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了,全麻了
文|西坡
看了几条微博,颇能反映社会心态的变化。用一个字总结一下:
麻。
@推拿熊说,“2022年上半年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观,以前我都是得过且过摸一段时间鱼稍微挣扎起来努力一下子,现在已经想通了,人生就是八个字:浮生若梦,及时行乐。”
科普博主@河森堡说,自己最近有些胖,因为不想节制饮食了。自己和身边人接二连三遭遇变故,让他怀疑长期主义的逻辑。“若辛勤的耕耘换不来收获,那这一过程中的克制和忍耐意义何在?”
河森堡引用了两个网友的帖子。第一个网友说:自己的姑父去世,生前没有任何娱乐消遣爱好,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辛辛苦苦一辈子挣的东西,什么都没享受到,人就没了,也没人念着他。
第二个网友说,深圳有个旅游领队,85后,老妈多病,老爸酗酒,自己工作努力,晋升很快,结果在去做核酸的路上被一个货车撞没了。
萌宠博主@傅海绵说,看到大家都在表示“活在当下”“及时行乐”。说白了,就是我们不再打心底里觉得“一切都会好起来”了。
“不只是我,我身边的朋友大多今年都活得很坎坷,我们聚在一起互相展示伤口。打开媒体平台,有全国各地更大更惨烈的社会’伤口’被无力地转发着,触目惊心。”
科技博主@tombkeeper总结了人们心态变化的原因:“没有任何人告诉他们期限是多少,终点在哪里。所以他们的心态一定会发生变化”,并启发大家思考公众心态变化对社会的长远影响:
“很多人都不明白人心的变化会产生多大的涟漪效应。更不会明白这种涟漪最终会对整个社会造成何种影响。”
风起于青萍之末,到处都是青萍之末。
写文章是我与社会交换能量的方式,我自己的体会是,人们越来越不喜欢讲道理了。
我经常跟不上这种变化,比如我发现政策与现实脱节了,1+1等于3了,就会忍不住指出来。但指出来之后却发现,读者完全不在乎,大家对1+1=3这种算式已经见怪不怪了,如果有人算出来1+1等于100或许还能让大家震惊一下。
很多道理还没有讲透,就已经过时了,这使人心里空落落的,有些慌。因为感觉人心飘走了,而且追不上,似乎一直悬在空中。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如果不通过辩论来夯实社会规则,就是盖房子要打地基一样,那么我们的房子还经得起几级风呢?
我是学历史的,历史告诉我,时代精神这玩意确实是存在的,不是后人的虚构。我们经常把历史想得太“唯物”了,忽略了精神维度。比如说盛唐的那些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气象只能属于盛唐。
“及时行乐”让我们想起来的是汉末魏晋。比如我特别爱读的《古诗十九首》,说话都特别直接: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这是想男人,毫不扭捏,卫道士都不好意思挥舞大棒。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远行客”是当时最流行的一种人生观,类似的还有“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曹植后来也写过“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
人生就是一场说走就走但说回却回不来的旅行,甚至像狂风里的尘土一样无依无傍,转瞬即逝。
最能写尽及时行乐思想的,还是下面这四句,冠绝古今: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但是现在的及时行乐与汉末魏晋的及时行乐又有不同。第一,发生条件不同。汉末魏晋是乱世,曹操的《蒿里行》写得多么骇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现在的社会生活基本是安稳的,绝大多数人都衣食无忧。
第二,汉末魏晋的人及时行乐,真能行出高级的乐子,那些诗就是明证,魏晋玄学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突出的地位。今天的网友虽然喊着及时行乐,可是好像喝点可乐撸点串少走两步就算行乐了。在中国三千年行乐史上,这算是最没出息的行乐方式了吧。这顶多算是思想开小差,不要侮辱及时行乐了。整个思想界与娱乐界的平庸,在近几十年来都属独一无二。
第三,汉末魏晋的“及时行乐”是与“建功立业”联系在一起的。比如“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后边接是“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曹植说完“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立马又说“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当时他哥曹丕刚死,侄子即位,曹植以为自己的机会又来了。今天的人们最大的理想可能就是当网红了吧。
所以现在的公共心态不是及时行乐,就是麻。不是赢麻了或者输麻了,而是纯粹的麻,37度的麻。好像是此前被打了一剂强心针,现在药劲过了,逐渐蹦跶不动了。
身体麻了之后有两种后果,一种是废了,中风了,偏瘫了,再也没有知觉;另一种是掐一掐,按摩按摩,跺跺脚,重新恢复知觉,先是感到痛,然后感到力量,感到快乐。我们希望是后一种。
继续阅读
防止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