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
来源丨60加
中国居民的退休生活愿景和预期
受访者对描述退休生活关键词仍然是“休闲”(55%)、“自由”(48%)、“享受”(38%)等积极性关键词,“健康水平下降”(25%)、“孤独”(18%)、“无聊”(15%)等消极性预期仍是受访者担忧的地方。
对退休生活的联想
退休生活刻画
最期盼的退休后生活是“旅行”(69%), 其次为“和家人朋友更多相处”(60%),“培养新兴趣”(54%),只有少部分人愿意“继续工作” 和“创业”。
受访者退休后的意愿
报告指出,大部分受访者会首先考虑在退休期实现自我意愿的满足(如旅行、与亲友相处)和自我价值的延伸(如培养新兴趣、 学习), 然后才会考虑对社会价值的实现(如志愿者工作、工作)。 这符合大多数人的人生规划,希望在可自我支配的退休时间,做一些未能实现的关乎自我的事情。
此外,收入水平与人们对退休愿景的选择有一定相关度,低收入人群对旅游、 和亲友相处、发展兴趣都的期待较低,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三者的愿景都会增加。
退休生活信心
人们对退休生活的信心在增加。已退休者74%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财务状况舒适,仅有26%的受访者选择了“不太舒适” 或者“一点儿也不舒适”, 说明退休者的财务能力可以满足基本舒适的退休生活。但女性的财务独立能力较差, 退休后面临较大的财务压力。
完全退休人群的财务舒适程度
与2014-2017年的相比, 2018年居民对舒适退休生活的自信程度继续有了提高,不自信的比例继续下降。究其原因,与经济环境和养老保障政策的变化有关,经济继续向好,养老保障不断完善,增强了人们退休生活信心。
退休生活隐忧
健康问题是受访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有51%的受访者选择了担心健康问题。 接下来,依次有37%的受访者担心“不能保持活跃的生活状态”, 29%的受访者担心“独自居住或被孤立”, 24%的受访者担心“面临心理疾病” 等。
对退休生活的担忧
在退休年龄上,期待的退休年龄时发现,希望在60岁退休的受访者的居民比例最高,为34%, 希望的退休年龄平均为57岁,预期退休后可以生存的平均年限为27年。仅有21%的受访者希望在50岁之前退休,13%的受访者希望推迟退休。
2018年受访者期待的退休时间
中国居民的退休准备
退休准备指数是综合反映居民在退休准备认识和退休准备行动方面的指数。这个指数是根据对受访者在退休责任意识、 财务规划认知水平、财务问题理解能力、退休计划完善度、退休储蓄充分度以及取得期望收入的信心方面的得分,经过加权求和计算出来的。
退休准备指数=退休责任意识×8.0%+ 财务规划认知水平×17.9%+财务问题理解能力×15.3%+退休计划完善度×23.3%+退休储蓄充分度×24.7%+取得期望收入的信心×10.9%。
指数连年上升
2018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为6.65, 从2016年的6.04起连续两年上升(2017年为6.31), 并超过了2015年的6.51。
2015-2018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
报告指出,近两年来退休准备指数的提升更多源于居民主观认识上的提升。
金融素养和财务认知等客观能力提升缓慢。
退休计划、 退休储蓄等主观上的认识改变迅速。
在退休责任意识方面, 虽然受访者对退休准备重要性认识程度在不断加深。但“退休责任意识” 的上升幅度则相对较小。
退休计划完善度和退休储蓄充分度是2018年调查中提升幅度最大的两个指标, 认为计划不够完善及储蓄不够充分的受访者比例较2017年减少了5%。
全球排名继续上升
根据荷兰全球人寿2018年的全球调研结果, 在被调查的15个国家中, 中国的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上升至第2名, 而2017年时中国位居第4。调查发现,发展中国家的退休准备指数要高于发达国家,特别是保障体系并不健全的印度多年来居于高位,而具有较完善退休保障体系的日本反而排名倒数。
2018年各国退休准备指数
在国内,报告对各省的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 2018年各省居民退休准备仍然存在显著差异。甘肃、宁夏、陕西等西北地区以及福建、江西等华东地区居民的退休准备指数较高, 天津、河北、辽宁等地区的退休准备指数较低。
高指数人群画像
根据2018年的调查数据,报告给出一个退休准备指数较高人群的整体画像: 女性, 60-70岁, 居住于西部或北部地区, 退休前在非营利组织或机关事业单位从事高级工作,已婚或丧偶, 有2个子女, 身体健康, 有信心负担未来的医疗保障费用。
中国居民的退休规划
我国的受访者希望未来退休收入能占到当前收入的69%,与全球的平均水平68%是非常接近。
各国受访者期望的退休收入占当前收入的比例
退休金来源方面,储蓄、私人养老金以及社会保险养老金是中国居民获得退休收入的主要财务方式,人寿保险、股票、债券、基金以及企业年金次之,住宅、遗产、护理保险等被选择的比例较低。
