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点击蓝字关注或识别二维码获取全部项目及资料

引言

 从市场波动收益来看,定增发行至解禁前,大股东参与定增投资标的账面收益情况较机构投资者好,但这并不能代表大股东参与定增的总收益更好。

从个股成长性来看,大股东参与定增标的在一定时期内的表现并不比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增标的表现更乐观。大股东参与定增标的表现出的成长性较整体优越,却逊色于机构投资者参与的定增标的。

因此,投资者在选择定增标的时还应重新审视大股东参与定增带来的效应。


一、什么是定向增发?



已经上市的公司,如果为了融资而发行新股,被称为再融资。定向增发是被广泛采用的一种再融资手段,意为:上市公司向符合条件的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新股,募得资金通常被上市公司用来补充资金、并购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等。



参与定增的玩家主要是大的机构投资者——10名以内的投资人提供几亿到几十亿的资金,购买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新股。



上市公司定增新股票有如下几个特征:投资人不超过10名;定向增发股票的价格相比二级市场价格一般有6-8折的折让;投资者通过定增持有的新股12个月内不得转让,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认购的,36个月内不得转让。



二、上市公司为什么要定向增发新股?



定增已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手段,经益财网投研中心的统计,其总体融资额不断扩大,已超过IPO成为A股市场第一大融资来源。同时作为再融资手段的一种,相比配股不仅不会造成股价大跌,而且还会明显刺激股价上升。


而且,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不需要经过繁琐的审批程序,对公司没有盈利要求,也不用漫长地等待。并且采用定向增发方式,承销佣金大概是传统方式的一半左右。对于一些面临重大发展机遇的公司而言,定增是一个关键的融资渠道。



三、投资人怎么看定向增发?



定向增发在经投资人竞价的定价机制中,投资人对最终定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折价定价使得投资人能获得比其他投资者成本更低、安全边际更高、投资风险更低的综合优势,达到比二级市场的股票投资者赚得更多、亏得更少的投资效果。



对参与定增的投资人来说,可以凭借这种简单和低成本的方式进入高成长公司或行业,轻易获得公司和行业高速发展带来的利润。而且上市公司一般会与参与定增的投资人签署保底或回购协议,来保障投资人的收益。



四、定向增发股票是利好还是利空,对股价的影响怎样?



可以说,能够得到证监会审核通过进行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一般都是基本面相对较好的公司,定增的股票本身质地较优,一般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在同行业股票中有较好的超额收益能力,具备长线投资特点。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往往意味着优质资产的注入、各方面资源的整合、强力的资金支持等长期利好。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并购或者整体上市,定向增发极有可能给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



比如鞍钢向鞍钢集团定向增发,然后再用募集资金反向收购集团的优质钢铁资产,由此不仅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关联交易问题,而且还迅速提升了鞍钢的经营业绩,增厚了每股收益,推动股价快速上涨。



更为重要的是,定向增发的股权一般锁定期只有一年,投资周期短且收益丰厚。目前投资人对公司拟定向增发的股份的需求相当旺盛。



五、定增的折价率到底有多少?



投资定增的一大优势,就是能够折价买入已上市企业的股份。折价包括两部分:首先,定增的价格通常以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的9折为底价。其次,定增方案公布后,股价往往上涨。因此待定向增发实施完毕时,股票在二级市场的价格已经远高于定增的价格。这之间形成的差价称为折价。



根据益财网投研中心统计的历年定增结果分析,大部分年份的平均折价率在16%以上,其中2009年、2010年和2014年以来的平均折价率超过20%。20%的折价率意味着产品刚成立就有25%左右的浮盈在手,非常诱人。



当然,投资定增产品也是有风险的。2011-2012年,受熊市影响,很多定增项目价格确定后,二级市场的股价一路下跌,以致定增的折价逐渐被磨平甚至破发。2012年是特殊的一年,平均定增折价率为-0.22%。



从2009年以来的定增项目的折价率分布情况来看,42%的定增项目折价率在10%-30%区间,24.5%的定增项目折价率在30%以上。15.86%的定增项目折价率在0-10%区间,17.4%的定增项目折价率小于0。



可以看出,大部分定增项目具有较高的折价率,能够提供较厚的安全垫,但是投资定增也是有风险的。



六、定向增发锁定期结束后,平均收益是多少?



定增项目通常有1年时间的锁定期。以增发公告日来划分定增所处年份,以定增股份上市日的股价来计算项目的退出收益率,根据益财网投研中心的数据,2009-2013年的定增平均退出收益率分别为78.90% 、45.67%、4.98%、29.48%和39.13%。



益财网投研中心的数据表明,2009年以来每年的定增平均退出收益率均为正值。2009年定增平均收益率最高,达到78.9%。除了2011年,其余年份的定增平均退出收益率均在29%以上,显示出定增项目较高的盈利能力。



2011年定增平均退出收益率仅为4.98%,这主要是受到2011-12年的熊市影响。2012年12月上证综指最低跌至1949点,与2011年4月的高点相比跌幅高达36%。2011年全年上证综指跌幅为21.7%,在股票普遍大幅下跌的背景下,定增平均退出收益率仍然为正,表现出较好的相对收益。



七、只有百万资金,如何参与定增?



