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G小基站行业报告



1、无线通信进入深度覆盖期,小基站崛起正当时 

1.1、小基站是宏基站的有效补充

基站是公用移动通信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按照功率和设备形态,移动通信基站有不同的划分,不同种类的基站差异较大。

根据3GPP制定的规则,无线基站可按照功率划分分为四大类,分别为宏基站、微基站、皮基站和飞基站。(1)宏基站:宏基站是架设在铁塔上的基站,这种基站体型很大,承载的用户数量很大,覆盖面积很广,一般都能达到数十公里。铁塔的结构设计本身就考虑到了载荷,分为自立式塔式结构和拉线式结构。2)微基站:微基站就是微型化的基站,通常指在楼宇中或密集区安装的小型基站,这种基站的体积小、覆盖面积小,承载的用户量比较低。由于室外条件恶劣,这种基站的可靠性不如宏基站,维护起来比较困难。3)皮基站:相较于宏基站和微基站,皮基站的单载波发射功率和覆盖能力进一步减小,是比微基站更小型的基站。4)飞基站:飞基站是四种基站中最为小型的基站,飞基站是为家庭基站使用,由家庭宽带接入。


按照设备形态,移动通信基站主要分为一体化基站和分布式基站。一体化基站和分布式基站的主要区别是,一体化基站分为基带处理单元(BBU)、射频处理单元(RRU)和天馈系统包括三部分,而分布式基站通常指小型RRU,需要连接BBU才能正常使用。

由于小基站应用和部署场景灵活多样,因此采用“宏基站为主,小基站为辅”的组网方式是长期以来网络广深覆盖的重要途径。宏蜂窝基站一般有3个扇区,微蜂窝基站一般只有1个扇区。宏基站和小基站的区别在于,小微基站设备统一都装在电源柜里,一个柜子加天线即可实现部署,体积较小。宏基站需要单独的机房和铁塔,设备,电源柜,传输柜,空调等分开部署,体积较大。一方面,5G主要采用3.5G及以上的频段,在室外场景下覆盖范围更小,受建筑物等阻挡,信号衰减更加明显,宏基站布设成本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宏基占用面积较大,布设难度较高,站址选择难度增大,而小基站体积小,布设简单,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快速部署。5G室外场景下,小基站和宏基站配合组网,实现成本和网络性能最优将是重要的发展思路。


在网络深度覆盖场景下,小基站相比宏基站优势更加突出。与传统宏基站相比,小基站由于信号发射功率和覆盖半径较小,单基站可容纳的用户数少,更适合小范围精确覆盖,可在有效覆盖区域内能够提供同等质量的高移动性、高速率的无线接入;小基站设备大多采用市电交流供电,信号回传方式种类较多,且设备费用远低于宏基站设备,同时对机房等配套设施要求不高,容易部署,投资和建设的性价比高,部署的优势更加突出。

与传统室内分布系统相比,小基站依然独具优势。小基站多采用天线内置,设备体积小,且通常为一体化有源设备,不要求机房等配套设施,在安装过程中易于与物业协调,施工简单快速,安装灵活方便,容易维护。尽管小基站推出的时间相比室内分布系统较晚,产业链不如传统室内分布系统成熟,但经过3G4G两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基本具备规模应用的条件。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用相应的小基站设备和网络建设模式,在满足覆盖的条件下提升系统容量,我们认为小基站将成为4G/5G底层覆盖的重要方案。

由于单一宏基站建网无法满足网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小基站成为宏基站的有效补充。首先,宏基站通常位于室外场景,相邻宏基站相距距离较远,在距离宏基站较远处存在信号弱覆盖。同时,由于受到障碍物的遮挡,盲点地区的信号覆盖质量较差,难以满足用户的正常需求。其次,由于受到载频容量的限制,单一基站提供的连接数和带宽相对有限,在热点地区难以满足用户对高带宽和多连接数的要求,而增加宏基站的成本较高。综合来看,宏基站由于存在信号覆盖盲点、基站部署成本较高以及选址较难等问题难以满足网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

长期来看,小基站/室内分布系统将作为宏基站信号的有效延伸,实现特定场景的高品质通信需求。小基站可以实现覆盖大型写字楼、大型酒店、机场、高铁站、汽车站、码头、购物中心、购物广场和大型超市、地铁、高铁、公路隧道内等多种应用场景快速覆盖,保证盲点和热点地区的信号覆盖,实现信号的广深厚覆盖,满足特定场景高品质的通信需求。

