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豆瓣9.4,被国人遗忘的神作,它揭露现实这么狠,居然没被禁

四九城 2024-01-0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宅总有理 Author 宅少

 ·点击收听本文音频· 

作者 | 宅少
来源 | 宅总有理(ID:zmrben115)



写这类人,

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

只是人类,

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

——作家·钱钟书

「逝于1998年12月19日」

出自作品:《围城》序


……




01.


 
1994年11月12日,北京气温零下3度。京城各大影院门前,居然有穿着大衣、裹着围巾的人排队。这在90年代中期可谓奇景。
 
那年头跑去看电影的寥寥无几。1993年,中国观影人次跌至最低,老百姓都扎堆在家看《我爱我家》和《编辑部的故事》。后来这事见报,大家才知道,排队的人看的不是国产片,而是一部进口片,叫《亡命天涯》。
 
1994年,《亡命》一杆子把中国观众打进大片时代。当时国产片第一名不足800万票房,《亡命》却高达2500万。在教育了老百姓什么叫“大片”时,还让他们懂得了资本的腐朽与神奇。不过,当年排队的观众并不知道,这片子上映颇具波折,中影拿到“进口权”后,和几家电影公司的人差点打起来。电影公司斥责中影是“洋买办”“给美国片商打工”。

最后是广电部副部长田聪明和电影局副局长窦守芳亲自从中斡旋,事情才定下来。

「《亡命天涯》海报上的主人公」
 
随后,中影与华纳达成分账,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郑州、广州6座城市上映《亡命天涯》。北京电影公司拒绝播放,中影只好去找海淀电影公司。直到播放前夜,北京文化局的人还找到了海淀的韩茂瑞,在他家聊到12点,希望他退出。文化局的人提出看拷贝,韩说没有,把文化局的人骗走后,揣着8个拷贝开着桑塔纳在街上溜达了一夜。

这才有了北京上映《亡命天涯》的奇景。
 
94年对中国影迷而言,还有两件大事。
 
一是一种名叫VCD的东西被生产出来,渐渐走进千家万户。VCD机给了无数人看盗版影片的机会,大大拓展了他们的观影范围。那一年,西影厂和香港合拍了一部电影,票房次年扑街。直接让香港公司破产。

后来这部电影通过光碟形式在民间流传,越传越凶,直接封神。它就是《大话西游》。

「《大话西游》多亏了VCD
 
二是中国首次接入了互联网,实现全功能连接。这件事影响更加深远,直接导致日后大家能通过网络恶补海量的国外电影。此后,随着互联网在全世界普及,一个1990年成立名叫“IMDb”的评分网站在影迷心中树起了巨高的位置。而同样一部1994年的电影,虽然提名7项奥斯卡大奖,却最终颗粒无收。上映之初1800万票房,连本都收不回来。

但随着大量影迷通过互联网涌入IMDb,它却成了诸多人心中毫无争议的“历史第一”。
 
这部电影,名叫《肖申克的救赎》。
 
多年后,透过互联网恶补影单的中国观众,发现他们错过的不止影史第一。
 
1994年是一个神奇的年份。

这一年佳片云集、天才扎堆:美国有《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低俗小说》《狮子王》;华语片有《重庆森林》《东邪西毒》《活着》《阳光灿烂的日子》《独立时代》《饮食男女》《大话西游》;欧洲有《红》和《白》《烈日灼人》《暴雨将至》。动画片《狮子王》划了时代,动作片《生死时速》《真实的谎言》终成经典;还有《疯狂店员》《天生杀人狂》《夜访吸血鬼》《燃情岁月》《这个杀手不太冷》等一系列影史佳作。

「《肖申克的救赎》得感谢互联网
 
但很多人不知道,那一年国产片里除了《活着》《阳光灿烂的日子》,还有一部神作,在豆瓣上评分比《活着》还高,在国际上却没拿下什么大奖。这部电影叫《背靠背,脸对脸》,导演叫黄建新,是韩三爷的老同学。
 
1994年,靠着《低俗小说》,昆汀在世界影坛出尽风头,奠定神一样的地位。多年后,昆汀在北三环电影基地拍摄《杀死比尔》,黄建新协助他完成了片中那段惊世骇俗的“百人斩大战”,不知有没有聊到自己这部代表作。
 
很多影迷说,《背靠背》之所以没能在国际上拿奖,主要是一个原因:
 
只有中国人,才能看懂它的悲凉。
 


02.
 


