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金瓶梅》里,潘金莲常说的“北京枯柳树”是怎么回事儿?

千里追风 四九城 2022-12-20

大家都听过“人的名,树的影”这句话。

但是您知道吗?这是《金瓶梅》里潘金莲常说的一句话(小编也没看过这本奇书)。


“你还捣鬼?南京沈万三,北京枯树弯──人的名儿,树的影儿。” (第三十三回)


“南京沈万三,北京枯柳树。人的名儿,树的影儿,怎么不晓得?雪里埋死尸──自然消将出来。”(第七十二回) 


《金瓶梅》成书时间约在明朝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书名是由小说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各取一字合成的。


小说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体现当时民间生活的面貌,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


尽管书里描写的是宋代故事,《金瓶梅》中却收入不少明代俗语,“南京沈万三,北京枯柳树”。

潘金莲说的这句俗语的意思是,任何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正象南京沈万三的名气戳在那儿,北京枯柳树的影子立在那儿,是众人皆知,挡也挡不住的。


沈万三=马云×40


历史上沈万三不是宋朝人,是元末明初商人,但传说里总把他和朱元璋联系到一起。他本名沈富,俗称万三,又称万三秀,沈万三以富有出名,因此本名很少有人提起。

沈万三通过海外贸易而积累原始财富,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巨富,民间传说他有一只聚宝盆,可见财富多到数不胜数,生财聚财技巧高超。


沈万三多有钱?按照百科的换算说法,其财富相当于现在的15000亿-20000亿美元,知名商人马云,其财富约为400亿美元,沈万三是马云的40倍。


可想而知沈万三在当时的影响力。


沈万三虽有钱,办事儿却很糊涂,为向朱元璋邀宠买功。1373年,南京城修筑城墙的时候,沈万三主动提出承担洪武门至水西门的任务,相当于整个工程量的三分之一。可朱元璋觉得这本是我皇家要做的事,你来掺和,显示你的实力,这是和我叫板呀,等同谋反。


最终,沈万三是不得好死。当然,也有人考证,沈万三在明朝建立前就死了,压根没有与朱重八会过面。


说到沈万三,他和什刹海还有段传说:

话说当年,朱棣令姚广孝建北京城,但很缺钱,正好这时候沈万三发配路过北京。姚广孝找到了沈万三,让沈万三出钱,不出钱就大刑伺候。


沈万三实在没办法,就带领众人穿大街走小巷,走着走着他突然把脚一跺说:“这有钱!”


姚广孝叫人往下一挖,好么,满满一窖银子,四十八万两!这就完了?继续找啊,不找还揍!就这么着跑遍四九城,沈万三跺了十脚,挖出十窖银子。总共四百八十万两,解了朱棣燃眉之急。


这十窖银子挖空了,从地底下往上泛水,最后变成十个小湖。那会儿人管湖叫“海子”,北海、中南海,都这么叫。这十个小湖就合起来叫“十窖海”。后来年深月久,喊岔了,就变“什刹海”了。什刹海这个名儿就是这么来的。


枯柳树=一棵巨大的树


潘金莲说的,“北京枯树弯”或“北京枯柳树”又是什么意思呢?


先来解释一下“弯”,通“湾”,不仅有水湾的意思,也可指村名。枯树弯也就是枯树湾,是地名;枯柳树可以只枯萎的柳树,也可以作为地名。


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记录北京之行的《北游录》记载:


“交河县。舟人曰。地名大柳树。有南京沈万三、北京大柳树之谣。”


他记载的这个俗语,跟潘金莲说的十分像,可是,谈迁提到的大柳树位于河北交河县,就算它已经枯死,恐怕也不是潘金莲说的“北京枯柳树”。

康熙六十大寿那年,大臣出了一本书,叫《万寿盛典》,里面有图画两卷,表现了京城庆祝万寿的场景。


书里是这样写的,“又前路左有灯楼,曰‘光被四表’,过楼稍折而东,地名大柳树,有古柳树一株,万丝拂空,垂荫盈亩。”


这段文字记载了,清代的北京城有个地方叫做大柳树,有棵古柳树“万丝拂空,垂荫盈亩”,从中可以看出柳树的巨大,正与潘金莲说的“树的影儿”相对应。


而且古柳树,枯柳树,古与枯的音和形都近似。


最关键的是,只有一棵超级巨大的树,才能有很大的影子。才能给人以震撼,让人们记住它,把它当做地标,把它当做谈资。


那么这棵大柳树究竟在北京的什么地方呢?从这本书的记载大柳树应在畅春园与神武门之间。

畅春园在北京海淀区,而海淀区的北下关街道有个社区正好叫做大柳树,潘金莲说的大柳树应该是这里了,北京至今仍保留着大柳树这个地名。


可以想见,当时这棵柳树的太大了,对全国人民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相关阅读:

胡闹!“老北京”岂容你们这样糟蹋!!!

北京的“wo cao”可以代替一切,真不是骂人!

在北京,有时候“你丫”不是骂人,是赞美!

遇到地域黑,北京人就该这样怼丫的!

北京姑娘用一碗炒肝儿告诉你,猪下水有什么好吃的!

欢迎投稿:i49ch@qq.com

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关注四九城

欢迎您回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