定增市场是典型的机构投资市场,单笔投资金额远远超出个人投资者的资金能力。所以参与定向增发的玩家大多是股票市场上的主流投资机构。包括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公司、资管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社保基金等。



普通投资人可以通过阳光私募、信托、资管和公募专户等发行的定增产品参与定向增发。这些产品可将参与门槛降到一百万。不过,对于门槛更低的定增策略产品,投资人需要格外谨慎。另外,定增产品一般都有15-18个月的资金封闭期,期间不能赎回资金,所以选购前需要考虑清楚。



定增投资是介于PE投资、IPO投资、二级市场投资之间的一种投资方向,也可以定义为一级半市场投资产品,兼具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特点。与一级市场投资产品相比,具有更好的流动性,与二级市场投资产品相比,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在中国资本市场现行体制不发生大的改变之前,定增投资是非常适合于资金规模较大、风险偏好较低、收益预期较高的稳健型投资者,排除短期市场扰动因素、专注进行中长期价值投资的权益类工具。



八、哪些因素会影响定增产品的收益?



除了折价率,定向增发投资收益率受大盘同期涨跌幅的影响更大,权重达到70%。



如果要对某一具体的定增投资的成败影响因素按重要性排序,股票市场大盘的点位及后续运行趋势可排第一,其次是拟投资目标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状况,再次则是拟投资目标公司自身的基本面状况及其股票的特质。



可以说,机构投资者实施定向增发项目投资时大盘的点位、估值水平、后续走势决定了大部分定向增发投资项目的盈亏及盈亏水平。



在股票市场整体估值水平横向、纵向比较都相对合理或低估时,投资获益的概率很大。如果股票市场整体在高位下行机率较大,则应停止投资。同时,机构投资者还应注意在拟投资目标公司所处行业及公司自身的估值均处于合理水平或低估时进行投资,而不是相反。



九、什么时候投资定增产品最好?



从获得绝对收益的投资需求出发,在股市底部区域折价买入优质上市公司的股票,之后股市进入牛市周期,投资者长期持有股票至解禁后变现卖出,定增投资获利的概率及获利的幅度最好。



从获得超额收益的投资需求出发,在股市盘整周期投资定增项目,获取超额收益的机率最大。



在股市已经明显进入牛市周期时投资定向增发策略产品,投资跑输大盘的概率反而更高。



对投资人来说,A股大盘从2000点左右开始往上走,是投资定向增发策略产品的最佳时点。没错,就是现在。你问会不会亏?只要选股注意攻守搭配,20-50%的收益是行业标配。



这类产品唯一的问题就是时间窗口太短。大盘从跌破2000点,经过长时间的低位盘整后开始往上走算起,知道冲破3000点,留给投资人的时间至多一年到两年。如果算上市场预热和产品设计的时间,时间窗口就更短了。就益财网投研中心数据,定向增发策略产品的发售有明显的周期性。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三板开始实施做市商制度,针对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定向增发策略产品是一块洼地。



十、选择定增产品应该注意什么?



选购定增产品,首先应关注时间匹配的程度。尽量选择投资与募资时间较为匹配的对冲基金,以减少资金闲置带来的损失。如不能确定二者是否匹配,应尽量选择可提供垫资服务的基金,以避免造成资金闲置或错失投资机会。



其次,应该关注定增产品是否有风险对冲安排。定增投资是一种单边做多的投资品种,应利用股指期货、衍生品等组合投资工具、投资策略、投资方法达到发挥定向增发投资的优点、防范其缺点的目的。这样一来,定向增发投资就可成为适用于股票市场上升、盘整、下跌全行情走势的业务与盈利模式。



第三,定向增发投资是一次性买卖,要想获得好的投资收益,买得好很重要,而卖得好也同样决定最终的投资业绩。基金管理人应建立止损,甚至止盈的减持机制。



第四,要考虑定向增发资金用途。当所募集资金被用于非主营业务或进行研发时,其风险往往偏高,可能为投资者带来损失。



第五,尽管定向增发产品有较高的收益,但是其中也暗藏风险,由于定增产品合同条款较为宽泛,产品管理人具有很大自主权,如果上市公司选择上出现问题,投资者就会蒙受巨额损失。所以,回款之前,不妨要求产品发行方将你参与定增的股票或股票池发过来看一下。



第六,注意自己所认购的定向增发策略基金有没有结构化设计。所谓结构化意味着资金分为优先级、中间级和次级份额。作为一种杠杆安排,结构化设计在带来数倍收益的同时也放大了风险,应当慎重。



大股东为何钟情定增?