《背靠背,脸对脸》是一部现实主义力作,一部你看的时候会频频会心一笑、但看完后却会感到不寒而栗的现实精雕。

为什么这么说?
 
来,我们先看看故事主线讲了什么。
 
故事男主角叫王双立,某地文化馆的副馆长。该馆三年无一把手,他当了三年代理馆长,成绩很不错。王自认为有能力胜任馆长,可以把当地文化事业再搞一个台阶上去。所以公投大会上,理直气壮地写了自己名字。

 
王双立这个人,确实有能力。办起事来,滴水不漏。影片一开始,就给他设计了一道难题。领导冷局长要把女儿塞进文化馆,为了让局长女儿进来,他专门弄了个“公开招聘”,准备让冷冰冰拿第一名。
 
这样一来,不就名正言顺了吗?
 
然而,就在公开招聘前,冷局长突然打电话告诉王双立“冰冰不参加了”。


可招聘信息早发出去了,这咋办?王双立精啊,把打分的人拉到一起开个会,分配好每个人的分数,让所有参赛者的平均分都一样。最终结论,“一个都不录取”。为什么不能录?你把别人招进来,那不得罪冷局长吗?
 
王双立以为做得巧妙,给文化馆贡献多,馆长当定了。结果没多久,徐副局长把他叫过去,给他介绍了一下新来的馆长:老马。
 
老马之前当乡长,并不是文化口的。王双立这一看,心凉了半截。但这是上头的安排,自己没法儿说什么。只能认。但在见到老马的那一刻,他心里算盘就打了起来。电影前半段,讲的就是王双立如何一步步设计把老马逼走。
 
在跟老马的“这场战争”中,王双立身边有这么四个人,分别是:
 
李会计、猴子、老宋、老罗。
 
其中,李会计和摄影师猴子,是王双立身边的心腹,尤以临时工猴子为甚。文学部的老宋呢,是略微偏向于王双立的。

 
老罗,则是王双立的死对头。

 
下面我们来看看老王搞走老马的四步棋:
 
第一步,叫制造对立。
 
老马出场时,提出要求,想在城里有房住。不得不说王双立有心机,一听这话,就对徐副局长说:李会计有私房,只能让他搬出去。
 
李会计明明是自己人,为什么要拿这小子开刀?原来在老马出场前,王双立问李知不知道有新馆长来。李会计就不老实,没说实话。

 
让李会计把房子让出来,一来报复了这小子,二来让李会计记恨老马,达到“一箭双雕”。这是王双立一瞬间想到的,你说高不高?
 
李会计问起此事,他又聪明地说:老马早去单位里看过了。给自己推掉了责任。

果然,随后李会计帮了他大忙。

 
第二步,叫亮清地盘。
 
老马上任,要开会。开会时,王双立夹枪带棒地说,老马常年和农民打交道,擅长“抓获葬,做妇女结扎”,言外之意,这人就是个大老粗,根本不懂文化。老马要发言时,王双立还粗鲁地打断了他。

 
但老马毕竟是馆长,不能直接动他。
 
动不了你,我还动不了你的人吗?
 
死对头老罗被老马重用时,王双立就告诉李会计,“不许让老罗翘尾巴!”。


这天早上,老罗从李会计那里拿钥匙开会议室的门,散会后,李会计指着桌上的杯子说少了几个,非要在老罗的工资里扣。老马想替老罗说话,可王双立说,必须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拿制度压你,你是馆长又如何?
 
老罗觉得冤枉,气得砸了杯子。

 
可惜老罗自己不成器。之后要帮老马买办公桌,买的时候,看中一对椅子,就私自买下,弄发票里一起报销了。李会计看这办公桌这么贵,马上觉得有问题跑去商场核对。

这一来,又抓住了老罗贪腐的证据。
 
王双立狠啊,怎么叮嘱李会计的?