总体来看,传统的宏基站在2G4G建设中占据主导地位,但仍然存在盲点和热点地区覆盖不足等问题,小基站和室分系统成为网络广度和深度覆盖的有力补充。随着5G频谱上移,单一宏基站覆盖半径进一步缩减,依靠单一宏基站实现广深覆盖难度更加凸显,小基站将成为5G时代重要的组成部分。

1.2、以欧美为鉴,国内小基站布局正当时

小基站(Small Cell)最早由FemtoCell延展出来的,目前是低功率控制节点的总称。Small Cell信号覆盖范围通常从十几米到几百米,专注热点区域的容量吸收和弱覆盖区的信号增强。Small Cell融合了Femtocell、Picocell、Microcell和分布式无线技术,最早应用在3G网络中,如家庭基站就曾作为3G网络室内覆盖和业务分流的重要手段。

从国外来看,3G时代以来小基站主要以欧美运营商为主,小基站建设量全面超越宏基站。自2007年起,小基站率先在美国规模商用,英国、西班牙、卡塔尔、意大利等多个国家随即相继推出和小基站相关业务。截至2011年6月,全球3G小基站数量(230万)就已经超过3G宏基站数量(160万)。2012年,全球小基站部署数量累积近640万台,其中美国Sprint和AT&T分别部署90万台和60万台,欧美运营商是3G和4G初期小基站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为实现面向未来的5G和万物互联,小基站将有望替代传统宏基站和铁塔建设,成为占据未来5年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AT&T2017-2022年网络建设计划》,目前AT&T已完成90%的宏基站建设,而小基站部署仅完成了计划的5%至10%。参考2016年公开数据,AT&T约有67000个宏基站,5000个Small Cells。按照这个数量计算,未来5年,AT&T新增宏基站仅6700个,而Small Cells至少需新增50000个。

从国内来看,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分为初级阶段(1998~2007)、规模化部署阶段(2007~2013)和室内外协同阶段(2013~至今)。其中,初级阶段建设场景主要以高价值区域场景建设为主,移动和联通是主要建设者;规模化部署阶段主要针对各类型场景的广泛建设,追求无缝覆盖。随着中国电信获得移动牌照,三大运营商部署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在协同组网阶段,建设方形成了基于大数据定位价值区域场景的建设模式,中国铁塔与三大运营商协商部署。

尽管国内小基站快速发展,但在2G3G时代,国内小基站市场与国外相比依然有较大差距。2G时代由于宏基站覆盖范围较广,室内主要采用室分系统为主,小基站应用场景相对有限。3G时代,国内运营商为实现对国外运营商的快速追赶,部署初期主要采取宏基站覆盖为主,而由于国内3G建设周期较短,3G4G的快速切换导致小基站部署周期被压缩。另外,由于家庭基站的安全问题和干扰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小基站在3G网络中并没有得到大规模应用。

4G时代移动业务的60%、数据业务的70%发生在室内和热点区域。现有4G移动网络在解决用户接入速率、接入质量、高速移动性支持、吞吐量提升等方面具有明显创新,但对于快速提高的用户体验速率、巨大的设备连接数密度、毫秒级的端到端时延仍然难以满足。因此,超密集网络技术将被用来解决人口密集区域的业务需求问题。超密集组网是在传统宏蜂窝覆盖下密集部署小基站,通过减少小基站到用户的距离达到资源的合理分配,提升人口密集区域的系统容量和消费者的服务质量。

截至2016年,全球小型基站市场同比增幅达26%,达到了15亿美元;小型基站设备出货量达到了170万站,同比增长率为43%,其中亚太地区出货量就达到总出货量的59%,标志着小基站建设重心开始由欧美转移至亚太地区,随着的4G扩容和5G建设对小基站建设需求逐步提升,国内小基站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

以欧美为鉴,我们认为4G后周期和5G规模组网临近,国内市场小基站市场有望迎来布局时点。尽管在2G3G时代,国内小基站发展相比欧美仍有差距,但步入4G后周期以来,小基站将迎来布局的节点。在4G时代,由于工作频段的升高,网络覆盖能力的下降,造成4G网络在部分区域存在弱覆盖的问题。同时,由于居民对于基站辐射的敏感性,造成了站址选择困难,无法通过增加宏站的方式有效解决弱覆盖问题。由于小基站具有使用灵活、安装便利的优点,作为宏站建设方式的一种有效补充,在解决4G网络的弱覆盖问题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逐步在4G网络中迅速推广,小基站发展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节点。

