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意青年人游手好闲居欧洲之首! 每五人中就有一个"家里蹲"…

2017-07-22 欧洲时报意大利版 意烩


随着近年来意大利就业形势严峻,年轻人中打临时工或干脆找不到工作的比比皆是,意大利“家里蹲”青年更是成为失业大军中的主要人群。如果你生活在意大利,那么你每5个朋友中很可能就潜伏着1个“家里蹲”的“啃老族”。


安莎社消息,近日,欧洲议会公布了2017年欧盟就业及社会发展报告(Esde)。报告显示,意大利15至24岁“尼特族”(Neet)青年人数居欧洲之首,占全国人口的19.9%,而这一数值在欧洲的平均比例仅为11.5%。Neet专指那些不学习、不工作,亦没有参加为就业做准备的培训课程,终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年轻人(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他们又被称为“尼特族”或 “归巢族”;更接地气地讲,就是“家里蹲”、不折不扣的“啃老族”。


另外,在意大利包括自由自业者在内的“自雇型”(Lavoratori autonomi)劳动者占总人口的22.6%,亦属欧洲之首。



2016年,意15至24岁年轻人失业率为37.8%,虽然比2015年下降了2.5个百分点,但仍紧跟希腊(47.3%)和西班牙(44.4%)之后,居欧洲第三位。然而,剩下近62.2%找到工作的年轻人也并非人人那么幸运。据统计,其中近15%的人群签署的是“非正常型”合同(通常指短期、临时、不包含社保类的合同),这些孩子丢掉工作也是分分钟的事儿。


无固定工作、生活朝不保夕,导致意青年生育平均年龄推迟至32岁,而10年前,意大利同中国一样,26岁结婚生子是十分普遍的事儿。


■ “啃老族”也分“外向型”、“内向型”


另据意大利《晚邮报》消息,根据心理学家分析,意大利的“尼特族”们又被分为几大类:


一类属于“外向型”,又称“闲不住”。虽然失业,但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活动,避免与社会脱节。比如许多人选择当志愿者,尽管没有报酬(或十分微薄),但为了在个人简历中多加一笔,许多人也愿意尝试;他们或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每日定时定点去健身房;也有人加入球迷俱乐部,希望能从这些活动中找到工作机会;



另一类是“内向型”,失业后完全消沉起来,不找工作、不愿意离开父母、终日游手好闲、靠“啃老”度日。他们的消极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其生活或生长环境有关,如那些来自移民家庭、教育程度低、父母失业或离异、生活在贫民区的人。


另有一类人群介于“外向”和“内向”之间。通常男性在餐馆当跑堂或当搬运工,女性则从事保姆、礼仪、售货员等工作。由于这类工作大多是临时的,且极不稳定,他们始终无法获得一定的职业技能。


■ 在家“啃老”,他们也曾迷茫


《晚邮报》采访了几名曾有过“尼特”经历的年轻人:


S,21岁,“移民二代”:找工作时四处碰壁



S的父母来自斯里兰卡,从小出生在意大利。高中毕业后,他在上大学和帮父母做生意间举棋不定。当他尝试找工作时,却因没有任何工作经验而四处碰壁,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他最终在一家服装店找到了售货员的工作。同时,他在某大学社会学系注册,决定用知识丰富自己。


关于那段“尼特族”的经历,S称:“我曾经感到孤身一人,国家应该帮助年轻人就业。因为高中毕业后,年轻人的未来就完全交给命运了。”


M, 27岁,意大利人:曾获计算机大赛大奖,却被考试“击败”



M从小到大的梦想就是成为“程序猿”。M18岁时曾在微软公司举办的计算机大赛中获奖,并前往洛杉矶参加电脑游戏展。高中毕业后,她成为了那不勒斯Federico II大学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但因在考试中屡屡受挫,M决定暂停学业。之后,她曾在一家网站制作公司找到一份临时工,当合同到期后,公司就让她收拾东西走人了。


“我觉得十分沮丧,以至于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我找不到任何适合我的工作……”几经波折,M最终在一家航海信息技术公司某得一职,目前从事数码营销工作的她在回忆那段经历时,感慨地说:“我因为大学选择错误才走了许多弯路,意大利的学校应当帮助年轻人明白自己的潜能和爱好。”


C,24岁,意大利人:不明人生方向,决定搁置学业



C高中毕业后,不清楚自己的兴趣为何、大学该选择哪一门学科,故决定暂搁学业,先工作,看看再说。C在家乡一所酒店找到了前台接待的工作,渐渐地,她对网络营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C一边在酒店做临时工,一边利用闲暇时间参加网络授课。


“在我赋闲在家的那一年,我的父母给了我很大支持,在学习、就业方面,他们帮助我明确了人生方向。我觉得意大利的高中应给学生一定引导。高中毕业时,我的许多同龄人都不清楚自己未来想要干什么。意大利的学校太注重理论,而没有培养学生在现实中的规划能力。”她说。


虽然意大利的“家里蹲”现象十分严重,但事实上,“尼特族”已在全世界范围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从这些青年的经历看来,国家、学校、个人等三个因素都对年轻人的就业有着直接影响,如果说前两者是短期内难以发生改变的客观因素,那么从个人角度看,走出校园后如何面对当今激烈的就业形势、在社会中某得一席之地,这些恐怕是每个年轻人都应及早考虑的问题……



(意烩综编,翻译:虹雨,编辑:郭大文,新闻来源:安莎社、《晚邮报》、维基百科,图:网络,转载请注明意烩:oushitali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