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到底学什么专业以后能“钱多事少”?


又到了一度一度报志愿的时节,你或许早已工作,但报志愿时的那份“迷茫不安”、“举棋不定”、“彷徨焦虑”可能时隔多年仍然萦绕在心头,也许还有人恨不能坐着时光机穿越回去,告诉那时的自己“千万别报XX”、“一定要报XX”。


数字之道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爸妈喜欢的专业”、“学长学姐泣血呼吁千万别报的业”、“美国社会比较吃香的职业”,有需要的可以拿回去当报志愿的参考资料,没需要的拿给有需要的。




文 | Laura  图 | IYE



从幼儿园开学到高中毕业,我们总被问同一个问题“你长大之后想干什么呀?”答案可能有科学家、工程师、宇航员、医生、老师、画家、作家……五花八门,可真正开始报志愿时,就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我想当医生,可我晕血!

我想学考古,可我怕晒!

我想当记者,可我不想出差!

我想学古生物,可我怕找不到工(dui)作(xiang)!

……

我们曾经面对此类困境时,获得灵感的渠道一般有三:爸妈、心仪专业的学长学姐们、“理想型”。


   来自父母的期望:#要学就学XXX#   


高考结束,母慈子孝;一报志愿,鸡飞狗跳。在爸妈看来,一些专业是万年不变的“金饭碗”、“万金油”、“金钥匙”,只要学了就下半辈子不用愁,从此走上衣食无忧、光宗耀祖的道路。



究竟哪些专业有能耐让爸妈们另眼相看?智联招聘统计了“2019年春季求职期行业平均薪酬”,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爸妈的喜好,毕竟毕业之后得买车买房、养家糊口,选专业时,爸妈得考虑的都是有个稳定的“钱途”。


#要学就学金融#


在爸妈看来,金融专业永远是最挣钱的,学了金融就等于财务自由,妥妥地坐办公室指点江山、钱掉了都没时间捡的那种,从此走向人生巅峰。


#要学就学法律#


在爸妈看来,进法学院就等于一只脚迈进成功未来,以后当律师体面,做法务钱多,说不定还能成为国家高级公务员。就算以后家里遇到点纠纷,也能随时搬出你这尊“大佛”镇场,走到哪儿都有底气!


#要学就学医#


在爸妈看来,工作稳定收入高,一人学医,全家沾光,以后有个头疼脑热也方便。妥妥的好专业!听说学医容易秃头?爸妈才不管你秃不秃!


#要学就IT#


在爸妈看来,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智能手机都闪着金光,学IT才是21世纪青年才子们最该干的事儿。


#要学就学人力#


在爸妈看来,人力是一个公司里最有权有势的部门,工作稳定地位高,找熟人介绍工作都是一个电话的事儿!


爸妈希望我们将来收入好、地位高、工作稳定、不用风里雨里地为生活奔波,但电视剧里演的、从朋友邻居同事那儿听来的、新闻里报道的毕竟都不是“切身体会”,难免有一定片面性,真正身在其中的“前辈们”会怎么说?



   来自学长学姐的忠告:#千万别学XXX #   



每年报志愿时,总有一些觉得自己被“坑”的学长学姐们跳出来,句句血泪地控诉自己的专业有多么“令人发指”,然后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千万别报XX!


只要是大学里有的专业,都会被吐槽地体无完肤,你会发现基本没什么能学的了。而在这些槽点满满的专业中,你爸妈喜欢的那几个恰恰是被吐槽地最凶的。


#千万别学医#


江湖传言:“劝人学医,天打雷劈”。以为毕业后会成为“穿着白大褂走路带风、受人尊敬的天使(型男)”,随便一个眼神都透露着犀利的精英气质,就像样:



或者这样:



等到年纪稍微大点,或许还可以这样:



结果却发现,别说“白大褂穿出风”了,还没毕业头发就掉光了。学了医,你就明白什么叫“背书等身”,内外科加起来“仅”1600多页,更可怕的是没有重点,老师说全是重点,“学医不睡觉,全凭仙气吊”,最终猝于背书。



