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医疗影像行业专题报告——国产设备替代趋势加速,下游发展迎机遇

2017-04-28 智库君 文琳阅读


投资要点:

医疗影像行业市场空间巨大,政策护航催生中下游产业快速发展。现阶段中国医疗影像设备市场规模约为400亿元,国内影像行业总体市场规模已超千亿元人民币。未来随着民众对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对于健康投入意愿的不断增强,行业扩容迅猛。从政策的角度来讲,无论是分级诊疗的逐步下沉,还是对于国产医疗影像设备的大力扶持,亦或是基层医疗服务建设的鼓励与推广,对于医疗影像行业的整个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受益于政策的大力扶持,国产影像设备替代趋势加速,下游发展迎来历史性机遇。


国内影像设备关键竞争要素为产品核心研发技术。从医疗影像设备角度来讲,通用、飞利浦和西门子(GPS)在国内仍然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国产设备依赖组件拼装、低价竞争的时代已然过去,创新技术研发突破为与国外巨头竞争的核心要素,未来我们看好具有自主核心研发优势的国内龙头企业,未来能够在国产替代趋势中脱颖而出,快速占领市场。


医疗影像诊断服务产业一片蓝海,快速跑马圈地才能形成护城河。现阶段下游医疗影像诊断服务整体市场仍旧是一片蓝海,成长性极强。随着企业相关产业布局的加速,通过快速跑马圈地形成护城河,龙头品牌会在未来几年内凸显。以第三方影像市场为例,第三方影像中心的快速发展首先依赖于与公立医院的差异化竞争,通过引进优质的影像科医师加入,形成专业的服务团队;同时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的投入则是诊断服务的前提与基础;其次规模化及品牌化较为关键,市场快速占领为企业提供较高的竞争壁垒。


风险提示:医疗影像设备技术研发周期时间较长;患者对于大型三甲医院影像诊断服务信任度较高等。


相关产业标的:迈瑞医疗(MR)、万东医疗(600055)、开立医疗(300633)、贝斯达(833638)、中迪医疗(836172)、安健科技、翼展科技、汇医慧影等。




医疗影像行业发展迅猛,政策红利助力中下游产业发展

1. 国内医疗影像行业市场规模超千亿,扩容迅速


医学影像是指为了医学及医疗研究,对人体或者人体某部分,以非侵入的方式获取内部组织影像的技术与处理过程,包含医学成像系统和医学图像处理。伴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诊断需求的不断扩大,促使更多的医疗影像设备投入到各个科室临床使用当中,在疾病筛查与诊断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美国医学影像市场发展较为成熟,其总体市场规模从2009年的466亿美元发展至2017年的千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左右,在医药及医疗器械细分领域中属于发展较快的子行业。在美国医学影像市场中,60%的市场贡献来自于医疗机构,剩余的40%则来自于独立影像中心。



目前来看,医疗影像设备在整个影像市场中依然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比例,约为40%左右。根据Reaseach and Markets的数据显示,全球医疗影像设备在2013年达到302亿美元,预计2020年达到接近500亿元的规模,2010-2020年CAGR达到7%,而中国大约占据了12%的市场,以此来测算,目前中国医疗影像设备市场规模约为400亿元,国内整体影像市场规模已超千亿元人民币。随着医疗影像需求的不断提高,行业市场规模提升显著。

 

2. 老龄化趋势加速行业扩容,国家政策助力行业发展


现阶段尽管从市场规模上来看,与美国仍存在较大差距,但是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民众医疗支付意愿的加强以及健康管理需求的逐步提高,行业发展速度仍处于高速阶段,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近两年来,国家针对医疗影像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层出不穷,可谓是政策红利释放的集中阶段。2015年,《中国制造》中提到,要重点发展影像、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以及远程医疗等移动医疗产品;在《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探索设置独立的区域医学影像检查机构,实现区域资源共享等等。201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深化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全面建立远程医疗应用体系。


从政策来看,医疗影像设备的中下游领域均会明显受益于政策的积极影响,有利于整体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医疗影像设备企业,以及下游拥有优质客户资源及诊断能力的服务及平台,有望受政策红利的驱动,迎来业绩的爆发期。



