以起到提示路人、减少占用盲道的作用,同时可以增强城市特色,体现人文情怀。

(2) 后期管理

1、盲道完工后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相关单位应统计好各地盲道的数目,明确盲道的覆盖范围,建立完善的盲道数据管理体系。市政单位的各部门应轮流管理,或者划分区域,实行“部门责任制”。要求该部门的工作人员定期检查,查看触感条是否磨平以及盲道上是否有障碍物,若有就及时清理障碍物,并对磨损的盲道进行修复,保证视障者能正确判断行走方向。2、建立惩罚机制。(1) 对非法占用盲道的车辆、商贩等个人或集体的占公共资源为己有的自私行为进行罚款,该罚金用于盲道后续的建设与维修。(2) 让非法占用盲道的个人或集体进行志愿活动,加入盲道后期管理的部门,参与维修工作。打扫盲道上的垃圾,清理附近对视障者有安全隐患的障碍物,保证他们能顺利通行。参与施工队进行建设维修工作,修复被破坏的盲道。(3) 让非法占用盲道的个人或集体志愿充当引导员的角色,提醒过路的视障者的前方路况,在有弯道的地方或者没有盲道的地方搀扶他们前进。3、进行多元化宣传,增强保护盲道的公共意识。利用网络、微信等渠道,漫画、公益广告、短视频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全国助残日、国际盲人日的契机进行宣传。政府部门、居委会或公益组织可以制作精美海报,张贴在盲道附近以此普及盲道知识,使扶弱助残的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二)非机动车方面:1、完善道路设施,打造非机动车守法交通环境。城乡建设部门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制作城市道路规划,道路划分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实行分道通行。尤其是在非机动车流量较大的路段,要配套道路隔离护栏,拒绝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也减少了非机动车随意横穿马路的机会,双方的安全都能确保。2、交警与城管联合起来,共同查处违规停车及占道经营行为。交警通过道路监控和现场查看的方式检查停车行为是否规范,对违规车辆进行信用和经济处罚。城管要在非机动车道附近巡查,登记占道经营行为,对他们进行罚款并记入档案。在后期的整合中发现多次违反规定的个人,曝光他们的交通违法处罚案例,让大家以此为戒,形成抨击违规行为的氛围。3、鼓励市民对违规行为进行举报,加强社会监督。交警部门设立专用电话、邮箱或者下属部门用于处理市民的举报。对于提供有效举报的市民进行奖励,可使用积分制,多次举报成功的市民可兑换相应的物品,如头盔、奖状或者生活用品,激发市民维护交通秩序的热情。4、各企业和事业单位做好宣传工作,督促员工遵守交通规则。定期开展交通安全知识的会议,普及《道路安全法》。不论是以机动车为代步工具抑或是非机动车,都要在自己的车道内行驶,做到不跨栏、不越线。

(上下滑动查看详细内容


湖北1007

武汉大学


提案名称:中小企业复工复产问题政治提案

提案人/团队:董亦非、彭心怡、何泽霖、王秉炎、龙雨荷

指导老师:无

推介单位:武汉大学


提案全文:

一、背景和问题

2019年12月,武汉爆发新冠肺炎。1月,疫情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扩散。此次疫带来了极大破坏,影响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实体中小企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现在,国内疫情虽然已经得到基本控制,但实体中小企业还未走出困境。经过调查,主要有一下几点问题:

1、实体中小企业面临着网购的严重分流。虽然疫情期间快递收发较为不便,但习惯在实体店购物的消费者仅比习惯网购的多1.5%,且有21%的消费者受疫情影响改变了消费习惯,由很少网购到更倾向于网购。而一直都很喜欢网购的人更是占66.3%。自电子商务兴起以来,实体中小企业就一直面临着分流,而此次疫情无疑使这个问题更加突出2、大部分实体中小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疫情期间,出于对安全健康的考虑,消费者不出门,实体店也不开张,导致实体中小企业盈利锐减甚至为零。而调查显示,50.8%的消费者认为物价没有太大变化,即使有价格上涨的物品,也主要是猪肉水果蔬菜和防疫物资等。这说明,大部分实体中小企业在疫情过后也没有通过提高价格来增加盈利。所以疫情之下,大部分实体中小企业是亏损的。3、实体中小企业难以靠自身恢复。调查显示,24%的受访者表示听说亲朋好友所在的企业受疫情影响进行裁员或难以恢复;14.4%的受访者则表示企业在政府和外界的帮助下逐步恢复。而仅有13.4%的受访者听说企业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恢复。说明实体中小企业难以靠自身力量恢复。二、原因分析1、疫情期间,出于对安全和健康的考虑,消费者减少出门,也减少了实体店消费,同时商家也减少开张,且原料、物资等运输也出现问题,而实体中小企业又主要以线下业务为主,所以大部分实体中小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而疫情培养了人们网购的消费习惯,对实体中小企业造成严重分流。2、实体中小企业体量较小,没有大企业的雄厚实力,疫情持续时间长,导致许多企业的资金链断裂,面临倒闭风险。疫情过后,实力较弱的实体中小企业也难以靠自身力量恢复。3、许多实体中小企业主并不愿意或不知道如何拓展线上业务,对宣传推广的方式渠道也不了解,导致实体中小企业面临难以转变适应疫情之后新形势的困境。三、建议一是由政府搭建电商平台,帮助实体中小企业拓展线上业务。我们通过采访调查发现,实体中小企业往往没有线上线下结合。最主要的原因是线上销售利润低、现有平台收取佣金高导致实体中小企业无法负担成本,还有一部分是因为缺乏相关知识、经验。我们建议政府提供技术、人员、资金来搭建一个电商平台,并负责平台的运营、维护等,既能帮助实体中小企业进行线上销售,又能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等,从而解决实体中小企业被严重分流的问题。二是政府牵头征集大学生志愿者,由大学生志愿者帮助实体中小企业进行推广宣传。不管是线上业务还是线下业务,实体中小企业都非常需要宣传来吸引顾客。但在我们的采访调查中,许多实体中小企业主表示自己不太懂如何宣传,也很难找到有效的方法和渠道。而大学生既了解潮流走向,又有较多知识储备和想法,可以更好地帮助实体中小企业利用互联网等多种载体进行推广,让宣传效果更好,吸引更多顾客。而政府可以充当两者之间的桥梁,发起大学生志愿者的征集活动,并进行资源的对口协调。三是由政府提供资金、消费券等,支持实体中小企业开展低价团购的促销模式。实体中小企业可以借鉴拼多多的消费模式,进行低价团购促销,吸引顾客。但低价促销必定会带来利润的降低,而可以由政府通过发放贷款等方式,给实体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避免价格过低使企业有亏损的负担,同时又能起到引流的效果,帮助实体中小企业恢复。(上下滑动查看详细内容


