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IPO及各项大数据深度起底:年度中国各省市真实经济实力对比

2018-01-23 文琳阅读
欢迎点击上方文琳阅读 关注!


未来几周里是一个2017年全年数据的爆发期,新的一年了,先要把17年旧账算清楚。最受关注的当然是GDP了,这将描绘中国过去一年的经济图景。各位对号入座,看看自己的收入能不能跟上。


不过,对普罗大众而言,中国的整体GDP与你的关系并不直接,因为无论你在哪里,你都在中国。


所以,重点是你在中国哪个地区?任志强18年第一炮,18年房价不大涨,提人头来见。然而,房价也是分好几等的。


所以分省来看,前几个季度的数据,大体几个经济发达的地区继续跑出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增速,中部几个省也是相当不错的,而最糟糕的是辽宁,最近东北因为亚布力又火了。


不过,GDP的BUG太多,就比如,各省的数据总是拼不出全国的数据。那换个指标?想想吧,你能获得收入,要么是自己创业,要么是选择一家公司,对大多数人而言,最终还是选择一家公司就业。


这样的话,那拿公司数量来衡量一个地区的发展,考虑中国上市卡的条件,能上市的公司相比而方,实力平均来说要上一个层次。按这个逻辑,不妨来看看IPO的区域分布。


IPO区域分布图


2017年是中国的上市大年,这一年上市公司438家,是中国有IPO历史以来最多的一年。这个数据也表明,监管层不再重复过去的套路,扛住了个股下行的压力,保证IPO的顺利进行。注册制虽然没来,但推进的决心表露无疑。


当然,这里关心的不是注册制,我们关心的是,IPO作为对公司的嘉奖,各个省的选手如何。


见下面这张图。


这是2017年赴A股上市的企业数量分布,A股上市大年,各省份选手的强弱,这张图很生动形象描绘了,与我们印象中各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一致,比如长三角、珠三角是中国经济的支柱地区。全国首发438家,长三角占了43%,广东占了22%。



不过还是有一些意外的,像广东和浙江,从IPO数量来看,是没想到它们的实力如此强大的。江苏也不错的,只是没想到同属长江三角的上海居然没进前三,并且被广东、浙江、江苏甩开了一条街。


而像北京这种占尽各种资源的优惠,被广东、浙江、江苏更甩开了好几条街,并且周边几乎是寸草不生,天津4家,河北4家,内蒙古0。山东一直以来是与广东齐名的经济大省,但从17年IPO数据来看,与广东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


东北振兴尽管屡屡被提,但落败之势不可抵挡,上面那张图上,孤星几点。没想到的是,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到上面这张图上,也还是几点零星。炒房很热的郑州,所在省份河南只有区区4家,至于另一热闹城市武汉,所属省份就更差了, 39 38417 39 15232 0 0 3820 0 0:00:10 0:00:03 0:00:07 3820只有两家。


换张图来看,来看A股整体区域分布。格局没变,最强悍的还是广东、浙江、江苏,北京、上海紧随其后。目前A股上市公司3468家,其中广东568家,占16.38%,浙江414家,占11.94%,江苏381家,占10.99%。



再看过去一年很热的港股,广东几乎是一枝独秀了。17年港股大热,赴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50家,广东独占了15家,占比30%。



所以,无论GDP怎么打扮,无论是中央的东北振兴也好,中部崛起也好,或者西部大开发,公司的实力说明一切。长三角、珠三角,过去是,现在是,未来还仍然是中国经济最欣欣向荣的地区。


人才用脚投票


这种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会导致什么呢?


在股市里,提到用脚投票的时候,大家所指的是投资者卖出某家公司的股票。


而在今天的中国经济活动里,地方政府最担心的一件事,就是人才用脚投票,用脚离开了某地,去了某地。


人才用脚投票,说到点上,就是去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或者就业,或者创业。而无论是对就业还是创业来说,公司扎堆聚集的地区显然比一个公司稀少的地区机会大。

所以,参照上面的IPO区域分布图,也大概能知道人才的流动方向。又到春节了,抢票的大戏已经开始上演,春节前春节后列车的方向,最能生动说明中国的人才们怎么用脚投票的。


人才用脚投票后的结果是什么呢?去年年底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报告2016》的相关数据应该是最生动的。


先看抚养比。全国平均是2.8,什么意思呢?就是2.8个劳动力(缴养老保险)要养一位老人。这个数据在2014年是2.97,2015年是2.87,2016年降到了2.8。这表明年龄原因退出劳动力的人口速度要快于新进的劳动人口速度,简单点说,就是老龄化问题了。



但这不是事情的全部真相。分省来看,广东的抚养比9.25,傲视群省,分分钟拉高了全国平均水平,导致一众省份被平均,其实真正超过平均数的只有8个省份,浙江也只在平均线上。