3.医疗影像行业中下游未来发展态势良好


医疗影像行业上游主要为设备制造所需要的原材料及相关的技术,包括电子配件、线材耗件、温控系统等。行业中游为医疗影像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设备主要包括磁共振成像设备(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以及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PET/CT);X射线设备(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以及超声诊断设备等。


行业下游主要包括影像诊断服务机构及平台,包括基层、高等级的医院,独立的第三方影像中心以及远程诊断平台等。诊断机构体系的多样化及专业化,有利于打破传统影像诊断产业的格局,实现基层分级诊疗及专业化的诊断与疾病管理。而基于影像大数据的分析和管理,人工智能与影像诊断的完美结合则较大程度上提升诊断效率以及准确性,成为未来下游发展的主要领域之一。



国产影像设备替代趋势加速,自主核心研发技术为关键

从政策方面来看,近年来国家对国产医疗影像设备的政策支持与鼓励力度逐渐加强,在一些省份,已经实行二级以下医院强制采购国产影像设备的权威文件。2014 年 8 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工信部联合召开推进国产医疗设备发展应用会议,明确提出,要推动国产医疗器械在三甲医院的应用。2016 年 7 月 10 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表示:公立医院优先配备国产医用设备,在保障医疗质量的前提下,优先采购和使用国产医用耗材。2017年1月,四川省出台的《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公布 2017 年度省级政府采购进口产品清单的通知》,其中命令要求二甲及以下医院应使用93种医疗设备的国内产品,其中包括PET-CT、DR、MRI等医疗影像设备。


尽管目前从市场格局来看,通用、飞利浦和西门子(GPS)在国内仍然占据70%-80%左右的市场份额,在高端影像设备市场中占比甚至更高。但是,在中低端产品市场中,国内企业的核心技术在不断进步与成长,目前已实现了部分国产替代化;且高端产品的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随着分级诊疗的深入推进,以及政策的扶持推动,拥有优质产品、自主核心技术的国内设备制造企业在国产替代化趋势中脱颖而出,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


1. MRI:核心部件摆脱国外垄断,技术突破为设备竞争力关键


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包括永磁性磁共振和超导型磁共振。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使人体全身各部位解剖结构能够清晰地显示在医生的眼前,通过对正常组织及疾病异常结构信号的区分,使医生能够准确的判断患者体内疾病的位置和性质,使患者及早得到诊断和治疗。永磁型共振成像系统一般只能产生垂直磁场,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要求;超导型磁共振具有稳定性好,图像质量好的优点,但运行耗费高。


我国的磁共振设备院均拥有量和人均拥有量均处于较低水平,医疗产业政策鼓励医疗机构投入高科技诊疗设备,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加强,未来磁共振设备的需求将持续增长。目前我国国产品牌主要售予基层医院,三甲以上高等级医院的市场主要由国际知名品牌占领。从国内市场竞争来看,GPS等跨国企业占据80%的市场份额,国内优秀企业如万东医疗、贝斯达、东软医疗、安科、联影医疗等,占据15%的份额,其余众多小企业占据剩余的5%。与价格相比,医院更看重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以及企业信誉,而这些均称为国产MRI品牌开拓市场的瓶颈。


超导磁体由于其设计的特殊性、工艺的复杂性、以及需要综合的工程化能力、高技术门槛,导致国内一直没有形成稳定的超导磁体产品供应,且长期以来一直被国外所垄断,1.5T磁共振超导磁体占MRI系统总成本30%至40%,3.0T磁共振超导磁体占MRI系统总成本的50%至60%。随着国产技术的不断提高,核心部件如超导磁体等不再依赖于国外的垄断供应,整体核心竞争力提高,且成本可控,在一些技术参数及水平上已经取得的显著的突破与提高。未来随着政策鼓励与国产设备龙头品牌的设立,国内优秀的MRI设备企业有望迎来业绩的快速增长。



2. DR:部件拼装、低价竞争格局打破,高端设备进口替代依赖创新技术研发


中国DR行业经过十几年时间的发展,已经逐步趋于成熟。随着医疗投入以及需求的逐步提高,DR设备的销量快速增长。从统计数据来看,2012年DR设备销量仅为7000台,而2016年则达到了15000台,CAGR达到21%,整体市场规模增长较快。