湖北1008

华中科技大学


提案名称:关于优化公共卫生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提案

提案人/团队:王江水、缪歆瑶、秦宸媛、马驿彬、张子璇

指导老师:刘烈刚、杨年红、殷晓旭

推介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提案全文: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健康产业繁荣发展,基本实现健康公平,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一支稳定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是实现这目标的重要保障。今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更加突出了培养合格的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维护国家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公共卫生教育以本科教育为主,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核心。然而,现有的公共卫生高校课程设置和安排仍需优化以达到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输送储备军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我国五所著名高校公共卫生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进行对比分析,以及对公共卫生本科专业学生关于课程设置的看法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以下问题与现状:一、专业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定位不明:在调查的6所大学中,有4所大学将公共卫生专业课全部安排在第八、第九学期,且除四川大学外,公共卫生专业课课时均不超过全部课时的30%。从总体看来开设过晚且占比较少。调查中290名学生有38.41%的学生认为公共卫生专业课过少,37.70%的学生认为临床医学课时数过大。41.18%的学生认为公共卫生实习的占比过少。而公共卫生课程的顺序一直沿用以前的模式,即通识课程基础医学课程-临床专业课程公共卫生课程。较晚接触专业课程可能带来的后果一是学生对自身的未来感到迷茫;二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专业认同度量表显示,在基础及临床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大二至大四)学生常出现专业认同感下降,量表评分下降可达到0.75分(总分5分),大四学生较大二学生下降25%。开放性问题中显示原因为长期不接触本专业相关专业课程,对于本专业定位感到迷茫,并对以后就业形式感到疑惑;三是可能导致公卫学生的流失,如转专业的比例达到了21.85%±711%。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其他课程的挤压,公共卫生课程的占比偏低,学生难以达到培养计划中对公共卫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二、课程体系总量大但灵活性差:

本科课程总量庞大(调查的6所高校本科平均总课时为3331±373课时),必修课程较多(有4所学校超过82.00%,最高达92.90%):由于各校公共卫生课程均包含通识课程、基础医学专业课程、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公共卫生专业课程,故而课程总体量较大。同时,由于基础及临床医学专业的研究进展,其专业课占比升至总体课程量的48%。此类课程并未就公共卫生医学的学科特性进行重新编课,而是直接使用临床教学设置,导致公共卫生专业的三类专业课彼此独立,相互融合较少。同时,由于公共卫生专业课的押后,在大五考研准备期间,仍有许多学校的专业课未上或是未上完,对学生考研准备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必修课占比方面,以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专业为例,其占比达到了92.90%。无法弹性选择自身感兴趣的课程方向,及平均的教学深度限制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对于中高年级来说,有超过半数学生认为自身临床课程学习实际效果一般甚至较差。86.75%的同学认为应该增加案例讨论课等弹性教学内容。同时尽管目前公共卫生课程涵盖传统公共卫生专业的各个方向,但新课程开发不够及时,缺少有关大数据、循证医学、精准预防等新理念等与时俱进的课程。三、实践应用环节薄弱:临床实习方面:尽管大部分同学(69.31%)赞同临床实习很有必要,但仍有超过45.38%的学生认为临床实习的参与感一般甚至很差,主要是由于临床实习缺乏细致、对应公卫的实习教学计划(66.15%);公共卫生专业课方面:公共卫生实验课的实验内容不够全面,84.48%的学生希望增加案例分析或是PBL课程;有43.10%的学生认为实际掌握情况未满足预期;公共卫生专业实习方面:93.79%的学生认为预防实习单位过于单一,实习效率低下;缺乏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数据处理分析等公共卫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训。

