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创)2017年内陆中心城市经济实力分析

2017-08-04 文琳 文琳阅读

欢迎点击上方文琳阅读 关注!


从经济运行数据分析看内陆五城市竞争力

                                               —经济运行篇

作者:文琳




2017年上半年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陆续出台,全国经济运行继续呈现缓中趋稳态势,经济增速维持在合理区间;工业经济运行整体平稳,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继2016年,继续显现较显著的拉动作用。

在外部经济复苏缓慢、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速继续呈缓中趋稳态势,经济增速维持在合理区间。

分经济板块看,基于自身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的差异,我国各区域经济呈现分化格局,中西部地区增速相对较快,但多数省份在调结构过程中增速不断回落,且部分重工业和资源型省份在经济转型中承压较大。

通过对各地公报的对比,我们试图从各方面,全方位剖析中国内陆中心城市重庆、成都、西安、武汉、郑州的实际竞争力,给出中部五市经济实力之争的演变趋势。



一、中国内陆五大中心城市的经济地位



2014年11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正式调整我国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

按照新标准,全国城市被划分为五类七档,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武汉等7座城市;城区人口达到500-1000万的有11个特大城市,分别是成都、南京、佛山、东莞、西安、沈阳、杭州、苏州、汕头、哈尔滨和香港。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五座城市占据中国的中心位置,武汉、重庆为超大城市,西安、成都、郑州为特大城市。之所以将不是一个数量级的重庆选上,主要是他与成都形成的成渝城市群。


 1、中心城市所在地区的经济情况:



根据各地统计部门最新公布的201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GDP增速前十名除福建省外,均为中西部地区,其中七位来自西部地区,西藏、重庆、贵州、云南分别以10.8%,10.5%、10.4%和9.5%名列前四,西部经济正在崛起。相对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经济数据基数相对小,近些年承接了多项产业转移,并且得到国家政策倾斜,这些因素都会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河南、四川、陕西GDP增速均为8.2%,进入前十,湖北GDP增速为7.8%,排名12。


值得关注的是陕西、四川的增速较快,均超过2016年上半年的0.6%和0.5%。特别是陕西,多年来GDP增速始终在全国15、16徘徊,第一次进入前十。


    我们再看看2016年全年情况:



五座中心城市所属区域面积共计112万平方公里,人口3027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2%(2014年数据)。2016年区域国民生产总值141.86亿,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6.7%,其中,重庆增速10.5%名列全国第二。从2016年上半年到2017年上半年,河南的GDP增长排行比较平稳,四川、陕西成长较快,而湖北出现下滑。


2、内陆五座中心城市定位:


     内陆五座中心城市,无论西部大开发,还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均处于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节点,国家给予了诸多的政策支持。



     中国中西部五大中心城市西安、成都、重庆、武汉、郑州,其中四个为国家批准的国家中心城市群。成都、重庆为成渝城市群;郑州为中原城市群;武汉为长江中游城市群;西安为关中经济带,是西北唯一申报入围国家城市群;五大中心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均为带动周边经济群的中心节点。


成都:四川省省会,西南唯一的副省级城市,中国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成都被称为中华第四城,其航空、领事馆数、大区机构等都是仅次于北上广,西部地区甚至中西部地区的大区机构大都是在成都设立,可见其优势。未来五年的发展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增强成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从“区域中心城市”上升为“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成都提出了“六大支撑目标”,即建设西部经济中心、区域创新创业中心、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国家门户城市、现代治理先进城市和幸福城市。


成都地标——天府广场


重庆:是中央直辖市、超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西南地区政治、文化、科技、教育、艺术等中心,国务院定位的国际大都市。西南地区水、陆、空型综合交通枢纽,最大的工业城市。未来五年依其直辖市的身份,地处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的节点,围绕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国家中心城市,强化重庆大都市区西部开发开放战略支撑和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载体功能,充分发挥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航运中心的作用。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西部创新中心和内陆开放高地。最近几年经济增速均超过10%,更是傲视全国。

重庆:地标——解放碑

成都、重庆相聚300公里,双双入选两个中心城市其各自腹地辐射重叠,成渝城市群更是国家级城市群,有两个国家级城市带动必定会绽放光彩。

武汉: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和特大城市,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作为我国中部和长江中游地区唯一人口超千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元的城市,武汉得到国家级规划的力挺。国家发改委2016年12月26日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其中明确提出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同时积极推进湖北(武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武汉:地标—黄鹤楼

2016年6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描绘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了“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格局。“一轴”是指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两翼”是指发挥长江主轴线的辐射带动作用,向南北两侧腹地延伸拓展,提升南北两翼支撑力。“三极”是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主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发展优势产业,建设特色城市,加强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与互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郑州:河南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一带一路”核心节点城市。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发展成为国际化航空大都市,国际商都,国际物流中心,国际性工商业中心,全国区域性金融中心和现代服务业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际化旅游城市。围绕国家中心城市这一目标,基本建成“一枢纽一门户一基地四中心”:即国际性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中西部对外开放门户、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物流中心、国家区域性现代金融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原创新创业中心、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中心。