 
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往死弄。
 
老罗领工资时,因为被扣了水杯钱,闹情绪,跟李会计针锋相对,说王双立袒护心腹。李会计见状,立马在全馆的人面前大叫,说你个老东西,贪污还好意思说我?这下好了,老罗丢人丢到姥姥家,只能忍气吞声。
 
那一刻,当着全馆人,老罗丧失了尊严。
 
这不光是打你老罗的脸。
 
还狠狠打了你老马的脸。
 
你一个新领导,就重用这种人?
 
你的手下贪污,你又是什么货色?
 
王双立这一招出来,就足以让老马明白,这个文化馆里,到底是谁的地盘。

 
第三步,叫做暗施冷箭。
 
打了老罗的脸,划分了势力范围,但两个人还得见面笑嘻嘻。老马搬家,王双立还前去帮忙。这时,老马要把冷局长的女儿冷冰冰直接调入局里,可是来顶替谁好呢?

王双立面儿上帮老马想主意,其实又给他挖了坑。他把文学部老宋的位置给顶出去了。

老马还以为这是一高招。


结果老宋一听到消息就骂娘。
 
还直接写信给冷局长反应。
 
冷局长一看,这老马真是:
 
“一点小事都办不好啊!”
 

第四步,更进一步:拆穿无能。
 
这一招,得感谢李会计。文化馆要修舞厅,工程签下来。李会计跑去给工程方老板叮嘱,说别修那么快,慢慢修。

这下好了,工地上都是废料垃圾。上面要做卫生检查,必须把垃圾弄干净,否则影响市容。老马去催工程方,工地的人根本不鸟他。

这个当馆长的,只能在工地上跟人耍无赖。
 
老马无计可施,冷局长又怒了。
 
关键时刻,还是王双立解决了问题。

 
老马的面子都丢尽了。
 
按理说,面对棘手问题,王双立这个聪明脑袋,如此迅速拿出办法,应该是很讨领导欢心的。但问题解决后,老马的位置并未动摇。不但没动摇,老马还准备动王双立身边的人,猴子。结果这逼出了王最后一步棋。


最后这步棋,叫杀人诛心。
 
老马会摄影,当初还给文化馆投稿过。市上抗洪救灾,他跟冷局长去了。为了凸显冷局长在救灾中的位置,秘书小阎让文化馆弄了个摄影展。没想到啊,王双立把老马拍的一张照片挂到展览中,冷局长当场就怒了。
 
你们自己看看这张照片:

 
局长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怒喷老马一句:


这么一搞,老马彻底输了。
 
一张照片,把老马送走,去了农业局。
 
上半场战争,到此结束。
 


03.


 
老马走后,大家都以为王双立肯定要当馆长了。王双立也觉得有戏。可惜徐副局长把他叫到办公室说,你还是先当代理馆长。
 
王双立还以为:这是上头考验自己。
 
所以回家对媳妇说:


既然如此,那就再现搞点成绩出来。成绩出来了,领导一高兴,说不定这个馆长就当上了。于是乎,老马前脚走,王双立这边后脚就跟工程方老板打招呼,赶紧把舞厅修起来。

短短一个月后,舞厅就修好了。这又给市上的文化事业做了贡献。舞厅开业当天,冷局长和徐副局长大驾光临。
 
一边奏乐一边舞,别提多开心。
 
冷冰冰都直夸王双立,对她爸说他这次不当馆长不行。王双立也是胜券在握。

 
结果舞会结束,徐副局长告诉他:
 
“为减轻你的工作负担,我们把冷局长的秘书小阎派到文化馆了,你要好好配合。”
 
而且,小阎比老马权利更大。

王双立,直接被架空。

 
听到这个消息,王双立如遭雷击。当场就颓了。一个人回到空荡荡的舞厅。

魂不守舍地褪下外套。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隐喻感的镜头:


那褪下西服的样子,就仿佛丢了盔甲。
 
王双立下半场的战争,就是这副狼狈相。
 
小阎是冷局长的秘书,拿《武林外传》的话,我上头有人儿。到文化馆开会,他一个人站在上面讲话。还对所有人说,自己年轻冲动,如果有什么得罪人的地方,请大家多担待。

这句话最后一个镜头,定格在王双立:


真不是说着玩儿的。
 
一上来,先拿你身边最亲近的人开刀。
 
第一把刀,让老宋写检查。
 
老宋当初说走就走,后来是王双立调回来的。你人是回来了,检查写了吗?


