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晋军:银盐与自然之光
邸晋军
1978年9月12日出生于中国山西,目前生活和工作在北京;
2003年获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图片摄影专业学士学位;
2017年获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摄影系硕士学位;
媒体工作十余年,曾供职于《生活》杂志、《新京报》,任图片总监、首席摄影记者;
中国内地最早使用湿法火棉胶黑玻璃板工艺用于艺术创作的实践者;
中国摄影家协会全国中青年人才库第二期培训班学员;
作品曾入选首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评委会推荐作品。
2017年11月份,邸晋军参加了中国摄影家协会全国中青年人才库第二期培训班,课程结业后,他提交了《银盐与自然之光》这篇文章,精彩地论述了早期摄影的魅力。
邸晋军与中青年培训班的同学在自己的工作室合影
银盐与自然之光
作者:邸晋军
传统银盐照相由胶卷中的卤化银粒子反应来捕获化学影像,而数码成像则由数码相机中的芯片来捕获CCD光学影像。数码相机中每个像素单元都矩阵式有规律的排列。卤化银粒子则无序随机地分布在胶片乳剂层中。阵列的像素消解了自然最有灵性的东西,使得记录变成了唯一的可能性,他丧失了胶片的随机性,银盐随着时间的推移,性能效率会有自然的变化,这种变化也给作品带来了生机和不确定性,这正是艺术的可贵之处。
摄影虽然来源于科学,由他而产生的影像作为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却包含不同的途径,不同的途径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这些都需要创作者不断探究,才能提供创作上更多的可能性。
在早期摄影里,由于感光材料的不确定性和成像的缓慢过程,也使的早期摄影具备了独特的美感。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dixSchoenflies Benjamin) 在其名作《摄影小史》中多次提到“灵光”这个词,他说:“长时间的曝光过程使得被拍者并非‘活’出了留影的瞬间之外,而是‘活’入了其中,在长时间的曝光过程里,他仿佛进到影像里头定居了”。 摄影刚传入中国时则截然相反,人们把它看做是一门巫术,认为他将摄取人们的魂魄。摄影发明者们认为他们从自然中发现了摄影术,所以他们更希望把这些许“灵光”留存于照片之中,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之后,通过摄影留存下的“灵光”,依然能观看世界,和我们的观者对话。
本雅明穿过时光的隧道预见了我们的现实,他说到“摄影术对黑暗的控制和掌握,无意间丧失了图像的‘灵光’,我们大量的拍摄照片,却失去了留住被摄体‘灵光’的能力,时代的‘灵光’只存在于它时代的记录者,并不存在于时代的发展”。 消费主义极大的伤害了我们回归自然的道路,数字影像的泛滥已经令“灵光”难以成为日常。
在早期摄影的发明者中,达盖尔和尼埃普斯(Joseph Nicéphore Nièpce) 以及塔尔伯特(William Henry Fox Talbot) ,他们都坚持认为摄影源自于大自然,并最终由大自然呈现出来。都回避将摄影解释为人的创造和发明。他们都认为,摄影术描绘的图像仅仅是利用光以及化学的手段固定图像,他是自然之手留下的痕迹。“银版术不是用来描绘大自然的工具,而是一种化学和物理的过程,这种过程赋予大自然能复制她自身的能力。”达盖尔说。而尼埃普斯则认为它是“光作用下的自然的再现”。在自然起源和技术起源学这两说法上,他们更愿意说摄影是源自自然的魔法,人类只是发现者而已。摄影的自然主义之始也使得摄影的发明更加意义不凡。