郑州:地标—二七广场

西安:陕西省省会,西北五省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8年经国务院批复,被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作为申报国家级城市群西北仅入围一座城市。虽然西安实力有点欠佳但是毕竟也是西北王,是带动西部区域发展的中心城市。在我国国家区域总体战略当中,西部大开发西安无疑居于重要地位、基础地位和特殊地位。十三五规划总体目标:建设“121”,实现“135”。“121”就是“一起点两高地一都市”,即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打造“一带一路”创新高地和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形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135”就是“一率先三跃升五增强”,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经济实力、城乡居民收入、经济外向度的三大跃升,促进城市创新驱动力、产业竞争力、综合承载力、辐射带动力及绿色发展力五方面能力大幅增强。围绕总体目标,确定“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体系。作为我国内陆最大的中心城市之一,西安,是中国西部三大先导性经济区之一的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是引领大西北发展的龙头。2009年6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要求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地标—钟楼


二、区域经济状况分析



1、内陆五大中心城市国民经济状况分析:


根据网上公布的数据显示,区域经济格局近年来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差距还在拉开。



五城市2017年上半年GDP增速均超过全国增速6.7%。

 


柱形图能比较直观的看出,五城市中成都和武汉经济总量相当,西安的经济总量最弱,2017年上半年数据显示,西安是重庆的36%,成都的55%,与差距最小的郑州,还相差736亿元,追赶超越任重而道远。

 


从增速曲线图可以看出,武汉、西安在今年的一季度出现较大波动,重庆、郑州较为稳健,成都趋势见好。


看看近年来的GDP情况:



 五城市中,重庆明显高于其他城市,成都、武汉非常接近,从增长速度来看,成都近年增长速度赶超武汉,并在2016年开始超越武汉,2017年上半年超越武汉92.32亿元;经济总量最低的是西安,在追赶超越中却与其他城市拉开了距离。


2013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调整期,随着政策的出台,中国经济增速进入新常态,GDP 增速趋弱。重庆始终保持在10%以上的高成长状态;武汉、郑州增长速度与全国平均水平同步减弱;成都趋势向好,有望走U型趋势, 2016成都经济总量为副省级城市第一;2017年西安近三年较为平稳。


武汉和成都,作为中西部最具竞争力的两个省会城市,因经济体量基本相当,成为直接较量对手。两地早年从对比GDP,到现在比“创业”,争夺创业第四城、通航第四城的称号。 


西安、郑州,均把武汉、成都作为对比目标,一个对标成都,一个PK武汉,在2016年,两座城市GDP增长速度均高于武汉、成都,但其基数低,仍然很难赶超。


西安为西部城市,西安对标成都。2016年西安与成都的总量差距5913亿元,是成都的51.4%,2017年上半年是55%,有所进步。


郑州为中部城市,郑州PK武汉,2016年郑州与武汉总量差距3918亿元,是武汉的67.1%,2017年上半年增速持平。


2、产业状况


2017年上半年产业情况:



2017年上半年产业结构情况:




先看看全国情况,2017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3814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1987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52987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206516亿元,增长7.7%。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7%。


再看五城市状况:


产业占比情况:

 


第一产业为生产资料,主要是农林牧副渔。由于是城市,因此占比都比较小,较高的为重庆,主要是重庆因地域面积和城市状况,第一产业占比相对较大;不能理解的是,西安城镇化率高于郑州、成都,但其第一产业的占比却比他们高。


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建筑、矿业等。五城市,四城市占比超过40%,最高为郑州,占比46.89%;西安最低,只有32.3%,以至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0.1%。


在2017年最新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武汉占有1席,为排名第91的东风汽车集团;西安占有2席:分别是排名第325的陕西延长集团和排名第347的陕西煤业集团。成都、重庆、郑州在世界500强企业名录中均没找到。按理西安的经济实力应该不错的。


我们再来看看各地上市公司情况


截止2016年A股上市情况:



不难看出,西安的上市公司偏少。在西安除有大型国企和央企外,民营企业中无论规模化生产型企业还是建筑房地产企业,都没有可圈可点的行业龙头。


第三产业,中国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五城市均超过50%,西安最高,达到64.51%, 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10.38个百分点。


产业增长情况:


从产业增长速度来看,从餐饮旅游住宿商贸等传统服务业,到软件开发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各地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均超过GDP的增长。



产业结构变动情况:



与2016年产业结构数据对比,各地的第三产业有所增长,各地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这所谓的“五大幸福产业”均稳定快速发展。


重庆的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降低。特别是西安,西安市第三产业犹如一匹经济“黑马”,拉动着经济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0.6%。西安市消费需求稳步增长、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商务会展、文化创意等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一路高歌猛进——第三产业增速的持续发力,成为西安市经济转型发展的新优势。

 

从经济学角度讲第三产业的占比快速提高,意味着经济脱实向虚,是实体经济弱化的一个结果。西安未来的发展,重点在于其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的技术优势产业,重点孵化培养一批中小民营科技企业上市。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公告、各地统计局网站、各地统计公告、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等


未完待续。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

公众号  wenlin-yd:文琳阅读

1、  (原创)2017年内陆中心城市经济实力分析

2、  知识付费行业研究报告

3、  2017智慧生活指数报告

4、  百度地图:2017年Q2中国城市研究报告

5、  2016-2017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

6、  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全解析深度报告

7、  2017房产行业报告

8、  营改增后“拿地环节涉税分析

公众号 wenlin-zx:文琳资讯

1、   文琳读报时间

2、  (原创)2017年内陆中心城市经济实力分析

3、  重磅 | 89号文来了,中国版市政收益债开闸,有近万亿专项债空间(附解读)

4、  史诗级人口变迁正在重塑中国

5、  中国经济形势不能用简单的“多”“空”来衡量 警惕房地产市场出现黑天鹅

6、  为什么,上海房价必须贵?!

7、  全面停工!又一家百亿企业宣告破产!

8、  1968年新闻联播,赶紧收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