1.3、4G深度覆盖+5G规模组网推动小基站市场快速成长

14G的广度和深度覆盖提振小基站需求

移动用户网络信号不足的问题仍然严峻。中国的4G网络从覆盖、用户数方面已经实现全球领先,并极大推动社交、网购等移动应用市场的繁荣,移动办公也因为4G网络的成熟而实现普及。人们对稳定、高速和可靠的移动互联网依赖大幅增强,对网络不稳定的容忍度降低。尽管三大运营商网络广覆盖取得了全球领先地位,但用户在许多场景下仍然面临网络覆盖不足的问题。

在运营商接到的所有的投诉中,来自覆盖不足的投诉占比高达80%。据Heavy Reading 数据显示,小微站(Femto)建设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提升覆盖范围,为宏基站覆盖盲点片区提供有效的网络支撑。


室内部署宏基站覆盖难度大,采用小基站补盲最具性价比。目前80%的数据流量来自室内,包括办公场地、商场、体育馆、广场和公交地铁等场景。室内覆盖属于深度覆盖范畴,重要性十分显著。运营商用传统室内分布系统(如DAS)进行室内覆盖,将面临成本高、部署难度大、施工和维护困难等问题,采用小基站补盲最具性价比。

热点地区数据流量需求推动4G网络深度覆盖。数据流量有70%80%来自热点热区,用户网络体验与信号覆盖情况密切相关。在机场、体育馆和商场等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用户群体对快速流畅的上网体验需求更大,而来自热点区域的投诉较多也使得4G深度覆盖成为当前三大运营商最关注的话题。

从区域上看,中国的移动数据流量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流量集中度和需求增速领先全国平均水平,移动流量提速压力较大。现有的4G网络虽然已在大部分城市实现广泛覆盖,但在人流量集中的中心地带和高峰时段存在网速降低、质量变差等问题。超高流量密度、超高数据连接密度和广覆盖场景等特定场景对新增基站需求刚性。在场景复杂程度增加和建设周期的加长的背景下,4G基站市场呈现“长尾效应”。

运营商热点区域密集组网提振小微站建设需求。4G时代,移动流量和带宽成为重要的竞争领域,信号广深覆盖是运营商竞争实力的重要保障。早在2015年,中移动曾启动过规模约为9.6万个小基站集采,此后采用各省分公司单独招标的模式。随着国内4G进入建设后周期,中移动20188月启动超80万套LTE扩展型皮基站的集采,我们认为运营商对小微站集采时代逐步到来,推动行业上下游景气度提升。

25G的规模建设拉动小基站市场快速增长

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定义5G可分为增强移动宽带(eMBB)、大规模物联网(mMTC)和低时延高可靠(URLLC)三大主流应用场景。其中,eMBB主要面向3D/超高清视频等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mMTC主要面向大规模物联网业务,URLLC面向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需要低时延、高可靠连接的业务。相比3G/4G技术,5G技术传输速率高、网络容量大、延时短,网络能效提升超过百倍,有望开启万物互联网时代,打开市场新的需求潜力。

a)增强型移动宽带( EMBB )应用场景

增强型移动宽带在促进5G发展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将蜂窝覆盖扩展到范围更广的建筑物中,包括办公楼、工业园区、购物中心和大型场所。第二个方面是提升容量以满足使用大量数据的更多终端的需求。网络的改进将支持更高效的数据传输,降低每比特数据传输成本,从而驱动在移动网络中更多地使用宽带应用。

b)极大容量(mMTC)应用场景

5G将利用早前在机器对机器(M2M)和传统物联网(IoT)应用方面的投入,支持规模经济的显著提升以促进其在全部行业中普及和应用。5G能更好地满足低功耗需求,实现在授权和非授权频谱工作并提供更深入更灵活的覆盖,从而在海量物联网情景中显著降低成本。mMTC支持海量物联网扩大规模,并且将促进海量物联网应用更多地采用移动技术。

c)低时延(URLLC)应用场景

5G的低时延应用场景主要面向车联网、应急通信、工业互联网等垂直行业应用场景,提供低时延和高可靠的信息交互能力,支持互联实体间高度实时、高度精密和高度安全的业务协作。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以及4K8KVRAR等应用逐步商用落地,用户流量需求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用户对无线网络覆盖和传输能力的需求不断提升。同时,5G时代室内移动宽带的需求越来越大,小基站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未来5G有望采取“宏站+小站”组网覆盖的模式。另外,未来VR与云的结合在推进Cloud VR业务的普及的同时将为网络带来峰值10Gbps带宽需求,商用无人机业务的普及也将为低空网络覆盖带来需求,小基站作为重要的信号覆盖方式有望得到广泛应用。