抚养比2.5以下的省份17个,而抚养比2以下的省份9个,也就是说有9个省份不到两个劳动力养一位老人。垫底的是黑龙江,抚养比只有1.3,几乎相当于1个劳动力养一位老人。而从15年与16年的数据来看,趋势是继续恶化的,老龄化是加深的。


这背后有中国追随其他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但各省份的分化是人才用脚投票投出来的。广东和北京是虹吸效应最明显的,而垫底的,典型如东北三省,都是人口输出大省。例外的是西藏,这背后原因吧,想想西藏地区的各种优惠政策,大概能知一二。


这样子的抚养比,马上能想到的是养老金怎么样。见下图:


全国养老金余额平均还能支付17.2个月,广东、北京,凭着抚养比和工资双高,不仅位居全国之首,而且可支付月数较15年还是上升的。其他省份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最悲剧的是黑龙江,养老保险累计结余居然是-232亿。



看16年的当期结余,有七个省份收不抵支。



社保玩的游戏是用后面人缴的钱来填前面人的开支,如果收不抵支,这个游戏就会越来越难玩下去。这就是,为什么上文说人才用脚投票成了地方政府最担心的事情。


另外,人才用脚投票,还会导致一个更可怕的现象:负反馈。怎么理解呢?举个一个例子,人才走了,地方的经济增长乏力,而地方政府的规模并不能随之被削减,政府支出上,摊到剩下人才的身上就重了,巧立名目,各种收费的问题就出现了。而这种情况,又进一步降低了它对人才,对企业的吸引力,如此负反馈下去。


市场VS计划


现在来问个聊胜于无的问题:为什么会是这种局面?如果说西部本身底子不好,还说得过去,但是东北曾经是共和国的长子,条件不可谓不丰厚。


这里只提一个原因,这个原因还是回到上面的A股分布图上去。上市公司分国有与非国有,各省选手的属性又是怎么样的呢?


A股上市公司共有3468家,其中非国有企业(指属性不是地方国企或者央企的上市企业,主要以民营为主,外资、集体、公众占少量)占比70.7%。初看还不算低,但平均数的参考意义,类比平均工资。



细看各省份,非国有企业比例最高的三省:浙江89.86%、江苏84.51%、广东82.04%。这三个省又是上市公司最多的三个地方,拉高平均值上给力不少。真正超过全国平均数的只有五个地区,除了上面三家,还有福建、西藏、山东。


经常处在热议中的东北,辽宁A股公司非国有比例63.51%,吉林57.14%,黑龙江55.56%。北京与上海的非国有比例也不算高,北京60.46%,上海61.82%。但请注意,北京握着全国的政治资源,上海握着全国的金融资源,凭借这两个资源,它们是可以收割全国的。


这个数据表明,广东、浙江、江苏这三个地方的企业实力,基本上是靠民营企业贡献,最直白的,中国能与美国FAAMG几个巨头一个量级的,也就阿里和腾讯(百度已经掉队,能否追上拭目以待),而这两家企业,一家产生于浙江杭州,一家产生于广东深圳。


有意思的是,这两家企业都诞生于政府最少干预,或者说初期政府不知道如何干预的互联网行业。是民营力量推动了中国互联网业的蓬勃发展,并捧出了代表中国名片的世界级科技公司。


在有新中国以来的70年里,到底是计划经济有用,还是市场经济有用,进行过反复的争论。而且争论归争论,行动上是不是落到实处还有待商榷。


而其实这张A股地区分布图给出了无可争议的答案。


企业,说到底,是用谁的钱替谁干事。拿别人的钱,替自己干事,是只讲结果,不讲效率的。拿自己的钱,替别人干事,是不讲结果,只讲效率的。拿自己的钱,替自己干事,是讲结果又讲效率的。拿别人的钱,替别人干事,是不讲效率与结果的。


后面两种情况,前一个是民营,后一个是国企。不是国企的人差,是激励属性使然。如果国企,占据了各种资源优势,比如融资,同时人拿出替自己干的那份激情,那简直要开挂的,分分钟甩开民营企业几条街。


所以,那些民营没成气象的地区,同时又不具备收割全国资源的国企(比如北京和上海),在负反馈的效应下,未来人才是怎么投票,不言而喻。


结语


最近不少人开始讨论18年房价的事,昨天晚上有位还跟我谈起这事的:


请注意,房子是分几等的,而中国处在人口的拐点上,即劳动力的绝对数量开始减少。这种背景下,人才用脚投票的效应会被放得很大。有人才流入的地方,自然不愁没有接盘侠,而且有人才流入的地方,其带来的经济增长也会帮助抹平房价的相对高估。至于那种人才流出的地方,恐怕接盘就要小心了。