工业革命的超强破坏力从征服自然开始,“敬畏自然”的态度变为“征服自然”的喜悦,相机也摒弃了化学成像的胶片,进而换上了方便的数字成像相机和被嵌入手机系统中。但是回溯中国摄影史我们发现在早期摄影术中,有一片广阔的天地我们从不曾涉足,那就是早期摄影术发展的十九世纪。在摄影之初,十英寸的照片已经被称为大照片,所有的工艺都是手工操作。技术的不成熟导致黑暗的漫长存在,长时间的曝光统治着影像的生成,但也正是由于这些缺陷使得影像不同于我们今天看到的瞬间影像,他是多重记忆空间中实践的叠加延长,它将时间的影像叠加在二维的有细微差异且重复的影像中,形成了一个丰富的幻影。
迈纳• 怀特(Minor White)身为画家和批评家,在论述早期摄影时就说,早期摄影师制作的照片都是靠直觉来完成的,这些照片具有神秘性和瞬间的超越时空的特点。
对照片物质性的认知是早期摄影不可避免的特征,特别是达盖尔法银版照片。这些表面镀银的照片观看起来也有很多不稳定性,要想清楚的辨识画面,要保持45度的斜角。大多数银版照片都是拿在手上互相传看,所以尺寸都不大且价格昂贵,能在摄影初期就能成为拍摄对象的往往都是社会的上层和精英人群。这些照片在触摸中完成观看,这再次提醒我们,影像同时也是一个物件,拟像离不开实体,更重要的是我们被迫注意到视觉的物质属性,这种对于物的观看有时甚至大于整个观看的过程。早期摄影的魅力也都表现于此。
邸晋军部分作品
▼▼▼
✦《故国》
在摄影发明的一百多年中,很多中外的影像记录者都孜孜不倦地记录着这个悠远而宏大的古国,约翰·汤姆逊、恩斯特·奥尔末、托马斯·查尔德、阿芳,他们都给我们留下了中国最早的影像,那时都是使用笨重的木质相机用玻璃板拍摄照片。
他们的努力给这座古老的国度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视觉影像,千百年过去了,当代的影像变得顺手拈来,人们不再为成像而费力劳神,拍照变得简而易行。当时的风景早已遗失在时间里。我试图再次使用这种古老的方式拍摄这个我生长的国度,向老一辈记录历史的前辈们致敬,在当代语境中用曲径通幽的方法伴含着新视觉的呈现,书写当代的古典风韵。
✦《湿海》
当我站在海边,迎向习习吹来的潮湿的海风,心中沉郁、惆怅。看着透过光和化学的融合,慢慢地在黑玻璃上显现的潮湿的海。我试着用几种方式来描述这种影像经验,希望能非常精确地表达,而且可以快速的说清楚,但是这种经验也许属于语言能力还未发展以前的感受层次,因此很难用笔墨来形容。但是我知道在数秒的曝光后我记录下了这亘古不变的海,他同样也是我心的映像。
全国中青年人才库第二期培训班
2017年11月20日-11月27日,由中国文联人事部支持,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资助,中国摄影家协会北京摄影函授学院、教育委员会和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教育培训部承办的全国中青年人才库第二期培训班在京成功举办。
此次培训班,以小班授课、跨界讨论、名家专业讲座、强调学员互动交流为特点,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重要文艺精神,培养和储备一批活跃在摄影工作一线、德艺双馨、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摄影艺术家,倡导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潜心创作、精益求精的风尚,把最好的摄影成果奉献给祖国和人民。
培训课程覆盖文学、艺术、传播等,授课老师均为摄影、政治、文史、电影、新闻传播等多个领域的知名专家。
课程推介:
❖走进冰雪世界,开启2018|李少白阿尔山、呼伦贝尔冬季摄影旅行课火热招募中
活动推介:
❖12月月赛:冬|赢比奇汉摄影包,冲击6000元艺卓显示器,不限学员
北京摄影函授学院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1984年经中国文联批准成立,有“摄影界黄埔、摄影家摇篮”之称。这里师资雄厚,名师云集,分院(函授站)遍布全国各地。33年摄影教育铸就辉煌,12万学院英才成就梦想。
北京摄影函授学院,相信摄影改变生活的力量,将继续以创新视野、创新思维、创新方式书写摄影教育精彩篇章。
网站:www.cpaedu.cn
招生热线:010-65131581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