第二把刀,威胁猴子,老子随时让你走人。
 
眼看刀落下来,亲信们问王双立怎么办?王双立他能怎么办啊?一个副馆长,手上没有任何实权,只能反问一句:

让我帮你们,谁来帮我呀?


这时,一个剧情呼应了前文。
 
为什么王双立见到老马,会先拿李会计制造对立?李会计这个人啊,根本不是个老实人。现在一看,王双立不行了,小阎是冷局长的人,他不敢动,以后文化馆就是阎馆长当家了。我不能跟王双立走得太近。
 
这不,马上开始跪舔阎秘书。


但小阎还觉得不够过瘾。
 
王双立的爸是个修鞋匠。这一天,他拿了一双鞋到外面,想让王双立的爸来修。没想到王双立他爹把鞋修坏了。小阎当即大怒,得理不饶人,非要老头子赔钱,不赔钱是吧?

那我就从你儿子的工资里面扣!
 
这一招,又呼应了前文。


你是怎么整老罗的,我就怎么整你。
 
你逼人家,我也让你尝尝被逼的滋味。
 
先从尊严上,把你丫打垮!
 
无奈之下,王双立他爹只能去卖血还这个钱。王双立赶紧跑到医院,求他爹回家。老头子倔强无比,打死不走。见此情形,王双立双眼含泪,“哐当”给他爹跪下了。

这一幕,仅仅是给爹下跪吗?

王双立跪的是更大的东西。

 
那个东西,罩着他,捏着他。
 
就像捏着一个小玩意。
 
说出去,你是个副馆长。但这个东西压在你肩上,你不跪也得跪,由不得你。
 
不过观众正要同情王双立时,回家路上,他爹才道出了实情。儿子,你别以为你爹是吃素的。为一双鞋,我这一闹,群众七嘴八舌传出去,你看他姓阎的是什么下场。


果然,文学部老宋就此写了篇文章,直接引起社会关注,小阎被停职检查了。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
 
小阎这一检查,王双立又觉得希望来了。
 
屁颠儿屁颠儿跑去出差,以为回来有戏。
 
结果一回文化馆,傻了,彻底傻了。
 
小阎依然是馆长,检查写完,屁事没有。
 
反倒是领工资时,李会计给他少算了100多块钱,说是阎馆长让把鞋的钱给扣除了。


王双立拿着钱,再看看李会计,想到了两人是如何联合起来让老罗难堪的,现在,轮到见风使舵的李会计和小阎整自己了。
 
这个文化馆,以后没他说话的份儿。

这40块钱工资,对他是最大的侮辱:

 
王双立出门,气得栽倒在地,进了医院。
 
父亲、妻子来探病时,王双立想明白了:

 
“咱们啊,扳不倒人家。”
 
下半场战争,王双立彻底投降。
 


04.


 
但故事并没有结束。
 
如果结束了,它还称不上神作。
 
明白了小阎的不可撼动后,王双立投降了,而且“佛系”了。直接从儒家走入了道家。他养好病,回家开始跟老婆造二胎,开始练字,对文化馆的事不再过问,不再想“干出什么成绩”,做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甚至和老马成了排解寂寞的朋友。

直到有一天,上街买菜,遇到了冷局长。
 
严格地说,是下课了的冷局长。


冷局长是怎么下课的呢?这就要说到文化馆里最容易被踢走的临时工,猴子。猴子这个人,一来有点义气,二来觉得小阎在一天,自己的工作一天就不安稳。

于是他设计,弄了一些有伤风化的碟片,送到阎馆长新建的镭射影院里播放。播放当晚,又一个电话打到了公安局,给小阎栽赃。
 
文化馆带头播毛片?
 
这个社会影响,就不是一般大了。
 
就不是写检查能解决的问题了。


不但小阎要下课,连冷局长也得下课。
 
冷局长下课后,谁上去了呢?
 
徐副局长。
 
当初徐副局长把老马介绍给王双立时,说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叫做:
 
 
你说妙不妙?