2、5G助力小基站技术升级,千亿级市场规模有望逐步打开

2.1、5G商用频率上移,小基站技术持续升级

小基站技术随着通信技术的演进而升级。从小基站/室内分布系统网络结构的演进来看,2G室分系统结构简单,制式单一,天线布放遵循大功率,少点位的原则。3G移动通信需求日益增长,室分建设全面铺开。室分系统按照双模合路方式建设,系统复杂程度逐渐提高。进入4G时代,室分系统与宏基站实现覆盖协同,小基站/室分系统的技术含量进一步提升。

传统室分系统(DAS)将逐步向小基站方案过渡。在4G部署前期,运营商在室外场景主要以宏基站建设为主,可快速实现广度覆盖。另外,由于原有的DAS系统基本满足4G频段需求,因此4G室内覆盖仍采用传统DAS系统方案。进入4G后周期,传统的室内分布系统维护和施工难度加大,采用小基站部署更具优势,小基站产业链成熟促使成本降低,为小基站在室内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4G时代类似,5G时代的新业务约70%将发生在室内。根据2017年华为Wireless X Labs无线应用场景实验室发布了5G十大应用场景白皮书显示:5G十大最具潜力的应用场景分别为云VR/AR、车联网、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无线医疗、无线家庭娱乐、联网无人机、社交网络、个人AI助手和智慧城市。除了车联网、智慧能源和联网无人机等场景,其他业务主要发生在室内。

5G时代,利用单一宏基站实现室内和室外全覆盖难度增大。一方面,5G相比4G使用频段上移,导致5G宏基站信号在穿透墙壁时相比4G衰减更大,室内信号覆盖难度凸显。室外信号在穿透砖墙、玻璃和水泥等障碍物后只能提供浅层的室内覆盖,无法保证室内深度覆盖所需要的良好体验,因此传统的“室外覆盖室内”方式将面临更多挑战。同时,室内5G新业务对室内覆盖体验提出更高要求,且与室外网络建设相比,室内网络建设周期更长、难度更大。室内5G网络部署的关键技术需要室内数字化架构来支撑,必须奥球具备头端有源化、线缆IT化和运维可视化三大特征。


传统室分(DAS)在面向5G演进时也存在工程实施、扩容、演进、管理和运维等方面的问题。(1)存量DAS器件难以支持3.5GHz及以上的高频;(2DAS扩容和改造需二次进场,工程施工难度较大;(35G新频谱引入使网络相比4G更加复杂,维护人员需随时监控网络及网元运行状态以便提供更好提供维保服务,而传统DAS由于采用无源器件,无法实时获得设备状态数据。综上,由于传统室分无法支撑5G时代室内覆盖的需求和挑战,数字化室内分布方案将逐渐成为主流,并成为面向5G小基站演进重要技术途径。

由传统室分(DAS)向5G小基站升级是也是未来网络建设的大势所趋。传统室内分布系统(DAS)难以满足5G时代3.5GHz以上的高频和Massive MIMO等要求,在工程实施、故障检测难和业务单一等方面的不足持续凸显。相比传统的DAS方案,小基站具有结构简单、易于部署、扩容方便、支持网络演进和室内外协同自动化等特征。另外,5G小基站可以基于4G小基站部署时铺设的CAT6A网线或光纤,通过最简工程施工和网规不变的方式平滑向5G演进,建网成本大幅降低。

2.2、密集组网,小基站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

传统通信网络覆盖以宏基站为主,室内分布系统(DAS)和小基站为辅。2G4G演进过程中,尽管单基站覆盖范围不断缩小,但运营商总体组网思路依然是以宏基站为主,在热点和盲点地区用室内分布系统(DAS)和小基站覆盖。5G载波频率大幅提升,热点区域容量成千倍提升,宏基站覆盖范围小,部署成本大幅增加,而小基站有望会以密集组网的方式成为5G中的主流。

超密集组网(UDNUltra-Dense Network)是基于既有微基站相关的技术路径。在新增宏基站建设难度和性价比降低时,增加单位面积内微基站密度是解决热点地区移动数据流量快速增长的重要选择方案。为解决4G网络面临带宽、流量和覆盖等方面的问题,5G选取更多的频谱资源以及更加密集的小区共同满足移动业务流量增长的需求,构建一个高传输速率、高容量、高可靠性、低时延和用户体验良好的网络。