更可怕的是,别的专业都是“年年期末像高考”,学医的是终身“学海无涯苦作舟”。3年规培,2-4年专培,30岁还要厚着脸皮啃老,40岁还在外地培训。


#千万别学法#


江湖又传言:“劝人学法,千刀万剐”。以为毕业会成为申张正义的“律政达人”何以琛,就像这样:



后来却成了张益达,就像这样:



更可怕的是,好多人连张益达都不如,毕竟不是每个法学专业的学生都能拿下法考。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物权法、合同法、劳动法、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票据法、国际私法……总有一部法让人背起来热血沸腾,天若有情天亦老,人学法律头发少。

临终遗言:下辈子别再学法了。


#千万别学金融#


以为学成之后就能分分钟几百万进账、钱掉地上都没时间捡,就像这样:



或者像《欢乐颂》里的安迪这样:



不过还有可能是:


最有可能的是“金融大鳄的命,却操着老妈子的心”,连期末也熬不过。专业选时爽,期末火葬场。你将在大学4年时刻体味被数学支配的恐惧,每学一科就是一次涅槃。年年期末像高考,夜夜计算到天亮。4年下来,爆炸狮子头都能让你秃成海豹。


#千万别学会计#


以为学了会计就能一眼查出假账,甚至关键时候还能救命,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这样:



或者像《会计刺客》一样,凭借自己的“算账技巧”,在黑白两道、多股势力之间游刃有余,就像这样:



最后发现,可能只是这样:


前世做错事,今生做会计;少壮不努力,长大学会计;高考不努力,毕业做会计;一入会计深似海,从此借贷难相平;以前可能是眉蹙春山、眼颦秋水的小姑娘,学了会计,保证喜提一张面瘫脸。


更可怕的是,以后在工作中赚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打错一个小数点、一个逗号,都能把你搞得倾家荡产。



不过在爸妈眼里,这些辛苦可能都是“龙门”,只要发挥意志力,克服一下就能从鲤鱼化身成“龙”,正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不幸的是,苦是没少吃,能不能成为“人上人”还真说不好。


高收入专业你不知道的那些苦…



人力机构Morgan McKinley调查显示:上海工作3-5年会计从业人员有可能月薪还在6000左右,远没有选专业时那么“金光璀璨”。



再比如IT,“程序猿”这些年可是特别抢手,虽然996,但好在收入不错,可近来风向一转,连甲骨文都在裁员,国内科技大佬们虽然死不承认“歧视35岁以上的技术”,然而这已是众人皆知的秘密。那些CTO、CMO、COO们看似收入不错,还有股票期权,可有几个人能在35岁之前打通C-Level的上升空间呢?



爸妈们关心的“收入”和“工作稳定”、学长学姐们吐槽的“学习难度”说的都只是一个侧面,许多和未来职业相关“硬核”问题并没有涵盖其中,一份职业的性价别究竟怎么样?中国没有找到相关的数据,数字之道整理了美国的100个职业数据给大家参考。



在美国,什么专业/职业“最吃香”?



虽然“大学选什么专业”并不能决定以后“做什么职业”,但这两者间还是有着肉眼可见密切联系。我们可以从某个职业的现状和未来,倒推大学专业的“好与坏”。


求职网站Careercast给220个美国社会常见职业进行了综合打分和排名,由于一些职业十分具有“美国特色”,且可能与大学毕业生关系不大,我们只选取了其中100个,同时保留了原始排名。



美国的这些职业排名是怎么来的?从这张大图里可以看出,收入只是其中的一项评价指标,外科医生的收入全美最高,但却连前100名也没能进去。


Careercast从工作环境、职业压力、发展前景等多个维度给职业打分,而它所用的这套分析体系或许能给正在纠结选专业的同学提供一些思路。



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的工作,也没有无须吃苦受累就能顺利工作、走向人生巅峰的专业。就连那些看似金光闪闪的专业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辛苦,有时甚至用“血泪”来形容也不为过。


不管你选什么专业,都可能在以后的人生里感慨“现在流的泪,都是当年选专业时脑子里进的水”,那么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呢?最起码苦得心甘情愿,不负韶华。