与大型医院相比,目前基层医疗机构数字化X摄影系统应用率偏低,未来随着分级诊疗的实施与推广,基础医疗机构的扩张,DR在基层领域的铺展会迎来加速发展期。


从行业现状来看,目前行业内公司整体规模偏小,绝大部分没有自主研发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不足,产品配件基本依赖于外购,仅依靠组装贴牌生产。且产品大多集中于低端市场,依靠低价竞争的策略占领市场,产品质量无法保证,严重制约了国产设备的发展,因此,中高端领域基本依赖于进口。


DR一共由五个主要部分组成,分别是高压发生器、探测器、X线球管、机械系统、图像系统等。从自主研发实力来讲,安健和万东基本实现了部件的自主生产,具备良好的创新研发实力,处于国内DR企业的龙头地位。且两家企业在新品的注册数量上具备明显的优势,利于公司快速发展,保持市占率领先。


从技术角度来讲,其发展的核心主要为动态成像技术,从而实现透视与高清抓拍相结合成像,达到精准成像的效果,已成为前沿的临床应用技术。未来国产设备替代最关键的还是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真正的专注于技术研发,才能打破国外巨头的垄断地位,打通整个DR市场。


3. CT、PET/CT:设备需求量较大,高端市场依然依赖进口


CT,也就是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它拥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以及多层次等众多优越性,是我国装机量最大的医疗影像采集设备之一,并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医疗临床检查领域。CT机是我国装机量最大的医疗影像采集设备之一,国产品牌具备一定竞争力。2009-2014年,我国CT机总装机量从9968台增加到18224台;市场销售收入从42亿元增加到119亿元,5年增长了2.83倍。随着装机量的增长,我国每百万人口CT机拥有量从2008年的6.7台增加到13.4台以上。



PET/CT全称为正电子发射及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装置,是一种将 PET(功能代谢显像)和CT(解剖结构显像) 两种先进的影像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新型的影像设备。PET与CT的结合起到了优势互补作用。PET通过与CT结合,提高了病灶定位的准确性;CT与PET结合,则提高了对病灶的定性诊断能力;同时,用CT图像进行衰减校正,可以大大缩短检查时间。将PET和CT结合到一起,不仅保留了经典解剖影像的作用,还加入了先进分子影像的功能,二者的结合远优于各自单独的价值,因此PET/CT对指导肿瘤和心脏、脑部疾病的诊治更具优势。


目前,在我国,以PET/CT为代表的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完全依赖进口,多年来一直被GE、飞利浦、和西门子 (简称GPS)三大跨国公司的产品所垄断。进口设备价格昂贵,维修保养费用高,造成临床诊断费用居高不下,加重了患者的医疗负担,对我国降低医疗开支、节约医疗资源产生了不利影响。但从行业保有量来看,需求度逐步提高。尽管较CT而言,PET/CT的国产化之路才刚刚起步,但是拥有自主核心研发技术的企业,则可在与国外巨头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在设备技术、质量保障的同时,发挥其价格优势,从而快速占领市场。


以明峰医疗为例,2016年由明峰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PET/CT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这标志着我国大型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的研制与生产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国内同类产品以进口为主的现状被打破。与此同时,今年2月份,明峰医疗启动256排CT项目研发,新研发的CT项目,由于转速更快,对于心肌炎、血管钙化等疾病都有很好的早期诊断效果。在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周期内,可解决任意复杂心律和心率的冠脉扫描,这在心脏和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上都是一个重大突破。随着高端影像设备国产化进程的加速,拥有研发技术优势的企业会明显受益于分级诊疗及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铺展,发展迅速。低价竞争的时代已然过去,产品的技术和质量才是高端影像设备企业生存的最重要因素。

  

4.超声诊断设备:产业集群趋势明显,超声探头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及响应速度等为设备竞争力核心


由于超声诊断设备具有无损伤、非介入、实时性、易操作、适用性广、成本低等突出特点,目前已经成为主流医学影像设备,在临床应用上具有不可替代性,并且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超声诊断设备保持了良好增长态势。超声诊断设备主要用作腹部、心脏、眼科及多普勒脑血流检测诊断等。国内从事超声诊断设备的企业,大多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一带地区,数量众多,包括迈瑞医疗、开立医疗、华声医疗等,不少企业在近些年推出新的彩超系列、掌上式超声产品,除常规低端产品外,国产已朝向高端市场迈进。与其他医疗器械高端市场仍然有80%以上为国外企业所占据一样,在超声诊断设备细分领域,主要还是被GE、西门子、飞利浦、Aloka、东芝等占据大部分市场。随着国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及政策的鼓励扶持,国产化的进程已然提速。