如何妙,我们后文再说。
 
先说小阎下课后,猴子还不解恨。因为工作丢了,他偷拍到已有家室的小阎跟女同事有染。准备把证据交出去,让小阎身败名裂。
 
拿到证据,他先去找了王双立。
 
可王双立看到照片,直接就撕了:


王双立升职心切,但有自己的底线。
 
猴子觉得你王双立怂,但我猴子不怂。于是把照片捅了出去。果然没多久,王双立被徐局长叫到文化馆去。因为小阎和女同事私奔了。

电影最后,王双立又到文化馆开会了。
 
没人知道等待他的究竟是什么。
 
或许,他心里那团火又燃了…

 


05.
 


以上就是电影的主干。讲想当馆长的王双立的两场战争。一场赢了,一场输了。

在这两场战争里,他和身边人用尽了手段,最终却竹篮打水一场空。整个“斗争”过程,可以说一环扣一环,一个歪招接一个歪招,看得人大呼过瘾。关键是那些阴阳谋,你会看得屏息凝神,会看得拍手叫绝。
 
因为它们太现实,太熟悉,太残酷。
 
不但故事一环扣一环,人物形象也饱满。精明的王双立,老实的马乡长,跋扈的阎秘书,骑墙的李会计,包括配角老罗、冷局长、徐副局长,都让你嗅到一股浓浓的现实味道。堪称现实主义文学里的经典形象。而在惊呼“真敢拍”的同时,你一定会被眼前的一幕幕戳痛。
 
它是如此冷静,又是如此残酷。
 
最终能戳痛人,只因为四个字:
 
毒、刺、深、寒。
 
这四个字,都藏在全片的细节里。
 


06.


 
先说毒,人心恶毒的“毒”。
 
在塑造人物时,黄建新用了“几乎没有一个好人”的手法。人心似深渊。
 
李会计在搬出房子前,砸碎了柜子玻璃,还在屋里撒了一泡尿。你自己有私房,明明有地方住,让你搬出去,你就这么干?


老罗被欺负后,第一次故意去找王双立他爸修鞋,纯粹是恶心王双立。
 
第二次喝醉酒,又吐在王双立门前,明知道王父想要个孙子,就破口大骂王双立是遭报应才断子绝孙的。这得是多大的仇?


小阎找王双立他爸修鞋,鞋弄坏了,说要是不赔钱,就拉王父去游街。
 
言语何其狠毒?
 
后来被冷局长教育,去给王双立道歉,说在工资里扣鞋钱的事,根本不是自己授意的,这是李会计自己出的主意。
 
把所有责任,都推给了李会计。


还有猴子,最后小阎下课,他依然觉得不解恨,非要置之于死地,让他社死。
 
为什么?
 
你让我没饭吃,我就让你没法做人!


甚至王双立的爹,也阴暗。

卖血把事情闹大后,对儿子说了这么句话:


在老王头眼中,连群众的嘴,都有毒。
 
有毒,才能扳倒你阎秘书。
 
电影不光有毒,它还有“刺”。
 
社会的刺。讽刺的刺。
 
一开始,王双立“公开招聘”。一上来就收到了一堆条子,都是各个部门、单位送来的招呼。王双立说自己恶心。


可公开招聘的幌子,是谁想出来的?他为了让冷局长女儿进文化馆唱这出戏,他倒不恶心。
 
还有,工程方老板给他送礼,让他把钱拿去花,说了一句什么话:
 
“这是社会的新生事物。”
 
类似的情景,电影里还有不少。
 
老马为了填补文化馆的欠款,把一个姑娘塞进馆里,因为她亲戚管财政拨款。
 
小阎给王双立道歉,用文化馆的电影票让他送人情,说想看多少看多少。
 
王双立为了满足他爹抱孙子的心愿,违反规定生二胎,找医生给女儿开个心脏病证明,医生心知肚明,两人心照不宣。


王双立他爸攒了半辈子修鞋的钱,一直藏在枕头里。一听说媳妇怀二胎,赶忙把枕头剪开,说只要有孙子,我们家就不缺钱。
 
刺,都是刺。

单位的刺,家里的刺。
 
而且这些刺,就像李会计对王双立说的:
 
 


07.