四、未区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现有的公共卫生体系重视生物医学模式,专业设置细,只是结构单一,在法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应急学、人文科学等方面有所缺乏,在领导力方面也缺乏培养。目前许多高校的公共卫生专业以预防医学为主,而公共卫生仅作为下属学科培养。仅少数高校添加了类似于国际公共卫生体系的课程。为更好优化课程设置,为国家公共卫生领域输送后被人才,我们建议:一、精简课程,灵活设置:减少部分不必要课程的学时,或将部分必修课改为选修课程,或利用疫情期间线上上课的经验开展慕课、虚拟平台等多样形式,并且对于毕业后准备工作学生和打算深造的学生的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应该有所区分,以减少学生负担,增加学生自主发展空间;促进三大医学课程之间的交叉融合,以减少冗杂重复;增设与时俱进的公共卫生课程。二、让公共卫生课程回归到核心地位:一方面,在整个本科阶段贯彻公共卫生学习的专业线路。为低年级学生开展更多样化的公共卫生导论课,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如开展讲座、阅读讨论、毕业后的学长学姐分享会、参观疾控中心等单位等,且不应仅限于第一学期,应让学生持续保持对公共卫生的接触。有序、合理地前移部分公共卫生课程授课时间。另一方面,适当减少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学时、降低非核心课程难度,以增加公共卫生课程的占比,使学生能够达到培养计划中对公共卫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同时,可采用灵活的选课制,满足公共卫生特定方向上对于临床医学学习深度的要求。三、注重公共卫生学科的应用特性,加强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理论课教学时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开展讨论课、案例课等形式,还可适当采用理论授课与专业实习同步结合的方式;以全国公共卫生技能大赛的考核项目为参考,重视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数据处理分析与写作等公共卫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训;明确实践及实习课的具体详细的要求及考核标准,带教老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并设立学生反馈机制,以增加学生实习的参与度;丰富专业实验课的内容,开设综合性实验,非重点内容可以录播或通过相应实验课教材自学。安排类型更加多样,层次更加丰富的实习基地,如慢病控制中心、医院的保健科、社区服务中心等。四、培养真正的“公共卫生”人才:增加社会学、政策与法律、人际沟通等课程,积极引导公共卫生思想和大健康观,持续贯彻国际视野和公共卫生理念方面的培养。

(上下滑动查看详细内容


湖北101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提案名称:创新脱贫关于完善乡村直播带货模式的提案

提案人/团队:郑晓菲、徐明昕、叶然菲、郑丁川

指导老师:郭磊

推介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提案全文:

一、背景和问题“乡村振兴”背景下电商直播带货助力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2020年,疫情爆发,贫困地区的产业、经济受到巨大冲击,多地农产品存在滞销难题,在这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湖北省坚持落实国务院扶贫办发布的《关于开展消费扶贫行动的通知》,努力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各农村地区依据地方产业特色创造了农产品直播带货新模式有效缓解疫情带来的滞销问题。该模式虽具时效性,但由于缺乏系统规划而难以持续发展。

1、现状一:销量普遍偏低,交易额少

此模式下直播间热度不足,产品销量普遍偏低,交易额较少。数据显示,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县长2020年5月25日当天的直播观看人数达60余万,但成交订单量只有1330单,“县长直播带货营销强度弱,交易额很小。