这份高校地图,暴露了各大城市的真实实力

文|西部菌

源|西部城事ID:xibuchengshi0518


又到高考放榜时间!对考生来说,即将来临的志愿填报环节,将是他们人生中一次无比重要的抉择。报什么专业,选哪所大学,去哪座城市,不同选择意味着不同的人生轨迹。


此前一篇很火的文章提到,“宁选一线211,别去十八线985”。这背后的逻辑是,经济实力比高教资源更重要。


最典型的是985高校兰州大学,不仅知名度相对较低,而且人才流失比较严重,数据显示它在过去培养了19名院士,但仅留住1人。


那么,那些有名牌大学,但发展欠佳的中小城市,是否真的毫无竞争力?正好这两天教育部公布了最新的高等学校名单,今天西部城事就来简单探讨下。


01

高校数量分布,河南、山东略尴尬


一座城市的教育资源如何,高等院校的数量,尤其是985/211以及一流学科数量,是最直观的参照。


先来看高校数量。根据教育部最新数据,目前全国的高等院校一共2688所,其中本科院校1265所。在以省为单位的地域分布上,总数排前五的分别是江苏167所;广东154所;山东146所,河南141所,湖北128所。



来源:21数据新闻实验室


湖北和河南是中部省份,其他都是沿海地区。而且对照经济总量可以发现,两者的排序相对一致,都是东中西依次递减。当然也有例外,GDP第4的浙江高校数量要排在11名,位于辽宁后面,只有108所。


不过尽管总量不多,但浙江的高校质量并不差,共有59所本科院校占比超过5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河南,141所高校中只有57所本科,占比40%左右。


相对于普通大学,顶级高等院校的集聚程度更能说明问题。以985高校为例,目前全国一共有39所,它们分布在全国18个省市,其中最多的北京有8所,最少的重庆、福建、安徽、黑龙江、浙江、吉林、甘肃都只有1所。此外还有13个省没有985。


这其中最尴尬的莫过于河南。河南拥有1亿左右的人口,共有141所大学,但没有一所是985,211也只有郑州大学。这导致河南的优质生源遍布全国,只能去外地寻找读书机会。


再看211高校分布。目前全国共有116所,排在前五的依次是北京26所,江苏11所,上海10所,陕西8所,湖北7所。


除了河南外,山东同样比较“突出”。作为第三大经济省份,山东拥有146所高校,全国第三,不过211只有3所,分别是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跟它的经济实力相当不匹配。


来源:21数据新闻实验室


城市间的对比和省之间又有所不同。21世纪的数据显示,超过35%的高校分布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中。


具体来看,数量排在前十的依次是,北京93所,武汉83所,广州82所,重庆65所,上海64所,西安63所,郑州62所,成都、天津和长沙都是57所。


其中本科院校超过30所的城市,分别是一线的北上广,二线的武汉、西安、天津和南京。


02

中国高校高度聚集在直辖市和省会


从高校分布地图来看,各大城市的教育资源聚集程度已经比较明朗。


北上广毫无疑问是绝对的第一梯队,武汉、重庆、成都、天津等新一线城市经济实力强,高教资源也丰富,尤其是武汉,本科大学生数量超百万,在全国仅次于广州,比北京都高。


对比十强城市榜单,两类城市值得注意。第一类是深圳、苏州、杭州等,它们的经济实力全国一流,最低的杭州GDP也早就破了万亿,不过教育资源存在着相对落差。


来源:网络


最典型的是深圳,目前只有13所高校,在校大学生数量勉强10万出头。另外像苏州,和省会城市南京相比,高教实力可谓天壤之别,只有24所高校,7所本科,在校学生23.56万,而南京光本科就有34所。


第二类是南京、西安、郑州、长沙、沈阳等。它们的经济实力要明显低于高教实力。以西安为例,西安去年重回全国二十强,不过63所大学、44所本科的水平,直追广州上海,要远超经济更强的佛山、东莞和泉州等城市。要评选高等教育中心城市,它必然有一席之地。