以平均折价率衡量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价的折价水平;以定增发行价至解禁日收盘价的股价涨跌幅衡量定向增发带来的中短期收益。


高折价率是大股东参与认购定增股份最直接的驱动力。按规定,定向增发的发行价不得低于公告前20个交易日市价的90%。研究期间,1254家定增上市公司的平均折价率高达25.37%,定增价相对市场价来说大多都会有一定的折扣。大股东参与的定增平均折价率高达26.21%,高于整体折价水平,同时高于机构投资者类的定增上市公司折价率2个百分点以上。在高折价的诱惑下,大股东也纷纷自掏腰包购买定增股份。


资本市场不乏以利益为导向的参与者。大股东、大股东关联方、机构投资者、境内自然人等参与定向增发无非是希望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收益,从中获利。


大股东以较低价认购自家的定增股份,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大股东的股权集中度,相比直接在二级市场增持更有利可图;另一方面,大股东将自身利益与上市公司捆绑,是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公司股价上涨或盈利水平提高直接与大股东利益挂钩。


以定增股份持有到解禁这段时期来看大股东的收获不菲。所有定增上市公司账面平均浮盈达66.02%,中位数为36.71%(中位数消除极值的影响),体现了定向增发给投资者带来的正效应是显著的,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是完全一致的。

定增对象涉及大股东的上市公司,账面浮盈73%,高出全部定增上市公司的平均收益近7个百分点;中位数为49.05%,高出全部定增上市公司近12个百分点。与定增对象为机构投资者类的上市公司比较,不管是平均值还是中位数,大股东参与定增的上市公司的获利情况都更胜一筹。


如此可见,投资者将大股东参与定增的行为作为投资导向并非毫无根据,行为的发生与背后的利益驱动是分不开的,高折价脱不了干系,有利可图是关键。



机构偏爱优质标的


大股东参与定增的行为对投资者的指导作用单凭有限的“账面收益”来确定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下面以资产负债率衡量上市公司的资产经营状况、以净资产收益率衡量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以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衡量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


同样的,为确保数据研究的有效性,体现定向增发这一股权融资行为产生的效用,剔除研究期间具有公开增发、配股行为的上市公司,同时剔除多次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又由于金融类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具有特殊性,因此剔除银行、非银金融业上市公司,最终的研究对象确定为629家上市公司。以增发前一年的财务指标及股权情况来看上市公司选择增发时的处境,以增发完成当年看定向增发产生的效用。


整体来看,定增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情况、盈利情况都有所改善。其中,资产负债率整体较增发前一年下降16.53%,资产收益率提高了25.39%(中位数)。这里的资产收益率情况用中位数来衡量,主要是考虑由于极值的存在会产生放大效应从而影响整体的真实性。尤其是大股东类定增上市公司,增发完成当年资产收益率平均值低至0.52%。梳理发现,以3.12元/股增发的宝硕股份增发完成当年的资产收益率为-2228.37%,除去这一极值,大股东类定增上市公司增发当年资产收益率上升至7.87%,较增发前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见表2、表3)。此外,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在定增后均有所上升。


比较发现,大股东参与定增的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和盈利情况,整体上并没有机构投资者参与的定增上市公司那样乐观。较机构投资者类定增的上市公司而言,大股东参与的定增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资产收益率低,股权集中度不高,这与大股东积极参与定向增发的热情似乎背道而驰。大股东参与定增将自身利益与上市公司进行捆绑,可是所选上市公司的整体状况相对来说并非那么优秀,是大股东缺乏慧眼吗?


笔者认为并非如此。尽管大股东参与定增上市公司不如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增类的上市公司增长迅猛,但是考虑到后者基数本来就很客观,发展态势相对优越理所当然,可比性不强。将大股东参与定增的上市公司与研究整体比较很有价值性。结果显示,不管是资产负债情况、盈利状况,还是股权集中度,增发完成后大股东类参与定增的上市公司的情况都有明显改善,且并不输于整体水平。其中资产收益率与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较增发前分别上升29.98%与16.49%,高于整体增长水平。可见,大股东并非盲目参与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与机构投资者比较,大股东表现出更强的治理动机。


在大数据时代,机构投资者从市场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法更多,对选择参与定增的上市公司的考察更深入。不难发现,“聪明”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增上市公司较整体的表现好:资产负债率相对低,资产收益率相对高,股权相对更集中。不仅如此,定增完成当年,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增的这些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也更优越,足以表现出机构投资者具备敏锐的嗅觉与专业的判断。从机构投资者的角度出发,认购“优质”上市公司的定增股份,未来获利的概率更大。