2、现状二:配套服务存在问题

在贫困地区,物流不发达,保质期短的农产品运输非常困难。例如,湖北省恩施州的物流水平目前较落后。恩施市共有物流公司100多家,其中大型物流公司占13%,中型占32%,小型占55%。整体物流企业规模小,服务能力不足,物流技术水平低。直播销售贫困产品缺乏完整的售后体系,难以消化直播带货带来的海量订单。一些地方直播平台的售后体系不够完善,售后人员不足,导致消费者收到缺损的产品难以维权。3、现状三:创新力可持续性差疫情期间,“县长直播带货”为湖北拼单安心助农等多种电商营销创新模式应运而生,虽带来巨大收入,但过度营销后,直播热潮退去。现如今,农产品直播带货模式具体活动寥寥无几,大部分农产品回归传统销售路线。该创新模式昙花一现,其生命力引人深思。4、现状四:农民利益、消费者权益难得保障常常出现帮助销售农产品的电商平台、卖货主播赚的盆满钵盈而生产农产品的农户却收入微薄的情况。且直播具有即时性,事前很难防范,产品若是出现问题,消费者多是事后发现,通过举报、投诉等较繁琐的步骤解决。二、原因分析县长影响力度小,直播经验少直播带货助力精准扶贫按照直播主体划分,可以分为由领导直播宣传销售产品的独立带货模式和由政府领导和网红搭档直播的组合模式。后种直播模式宣传力度更大,带来的经济效益更高,但是受制于经费预算,贫困产品直播通常会选择独立带货模式,即直接由领导直播宣传销售产品。5、交通不便,技术水平低许多贫困县位于中高海拔地区,交通不便,道路建设还不完善,物流不发达,农产品的运输十分困难。贫困地区直播带货需要与电商对接,在供应、流通、销售等环节对技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然而在贫困地区,技术水平较低,直播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仍有待优化。6、疫情过后群众新鲜感流失,文化内涵单薄在疫情冲击下创新出的农产品直播带货模式一改传统线下营销模式,新模式的出现引发当代青年人的购物热潮,消费者一时热度高涨,但过度营销带来的是群众新鲜感的流失。疫情过后,由于农产品缺乏文化产业特色,同质化问题严重,可持续性差低,让消费者放弃该模式购买。7、电商直播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直播卖货缺乏完善的监管体制,缺少关于主播行为的约束、直播流程的标准化、产品质量的要求的规范文件。三、建议(1) 加大经济投入,培养电商主播人才湖北省政府向各级地区拨放专款,一方面吸引流量明星加入当地农产品直播销售,另一方面助力各级政府和当地学校对农村电子商务带货主播培养。同时,引用“县长+流量”模式,将政府公信力和流量吸引力相结合,提高销售量。(2) 完善直播配套服务在物流配套方面,扩大冷链物流的覆盖比率,完善物流快递体系,当地政府将物流企业引进村,解决农产品销售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在售后方面,政府相关部门督促自建产业链下的售后服务体系尽快与全国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相连通,全方位保障消费者权益。通过完善配套服务,维护好当地品牌口碑,从而达到留住顾客和拓宽市场的目的。(3) 丰富产品文化内涵,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政府支持建立电商创新孵化园,以互联网为基础,对农产品进行品牌营销策划、设计、包装等,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树立属于当地的特色品牌,解决产品同质化问题;同时通过直播助农可以将乡村生活融入产品中,形成一个集乡土文化、乡土生活、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助农项目,吸引各地游客前往进行亲身体验,在带动当地旅游及周边服务业的同时解决了血桃滞销问题。(4) 政府规范监管体系相关部门发布正式文件,出台法律法规,优化直播卖货举报、投诉机制,加大对不良平台和主播的惩治力度;地方政府落实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

(上下滑动查看详细内容


中学组


湖北2004

武汉实验寄宿学校


提案名称:关于推进中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提案

提案人/团队:武汉实验寄宿学校团队

指导老师:胡海、万师恺

推介单位:武昌实验寄宿学校


提案全文:

自《深化学校共青团改革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强青年志愿者协会建设的指导意见》印发以来,各方高度重视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情况,但中学生志愿者总数相对较少,参与度较低。具体问题与原因分析如下:

一、中学生缺少参与志愿服务条件校内缺少志愿服务项目。中学校内志愿者组织建设不完善,学校没有或少有志愿者协助开展工作的需要,等导致校内发布的志愿服务项目匮乏。校外项目缺乏参与条件。校外志愿者组织或社区所发布的一些志愿者项目内容不适合中学生参与,又受交通、年龄、时间、学习压力、家长意愿等多方面因素限制,导致中学生实际缺少外出参与志愿服务的条件。中学生参与主动性较差。通过对一百三十余名高中生开展问卷调查,83%的学生表示有愿意成为志愿者,但其中大部分学生对志愿服务具体情况与意义了解不多,且少部分积极性较高的学生难获取参与渠道。二、项目方与志愿者或存在信息差一方面,志愿项目发布方缺少志愿者信息,导致许多适合中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难以招募到志愿者。另一方面,志愿者缺少获取志愿项目信息的渠道,导致部分积极主动参与的中学生获取不到项目信息,参与服务。

为此,建议:

一、设法提供合适的志愿服务项目学校应主动提供志愿服务内容。对于中学生而言,参校内志愿服务具有成本小、成效大、可行性高等优势。学校应主动挖掘适合作为中学生志愿项目的工作机会,如文体活动的协助工作等制成志愿项目,面向校内学生招募志愿者。社会可提供适合志愿服务项目。问卷调查显示,受中学生自身素质以及生理心理状况影响,大部分学生更倾向于参与福利院、教育类型等与人交流机会较多的志愿项目。二、多方面提高志愿者参与积极性学校应加大志愿精神宣传力度。可通过挖掘校内参与志愿服务的先进事例、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弘扬志愿精神,讲好志愿故事,使广大学生深入了解志愿情况,增强服务意识,为后期动员参与奠定思想基础。学校应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校志愿者组织可面向全体学生评选志愿标兵。校团委可将志愿服务时长作为发展团员标准和团员评优依据。条件成熟的学生会组织可组织成员参与校外志愿者活动。社会可适当采取相应激励措施。社区与社会志愿者组织可依据实际情况提供志愿时长证明或颁布优秀志愿者证书等。三、构建完善的信息传递交流机制应建立校内线上信息平台。校内可以班级群为基础组织创建学校总群或各年级群等学生群聊,将校方发布的志愿项目信息通过群聊及时传递至学生,同时可由校方寻找合适的校外志愿项目共享在群中,鼓励学生假期参与。社区和志愿者组织应加强与志愿者联系。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如“志愿汇”App、线上志愿者交流群等平台发布志愿项目。并加强与学校联系,发挥校内志愿者组织枢纽作用。