高教实力和经济水平之所以出现分化,一个重要因素是行政。稍作梳理就可以发现,高校尤其重点高校集中的地区,要么是京沪津渝直辖市,要么是武汉、成都、西安这类省会,包括像昆明,高校总数达52所,和南京齐平,本科院校都有20所。


行政等级低的二级城市,比如GDP十强苏州,或者无锡、佛山、南通、东莞、泉州等GDP二十强城市,教育资源明显要低于所在省的省会。


原因很简单,其一,省会有更好的政策资源,还是地方教育职能部门的所在地,自然会受到优先照顾;其二,教育本身就是相当考验历史积淀的领域。


前面提到的苏州、东莞等,更多还是因改革开放以来的外向型经济起家,成为区域经济中心的历史并不长,像苏州在1978年在全国排15位,深圳更不用说。


反倒是沈阳这类省会,尽管近些年有所没落,但文教领域的历史基础在那里,重点高校数量依旧秒杀不少城市。


站在城市竞争的角度看,高校分布地图为各大城市的真实实力提供了重要参照。


道理很简单,一座城市强不强,经济乃至人均GDP只是参照系之一,教育、医疗以及交通等公共服务能力,同样是重要的影响力指标,要经过漫长的积淀才能具备竞争力。


所以同样是竞争国家中心城市,省会南京要比没有独立机场的苏州更有戏。同时,GDP只有8000亿出头的西安,显得那么耀眼;而经济总量第7的苏州,看上去总是有些存在感不足。


此外,它还解释了为何总有广州掉出一线城市的唱衰论调,但论人口吸引力,40万的人口增量,依旧可以傲视群雄。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城市间的较量,说到底拼的还是综合底蕴。


03

这场人才竞争,哪些城市会笑到最后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选学校还是选城市?这个问题可以换个问法,就个人发展而言,一座经济一流但教育资源一般的城市,和一座经济欠佳但拥有重点大学的城市,谁的上限更高?


答案可能是前者。原因在于,高教资源是综合实力的体现,但它的参照价值更多体现在同等级城市间对比时。


比如选南京不选苏州正常,选武汉不选杭州正常,选西安不选佛山也很正常。但拥有985的兰州,论吸引力,自然比不过只有1所211的郑州。


来源:西部城事


一线和二线,二线和三线,每一个梯度,都意味着综合实力短期难以逾越的鸿沟。就好像苏州的文教、交通确实不够强,但你不能说它没有竞争力。


而站在城市发展的角度看,经济实力不够,教育优势无法转化为科技优势,因为缺少足够的产业支撑。


尖端的科技资源,分布向来不是和教育资源完全重合。比如深圳2018年的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22.86万件和14.02万件,广州分别只有17.31万件和8.98万件。教育的短板可以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引进高科技企业来弥补。


相对而言,那些拥有顶尖学府的城市,如果科创弱、产业弱,哪怕能找到足够的生源,未来同样很难留得住人才,兰州大学是典型的例子。


所以可以说,一座有一流高校但发展欠佳的城市,永远要比一座有教育短板的经济强市更危险。


像金融、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资源高度集中在少数北上广深等少数核心城市。这些高薪行业,几乎将全国各地的优秀毕业生一网打尽。新经济火热的杭州,高校数量并不占优,依然能成为毕业生青睐的目标城市。


从高校的分布就能看出,优质的资源永远是集中在一二线,集中在直辖市和省会。所以别看北京、上海常住人口停滞不涨,北京甚至下降,但只要门户大开,依旧会像广深那样,有源源不断的人口涌入。


而且随着交通网络日益发达,出行更加便利,人口、人才流失的失衡局面将更加严峻,拥有985的十八线和只有211的一二线城市,差距还会逐渐拉大。


来源:第一财经


那么在这场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哪些城市会受益呢?