近年来,随着医改的深入,基层医疗体系逐渐完善,医保逐步实现全民覆盖,基层医疗需求随之释放,而超声诊断设备作为医疗机构常规设备正迎来县级以下医院的普及和升级,发展迅速。随着刚性需求释放、政策红利持续推进,中国超声设备市场还将快速增长。预计 2019 年,中国医用超声诊断设备市场规模将达 91 亿元。


目前超声设备品牌较多,产品分为高中低端,高端产品讲究的是图像质量好,响应速度快,用户体验好,同时要有高端的创新性能,能同时满足临床诊断与科研。中低端产品其竞争点主要在于功能齐全,便携方便,且用户体验较好,价格也是非常重要的优势。从技术角度来讲,超声的探头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及响应速度等技术则是设备质量及竞争力的核心。


医疗影像产业下游发展迎机遇,快速跑马圈地才能形成护城河

1. 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建设水平尚有提升空间,远程诊断平台产业受益于分级诊疗下沉


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简称PACS,与临床信息系统(CIS)、放射学信息系统(RIS)、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同属医院信息系统。在现代医疗行业,PACS是指以DICOM3.0国际标准设计,通过高性能服务器、网络及存储设备构成硬件支持平台,以大型关系型数据库作为数据和图像的存储管理工具,以医疗影像的采集、传输、存储和诊断为核心的综合应用系统,主要的任务就是把医院影像科日常产生的各种医学影像(包括MRI、CT、DR、超声等)通过DICOM3.0国际标准接口以数字化的方式海量保存起来,当需要的时候在一定的授权下能够很快的调出使用,同时增加一些辅助诊断管理功能。


医学影像分析软件系统市场份额将从2012 年的17 亿美元增长至2017 年的25 亿美元。(数据来源:MarketsandMarkets2013),其主要增量将更多集中在开源软件和在线门户类,集成式的影像诊断工具也在稳定增长,还包括计算机辅助诊断识别,3D 医学图像,成像质量控制系统等。医学影像市场中传统影像成像设备占据大多市场份额,但增长速度却相对较缓,而在影像软件系统却有较高增速,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三级医院几乎都开展了信息化建设,二级及以下级别的医院中80%以上已经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大多数以HIS系统为主。CIS 系统正在逐步深入,PACS、RIS 等系统应用逐渐成熟,EMR(电子病历)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医院试用和采用,手术麻醉、重症监护等系统应用得到推广。目前我国科室级PACS、多科室或者院级PACS系统建设水平分别为60%和50%左右。鉴于其总体市场空间尚未完全打开,且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建设对医院的影像信息管理、患者的影像信息存储和调取及区域化信息系统的建立完善极其重要,看好其未来的长期发展。从企业竞争力的角度来讲,影像数据的快速处理及存储技术、数据的快速传输及访问等为其核心要素;同时,鉴于此类企业客户多为各级医院,因此基层或者三甲医院资源以及与政府合作能力等也极其重要。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讲,企业在不断拓展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等业务的同时,积极布局区域影像信息化及远程诊断等业务,打开了广阔的成长空间。以新三板挂牌企业中迪医疗为例,公司主要提供医学影像用软件和硬件产品或服务,其中,软件产品或服务主要为中迪PACS 系统(即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中迪医疗影像输出系统、中迪医学影像自助打印系统、中迪医疗区域信息化系统等。目前公司在重庆区域已与近300 家医疗机构有业务合作,与市卫计委和15个区卫计委有区域医疗影像平台建设合作,积累了大量的优质客户资源。在此基础上,公司大力发展和推广区域医疗影像会诊平台、远程影像诊断平台等平台类产品的落地工作,下游业务的延伸与拓展为此类企业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对于远程诊断平台业务来讲,其核心要素主要是优质的专家资源及稳定合作的医疗机构资源,在此环节中片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看好具有区域影像信息化技术及客户优势的企业,随着政策引导导致的患者就医的分流,远程诊断为医生资源、经验不均衡的医疗服务体系带来了新的活力。