超密集组网下宏基站和小基站配合更加紧密。单层实体微基站由虚拟层和实体层两层构成。其中,宏基站小区作为虚拟层承载控制信令,负责移动性管理;实体微基站小区作为实体层承载数据传输。该技术可通过单或者多载波实现;单载波方案通过不同的信号或者信道构建虚拟多层网络;多载波方案通过不同的载波构建虚拟多层网络,将多个物理小区虚拟成一个逻辑小区。在超密集组网下,宏基站和微基站分工不同,互相协作,配合更加紧密。

小基站助力超密集组网满足多业务需求和业务下沉。5G中的网络规划主要针对广覆盖、热点高容量、低时延高可靠和大规模MTC等业务网络形态,不同形态对网络的需求不同。5G规划覆盖重要发展方向是精细化超密集组网。根据不同的场景需求,采用多系统、多分层、多小区、多载波方式进行组网,满足不同的业务类型需求。

小基站是5G时代重要的增量点,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4G建设高峰期,运营商扩容以新增频谱为主(包括购买新的频谱铺设4G,原有频谱的4G重耕),小基站没有得到规模应用。4G进入建设后期,信号的深度覆盖和广度问题更加凸显,运营商的工作重心也将逐渐从广覆盖转移到深度覆盖。4G后周期深度覆盖和即将到来的5G建设将成为后续小基站建设的重要驱动力。根据SCF预测,2015~2025年商用小基站每年将以36%的年复合成长率稳定发展,预计2025年小基站建置数量将超过7000万站,而5G或小基站将达到1300万站。按小基站单价1.2万元估计,并考虑到后期价格的下降,5G高峰期小基站1000万站建设量估计,小基站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并成为5G时代重要的增量点。

2.3、与宏基站协同部署,小基站部署“渐行渐近”

3G/4G布局初期以宏基站为主实现广覆盖,小基站作为后周期内网络优化。4G及以前的传统基站建设方式都是以“从室外走向室内”,从广覆盖到局部覆盖为路径。由于以往一个宏基站覆盖范围较大,有时可高达数百至数千米,因此运营商在网络建设初期快速布局宏基站有利于其抢占先发优势,快速积累用户量。由于频率处于低频段,网络传输受障碍物的遮挡产生的衰减较小,宏基站发送的低频段信号具有较强穿透能力,可直接穿透至覆盖室内。

尽管5G小基站建设可能在一定程度滞后于宏基站,但相比3G4G滞后程度有望大幅减小。5G建网初期,网络建设将仍以宏基站为主,数字化小基站可实现室内流量热点区域的覆盖,室外小基站将作为深度覆盖困难区域覆盖的有效补充。随着5G网络部署深入、用户渗透率的提升以及5G业务发展带来带宽等连接需求的增加,小基站的需求也将快速释放。未来,毫米波将逐步应用于高流量和大连接热点区域,基于深度覆盖和网络扩容的超密组网将会逐步启动。我们认为,从运营商竞争和以往的布局节奏来看,5G小基站部署仍将相对滞后于4G网络,但由于5G频段的上移会导致盲点区域增大,以及室内覆盖的不足等问题,5G小基站有望与宏基站实现协同部署,我们预计2020年小基站市场将迎来快速成长期。


3、投资建议

3.1、传统厂商“千帆竞发”,设备商蓄势待发,看好具备技术自研和服务能力的小基站厂商

国外的小基站规模商用较早国内同时期小基站的发展相对缓慢。国内在小基站市场相对滞后的原因主要在于2G/3G/4G时期中国通信产业和国外差距较大,国内运营商/设备商为快速追赶国外的网络建设步伐,通常以覆盖较广的宏基站部署为主。国内主流电信设备厂商如华为、中兴和大唐等在小基站方面投入相对保守。因此早期国内小基站市场相对比较分散,呈现“千帆竞发”的格局。

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目前涉足小基站的有专业小基站提供商、主流电信设备厂商和ODM厂商。1)专业小基站提供商进入小基站市场较早,基于长期深耕细分行业积累丰富的客户资源、服务能力和一体化解决方案的能力,代表厂商有邦讯技术、京信通信和日海智能(收购佰才邦)等;2)主流通信设备厂商,代表厂商是爱立信、华为、中兴和大唐等,国外电信设备商布局小基站较早,而国内设备商3G/4G在小基站领域投入力度不大。5G时代,小基站市场将迎来快速增长,有望促使传统设备商竞相布局。(3)为小基站产品提供代工的ODM厂商,这些厂商通常缺乏小基站核心技术和品牌,但在生产能力和成本管控方面具有优势,代表厂商包括富士康等。