如此看来,将大股东参与定增行为作为投资指南是合理的,但是并不是说大股东参与的定增更有利,这更多是定向增发本身的正效应在起作用。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目的一般是提高资产质量,突出主营业务,增厚公司业绩等。大股东相对机构投资者来说,视未来发展高于眼前利益,更愿意慷慨解囊助上市公司更上一层楼,治理动机较强。


解禁后定增效力减弱


定增股份都有一定的限售日期,现行规定是:发行股份12个月内不得转让,认购后变成控股股东或拥有实际控制权的36个月内不得转让。增发完成当年是在定增股份尚未解禁前,前面所作的一切比较都是在这个前提下进行的。事实证明,定向增发对于改善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促进上市公司的业绩提升以及将分散的股权集中化都产生了明显的效用,但是这种效用也是有保质期的。


限售股份解禁日在2014年底前有355例定向增发,其中定增对象为大股东类的有162例,定增对象为机构投资者类的有190例,定增对象为其他的有3例。从这355例已解禁的定增来看,定增股份解禁当年的盈利状况、资产负债水平、股权集中度与定增前一年、定增完成当年相比已不具备优势,充分显示定向增发正效应是有保质期的。定增股份解禁后,定向增发的正效应也渐行渐远。


定向增发正效应在股份解禁前更显著。与定增完成当年的表现相比,解禁后上市公司的整体的资产负债率有所上升,资产收益率下降5个百分点以上,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也有所下降。而在股份解禁之前,上市公司发展动力更强劲。


审视参与定增效应


定向增发的收益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折价率、市场波动收益与个股成长性收益。折价率是定向增发产生的最快最明显的收益,大股东参与定增的高折价率使其在众多参与对象中脱颖而出,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此外,大股东高比例现身巨量金额定增也是其成为市场关注的原因之一。


从市场波动收益来看,定增发行至解禁前,大股东参与定增投资标的的账面收益情况较机构投资者好,但这并不能代表大股东参与定增的总收益更好。


从个股成长性来看,大股东参与定增标的在一定时期内的表现并不比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增标的表现更乐观。大股东参与定增标的表现出的成长性较整体优越,却逊色于机构投资者参与的定增标的。究其缘由,机构投资者倾向于选择认购原本就很优质的定增标的,后市成长性更强,获利的概率大;大股东所选定增标的更多体现了大股东的治理动机。


良好的业绩表现对股价的支撑效应无可厚非,但我们都知道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与股价并非直接的正相关关系,二级市场的风云变幻可孕育出大量“妖股”,也可带来连续多个跌停板。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妖股”只能风光一时,跌停也是暂时,想要股价持续表现亮丽还需要厚实的基本面来支撑。大股东参与定增对二级市场股价带来比较乐观的反应,但是从成长性来看并不够出彩;相比之下,机构投资者类定增对象更有前瞻性。因此,投资者在选择定增标的时还应重新审视大股东参与定增带来的效应。

扩展阅读

定增投资的逻辑以及背后的资本运作(附案例分析)

定增投资,简单的说就是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十个投资者参与,个人投资直接参与的非常少,一般是通过机构的募集去参与投资,投资门槛非常高。


 

定增的一大特点是打折买股票,也就是发行折价。现在一般的折价空间有10%到30%,但是折价空间有进一步收窄的趋势,窗口指导和一系列的政策都在把定向增发价格往市场价方向引导,这也是定增市场正在面临的市场环境变化。定增的另一个特点是锁定期,有一年或者三年两种,到期才能退出,但是去年以来定增市场上出现了定增公募基金,这就给定增投资增添了流动性,这也是未来市场上比较热门的创新产品。

 

定增投资的操作是比较复杂的,主要体现在流程繁琐。以一年期的定增项目为例,从上市公司决定要非公开发行、发布预案就需要一系列的流程,从公司决定定增到实施发行可能需要六个月到一年的时间,最快也需要四到五个月,一般需要专业的投资者去长期跟踪。(点击查看,一级半市场成避风港 公私募基金扎堆上市公司定增


 


上市公司为什么做定向增发?


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定增的融资规模达到了1.2万亿,这个规模是相当大的。2014年也只有不到7000亿,可以看出2015年全年定增市场的增幅非常大。其实从2013年开始到2015年连续三年定增市场的规模在不断上升。



上市公司融资方式有多种,包括IPO、上市公司发债、配股等都是融资方式,但是定增融资为何如此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去看,如果上市公司做融资,最便捷的手段是做定增,因为定增对上市公司的要求比较少,包括盈利、利润分配、融资规模、发行频率的要求都是不限制的,但是如果做配股和公开增发或者是发行债券,那么对财务状况是有非常严格的指标要求。

 

言归正传,上市公司做定增有很多目的,大致分类为几种:一是实际控制人做资产植入,通过定增把另一部分资产装到上市公司里面;二是集团整体上市;三是壳资源重组,一个壳公司没有价值,但是很多其他的未上市公司有大量壳资源的需求,通过定增的方式完成借壳上市,同时募集配套资金,这是非常常见的方式。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做项目融资,如新建一个工厂,或者补充流动资金,改善财务状况类。另外还有一种是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一般都是发行三年期定增,比如刚刚复牌的罗莱生活,这是非常典型的引入战略投资者的类型。