从A股的区域分布图和17年最新的IPO区域分布图,可以看出,长三角,珠三角,过去是,现在是,未来还是中国经济最欣欣向荣的地区。


当然,对个人而言,你其实就是选个城市而矣,省的数据对个人而言,仍然是个尺度比较大的单位,你要关注的是小到城市,甚至一个城市的区。


延伸阅读:


从2017年A股IPO公司数量看中国各城市经济发展


我们按照城市编制了一份2017年IPO公司数量榜单,如下:


深圳:40家;

上海:38家;

杭州:26家;

北京:25家;

广州:19家;

宁波:18家;

南京:17家;

无锡:15家;

苏州:14家;

常州:12家;

长沙、福州、台州:11家;

厦门:10家;

绍兴:9家;

东莞、佛山:8家;

合肥、嘉兴:7家;

重庆、汕头:6家;

湖州、金华、烟台、中山:5家;

成都、德州、惠州、青岛:4家;

贵阳、济宁、温州、郑州、珠海、乌鲁木齐:3家。

济南、潮州、海口、江门、兰州、扬州、镇江、株洲、淄博、衢州、唐山、潍坊、漳州:2家;

安庆、白银、滨州、大理、大连、哈尔滨、菏泽、昆明、拉萨、乐山、丽水、南平、南通、南阳、黔南、秦皇岛、泉州、商洛、石家庄、泰州、威海、芜湖、吴忠、武汉、咸宁、咸阳、新余、徐州、阳江、宜春、益阳、营口、永州、岳阳、长春等1家。


数据发表出来后,很多群众瞎眼睛,尤其是号称硬科技之都的西安,过去1年没有一个公司IPO,实在是....唉,啥也不说了。


当然,这只是增量,要比较的话,还是要多看存量。但是增量这么少,也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一个城市上市公司数量的多寡,直接决定了这个城市的财富水平(北京除外)。因为,上市公司无论是IPO还是再融资,都是从全国投资者手中拿钱,但是拿来的钱,基本上投资在了所在的区域。上市公司的股东的财富,也都基本留在了当地。也就是说,财富是从全国各地流向上市公司比较多的城市,上市公司就像一个财富的容器一样。


另外一个还是要看上市公司总市值的规模。比如说杭州,所有的上市公司加起来,差不多跟一个阿里巴巴一样大。也就是阿里巴巴所创造的财富,抵得上当地100个A股上市公司了。


我们经常看报道,说一个公司上市,创造了多少个亿万富翁多少个千万富翁。高管员工都致富了,都要在当地买房、消费、投资,拉动了地方经济,是一个正反馈的循环。


所以有朋友说看到上面这张表,就知道什么地方房价应该高了,实在是很有道理的。


这么一看,深圳、杭州,还是潜力很大。


如果我们看总量的话,目前拥有超过100家上市公司的城市全国有5家: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苏州。


从上市公司数量看区域发展是很有点意思的。比如,以苏州为例,2017年上市14家,其中,3家在张家港、2家在常熟、2家在昆山。县域和市区一半对一半。这也正好反映了一个现象,苏州下面的县市经济发达程度不亚于市区。苏州下面这么多百强县前几名,这些县域经济的发展并不是靠市区来拉动的,而是和市区并驾齐驱,不遑多让。


苏州、杭州都是新进分子,体现了这些城市发展的后劲。


另外,还有人说,上市公司多少不应当代表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因为有一些好公司不上市。比如华为、比如老干妈。这个是看似正确实则错误的逻辑。是举个例而否认概率。毕竟一个地方上市公司少,那么这个地方出现没有上市的好公司的概率要远低于上市公司多的地方。


从概率上来看,上市公司数量多的城市,确实经济发展情况好,人民财富水平高。


对陕西,我只有这么一句话:


陕西省2017年全年只有两家公司上市。对比而言,中部省份湖南有17家公司上市,安徽有9家,河南有4家,重庆有6家,四川有5家,贵州有4家、就连。陕西沦为了不如同为西北的甘肃、新疆的水平:甘肃和新疆都有3家。这还怎么以西安为西部国家中心城市打造硬科技之都?怎么在中西部抢人才?西安的GDP已经0.7万亿,但是上市公司数量却这么少,极其不合理。西安必须尽快加强资本市场工作,培育更多企业上市。否则,中部国家中心城市的竞争,将很不利于西安。作为一个西安人,为西安着急。


文琳编辑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 wenlin-swl  微信联系删除。


公众号  wenlin-yd:文琳阅读 点击下列文字可以查阅

  1. 华人在美国是二等公民?中国大陆移民现状调查揭露真相!

  2. 一个国家最可怕的不是富豪移民,而是中产阶级的移民

  3. 中国金融科技产业生态分析报告

  4. 重磅| 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

  5. 地方政府平台债现状、风险及其影响分析

  6. 金融民工鄙视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