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一声“爷”,透着亲切热乎!
“爷”的本来意思是“父亲”。杜甫《兵车行》中“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北朝乐府《木兰辞》中“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二诗中的“爷”,都是指父亲。
北京熟语“儿做儿当,爷做爷当”(谁做了违法的事,谁承当法律责任)中的“爷”,也是指父亲,这当是古代汉语的留遗。现在北京话虽然不把父亲称作“爷”了,但把伯父称作“大爷dà ye”,还有“爷儿俩、娘儿俩”中的“爷”、“娘”对举,依然透露出过去把父亲称作“爷”的信息。
现代北京话“爷”的第一个用法是用于对男子的尊称,从前北京有许多“爷”的称呼便属于此。如果一个人的哥儿们多,有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人们就可以称他们为“大爷”、“二爷”、“三爷”、“四爷”、“五爷”。
如果父辈的哥儿们多,堂兄弟们大排行,有称到“八爷”、“九爷”、“十爷”,甚至“十一爷”的呢!(最后一个可以称作“老爷儿lǎo yer”)还可以加上“老”,称作“老大爷”、“老二爷”、“老三爷”、“老四爷”、“老五爷”等。这种“爷”的称呼属官称,是不用于亲属间的。因此,这种称呼前边可以加姓,如“赵爷”、“钱爷”、“李爷”或“高大爷”、“郝二爷”、“盛三爷”、“那五爷”等。
著名作家老舍所作《茶馆》中的“常四爷”,也属于这种称呼。称别人为爷,有时还把他的生理缺陷加上去,如“拐大爷”、“秃二爷”、“麻三爷”、“瞎四爷”,当然这就显得尊敬意义不足了。
旧时北京称有公爵封号的人为“王爷”,他们的宅第叫“王爷府”。人们甚至把“爷”称到了至上至尊的“真龙天子”身上。称明朝皇帝如“洪武爷”、“崇祯爷”;清代离我们较近,被称为“爷”的皇帝更多,常提到的如“顺治爷”、“康熙爷”、“乾隆爷”、“光绪爷”等。
皇帝称爷前面也可以加“老”,如“老康熙爷”、“老光绪爷”。皇帝还可以称“皇爷”,如“光绪皇爷有道行,国家兴旺出好人”(小段儿唱词)。称皇帝为“爷”,多见于有关明清帝王的野史逸闻、故事传说或讲唱文学中,如“康熙爷私访”、“乾隆爷下江南”等。
不止至上至尊的帝王可以称“爷”,连人们供奉的诸神也可以称“爷”。如“天地爷”、“灶王爷”、“财神爷”、“门神爷”、“五道爷”、“土地爷”、“真武爷”、“药王爷”、“鲁班爷”、“龙王爷”等。
佛教之神被称为“佛爷”或“老佛爷”(清代慈禧也曾被称为“老佛爷”),关帝被称为“老爷”或“关老爷”(“老爷庙”即“关帝庙”)。天上月宫中还有一个每年八月十五中秋节享受人们祭拜的“兔儿爷”,甚至在阴间掌管人们生死寿数的地狱之神,也被称为“爷”——“阎王爷”。
旧日戏曲中常称军人为“军爷”。《武家坡》、《桑园会》中,妻子未认出站在自己面前的男人就是自己的丈夫时,都称该男人为军爷(军爷施礼为何?)。
北京人喜欢称别人的儿子为“少爷”。有时候也简称“少”,例如:“这是你家少爷啊?”
“爷”还有一个很特别的用法,就是表现一种骄横自矜的口气和态度。常见打架者说:“爷不怕你!”或“爷等着你呢!”“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中的“爷”,也属这个用法。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北京人对“爷”这一称呼的喜好与偏爱。
1949年后,贵族与平民的界限消失,社会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人们以“同志”相称,“爷”的称呼就逐渐被冷落了。
改革开放后,北京话中又产生了一定数量的具有浓重揶揄色彩的由“爷”语素构成的词。如“倒爷”(倒买倒卖的人)、“侃爷”(山南海北、海阔天空神聊的人)、“款爷”(腰缠万贯的人)、“息爷”(靠利息生活的人)、“膀爷”(在炎热季节,不顾体面与尊严,光着膀子在胡同街巷中随意溜达的人)、“板儿爷”(用平板三轮车拉人载货的人)等。
近几年,收藏界、古玩珠宝界等社会各业又重拾起“爷”的尊称用法,用来称那些在本行业中有一定资历的人。
在北京,“爷”是个尊称,是一个敬语、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打招呼时的礼貌用语。
您经常能听见,老北京人见面打招呼时互称爷:“这位爷,您吉祥!”
“这位爷,您也吉祥!”
老北京人见到谁都称爷,不分年龄,这叫规矩!
见到七八十岁者要称爷:“老太爷,您吉祥!”
见到五六十岁者又要称爷:“老爷,您吉祥!”
见到三四十岁者还要称爷:“大爷,您吉祥!”
见到二三十岁者亦要称爷:“二爷,您吉祥!”
见到三岁小孩子也要称爷:“少爷,您吉祥!”
一声爷,透着老北京人的亲切热乎
一声爷,透着老北京人的友善尊重
一声爷,透着老北京人街坊四邻的和谐近乎和情谊
一声爷,透着老北京人的讲究
一声爷,透着老北京的“爷”文化
北京爷,不是一个辈分的称呼,也不是一种男女的区别。
北京爷,是一种状态,一种劲儿,一种范儿!
北京爷,是那种来自骨子的傲而不骄,富而不燥,穷而有节!
北京爷,是一种学不来的神韵!
相关阅读:
欢迎投稿:i49ch@qq.com
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关注四九城
欢迎您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