2.第三方影像中心布局加速,差异化竞争及诊断服务水平为核心要素


第三方医疗服务对于推动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及提高基层诊疗服务水平有重要作用,现阶段大型三甲医院的病人过于集中,导致医疗影像检查时间太长,PET/CT等排队时间长达2-4周,极大的延误了病情的诊断。而目前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大部分仍尚未配备MRI、PET/CT等高端影像设备,也加剧了患者的集中就医问题。除此之外,随着医保参保人数的不断增加和老龄化加速,医保控费压力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公立医院的检查量。第三方影像中心由于其专业的服务型,及优质的设备配备率等可为患者提供医疗影像检查等中高端服务,解决了现阶段行业的痛点问题。



第三方影像中心在美国发展迅速,为国内此细分领域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目前美国影像诊断市场40%为第三方影像中心贡献,预计2017年美国第三方影像中心市场规模可达400亿美元。目前国内在第三方影像中心领域的发展处于初创及成长期,发展速度较快,预计潜在的市场规模可达300亿元。目前已有多家公司布局和开发国内市场,包括平安、一脉阳光等。在去年年底,一脉阳光获得来自高盛的A轮融资,目前已在江西、北京、山东、内蒙古、广东等地区建设并运行多个医学影像中心,并正快速拓展全国市场。


第三方影像中心的快速发展首先依赖于与公立医院的差异化竞争,通过引进优质的影像科医师加入,形成专业的服务团队;同时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的投入则是诊断服务的前提与基础。其次规模化及品牌化较为关键,市场快速占领为企业提供较高的竞争壁垒。现阶段病人对公立及三甲医院的信任度及依赖性仍较高,因此规模化的示范效应及品牌化的推广有利于市场占有率的快速提高。


从发展的角度来讲,第三方影像中心未来可拓展的领域较多,最为明确的当属肿瘤放疗市场。影像诊断是肿瘤放疗治疗的前提要素,也为第三方影像中心带来了患者信息及治疗需求,使得诊断+治疗的服务模式更为顺理成章。以美国独立影像中心Alliance Health Service为例,公司在2008年便从影像诊断业务拓展至肿瘤放疗领域,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加速了公司的成长。目前肿瘤放疗业务收入占据公司总收入的五分之一,且增长动力强劲。综上,我们认为国内第三方影像中心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拥有高端影像设备、影像医师优势以及优先布局的公司会在一片市场蓝海中脱颖而出,通过省级等影像中心的覆盖快速跑马圈地,形成规模化及品牌化优势,迅速占领市场;其次,通过全国范围内的并购整合,优化产业资源,形成龙头化趋势;最后,随着政策的逐步放开,将业务拓展延伸至肿瘤放疗领域,打开总体市场空间。


3.线上咨询与学习平台解决行业痛点,竞争核心为影像医师群体资源


现阶段对于大型三甲医院和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来说,影像医师资源的不均衡,为基层影像诊断服务与咨询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对于一些医生来说,由于学习资源较少,影像诊断经验积累速度较慢,由此带来的误诊率较高,对于患者的体验与治疗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针对影像医师的诊断技能培训及知识积累等学习平台应运而生,解决了医生的痛点问题。此类平台的发展由于主要针对影像医师,因此用户量及活跃度等为其竞争要素。同时,此类平台未来延伸拓展的范围也较为广阔,包括利用影像医师群体资源,提供线上咨询服务等。


以翼展科技为例,2015年,翼展科技推出影像医生社交及学习平台“影领”APP。影领打造的是一个专门为影像科医生提供学习、交流、查阅、培训、考核和诊断的平台。同时该平台也可以为各级医疗机构、独立影像中心提供优质的医生诊断服务和丰富的医疗影像资源,帮助影像医生交流和成长,提高声誉与收入。影领APP上主要有影像病例、影像教学视频、影像相关学习素材、影像在线诊断等。


4.人工智能影像诊断分析市场前景广阔,算法和影像大数据开发推动产业发展


人工智能与影像诊断的结合可以实现影像报告的智能诊断,在目前优质医师资源缺失,医疗服务资源不均衡的环境下,开辟出新的解决方案。对于人工智能诊断而言,算法是智能诊断的技术核心,而医疗影像大数据则是智能诊断的基础。人工智能与医疗影像的结合有其自然的优势,首先,医院的影像数据极多,且数据均为标准化存储,从机器的角度讲,便于机器的阅读,促进了行业的融合及发展。人工智能的辅助诊断也是未来医疗影像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其应用的角度来讲,人工智能影像诊断分析从生产力角度来讲为传统医疗影像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通过辅助诊断大大提高诊断的效率及准确率,同时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提高患者的体验。医学影像在实践中需要优化深度学习的方法,同时积累大量优质数据,其次需要高性能的计算环境。