国内的中兴、华为以及大唐移动等,尽管在3G时代对小基站投入有限,但4G5G时代进一步重视小基站的布局。目前,华为最近发布5G LampSite,支持5G NRLTE,目前具备提供从femtocellpicocellLampSite分布式无线系统的能力,其中,LampSite 3.0产品可同时支持4家运营商。中兴在2014年首次发布4G一体化小基站和Qcell多模多频室内深度覆盖解决方案,且在江苏、内蒙古、福建、湖南、河南等省份的实现部署。从发展进程来看,国内小基站在技术和应用层面与欧美发达市场的差距逐步消除,未来有望在国内三大运营商推动下快速推广。

华为、中兴、爱立信等电信设备厂商将以品牌和资金优势逐步入局,传统的小基站厂商将基于长期深耕形成的技术、客户和服务的巩固优势地位。随着4G的深度部署和5G商用临近,中国厂商有望加快小基站部署的步伐,具备自研和服务能力的厂商将占据优势。推荐:中兴通讯(000063),关注:日海智能(002313)、京信通信(2342.HK)、邦讯技术(300312)。

3.2、小基站催生大空间,看好小基站组网对光纤连接器市场的拉动

在电信领域,随着基站射频单元和天线向小型化的方向发展,与之相匹配的小体积、高性能的光纤及连接器需求也将提振。4G时代,室内分布系统接入层采用射频线缆接入,通常存在安装难度大,更新换代难等问题。室外小基站采用PTN方式承载;皮站、飞站优先考虑采用PON方式承载。

4G小基站部署需要有线宽带或集客厚覆盖的配线光缆 、分纤箱,并通过纤芯能接入微站。配线光缆通常需要选择 12 芯或以上普通光缆 ,联络光缆一般建设 24 芯或 48 芯光缆 ,以满足宏基站周边其他微站 、重要集团客户接入需求。

5G将为光通信产业链带来机遇。5G将为小基站、光纤、光模块、WDM器件等带来机遇。由于5G频段高,传输损耗大,室内覆盖是大问题,必须借助小基站解决,5G可以解决室内覆盖和容量问题。5G对光纤数量的需求依然强劲。按现有3.5GHz频段考虑,链路预算比1.8GHz频段差14dB,宏基站基站数有望达4G1.5~2倍,对大量光纤互连;考虑到毫米波在5G时代的广泛应用,基站数量将迎来快速增长,预计小基站数量达千万量级。基站数量的增长和光纤连接的增长将带来接口数量的增多,提振光纤连接器、光器件和光模块的需求,推荐:天孚通信(300394)、金信诺(300252)和太辰光(300570)。另外,非技术和非理性的竞争考虑等可能导致超实际市场预期的巨大光纤需求波动,关注具有棒纤缆一体化自制能力的厂商:亨通光电(600487)。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行业研究 2018—2019文章汇总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1. 重磅!中方立场白皮书来了:阐明中国对中美经贸磋商的政策立场

  2. 2019Q1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3. 2019年全球生活成本和生活质量报告

  4. 2019年全球数字化转型现状

  5. 深挖珠穆朗玛峰攀登经济账:46万起步,上网流量300元一个G,2019年已有11人丧命!

  6. 2019亿万富豪人口普查报告


文琳行研报告,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资讯,每日提供最新信息。欢迎关注【文琳资讯】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1. 【读报时间】2019.06.02星期日

  2. 你想了解的省市级国土空间规划进展情况都在这里

  3. 智慧城市长文综述:展望未来城市,万物皆可运营

  4. 刚刚,美国主持人说了真话!!网友:注意安全!

  5. 中国出手!美国联邦快递,被立案调查!还有这两个重磅消息…

《文琳阅读》每晚经典,欢迎关注!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

  1. 人,一定要懂得拐弯

  2. 中国教育好在哪里?问题在哪里?(非常值得阅读思考)

  3. 陷入穷忙的死循环,怎么拯救?你人生的高度,取决你读过的书和遇到的人!

  4. 人民币的制造流程你知道不?带你走进人民币工厂,探秘人民币!

  5. 音乐欣赏:《童年》真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