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共同体内的角色分析(个人与机构分别来谈论)
按照武志红的说法,本土的文化是不喜欢开放性的以及充满不确定性的,整个机制仍然没有走出控制、控制、控制这个路线,本文的主要内容其实不是分析成熟的开源项目共同体的一些角色的,而是想试图引出本土那种无所适从的尴尬,能够将分裂统一的精英们可能不算在内。
世界纷乱而复杂,人类发达的想象力从来也没有停止过为了征服世界而团结而努力的构建,更有甚者,红遍全球的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撰写的《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更是下了一个令所有人大跌眼镜的结论:
“
人类之所以能够发展至今,是因为具有虚构的能力。
”
至少在开源这个众说纷纭的概念,没有人说是靠虚构来发展起来了,因为最显著的证据就是:开源有着现实世界的成果—— 软件来支撑的,以Linux Kernel、gcc、Chromium、Apache、Kubernetes、Docker、Drupal、WordPress……等众多的软件项目撑起占据整个产业的重要部分,并以围绕其协作而产生的“开放式开发”方式成为了主流的生产方式,并被绝大多数的从业者所拥抱和认可。
那么我们不得不去采用另外的方法进行诠释,这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尤其是在本土缺乏必要的环境下,但是我们不能放弃这种可能性,笔者目前认为有两种方式可以用来解释开源这个难以概述的社会、科学团体,首先,我们应该想到的是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描述的共同体:
一个范式就是一个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东西,而反过来,一个科学共同体由共有一个范式的人组成……
根据这一观点,一个科学共同体由同一个科学专业领域中的工作者组成。在一种绝大多数其他领域无法比拟的程度上,他们都经受过近似的教育和专业训练;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都专研过同样的技术文献,并从中获得许多同样的教益。
这给予我们一个非常好的例子,甚至都不需要进行任何的改动,直接将科学的范围缩小到软件开发领域即可。
但是,在开源之道没有完成《如何感受开源共同体的力量》之前,还需要和大家提醒另外一个诠释,就是社会学中被奉为经典的作品,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先生的:《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正如他在书中一开头就以简洁的文字勾勒出该书的论点:
这些人造物之所以在18世纪末被创造出来,其实是从种种各自独立的历史力量复杂的“交汇”过程中自发地萃取提炼出来的一个结果;然而,一旦被创造出来,它们就会变得“模式化”,在深浅不一的自觉状态下,它们可以被移植到许多形形色色的社会领域,可以吸纳同样多形形色色的各种政治和意识形态组合,也可以被这些力量吸收。
有了这样的提醒,亲爱的读者就会对Community这个词汇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
在本文的姊妹篇:《什么是开源共同体》(敬请期待)中将会完整的诠释,这里要和大家提醒的是,为什么说开源共同体能够得以在互联网的发展的同时得以扩展其力量,如果你还不是一名开源共同体的人员的话,那么想要感受这种身份的话,可以跟着作者的思路,根据您目前所在的行业,来对如下文字进行思考:
可试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