 
第三点,“深”,最重要。
 
它是这部电影振聋发聩的地方。
 
那就是:为什么王双立当不上馆长?
 
他明明有能力,遇到问题,脑子转得快,一拍就有办法。从解决卫生检查和修舞厅两件事来看,简直是一流人才。成绩,他能干出来。拉拢人心,他也是第一名。

老马被逼走,迅速上门送人家酒水。


李会计搬家,他把工程方送的私款拿去给他装修,剩下的钱,还请文化馆的人去北京旅游。
 
自己老婆想去,还不让去。
 
李会计都说:“你这花的是自己的钱啊。”


能力强,得人心,为什么当不上馆长?
 
首先,他是鞋匠的儿子,草根出身。老马虽然是个乡长,不懂文化,却能当馆长,被他逼走后,还平调去了农业局,为什么?小阎不用说了,冷局长秘书。老马没能力,小阎性格冲动,但就是不让你王双立上。
 
其实片子里,早交代了几个细节。
 
小阎带老马去看公开招聘。

他给王双立带了这么一句话:
 

徐副局长介绍老马出场。

他又对王双立说了这么一句话:


这都是领导说的话。

用意为何啊?
 
冷局长女儿要进文化馆,你王双立跟老马一样,直接把人塞进去不就可以了?还非要自作聪明,弄一个公开招聘。招聘现场,那么多人来,冷冰冰进了文化馆,大家怎么说冷局长?还有其他人送条子,凭什么就你冷局长的女儿最后进了文化局,其他送条子的人怎么看?

冷局长以后怎么混?

连她老婆都明白这个道理:


这叫啥,聪明反被聪明误。
 
歌舞厅建成时,冷局长看似高兴。
 
可是跳完舞,当场就来了句:
 
 
之后当地报纸刊发新闻稿,上面写舞厅建成是王双立一个人的功劳,李会计问:
 
 
关键是,稿子是谁授意写的呢?
 
上头不授意,谁敢这么写?
 
第一次来个老马,还给你一点权限,第二次来小阎,直接把你权限都没收。但显然,王双立没搞明白,没弄懂领导的心思。
 
他觉得自己有能力,所以公投选自己。
 
没想到徐副局长对此来了一句:
 
 
你王双立,一能干出成绩,二能拉拢势力,冷局长说你高招多,徐副局长说你把人耍得团团转,你要是当了馆长,领导们安稳吗?
 
你看人家徐副局长,每次出场,不是传达冷局长的意见,就是单位出事他还在办公室里打太极。最后冷局长一下课,他直接就上去了。
 
人家怎么当二把手的?
 
你王双立啊,真的还是要多学习一个。

人家副职位,可是能跟市长同车的人:

 
最后,影片还有一点,就是“寒”。
 
这个“寒”字,都体现在笑容上了。
 
李会计隐瞒有新领导时,脸上挂着笑:


老马和王双立见面时,脸上也挂着笑:

 
舞厅开馆,冷局长脸上对王双立挂着笑,可接下来,就通知王双立权限被剥夺:


面对小阎道歉,王双立也笑着说:

 
真的就能算了吗?
 
每个人脸上的表情,和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而这,也正是电影名字的由来,脸对脸的时候,我对你笑,背靠背的时候,你都不知道我是怎么想你的。

你不知道,我想给你挖什么坑。

背靠背,脸对脸,这一姿态,揭示的就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关键在于,这仅仅是老马、王双立、冷局长、小阎之间的关系吗?仅仅是一个文化馆里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吗?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
 
恩怨还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人心之险,你不知道它险在何处。
 
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得罪了谁。
 
这是最叫人不寒而栗的地方。
 


08.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
 
王双立为什么老是受挫?就因为他眼里只有打打杀杀。老马来了,他要用几步棋把老马斗走,小阎来了,他又想把小阎扳倒。可是你的所作所为,冷局长真的不清楚吗?要是不清楚,为什么有这样一个细节:

 
本来是让李会计腾房子。

不直接让李搬,让你王双立去通知?

什么意思?

抗洪展览上老马挂那么一张照片。

到底谁干的,冷局长心里没数吗?
 