(上下滑动查看详细内容)


湖北2005

湖北省武汉中学


提案名称:关于将高中思政实践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提案

提案人/团队:康嘉欣

指导老师:吴晓、何虞清、江黛

推介单位:湖北省武汉中学


提案全文:

后疫情时代,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和挑战并存。我国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处于世界复杂格局的中心,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在这种形式下,加强思政教育建设及提高基层群众的政治素养显得尤为重要。2020年9月1号《求是》杂志第17期发表了习总书记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理念,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但据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高中学校的思政教育仍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且关于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仍在探索之中。

第一,学校现有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形式不够丰富。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多数学校除了常规的思政课之外并未开设专门的思政实践活动课程。本小组向武汉多所高中发放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75.73%的学生表示缺少思政教育的实践机会,从而对思政课本中的理论以及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与践行不足。同时结果显示,有95%的学生希望通过参加思政课教育实践活动来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第二,学校关于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亟需拓展。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该纲要虽然对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三类劳动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但各地区、各学校仍需结合实际制定更为具体的劳动教育清单,切实解决劳动教育教什么的问题。在思政学科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将校外劳动实践活动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就成为了一个可探索的方案。第三,社区关于思想政治的宣传活动形式不够丰富。要想使社区宣传思想工作真正的强起来、实起来、暖起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落地生根,社区必须要创新现有的宣传方式。本小组向武汉多个社区发放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65%的居民表示所住社区的思想宣传活动形式单一,仅停留在标语宣传层面。甚至有35%的居民表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国家大政方针的了解不深,同时有99%的居民希望能通过更丰富的形式来学习相关的思想理论。

为此,建议将高中生思政课实践计入劳动教育的学分:

一是教育部门出台“将高中生思政课实践计入劳动教育学分”的落实方案。方案内容包括学分的制定、课程的频率、活动的范围和形式、成果的检验及课程的评价等内容。其中要注意,在计入学分的同时还要让学生自评和互评,建立良好的评价体系,将评价权部分交还给学生;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思政课实践活动实施过程的监管,避免课程实施的表面化和形式化;为确保有一批拥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外还应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确保实践活动安全顺利地进行;最后教育部门应提供相应的经费,为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物质保障。二是高中学校要根据教育部门的规定切实组织师生开展思政思政教育实践活动。除了思政课教师的指导外,学校还可组织专家讲座、校内文化宣传等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提高学生进行思政课实践活动的能力。此外学校还应做好具体的组织工作,如联系相关社区,提前确定好每次活动的时间、地点、学生人数及指导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做好各项安全工作。三是社区方面应积极配合学校的相关工作。加强与学校的沟通,提供合适的场所,组织好居民,配合老师维持好现场秩序,保证高中生的思政课实践活动在社区内顺利进行。同时要积极开展活动宣传工作,尽可能多地动员居民参与进来。

(上下滑动查看详细内容


湖北2001

湖北夷陵中学


提案名称:关于加强对幼儿园前教育建设的提案

提案人/团队:徐诺鸣、罗锋琪、何红阳、艾依柔、何朝明

指导老师:谢彬、谭立婷

推介单位:湖北夷陵中学


提案全文:

一、背景和问题

我国的学前教育一般指幼儿园教育,这部分幼儿的年龄大多在3-6岁。但是0-3岁的婴幼儿却是教育的一个空白地带,需要引起重视。

二、原因分析幼儿园前教育需要得到迅速发展存在以下客观原因:一是随着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家庭对于0-3岁婴幼儿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二是年青父母由于工作的需要,上班期间,婴幼儿的哺育无法完成,需要社会提供帮助;三是学前教育结构需要更精细划分,用最专业的方法对婴幼儿的成长进行专业教育。由于历史、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原因。我国到目前为止,在0-3岁婴幼儿教育方面的投入还还严重不足:一是政策无法满足社会对于0-3岁学前教育的需求,国家还没有针对“0到3岁婴幼儿学前教育”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尽管有《关于促进和加强上海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些地方法规,但是全国性的法律法规还没有。二是3岁前早期教育的师资标准要求与培训不明确,不具体。例如,《天津市民办托儿所、幼儿园设置标准》,这些只是针对天津等大城市的标准,我国广大的农村还没有考虑进去。三是主管归属问题不清晰,责任主体不明确;四是硬件设施严重不足。三、建议第一、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教育办学机构准入标准是幼儿园前教育积极发展的第一道屏障。明确办学机构的社会性质,提供具体明晰的从业要求和社会义务。对于从业人员,要把身心健康、职业经历、教育背景等因素,纳入准入标准相关条例。对于从业机构,要把硬件设施、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纳入准入标准。第二、明确主管归属,落实监管主体责任。明确政府、教育机构、社区、家庭、教师及其他各方面主体在婴幼儿教育体系中的具体责任,明确身心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具体任务的主体责任。明确各主体履行责任的程序、要求、考核指标。第三、婴幼儿教育师资标准。加强对0-3岁婴幼儿教师的职业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能力。建立婴幼儿教师职业技术培训体系,开发包括对婴幼儿饮食、日常生活保健、护理、游戏训练、智力开发、社会行为及人格培养等多方面专业课程,建立高质量高标准的职业准入体系。第四、推动教育信息公开,加强从业监督。建立严格的监督体系和监督机制。建立政府主导的包括教育机构在内的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体系,建立从业机构、家庭、政府部门互联互通的全方位、全过程监控系统。建立网络服务评价与反馈电子平台,健全家校联系方式,拓宽监督渠道。建立教师资质、服务水平、育人效果的评价机制。第五、推动教育资源合理分配。政府加大财政对婴幼儿教育投入力度,支持建设公办、民办在内的包括特殊学前教育学校和机构。对于残障儿童、农村儿童等特殊群体和社会弱势群体,政府应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第六、建设制度保障体系。加强财政投入力度,合理提高教师的薪资和福利待遇,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建立教师及婴幼儿从业人员从业档案。

