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养老产业报告:五千亿“银发经济”朝阳产业

今年两会期间,“养老”被定调为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另一个是儿童),政府工作报告、发改委、财政部和商务部等多部委领导表态均显示国家对养老问题的重视程度在持续提升。

从各项政策上看,国内养老最突出的问题体现在服务供给不足和支付能力不足,这也是制约国内养老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问题。

从引入社会资本,盘活养老产业供给的角度出发,我们判断未来养老政策变动最有可能出现在支付端和供给端,比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范围扩大、护理保险偿付项目和水平提升、养老机构审批流程简化、床位设置补贴等等。

银发经济亦是朝阳产业,5000亿市场亟待满足

中国老龄化:预计2025年就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阶段。截至2018年底,我国大陆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67亿,新增82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1.9%。

根据国际上对人口老龄化的定义: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即为人口老龄化,而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4%即为深度老龄化。也就是说,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

中国即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老龄化速度堪比日本。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欧美国家在70年代以前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其中,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的时间分别为2014年、1975年、1990年、1972年。

日本于1970年和1994年分别进入老龄化和深度老龄化阶段,中间仅经历24年,是主要发达国家中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之一。

同属东亚文化圈的韩国和新加坡老龄化速度更快,分别只用18和20年就从老龄化转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2017年,日本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7.05%,是全球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国家。

我国已于2001年进入老龄化阶段,但预计2025年我国也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老龄化发展速度和日本相当。从老龄化状况上看,中国的现状相当于30年前的日本。

国内养老市场潜在空间可超5000亿

养老产业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养老产业包括上游资金端的养老保险业、中游供给端的养老地产业、医疗行业和养老看护行业;而狭义的养老仅包括养老看护。


狭义养老主要有三种模式: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及机构养老。

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以家庭为中心,其日常生活及照料均由家人完成,仅在有必要时,寻求养老机构、医疗机构提供医疗及心理援助。居家养老是我国最普遍的模式,占比96%(全国老龄办,2016年数据)。

社区养老是以家庭为主要生活场所,由所在社区的养老机构或托老所提供全托、日托及临托等上门医疗及护理服务,其主要特点是,就近享受有关机构的上门服务,比较方便实用。目前这种模式在我国占比为1%,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全国老龄办,2016年数据)。

机构养老是指将老人集中至养老机构提供的专门场所,享受日间照料及医疗护理等服务。如养老院、福利院和敬老院等。

目前我国机构养老以公办为主,民办为辅。目前这种模式在我国占比为3%(2017年国内每千名老人床位数30.9张,人社部数据),而在欧美发达国家较为普遍。

按照各地颁布的“9073”养老办法,我们的发展目标是:90%的老人为居家养老;7%的老人适用社区养老,即只需要护理不需要床位;3%的老人适用机构养老,即既需要床位,也需要护理。

参考肖文文等《北京市养老机构基本养老服务费用影响因素研究》调查数据,13年机构养老月均基本养老服务费中位数为2482元,月均护理费用中位数为:自理老人400元,不自理老人1500元。

按我国当前2.5亿老人计算(60岁以上人口,2018年),而居家养老服务收费为非失能老人的一半,13~18年均服务收费涨幅为5%,全国收费标准为北京的45%(参考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比北京)则我国养老产业潜在市场空间达到5110亿元,其中,居家养老3101亿元,机构养老1283亿元,社区养老725亿元。

若考虑老龄化加剧和居民收入水平和退休待遇提升,产业潜在空间还会继续扩大。

▌他山之石:介护保险制度催生日本养老7000亿大市场

从人口结构、人口密度、社会模式等方面看,日本的养老产业对中国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日本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超7000亿人民币,2000~2016年复合增速达7.6%,远超日本GDP增速,其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于介护保险制度的快速推行。