王双立认了一个死理,以为自己有能力,就应该当馆长。如果当不上,就是成绩还不够突出。他对下面的人,拉拢、偏袒,对前来威胁位置的人,狠斗、不服。偏偏没搞明白,斗走了这一个,还会有下一个啊。

 
这是王双立的悲剧。
 
但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悲剧。
 
在江湖上混,恩恩怨怨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你把自己搞得再厉害,也不如找个踏板嘛。你不去思考乡长为啥能管文化,小阎怎么能当秘书,心思都花在搞公开招聘上了,那怎么行?你都没分清敌我关系。
 
在这一点上,影片最深层的揭露,最狠。

它以王双立的人生故事,不无悲哀地告诉我们,在江湖上,一个只懂打打杀杀、不懂人情世故的人,注定是要失败的。
 


09.
 
本剧的主角牛振华,有很丰富的文化馆工作经历。

他曾在顺义县平各庄公社河南村大队插队时被县文化馆干部杜湘介绍到了村里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开始创作和表演快板、相声、小品等,并在农村和北京游园会上参与演出。

1974年,他被邮电部机关招为炊事员,由此回到了北京城,后考入西城区文化馆业余艺术团。1978年,首次登台表演相声《边疆之春》;半年后,经西城区文化馆业余艺术团的主考老师刘兵引荐,这才进入北京青年曲艺团。这段经历对牛振华饰演文化馆副馆长王双立这一角色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来说一说黄建新。
 
黄导生于西安,当兵复员后被分配到报社当摄影记者。后来拍宣传片,进了西北大学中文系学新闻。经一位老师介绍,做了电影场记、助理。这期间给吴天明当过场记。后经吴教父推荐,去北影进修,跟韩三爷成了同学。
 
黄建新就这么进了第五代的队伍。回西安后,西影厂刚买了张贤亮的《绿化树》,本来说让他拍。他却看中了另一部《浪漫的黑炮》。张贤亮就给他了。本子送到厂长吴天明那里,问我一个新人,该跟谁联合指导?
 
吴天明说不用,自己弄去吧你。
 
拍了些片段,拿回西影,有人看了说:
 
“这他妈拍的什么鬼电影?镜头4分钟动都不动,拿回去重拍!”
 
吴天明看了问,你自己有把握?黄建新说有啊。吴就说那你自己来吧,我们不干预。片子拍完审查,黄导年轻气盛,跟审片子的人发脾气拍桌子,差点没弄成。又是吴天明出来扛责任。最后,《黑炮事件》历经删改70多处才上映,提名金鸡最佳故事片,还拿下了一个政府奖,让黄建新一炮成名。
 
关于吴天明是如何帮扶张艺谋、陈凯歌们的,以前聊过,这里就不展开了。

「黄导的成名作《黑炮事件》」
 
拍完《黑炮》,黄导去澳洲留学。1992年回来,发现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春风吹满地,人们心里有裂隙。于是一改“第五代”的先锋姿态,拍了《站直啰,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和《红灯停,绿灯行》这城市三部曲。再后来不知为何,黄导的兴趣转移到了监制上,开始做大量的监制工作。

冯小刚的《大腕》、陈凯歌的《和你在一起》,都有黄导辛勤的汗水。
 
再到后来,黄导当上了北京电影家协会主席,帮着老同学韩三爷拍了《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不知道这几十年里,当初敢跟审查领导拍桌子的黄导,是不是对“江湖是人情世故”,有了些许更深的了解。
 
《一代宗师》里说得好啊。
 
“人呐,要往远处看。”
 
过了山,眼界就开阔了。
 
现如今,翻过头来,再看这部1994年的电影,真是大胆又犀利,一点也不藏着掖着。关键是,这部电影不但拿了金鸡奖最佳影片,还让主演牛振华拿了日本东京电影节影帝。更关键是,这片子在中央6套播过不少次。
 
电影里有许多值得咂摸的细节,越咂摸越有味道;也有巨多细思恐极的镜头,越看你越觉得富有深意。特别是有个衔接上下文的镜头,拍的是晨曦之中一轮太阳从檐牙高耸充满古意的文化馆上方升起,仿佛穿透千百年沧桑的时间秘语。那古意盎然的建筑未曾动摇,永远沐浴在日复一日同样的日光下。
 
那个镜头,我觉得特别瘆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