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市主要行业及其占GDP比重
来源:山川网
近年来,关于区域经济相关的讨论中,有一个关键词的曝光率是长期居高不下的——产业结构。与之相关的,包括产业转型,产业升级等等。
我们一谈到南北差异,尤其是以东北为代表的老工业基地时,产业结构落后,基本已经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通俗意义下我们理解的产业转型升级,主要就是从资源型的加工制造业(第二产业)向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转变的过程。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如美英法等国家,目前三产占比都在80%左右。
而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整体情况如何呢?从2015年开始,第三产业占比方才刚刚超过50%。可见,中国未来的产业升级转型任重道远。
2018年上半年GDP排名前20城市三产占比
这里想特别提醒大家的是,永远不要单纯以某一个权重和维度就判断一座动辄几百万人口生存城市的属性,这是不客观的。这就好像是简单从一件事,就判定一个人的品性是一个道理。城市,从来都是很复杂的综合体。
今天,我们主要是想和大家谈谈三产占比之于一座城市的价值和意义。其实关于通过第三产业这一权重看城市。
图片来源丨21财经
开篇我们就讲到了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定义很好理解,就是指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一国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产业结构的进阶概念是产业结构高度化,也称产业结构高级化。指一国一地经济发展重点或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次转移的过程,标志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阶段、方向。产业结构高度化往往具体反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产值、就业人员、国民收入比例变动的过程上。
我们查看2018年上半年经济体量前20城市就会发现,北上广长期并称一线城市,并不仅仅只是因为经济体量大,而是在许多维度上都明显领先于国内其他城市。比如第三产业占比权重指数,经济总量前20城市中,有且仅有北上广三城,能够达到70%左右甚至更高。
前段时间一直非常受自媒体热捧的杭州,目前的三产占比还处于62.4%的规模,距离广州的70.6%还有比较明显的差距。尤其是,广州70.6%的三产占比,是在经济总量同期高出杭州近四成的前提下,这就更显差距之明显。
但同时,是否我们可以单独以三产占比来衡量一座城市呢?显然不行,榜单上我们发现,深圳和济南的三产占比权重,仅有1%的差距。但是你能说,济南和深圳是同一级别的城市吗?
并不能把第二产业简单地归为落后产业
2016年中国整体三大产业占比
那么,是否第二产业就一定是“落后产业”,第三产业就一定是“朝阳产业”呢?
同样的三产占比,但是不同的城市之间,它的三产质量是天差地别的。目前很多城市为了做出政绩,强行降低第二产业比重,然后人为在短时间内拉高第三产业占比,这样的数据同样是没有太大意义的。金融、互联网和餐饮、足浴都属于服务业,但其含金量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我们不妨来看一看,截至2016年,中国各省级行政区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占比情况。
图片来源丨选址960
我们发现,第三产业占比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中,除了我们众所周知的东部经济发达省市,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之外。一些经济体量并不突出,甚至还长期被大家认为是经济结构落后的地区,也排名靠前。比如辽宁、黑龙江、山西、甘肃、西藏、海南等地。
为什么?首先,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部分地区为了“产业升级”,通过政策手段不断非良性降低当地的第二产业占比,进而反衬出了第三产业占比权重上升。
其次,是一些地区由于客观原因,原本第二产业也较为落后,当地主要经济来源就只剩下了居民日常消费和外来游客消费,自然三产比值就会较高。
那么最能真实反映中国当下真正意义上产业结构情况,胡焕庸线以东的人口密集地区,产业结构情况是怎样的呢?
图片来源丨选址960
大家看到了,除了上文中我们提到的有特殊情况的地区外,基本上中国主要的人口聚集生活地区,第二产业占比都很高,这其中同样也包括江苏、浙江、广东等省份。
为什么?这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城镇化进程的本身,就离不开工业化。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超级人口大国,动辄一座超大城市的人口体量,就要接近一些西方小国家。没有劳动密集型产业打底,如何解决这些旺盛的劳动力资源。全民搞金融,搞互联网,显然并不现实。
一定要理性、辩证地看待区域产业结构比重。不同城市和地区承担的责任不同,工业4.0和高新技术工业同样都是第二产业,它们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中,不是没有前车之鉴。十年之前,苏南明星城市无锡的风头并不比苏州差,其经济体量长期位于省内第二位,高于省会南京。但是由于对“产业升级”的错误理解和操作,导致在执行“淘汰落后制造业”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二产被疏散的同时三产并没有如预期般迅速发展,使得城市经济体量及增速在过去几年间全国排名发生下滑。
31个省市主要行业及该行业占GDP比重
图片来源丨数字之道
上图直观地让大家看到了,现阶段全国各省市GDP主要行业占比中,除了北京的金融业,海南的农业,西藏的建筑业外,其余省市的最主要行业,依旧是第二产业。只是在第二产业的具体分类中,又有细节差异。
长江以南地区,制造业是大家共同的主导产业,包括浙江、福建、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在内的多省,均是如此。
西北地区,包括新疆、甘肃、青海、内蒙等地,依旧还处于资源型经济的石化产业。
而东三省,事实上三省却是各有不同,辽宁以装备制造为主,吉林以高技术制造为主,黑龙江则是以能源和冶金为主。
从主导行业占比可以看出,“偏科”最严重的省份是河北、安徽、河南和福建,工业占比均超过了40%。而北京由于政策、历史等原因成了最均衡的城市。
而领先者自然有领先者的道理,经济体量全国前二的广东和江苏省,均以高新技术作为当地的主导产业。所以说,并不是第二产业不行,而是落后的资源型第二产业不行,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第二产业,应该说是一个地区经济发达的灵魂所在。
31个省市主要行业增加值及代表产品
上文我们讲到,很多省份的主要产业结构,均为第二产业。在行业内部重要产业布局上,也有诸多相似之处。
图片来源丨数字之道
比如均以制造业为主导的浙江、福建、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几省,它们的差别又在哪里呢?都是生产商品,但是不同的商品技术含量,差异依旧十分明显。
东部沿海的浙江和福建,前者以电子器件、光纤为主,后者以集成电路、化工产品为主,均为制造业中较为中高端产品。
中部的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则以汽车、非金属矿物质品、化学原料、钢铁、建材等中端产品为主。但如果进一步细化,我们又会发现在技术上,湖北领先于湖南领先于江西。
而西部的四川呢?虽然也是制造业为主,但是主要产品则变成了相对初级的酒、饮料等产品。
从这些产品上,我们也可以明显看出,从东部到西部,不同省份所处的工业发展阶段,也是差异十分明显的。
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个过程,而非结果,妄图“跨越式”发展,往往并不能事半功倍,反而会适得其反。
来源:山川网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行研报告,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