2016-2018年中国受访者获得退休收入的财务方式
个人在养老保障产品方面的选择
商业保险使用度提升, 但仍处于辅助地位
在我国,受到居民关注的保险产品主要有三类:人寿保险、年金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报告指出,近三年来,由于保险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和居民自身理财观念的转变, 居民对各类保险产品的认知程度均有显著的提升。
退休收入的财务方式
其中, 居民使用程度最高的商业保险产品依然是人寿保险, 居于社保养老金、私人养老金及储蓄之后,位列第四位;居民对年金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的认知和使用在2018年也有了显著增加,正在使用或曾经使用过这两种保险产品的受访者比例较2017年上升了1倍左右。
信息渠道 : 亲友最重要, 专业人士发展快, 老人重视银行
调查显示,居民在进行退休决策时依赖的最主要的信息源是朋友和家人,处于工作状态的人群从朋友或家人那里获得退休储蓄的建议最多。
居民在选择退休储蓄方式时依赖的信息源
此外,专业理财顾问、保险代理人等专业人士的建议正在越来越多地被人们采纳,特别是还在工作着的人群。但针对年龄大、获取信息能力相对不如年轻人强的退休人群而言,商业银行的顾问是已退休人群在进行退休财务规划时所依赖的第二重要的主体,仅次于朋友和家人。
税延型养老保险:历经周折试点启动,年轻人更欢迎
报告指出,年轻人更愿意选择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出现这样的结果可能是因为老年人的金融知识有限,出于风险厌恶的心理而不愿意改变已有的养老金缴纳方式。随着试点的展开,有必要对年龄较大的人群进行普及与宣传。
长期护理保险:全面开花、发展迅速,尚需优化
受访者在进行退休规划时愿意采用长期护理保险作为一种财务手段的比例从2016年的4%和2017年的6%提升到了2018年的11%, 体现了长期护理保险在消费者中的认同程度在迅速提升。
但长期护理保险的进一步推广仍存在较多问题。一方面,消费者对长期护理保险的认识度尚有不足,很多人对失能风险估计不足。其次,护理机构的服务还跟不上护理需求的发展,难以提供多元化的社区护理、生活照料等,第三,长期护理保险产品设计方面仍不足, 难以提供足够的吸引力。
建议
个人
在退休预期方面,个人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更加理性地认识退休计划的完善程度、退休储蓄的充分程度以及取得期望收入的信心。
在退休准备方面,个人应提前考虑作好退休规划,并备有后备计划以应对突发事件。
在退休规划的制定方面,应不断提高对作好财务规划的认识和对财务问题的理解能力,确定个人建立第三支柱养老金的策略选择。
政府
政府应稳定经济增长, 引导居民正确认识中国经济未来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困难。同时, 审慎调整延迟退休政策。
政府应大力推进养老保障“三支柱” 体系建设, 特别是积极鼓励以个人承担主要责任的第三支柱的发展。
政府应加强对消费者的金融教育, 帮助消费者认识老龄化问题的严重性,个人在未来养老保障方面的责任性, 并通过推动递延纳税政策的实施, 使得养老金融产品对个人更具吸引力。、
雇主
雇主应在帮助员工作好退休准备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包括企业年金以及多样化的退休帮助。
雇主还应该不断提高企业退休计划的覆盖率和多样性,为更多的职工提供来自企业的提退休收入保障,并注意满足员工个性化的养老保障需求。
金融机构
产品设计:设计金融产品的功能时可多结合居民健康需求,例如制定并完善关于健康状况、疾病的条款,与医疗机构、护理机构加强合作,将金融产品与医疗、护理服务进行挂钩等。
在渠道上:机构对传统上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和保险渠道,以及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渠道均应加以重视。
在服务上:应当对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在养老和投资方面均提供充分的辅导。
商业保险机构
产品设计方面:一方面要注重对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新兴险种的参与。另一方面,商业保险公司需要从单一的“资金保障” 模式向“资金保障+服务提供” 模式转变。
从获客角度:应重视不同层次居民“消费升级” 带来的机会,采取不同方式拓展“下沉市场” 和“高端市场” 中的客户。
从渠道角度:商业保险公司应在重视自身原有的代理人渠道和商业银行渠道的同时, 积极拓展财经网站、自媒体等新兴渠道。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行研报告,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