以汇医慧影为例,公司成立于2015年,目前已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汇医慧影将影像云、阅片服务以及智能诊断相结合,通过阅片获取结构化的数据,提供给深度学习引擎进行计算。并且将计算机学习后的结果试用在医生的阅片流程中,当计算机出现误判断时,医生会纠正诊断结果,并将结果反馈入系统,进行二次学习。通过在线学习的闭环,及有效数据的持续更新,可以不断提高算法的精度。未来汇医慧影将利用长期积累的深度学习的方法和传统医学处理的方法,对大量原有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植入自己的硬件设备中,让硬件设备拥有智能化的效果。同时更多维度的数据进行分析之后,让这些影像的信息不单单是在诊断的维度中,而是能走入到治疗的过程中。


文/郝方然


重要声明

本报告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但新三板智库不对其准确性和完整性做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观点、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新三板智库于发布报告当日的判断。该等观点、意见和推测不需通知即可作出更改。在不同时期,或因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分析方法,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观点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


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新三板智库对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本报告所载信息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且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不对因使用本报告的内容而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


本报告版权归新三板智库所有,新三板智库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未经新三板智库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如征得新三板智库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新三板智库”,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转载说明:转载本文请在文章篇首注明:

本文转载自新三板智库(微信号:xsbzhiku)。

欢迎文明转载,对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

智库君将一一维权。


关注新三板智库公众号,获取新三板投研资讯

(微信公众号:xsbzhiku)


老股转让信息对接请联系库妹

(微信号:zhikumei)

推荐阅读

(点击蓝字可阅读完整报告)

公司研究

精晶药业 丨 鱼 鳞 图  丨 天阶生物   华意隆

纳科诺尔 丨 博大光通 丨 骏伯网络   极飞科技

成大生物 丨 速度信息 丨 约克动漫   海积信息

索泰能源 丨 泛美实验 丨 亚奥科技   精晶药业

速度信息 丨 纳科诺尔 丨 讯腾智科   三盟科技

天阶生物 丨 易维科技 丨 亿童文教 丨  爱立方

泛美实验 丨 汉氏联合 丨 讯腾智科 丨 浔沣轨道

泰安科技 丨 紫科环保 丨 云宏信息 丨 和氏技术

华清飞扬 丨 道一信息 丨 盛瑞科技 丨 奥飞数据

咏声动漫 丨 海容冷链 丨 视威科技 丨 能龙教育

科列技术 丨 捷昌驱动 丨 南方数码 丨 淘通科技

景心科技 丨 约克动漫 丨 轩辕网络 丨 建通测绘

 健佰氏   丨   奥迪威   丨    互动派  丨   新大禹

汇量科技 丨 华立科技  



 

行业研究

VR行业

《虚拟现实行业深度研报:以定力跨越虚拟与现实》

《VR产业草根调研:寒冬来临?让子弹飞一会儿吧》

《VR游戏行业:抢滩百亿蓝海市场,先发企业和硬件厂商实力最强》

《VR情景剧发布会调研:不妨乐观点,兼谈VR行业的3个积极因素》

《VR终端设备分析报告:产品为王造就VR先锋厂商》

《VR体验店调研纪要:VR离我们的生活比想象的要近》

地理信息行业

《地理信息行业:政策持续发力,吹开万亿级行业风口》

《地信行业半年报分析:应收账款账龄上升,关注优质企业现金流情况》

《不动产登记信息化草根调研:地信企业再迎风口,千亿市场即将爆发》


 

专题研究

并购专题

《新三板并购2016年第1季度报告》

《新三板并购2016年第2季度报告》

《新三板并购2016年第3季度报告》

《新三板并购2016年第4季度报告》

私募做市专题

《做市:烫手的山芋or赚钱的聚宝盆?》

《做市策略初探:8仙过海各显神通,适合做市企业不到3成》

《点评9月12日私募机构做市业务试点工作部署会:一步为稳,步步为营》

《私募做市推出速度超预期,十家入围名单公布》



加入新三板智库微信交流群  ,添加库妹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