日本养老以居家养老为主,和国内接近,随国内支付能力提升,长期照护从业人员规范化和专业度提升,未来国内养老产业借鉴日本发展可能性较大。

▌国内养老模式:居家为主流,社区快速发展

养老服务体系多元化,各类养老模式各司其职。《中国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要求:“充分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创建中国特色的新型养老模式。下文将对养老模式进行梳理。

搜索微信公众号“报告研究所”(ID:touzireport)获取更多深度研究报告

居家养老:上门医疗、家政和康复需求为主

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以家庭为中心,其日常生活及照料均由家人完成,仅在有必要时,寻求养老机构、医疗机构提供医疗及心理援助。居家养老主要涉及的服务包括养老机构等提供的上门助浴助卫,日间照护,上门医疗,上门康复,家政清洁等。

此外,居家养老用户会购买如移动诊疗,紧急按钮等设备,为老人在家生活提供安全及健康保障。居家养老是我国最普遍的模式,目前占比96%。

目前居家养老花费主要由子女和老人个人收入自费承担,政府补贴较少,因此基本属于自费市场。

而政府补贴部分一般由各地民政局承担,但支付的客单价很低,只是保障老人最基本的需求(根据安康通披露数据,政府采购的居家呼叫和援护服务客单价仅为10~15元/年/人,收费极低)。


社区养老:负担低、专业化、响应快的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以家庭为主要生活场所,在社区建设养老服务中心,通过提供店内床位及专业护理、便利药品及设备销售、就近换药、康复训练及紧急救助,上门提供医疗、护理、养老餐、助浴、心理疏导等获得盈利。

一方面社区养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老人医疗及护理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老人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仍与家人同住,最符合我国孝道传统需要,也可以减轻老人负担。

目前这种模式在我国占比为1%,是受政策鼓励支持的发展方向。

机构养老:目前高端机构盈利模式较为清晰

机构养老是指为老人提供专门生活场所,如养老院、福利院和敬老院等,并提供日间照料、医疗护理、康复锻炼、老年社交等服务。我国机构养老以公办为主,民办为辅。民办又分为高端和中低端。目前这种模式在我国占比较低,而在欧美发达国家较为普遍。

医养结合:各项养老模式的关键支持

医养结合指的是将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有机结合,在保证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同时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正如《中国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在规划、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加强老年护理院和康复医疗机构建设”。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强调养老民生问题,包括要求大力支持社区养老服务业发展、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等。

国内老龄化趋势日趋明显,养老需求巨大,产业潜在空间超5000亿,而养老产业供不应求现象明显,支付能力不足问题正逐步改善,政策也支持供应端扩大供给。今年养老产业在支付和供应端的政策边际变化带来较好的养老主题投资机会。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行业研究 2018—2019文章汇总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1. 毕业典礼:2019年毕业季,送给即将踏入职场的毕业生

  2. 2019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

  3. 2018届毕业生就业报告出炉,专业“红黑榜”你都了解吗?

  4. 新鲜出炉!2019年度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来了!

  5. 重磅数据 | 全国66所高校2018年研究生毕业就业报告整理

  6. 美国《2019应届毕业生就业报告》出炉:今年就业形势如何?


文琳行研报告,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资讯,每日提供最新信息。欢迎关注【文琳资讯】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1. 【读报时间】2019.07.06星期六

  2. 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2019

  3. 盘点学费死贵的几所院校, 报考时可千万别少看个“0”!

  4. 刚刚,华为突然宣布,支付宝傻眼了!

  5. 刚刚,又一家企业实控人和财务总监被刑拘,股价已跌去90%

《文琳阅读》每晚经典,欢迎关注!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

  1. 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养生

  2. 励志!与帕金森战斗12年,26岁小伙从“拄拐少年”变身“肌肉小哥”

  3. 为什么妈妈在,孩子就不乖?真相让人心疼…

  4. 外星人怎么还不来找我们?

  5. 音乐欣赏:【欧美经典音乐】《卡伐蒂娜》提琴双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