 

定增市场规模迅速扩充的背后是市场自身的需求。一方面是企业需要转型,需要新的资产及并购行为,包括国企改革、产业结构的升级等,都需要资本市场支持。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们国家很多产业集中度非常低,原因是很多产业处于发展早期或者是中期的阶段,整个行业面临快速提升的过程,这个过程如何实现,也就是通过资本市场并购的手段。一些优质的龙头企业通过不断的并购和收购的行为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这种过程产生了大量的资金需求,可以通过定增的方式融到资金,去收购上下游产业链把自身业务做大做强。

 

当然,定增市场也受政策和监管的影响。首先定增市场的规模快速扩充和证监会支持上市公司做资产重组是非常相关的,包括支付手段、审核进程都比以前要快得多,这也体现了证监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另一方面,证监会对于定增市场的产品也有了更多要求,比如说一年期的定增产品要完成备案才能去报价,之前是接到项目再募集都可以;三年期的定增产品现在无法加杠杆;还有,现在对于定增的资管计划和理财产品作为发行对象被要求计算穿透人数,也就是如果大家都是定增的投资者买了一个专户产品、券商资管、或者信托产品,投资的金额都会在上市公司的预案里进行披露,每个投资人参与多少都要详细披露,而且最终产品的持有人不能超过200人。规避这种要求的方式是通过公募基金,因为公募基金背后是成千上万的投资者,这个产品目前还没有要求穿透,证监会对公募基金参与定增就认为是一个人,一个投资者,就这点而言,公募基金具有有一定优势的。另外,近期对于发行定价、停牌时间、发行预案、融资规模等方面的窗口指导也增加了三年期项目募集资金的难度。

总体而言,未来定增市场的募资难度有所提升,整体定增发行会愈发接近于市场价格。


定增市场到底是什么样的市场?收益水平VS.投资风险?


把所有一年期的定增项目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在过去九年时间内,一年期的定增项目,平均每年收益率是85%,而与沪深300指数对比,定增的操作收益也非常明显,相对收益平均每年可以达到70%。


 

再看一下风险,在九年的时间里,有一年收益为负,也就是2011年定增项目平均来看是亏损,其它几年都是正收益。因为2011年指数点位比较高,那年市场发生系统性风险,导致那一年的整体定增项目是亏损的,就像2015年上半年如果在4000点以上,5000点左右参与的定增,今年退出的时候会面临较大压力,在比较高的点位做了一个没有流动性的投资时就会面临较高的风险。但是总体来看定增投资收益水平整体较高,且风险相对较小。

 

再看三年期的定增项目。过去九年时间里,三年期的定增项目持有三年,平均收益是183%,平均每年单一收益的61%,收益水平也相对较高,同样和沪深300指数做对比,超额收益水平169%,每年也有百分之五十多。


 

另外从收益风险来看,三年期定增项目在过去九年内每一年都是盈利的。当然,这并不是说定增项目中没有亏损的项目,只是如果做指数化投资,平均投资,赚钱的可能性非常大。

 

那么定增投资到底赚的是什么钱呢?可以把赚的钱分成三部分:



第一点,发行折价,目前折价空间在10%到20%,也就是说如果做定增一开始就已经获得百分之十几左右的利润,这也是定增投资天然优势。

 

第二点,因为定增投资是长期持有行为,真正要赚取的是企业收入和利润成长带来的价值提升,因为三年期的定增项目如果没有成长性,那么三年之后获取的利润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考察定增项目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考察公司的成长性。

 

第三点,上市公司做外延式的并购非常普遍,这类的收益未来也会在定增投资里占很大一部分比例,尤其是在三年期的定增项目方面,通过外延式的并购带来公司估值的提升会显得非常重要。


定增的相关法律规定


从定义上来说,定向增发就是上市公司向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的一种再融资方式。这种再融资方式相关的主要政策法规如下:

要素

定向增发的发行条件

发行对象

发行对象不超过10名,且必须符合股东大会决议规定的条件

定价

不得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的90%(一般为股票市价的6-8折)

限售期

本次发行的股份自发行结束之日起,12个月内不得转让;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企业认购的股份,36个月内不得转让;

财务状况

最近1年及1期财务报表未被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或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所涉及的重大影响已消除

募集资金及使用方式

募集现金总额不超过公司上年度末经审计净资产额的50%(但向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发行或者本次发行后控股股东或实际人控制发生变化的除外),募资用途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控制权转移

发行将导致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的,还应当符合中国证监会的其他规定。

由于定向增发针对个人投资者的参与门槛较高,参与定增的玩家主要是大的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只能通过专业的投资中介机构(如公募或私募基金)来参与其中。