正好这两天“泽平宏观”和第一财经都提到了十大城市的概念,其构成名单包括北上广深四大一线,以及重庆、天津、成都、南京、武汉、杭州六大二线。这个名单西部菌总体比较认同。当然后面还有苏州、西安、郑州、青岛等城市在猛烈追赶。


中国的优质资源,几乎都集聚于此,作为区域中心,它们未来有成为超级城市的潜力。无论是上大学,还是就业、投资,将目光优先投向这些城市,大体不会错太远。


各省高考状元出炉,三张图揭露真相:读书很苦,但没有更容易的路

来源 | 李月亮(ID : bymooneye)



 1 


昨天去买菜,听到几个卖菜大妈闲聊。

一个讲,她亲戚的孩子今年高考,成绩特别好,亲戚特别开心:

“一听说考了六百多分,乐得呀,四十多岁的人了,一家伙蹦三尺高……”她边笑边撇嘴,“我说至于的吗,不就是考个大学吗?上了好大学也不一定就有好工作。”

旁边的大妈深表赞同:“是啊,北大毕业还有卖猪肉的呢,我儿子初中毕业卖猪肉,比大学生挣的都多……”

我听着,有点吃惊,很想坐下来和她们理论理论:


上大学也不一定有好工作,那么不上大学,就一定有好工作吗?


北大卖猪肉的毕业生,已经卖成了企业家,您儿子呢?他比大学生赚得多,是比华为还是比腾讯的大学生赚得多?

 2 

 

这几天高考成绩出炉,新一波“读书无用论”也在沉渣泛起。

不只菜市场大妈,网上也不断有人放出这个陈年老梗:


这两份名单,哪份名单你认识的人多?


第一份: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


第二份:李渔、金圣叹、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前者全是科举状元;


后者全是落第秀才。


结论:一场考试决定不了什么,人生充满无限可能!


好像很有道理。但这是真正的毒鸡汤。安抚一下失利考生没问题,但其他人如果信,就傻了。

因为这种名单,完全没有代表性。

在浩瀚的中华历史里,找出几个不知名的状元,或者知名的落榜秀才,轻而易举。

但这不意味着状元都不行,落败的都厉害。

真实情况,正好相反。

古人的例子太久远,就不举了。来看三张现代的图。

图一:2019青年富人榜。


21位年轻富人,基本都来自海内外名校,其中清华大学产量最高。

有评论说:“名校”标签俨然成为创富杀手锏。在当代社会,读书或许仍然是普通人成本最低、风险最小地获得财富增值的筹码。


然后,再来看图2:哪些大学富豪最多?


几乎没有悬念,越牛的大学,培养的富豪越多。

虽然有钱不代表成功,但起码说明一定问题。

因为其他方面,比如社会贡献度、个人幸福感,我们没有明确的指标衡量。

如果有,估计也和这个榜单差不多。

继续再看图三,这张著名的大佬聚会图:



这些,是中国最顶尖的企业家,也是最有钱的一伙人。

个个都是名校学霸,好几个都是高考状元。

而这里面任意一个人,如果没有用功读书,都不会有机会出席这个饭局,更不会有今天的成功。

所以。

别拿落第秀才更优秀这样极端故事骗人了,也别拿隔壁孩子没上大学却赚了大钱的故事当路标了,那都是偶然,是特例,跟中彩票差不多。

你必须承认,最好的路径还是读书。读书有用。真有用。很有用。

随便拿刘强东举例吧。

他生在江苏宿迁一个贫苦农村,10岁前连电灯都没见过,一年也吃不上几次肉。

但是他读书用功,高考考了688分,是1992年的宿迁市高考状元,可以上清华,但他选了人大。

而后,他成功逆袭,完全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甚至改变了宿迁的命运。

如果不是高考,这个又穷又土又没见识的草根孩子,怎么可能有今天?

网上曾经流行一句话:我奋斗了18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听起来很扎心。

但转念想想,如果没有高考,可能你奋斗一辈子,都没机会和富二代一起喝咖啡。

就像白岩松说的: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

 

 

高考很苦,毫无疑问。

但你想想,除此之外,一个普通孩子,还有更容易的进阶之路吗?

做生意?没知识没文化,从底层做起有多难?