(上下滑动查看详细内容


湖北2007

京山市第一中学


提案名称:关于县域级高中“3+1+2”模式背景下智慧选科的提案

提案人/团队:桂魏雪、谢可馨、夏宇涵

指导老师:余良春

推介单位:京山市第一中学


提案全文:

一、背景和问题伴随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持续推进,基于两依据,一参考的机制,依据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至今多省高考改革方案已经出炉,新高考改革模式显现了人才培养的趋势,愈加重视综合素养和职业技能发展,也让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前瞻性思考,高校录取也将依据选考项目进行人才选择,这就要求学生对未来理想的高校与职业愿景提前考虑,慎重选择选考科目。目前,广东、湖南、湖北、辽宁、河北、重庆、福建、江苏,8省市陆续发布了高考改革方案。与前两批改革省份相比,8省市方案最大变化为统一采用"3+1+2"方案。制定3+1+2高考新模式的初衷是:第一、确保教育的"公平"和"公正";第二、取消了学生文理分科,增加了学生选科组合的自主选择性。依据该方案,学生自主选择科目的组合可以达到十二种,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但是,从我们所就读的县域级高中及周边高中学校来看,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以所在学校的部分班级为例,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回收问卷46份。情况如下:在"您对新高考3+1+2模式是否了解?"的问题中,66.67%的学生了解,了解情况一般的人数占比26.67%,6.67%的学生不怎么了解;在问及"在决定将某一科目作为选考科目时,您了解该科目的高校招生要求吗?",了解的人数只有17.78%,了解情况一般的人数占比55.56%,有26.67%的人不怎么了解;在问及"决定将某一科目作选考科目时,您了解该科对应的高校专业就业情况吗?",了解的人只有13.33%,了解情况一般的人数占比64.44%,不了解的人有22.22%;在问及"在确定选考科目时,最困扰你的因素是?”的问题中,回答“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的人数占比有20%,回答“所喜欢的学科与自己擅长的学科相冲突"的的人数占比有22.22%,回答“所喜欢的学科与未来想报的专业相冲突”的人数占比有22.22%,回答“各科均匀,没有特别擅长的科目”的人数占比有35.56%。在问及“做出上题决定(目前的选课组合)的主要原因是哪两项?”时,选择“目前这门学科成绩比较理想”和“对该学科比较感兴趣”的人数占比均超过了60%,选择“该学科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面比较广”的人数占比24.44%,选择“该学科对以后学习和工作的用途比较大”人数占比17.78%,选择“该学科对应准备以后报考的专业”的11.11%,回答“老师,家长的意见”和“周围其他同学的选择”人数占比不到5%。二、原因分析:一是县域级高中硬件资源满足不了选科需要。选课走班带来的突出难题是教室等硬件资源不足。新高考模式下学生依据个人兴趣或职业目标来寻求适合自己的组合,导致课程选择的组合多,对学校的教室等硬件资源需求增加,而大多数县域级普通高中满足不了这一需求。二是县域级高中师资条件满足不了选科需要。在多数县域级普通高中尤其是县一中,学校没有充足的师资力量提供教学,而且教师结构、学科结构不平衡,大部分县一中以传统的理化生学科见长,学生选择物理化学生物这个组合的人数多,就需要补足大量的教师;而选择历史政治地理这个组合的人数少,导致有的教师无课可上。同时,每一届学生选科不同,可能会出现有些科目的选科人数突然大增、另一些则突然大减,学校显然也无法动态应对这些变化。因此,对于县域级高中来说,学校无法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选科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普遍的对应之策是,根据学校的师资、场地推出组合,再由学生进行选择。选科制变为了“套餐制”,选科改革价值大打折扣。三是县域级高中教育生态不能对学生的选课做出正确的引导。一方面,新高考背景下大学各专业对高中科要求各不相同,如武汉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要求学习物理,化学两门学科,而华中科技大学的临床医学则要求学习化学和生物,由于各专业要求不同,学生对此了解不多,而学校对此的宣传也不够,如我校只简单介绍了大学各专业对选科要求不同,并没有针对学生以后想就读的专业做出详细的选科指导。而又因为大部分专业的限制主要为物理,化学,生物,而对法学,社会学,新闻学等偏文专业选科无限制,导致大部分学生都选了物理,文理优质生源不平衡,从而也引起了文理教师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同时,这也违背了新高考是为了培养学生兴趣这一原则。另一方面,“重理轻文”的观念在县级高中体现的尤为突出。新课改理念及做法对大多数学生及家长而言是陌生的,受传统升学观、就业观的影响,大部分家长希望孩子选择传统的物理化学生物这个组合,而学校也迎合了社会的这种需求。导致在学校里边许多学科优秀教师都分配在传统的理科班,而许多学生想学历史却被老师以种种理由“劝退”,在这样的教育生态观念影响下,只会有越来越少的学生选择历史,导致文科生只是“理差生”。这种社会功利化的教育观念,不利于学生个性化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为此,建议:

一是国家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建立并完善宣传新课改的相关网站,规范学校规划建设,保障县域级高中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硬件设施的完善,在硬件条件上满足学生对选科要求的需要。二是加强县域级高中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缩小城乡学校师资差距。通过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县域级高中学校教师的薪金待遇,以免优秀教师全部流向一线城市,为学生选课提供优秀师资条件。三是加强对新课改的宣传力度,委派职业规划讲师在校内进行选科方面的知识普及,或者让省部级、地方大学对接县域级高中,让学生及家长对高考改革制度及大学对相关专业发展的要求有明确的了解。县域级高中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选科组班相关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所擅长的学科或领域,进行智慧选科。

(上下滑动查看详细内容


湖北2011

襄阳市第四中学


提案名称:关于中学生生涯规划及职业体验的提案

提案人/团队:胡孟珂

指导老师:张念

推介单位:襄阳市第四中学


提案全文:

在新高考的大背景之下,高中生面临着学业、升学以及未来的职业选择等各种难题。新高考改革的推进使高中生感受到了现实感、紧迫感、复杂感、困惑感。为了适应当前面临的新任务、新高考模式,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在高中及时开展学生的生涯规划具有很大的必要性。由于生涯教育在小学、初中阶段几乎处于空白,高中生缺少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方面的指导和教育,对社会职业了解不多,对自己也缺乏足够的认识。一是由于生涯规划教育观念功利趋势。传统应试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不能较好地与现代化的教育进程相匹配。作为学生我们承认应试教育方式有许多优点,并且近些年提倡素质教育的趋势也在不断发展,但多数学校仍旧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未能与素质教育理念相谋和。生涯规划教育作为提升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教育学科,在以往教学理念的影响之下,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现在学校认为生涯规划教育并不在高考范畴内,故对此有所忽略。如此一来,当下教育就变得存在漏洞,不利于真正地实现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二是由于生涯规划教育地位边缘。目前,除了部分试验区学校外,多数学校并未将生涯规划教育视为主要课程。在课程体系的制定方面、教师资源的配置方面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而使得生涯规划教育环节较为薄弱的情况比较普遍,边缘化情况较为严重。最重要的是,学校教育者对于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重视度不高,使得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位置有所偏移,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三是由于生涯规划教育内容较为狭窄,缺少实践基础。生涯规划教育内容要求教育者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然而,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在正式教学方面,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内容方面多为机械化讲解,内容较为狭窄。这就使得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并未得到有效体现,与预期的教学要求有所差距。据了解,已经开展相应课程的学校对于生涯规划教育只存在于课堂理论,缺少实践基础。

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改变教育观念、改善社会风气。改变当前普通高中对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观念关键在于走出传统应试教育的局限性,改变社会对于生涯教育的片面观念。这就要求学校方面应该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教学基点与根本任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发展平台。教师人员应该明确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目标,向学生讲述学好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与意义,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提高生涯规划教育地位。学校方面应该把生涯规划教育放在重要教学位置,规避以往生涯规划教育边缘的情况。建立系统科学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专业的生涯指导教师凭借专门的生涯教材,在专门的课时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生涯教学活动。三是优化配置生涯规划教育内容。学校方面若想优化配置生涯规划教育内容,就必须正确意识到“生涯与规划”的相关内涵。学校方面应该结合学生个体的性格特点、能力水平,制订符合个人特点的教育内容,为学生提供指路明灯,帮助其实现个人价值。针对现阶段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不足及问题,我们希望学校方面及时加强,解决不足之处,确保生涯规划教育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四是开展相应社会职业体验活动。首先,希望学校既要注重理论知识,增设生涯规划课程,也要注重实际,开展社会职业体验的实践活动。其次,学校应该主动联系相关的社会团体,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相关职业内容以及过程,让学生实践这一职业,完成自我的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最后,社会的支持应是需要且必要的。只有社会的支持和鼓励,职业体验这一项目才能开展下去,实现可持续发展。

(上下滑动查看详细内容


社会组


湖北3001

武汉市吴家山第三中学


提案名称:关于加强中学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

提案人/团队:夏雨

指导老师:无

推介单位:武汉市吴家山第三中学


提案全文:

一、加强中学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背景1、时代要求进入21世纪,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文化的全球化有利于各民族国家吸收外来文明发展本民族文化,但也使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如何发展适合本国国情、体现本民族特色的文化难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党的十七大报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成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四大战略部署之一。在今天中国经济飞速前进的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磁铁一般深深吸引着全球的目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今时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2、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缺失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近年来,虽然我国学校教育在推动传统文化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促进了学校文化教育的发展,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部分学校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方面仍然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抓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是放在提高文化课成绩方面,忽视了传统文化内容的深入讲解,学生记住了、背过了、考试能回答上来成为衡量传统文化教育的导向标;传统文化教育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培养等方面抓得不实,没有真正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在价值,文化教育形式大于内容,讲课多,消化少,内容多,理解少的问题比较多。3、学生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过少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民族性格与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土壤。可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许多青少年思想状况十分令人担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全球一体化思潮的影响,一些经济强国的文化开始大规模的入侵,一些青少年不辨是非地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观念日益淡薄。加上目前中小学教材多重视知识的传授,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偏少,使得不少中学生爱国情怀、民族情怀、思想道德等意识下降。二、加强中学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1、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优秀的传统文化,通晓历史。        

初中生学习历史这门课程,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也比较多,能够记住重要的历史事件,但是针对课本中没有提到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却无从说起。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单单包括千年的历史,还包括很多方面,例如一些思想家的思想、宗教信仰、民间传统艺术等文化,如果将这些优秀的文化引进校园,可以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让学生不仅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可以对知识进行拓展,学到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助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通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学生正确的观念

将传统文化引入校园,对初中生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初中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思想尚未完全发展成熟,对事物缺乏客观的认识,所以学校在这个阶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是相当重要的。但是由于目前教育模式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为了分数而学习,老师也是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而管理,却忽视了道德教育。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入校园,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另外,也可以对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产生积极的影响,引导教师采用道德教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3、丰富创新校园文化,提高校园文化面貌目前学校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所有人都在追求成绩的提高,这样的校园环境是不利于优秀校园文化形成的,传统文化的学习受到了限制,因此就应该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进入校园中,给校园注入新鲜血液,让学习拥有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也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4、促进文化传承,提高学生修养国家领导人对传统文化有着高度的重视,同时也注重青年人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入校园,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为社会培养出更高素质的人才。三、建议为推动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加强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倡议在学校层面强化中华传统文化,以推动未来在社会和家庭层面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1、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氛围

在校园内部设置标语、海报、宣传片等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校广播、校园报刊等媒体专门设立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广播节目和专栏,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传播中华传统美德和精神。此外,鼓励各学校发挥创新精神开展有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例如:设立书法/国画社团、举办成人礼、文化节等),以多种形式、多种角度展现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推动新时代青少年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2、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学教育主管部门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在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中实现倡导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目标。通过学校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鼓励有条件的学校邀请有关专家入校,开展面向全校师生的中华传统文化讲座或其他文化活动。此外,教育部门可组织创作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动画微课,统一下发至各学校进行学习。同时,注重教师教学的培训,打造一支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熟悉传统文化历史,熟悉传统文化教材,有独立教学能力的中学教师队伍。3、寓教于乐教育部门及学校要通过文娱活动等载体开展教育,寓教于乐。充分发挥本地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作用,充分利用本地博物馆、展览馆,革命烈士、爱国人士纪念馆等革命教育场所,组织学生定期学习参观,并以此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上下滑动查看详细内容


还在等什么

赶快号召小伙伴

快来为湖北省模拟提案入围作品助攻吧

小楚也为你精心准备了一份

“操作指南”



操作指南





投票时间


2021年1月18日8点至2021年1月25日8点。每日凌晨1点至5点投票系统关闭。





点赞方法


点击自定义菜单栏
【模拟政协】→【网络点赞】进入活动界面选择你最喜爱的模拟提案作品
为它打call~






点赞规则


1. 活动期间,每名用户,在每个组别,最多可为2个模拟政协提案作品各点赞1次,即最多6个赞。


2. 防止刷赞举措:主办方会实时监测点赞数上升的轨迹曲线,保存相关操作记录,打击一切异常行为并清零点赞数,包括且不限于单位时间内点赞数暴涨、IP地址异常、用户OpenId异常、无头像无地域无性别、机器爬虫冲赞、编程代码刷赞、电商平台买赞等。


3. 本次活动坚持自愿原则任何单位、组织不得强行摊派,一经发现,将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批评。


4. 模拟提案作品为提案人自行撰写,提案人对模拟提案内容原创性、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对调研数据弄虚作假、提案内容抄袭等舞弊行为,一经发现,取消参评资格,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批评。主办方接受举报邮箱:tzydbxsc@sina.com。


5. 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和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秘书处所有。




 

还等什么?动动手指

快来为湖北省模拟提案入围作品点赞吧~


来源 | 团中央权益部

编辑 | 田长文

审核 | 李东欣


往期热文:【1】张文宏“直播”打第二针疫苗!重要通知来了......【2】2020年度全国百强校园媒体,需要你助力!

【3】颤抖吧!霸王级寒潮来临,棉裤预警拉响

【4】“砰,砰砰,砰砰砰……”【5“千校万岗·就业有位来”四大特色专场空中双选会来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