定增获利实战案例分析


本文的前两部分介绍了关于定向增发的基本信息并分析了定向增发近年来的市场表现。接下来,本文将详细分析大投资者如何利用定增进行资本运作,而散户该如何对定增中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在二级市场中获利。

按照定向增发的流程,对它的分析可为四部分:定增前对股价的控制;定增公布时对内容的分析;定增方案公布后实施前的护盘行为;定增解禁期内的股价行为。

下面将对各部分内容进行详细分析。


定增前对股价的控制行为分析


为了顺利完成增发,大股东通常会提前做几件事情:


找个定增的理由;


邀请一些投资者或投资机构参与定增;


和定向投资者或机构谈妥价格,并且私下给予“稳赚不赔”的承诺(常说的“兜底”)。


在这个过程中,定增价格是核心问题。为了利益最大化,大股东通常会把定增价格控制在跟当前股价有一定的差额,也就是存在套利的空间。根据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定增价格不能低于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的90% (所谓基准日有3个,分别是董事会决议公告日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发行期首日)。在3个备选基准日中,最容易被控制的是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因此上市公司可能会在股价达到预定目标后突然停牌召开董事会,从而达到控制价格的目的。


1 公司高层计划积极认购


假如公司高层打算积极认购,那么认购价格自然越低越好。因此股价会有一段大幅度的下跌,之后公司突然停牌宣布定增。


案例:众和股份(002070

在2014年2月下旬开始出现传闻说:“该股要进行定向增发,公司高层有大的计划”,之后股价从8.4元左右连续下跌,直到4月8日收盘价为6.07元。4月9日公司发布重大事项停牌公告,并在停牌期间宣布定增方案,公司大股东认购了定增份额的20%,之后股价一路上涨,8月21日最高达到10.40元。


2 公司高层不打算认购


假如公司高层不打算认购,那么当然希望定增价格越高越好,这样高层也能从中获得收益。遇到这种情况,股价往往会在定增方案公布前就大涨,这种案例较多。这些股价在定增前就大涨的公司几乎都有个共同的特征:公司高层没有积极参与认购。


3 公司高层进行资本运作游戏



有的公司高层擅长资本运作,这种方式实质是高抛低吸,高位减持低位买回,最后持股比例没减少,但凭空从二级市场赚取大量金钱。这种运作方式的过程一般是:公司高层疯狂减持,持股数量已经低到不能再低(再低就会失去控制权)。之后推出定增方案,公司高层通常会积极认购,这种公司股价通常呈现大起大落的周期性循环。


案例:华丽家族(600503

2011年6月公司宣布进军乙肝疫苗领域,事后来看,股价当时处于历史高位;

2011年7月大股东解禁,马上开始减持,股价开始趋势性下跌,很容易看出进军乙肝疫苗领域完全是为了配合大股东减持而设计的;

2013年1月,经过反复类似操作,大股东终于减持完毕,持股比例从40% 降到5% 左右。紧接着用同样的办法,公司高管开始减持,整个2013年几乎都是公司高管减持的时期;

2013年11月底,推出定增方案,定增价4.17元;随后高管不再减持,公司董事长也开始在二级市场增持,一切都是为了能让定增方案顺利实施而保驾护航;到2014年年中,大股东和高管持股份额恢复到与解禁前差不多。

2014年5月开始,股价开始大涨,到2014年年末,与定增价格相比,股价几乎翻倍。

以上分析了定增前相关人员或机构对股价的控制行为,但二级市场变幻莫测,只是通过这些现象,很难预测哪些公司要进行定增。那么普通投资者如何提前获知大股东将要定增?

公司高层通常会把寻找合适投资者的任务交给券商,而券商往往会成立集合理财产品,专门参与某些定增项目。因此,假如你资金量比较大,往往会有券商向你推荐参与某定增项目(至少要100万)。假如资金量太小,就只能通过打听小道消息了。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只拥有小额资金量的散户就永远没机会从定增中获利呢?不是的,就像上面所举的案例,公司发布定增公告后,股价并没有出现连续封涨停板现象,散户完全有机会跟进。当然有些股票复牌后会连续封停,那种股票散户如果没有“小道消息”是无法参与的。

在定增方案向未公布时,由于此时信息相当的少,我们无法做详细分析,因此在定增公布前,只考虑一个关键性指标公司高层是否打算积极参与定增?假如参与,则股价先跌后涨;假如不参与,则股价先涨后跌。

此外大股东认购的方式也很关键,以现金认购最佳,假如以股权或资产做对价,则对股价的影响力度会大打折扣,因为资产价格都是含有水分的。


定增公布时对内容的分析


当定增的详细方案出来后,就拥有足够的信息来分析定增项目好坏。因此除了关注大股东的参与力度指标外,还可以参考其他指标来帮助分析。

定增方案的详细内容应当包括下面的信息:

① 定增价格;

②参与者背景;

③ 每个参与者的认购数量;

④ 融资目的。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公司定增公告来分析下面几个关键性指标:


1  大股东是否积极参与?是否用现金出资?