当明星?且不说天分多重要,现在明星也多是中戏、北影毕业的了。王宝强百年不遇。

嫁豪门?豪门也喜欢大明星或者郭晶晶啊,豪门更要娶有文化的媳妇啊。


真的,想来想去,没有比高考更容易、更可行的路了。


 3 

 

我在报社工作的时候,有次去主编办公室,她正在电脑上看照片。

见我进来,她就指给我看。

照片上,一对黝黑的农村夫妇站在一座土房门前,一头猪从身边走过。特别乡村范儿。

我以为是哪个记者下乡拍回来的新闻片。结果不是,主编说,照片里的女人是她小学同学,最好的玩伴。

“她特别聪明,从小一直是班里她第一我第二,”主编说,“可惜她不好好学习,初中就谈恋爱,谈傻了,高中也没考就回家种地了。现在每次看到我都说,后悔当初没好好学习。”

我看看我们的“时尚一姐”主编,再看看照片上那个头发干枯一脸沧桑的女人,心想,她一定是真后悔。

当然,做一个农民,养猪种地,勤劳谋生,一点也不丢人。

但如果你明明可以有更广阔的天地,更精彩的人生,却因为少不经事,因为不够努力,而错失,而落魄,而生活艰辛,那真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因为你不是命该如此啊。

这些年,听过太多这样的话:

我要是好好学习,现在也不至于这样。

高中三年光玩了,要不我怎么也能考个本科。

如果当年我更努力一点,现在一定会更好……

世界上最遗憾的事,就是我本可以。

而我那个拥有上百支口红、整天出入高端会所的主编,她本来也是个农村小女孩呀。

如果不是因为考上了好大学,她八成也一辈子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吧。

高考对她影响有多大?

她和老公是在大学认识的。

她的职业是大学专业决定的。

她一辈子留在了大学所在的城市……


——很多人,真的就是很大程度地被高考决定了一生的职业、收入、伴侣、扎根的城市。

这还是看得见的部分。

其他看不见的部分:知识、技能、三观、见识、人脉……不知道还有多少。

所以,你说高考重不重要?



 

 4 

 

网上有个关于“高考对你人生影响大不大”的问题。

一个网友回复:

当然大咯,我在一个500强央企,身边同事几乎都出自名校。二本大专也有,但这种人都是特别出色的或者机遇特别好的。所以应该说如果高考不好,也不是没机会了,但你付出会比别人多很多。

很对。

高考很苦,也不能决定一切,但如果你想成功,想有出息,想更优秀,“考一个好大学”真的是最便捷的路了。

某期安徽卫视的节目里,一位人事部经理讲了大企业招聘的“潜规则”:

筛选简历的时候,会把985高校毕业的大学生简历和非985的简历分开放。

离开招聘会时,只带走985的简历。

其他的,就丢到桌子上,被清走了。


所以,你为什么要拼尽全力考大学、考好大学?

就是为了将来,在人潮汹涌的招聘会上,你把简历递到心仪的单位,不会直接被扔掉。

网红考研老师张雪峰也讲过:

“你有兴趣的话,可以在九十月份,去齐齐哈尔大学或者北京科技大学看看,什么样的企业去那些大学招聘。然后你再去清华大学看看,那里都是些什么样的企业,给多少薪酬。”

“中国的500强企业,甚至是世界几乎所有的500强企业,他们都告诉你学历不重要,但是,他们不会去齐齐哈尔大学招聘,他们说的都是假话。”

所以,高考有没有用,读一个好大学有没有用,这不是几个卖菜大妈说了算的,现实赤裸而残酷地摆在那。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考上985。

但你起码要努力。不能985就211。不能硕士就本科。实在不行,读个专科也有用。

总之,让自己达到力所能及的高度,去接受更好的教育,去敲开更心仪的门。

你上了985,你的简历就有机会被500强企业抱走。

上了普通本科,就有很多正规好单位愿意和你聊一聊。

读个专科,你也能得到一些小型私企的青睐。

你总得有个敲门砖,你总得掌握点知识技能,才能在这个世界上有一席之地。

这里祭出一张最直白的图:

 

 

 5 

 

这个世界上,总有人要做相对舒服、高端、高薪的工作,也总有人要干又脏又累收入又低的活。

所以,总要有个选拔机制,来决定谁做工程师,谁做保洁员。

那你希望是通过什么来决定?

是拼爹、拼钱、拼关系,还是拼努力、拼智商、拼能力?