这项指标和定增公布前的分析一致,这里不再赘述。


2  有没有对资本市场有较大影响力的人或机构参与?


这里“对资本市场有较大影响力的人或机构”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列举在前面的影响力更大:

1)、金融资本大鳄,如“明天系”、“涌金系”等

这些资本大鳄是最有影响力的,原因是这些“XX系”是专门在二级市场运作的高手,一旦此类人参与定增项目,股价几乎必定大涨。

案例:大康牧业(002505)

2013年6月13日公司宣布定增,引入“鹏欣系”。2014年6月4日再次宣布定增,筹资收购大股东(鹏欣系)拥有的两个牧场。从鹏欣系入股到目前,大康牧业(002505) 的股价从6元涨到16元。

2)、著名的PE机构,如新天域、博裕、中信产业投资等

这些PE机构的创始人大多拥有“背景”,他们的实力非常强大,常常对个股股价产生重大影响。这些PE机构通常不是以公司名字入股,而是成立一个专项基金入股,因此需要搞清楚定增参与者如“XXX信托”到底是哪家机构发行的,如果有这些PE机构参与定增,则需要重视相应股票的走势。

案例:赞宇科技(002637)

2014年5月21日公司宣布定增,定增对象为永银投资和硅谷久融。其中永银投资是大股东和公司高管一起成立的公司,硅谷久融是天堂硅谷设立的基金。此股票走势非常好,呈直线状上升。

3)、著名私募,如王亚伟等;著名牛散,如刘芳等

他们大多是某些机构的马甲账户,并非个人投资者。

上述4类人物或机构对个股走势的影响程度逐级下降。金融大鳄之所以比著名PE机构更有影响,仅仅是因为PE更多是专注一级市场,而金融大鳄专注二级市场,因此站在投资者角度来衡量,关注金融大鳄的操作更为有效。

除此以外,在挖掘定增参与者的背景时,应特别注意两类公司。一类是成立时间较短的公司,其特点是成立时间不足1年,并且没有主营收入,通常都是仅仅为了某次定增而设立的。另一类是公司注册地址跟上市公司地址在同一城市的,通常意味着两者有一定关联;又或者公司注册地址与实际控制人的家乡相同,通常都是裙带利益者。假如这些公司的认购数额比较大,则基本可以将本次定增理解为是一次利益输送,这些公司几乎不可能让这些投资者亏钱出局,一定会尽力拉动或维持股价,因此这也算是普通投资者抓住机会的一个小技巧。

案例:广陆数测(002175)

2014年9月公司推出定增方案,定增对象是四家机构和一个自然人。四家机构分别是南通富海投资管理中心、宁波博创金甬投资中心、上海静观创业合伙企业和北京广源利达投资发展中心。除了北京广源利达投资发展中心的成立日期是在2011年1月,宁波博创金甬投资中心成立于2013年11月之外,另外两家机构都成立于2014年,且尚未开展业务,极有可能是专为广陆数测的此次定增而设立。参与定增的唯一一位自然人名叫石莉,以1亿元资金入股广陆数测。广陆数测公告中的石莉简历显示,最近几年,石莉曾在桂林电视台从事主持、采访与编辑工作,自2013年7月开始担任桂林港建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的经营部经理。一个电台主持竟然能掏出1亿现金参与定增,说明其背后很可能有更大的策划者。而且公司大股东并没有参与这次定增。定增完成后,其持股比例将从15%降到11.5%,与第二股东、第三股东的持股比例越来越接近。综合上述信息,可以猜测可能是有人利用上述几个账户在收购广陆数测的股份,这次的定增也可能是专门为了更换大股东而量身定制的,大股东也许很快就会换人。 


3 该股的市值大不大?



市值在任何情况下都非常关键,这是制约一个股票价格涨跌的最大障碍。对于一个市值太大的上市公司,哪怕出很多个利好,股价的上涨空间也是非常有限的。而对于一个小市值公司,一个小利好就能把股价翻一倍。逻辑也很容易理解:从资金角度来审视,要把工商银行拉涨停,需要几十亿现金,要把小股票拉涨停,只需几千万;从业绩角度来审视,大公司的去年营业额是100亿,要想业绩翻倍,今年就得做到200亿,难度太大;而小公司去年营业额100万,今年只需做到200万就业绩翻倍,那简直太容易了;从资本运作角度讲,小市值公司还具备壳资源的价值,假如觉得这家公司前途堪忧,可以把旧业务全部清理出去,再装进新业务,马上就能大变身了。换了大公司,要把原有业务全部清理出去,把几千员工全部解散,把几十亿的机器厂房变卖,需要付出的成本太大。

因此,尽量不要参与市值超过100亿的公司的定增(仅有少数个股是特例),其对股价的推动力有限。市值在30亿以下的重点关注,市值为30-50亿也可以关注


4 定增资金所投项目是否有想象空间?