所幸,高考是后者。

虽然它还有特别多问题,但总体上,它是指向公平的,是崇尚奋斗的。

就是说,只要你足够努力,总会一定程度上改变自己的命运。

高考,让一个卑微的孩子,可以心怀伟大的梦想,并清楚地知道如何去实现。

这就足以给人希望。

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储殷说:

“我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来自很穷很穷的山村,或者很好很好的城市,他们坐在一个教室,住在一个寝室,甚至将来可能在一个单位工作,成为同事。你会时时刻刻发现,阶层是在流动的。高考,分数是硬道理。很多人说高考有问题。是有很多问题,但你知不知道,这里面有多么大的公平。”


 

倒推一下。

如果说高考决定命运,那什么决定高考呢?

不是你家境怎么样,更不是高考那两天你睡得怎么样,发挥得怎么样,而是,在那之前的十几年,你有没有好好学习。

你的高考分数,不管是300分还是700分,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那是你之前无数努力和选择的集合。

是你一年级有没有好好学拼音,三年级有没有认真写作业,六年级有没有考上好初中,初中有没有考上了好高中,高中有没有咬紧牙关全力以赴……决定了你最后是300分还是700分。

现在的孩子很苦。

在人生最好的年纪,本可以尽情挥洒青春——打球爬山,逛街跳舞,看电影谈恋爱,成群结队满世界跑……

可是不行,你必须在教室里一坐一整天,埋头书海、苦思苦练,甚至吃饭都要按分钟算。

 


真是很不容易。

但是没办法,这就是人生进阶的必经之路。

而这也是你人生中一个最公平、最划算、最重大的机会。

你背过的书,刷过的题,熬过的夜,流过的汗,都会得到最公平的回报。

我不赞同泯灭人性的学习。但我坚持认为,高考是现在的孩子们最值得认真对待、最值得为之奋斗的事。

高考当然不意味着一考定终身,但它是改变命运的最佳捷径。

这条路很苦,但没有比这更容易的路了。

对普通人家的孩子来说,“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好大学”是让人生变更好的最佳选择。

40年前是,今天依然是。

点击下方链接可查阅

2019中国高考志愿填报与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019年高考志愿填报全解析(一):计算机行业报考热门专业、院校及前景

2019年高考志愿填报全解析(二):交通运输行业报考热门专业、院校及前景

2019年高考志愿填报全解析(三)医疗行业:就业前景广阔,部分专业录取分数高于985/211

2019年高考志愿填报全解析(四):物流行业报考热门专业、院校及前景

2019年高考志愿填报全解析(五):传媒行业报考热门专业、院校及前景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行业研究 2018—2019文章汇总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1.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9年中国高考热门本科专业类排名及介绍

  2. 2019年高考志愿填报全解析(六):金融行业报考热门专业、院校及前景

  3. 2019年高考志愿填报全解析(七):能源行业热门报考专业、院校及前景

  4. 2019年高考志愿填报全解析(八):工业自动化行业热门报考专业、院校及前景

  5. 2019年高考志愿填报全解析(九):生物化工行业热门报考专业、院校及前景

  6. 2019年高考志愿填报全解析(十):建筑行业报考热门专业、院校及前景


文琳行研报告,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资讯,每日提供最新信息。欢迎关注【文琳资讯】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1. 【读报时间】2019.06.26星期三

  2. 市委书记震撼发问:感觉跟南方不在一个时代,该向他们学什么?(讲话全文)

  3. 警告!相当大比例的居民家庭负债率难以持续

  4. 年中报告 | 2019年楼市怎么走?

  5. 3年,借500,变欠债28万!套路贷花式“吃人”

《文琳阅读》每晚经典,欢迎关注!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

  1. 高考成绩出来了,请不要打扰别人的幸福!

  2. 教育的最高境界:让孩子学会自我教育

  3. 高考志愿影响人生30年!这些填报常识,你需知道关于高考志愿。

  4. 中国10年跟踪:3个阶层的孩子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轨迹?

  5. 音乐欣赏:【欧美经典音乐】《寂静之声》《毕业生》主题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