这个问题就没有明确的标准,因为各家公司所募投的项目五花八门,处于不同的行业,很难用统一标准来衡量一个项目是否有想象空间,需要对该行业相当熟悉才能了解上市公司所募投的项目的前景到底如何。普通投资者由于行业背景知识缺乏,完全靠自己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和盈利性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可以直接参考券商的研究报告或者听听业内专业人士的分析来进行判断。


定增方案公布后实施前的护盘行为


从定增方案公布到定增正式实施,还需要经过如下流程:董事会通过——股东会通过——证监会审核通过——实施,这个流程通常情况下需要半年的时间。由于时间拖得太长,中途的股价可能会大幅偏离定增价格。

股价的运动分为三种情况:

① 在等候期间股价大幅高于定增价;

②在等候期间股价位于定增价上方,但偏离幅度小于30%;

③ 在等候期间股价跌破了定增价。


1 在等候期间股价大幅高于定增价


假如股价大幅度高于定增价,那么在定增实施完毕后,股价往往会阶段性回调或者见大顶。原因是投资者都有“锚定心理”,他们会以定增价作为参照物来衡量当前股价是否被高估。一旦定增实施,他们一般会想:定增参与者成本那么低,套利空间太大了,股价波动的可能性很高,还是赶紧落袋为安吧。因此会触发大量获利抛盘。此外,在定增正式实施完毕后,上市公司已经如愿拿到钱,护盘动力就明显下降,因此股价上涨就会停顿。

那么如何区别股价是阶段性回调还是见顶?定增的目的实质上只有三种:

①找个利好理由,配合主力逢高出货(如大股东解禁、参与定增的PE解禁);

② 公司其实并不缺钱,定增只是为了引进战略投资者;

③大股东确实想搞好资本运作,希望股价一直涨。

对于第一种情况,股价见顶的概率较高,后两种情况,往往只是横盘震荡,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就停牌一次,发布一个重大利好,例如宣布收购锂矿,然后又宣布业绩大幅预增,然后又高送转,然后又定增。遇到这种上市公司,股价一般会疯狂上涨。

问题在于:散户没有内幕消息,该如何识别到底是三种情况中的哪一种?

指标有3个:

1)大股东是否积极参与了本次定增?假如大股东积极参与,横盘的概率就比较高。假如大股东只是想配合主力出货,由于他知道后面股价会大跌,就不会非常积极的认购股份。

2)定增的目的是否是为了引进金融资本大鳄协助公司做市值管理?此时大股东不一定会积极认购,但不能以此认为后面股价要跌。

3)定增的目的是否是大股东打算把控股权转让?假如大股东没参与定增,并且定增后持股比例跟第二、第三股东的持股比例很接近,往往就意味着大股东打算把股权都卖掉(除非第二、三股东是他儿子,仅仅为了新老交接)。遇到大股东要卖股权,股价涨幅往往不会大,原因是在旧大股东没彻底退出之前,新老板不会马上做事,旧大股东也有可能会通过二级市场或大宗交易市场继续抛售他的股票,新老板会按商定好的价格接货,因此会导致股价一直下跌或停滞在某个区间,直到旧老板完全退出为止。这个时间跨度可能需要半年或1年。

案例:大康牧业(002505

2013年该公司引入“鹏欣系”(同时还引入天堂硅谷协助公司做市值管理)。在定增完成后,股价一直横盘并没有大幅下跌。2014年,在“鹏欣系”的两个农场项目培育成熟后,再次定增注入到上市公司。第一次定增的目的是为了引入战略投资者,因此定增完成后,股价并没有大幅回落。然而第二次定增的目的就有赚钱走人的味道了,第二次定增是上市公司掏钱购买“鹏欣系”的资产。一般来说,股东倾向于把自己的资产高价卖给上市公司,有掏空上市公司的嫌疑。一旦完成此次收购,鹏欣系落袋为安,股价后面就堪忧了。除非金融大鳄打算把该股作为其长期运作的平台,但是鹏欣系的运作平台是鹏欣资源,因此在资金紧张时,他就会抛售其他股票来筹资。


2 公布定增方案钱股价没有大涨



这里没有大涨主要指:从最近一年的最低点算起,股价涨幅小于50%;宣布定增后,股价也没大涨,一直都在做区间震荡(有别于那种定增公布前大涨,定增后震荡的股票)


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大股东故意隐瞒利好,目的就是为了不引起股价的大幅波动。例如只对外宣布募集资金用于补偿流动资金,由于外部投资者不明觉厉,且大股东故意压制股价,因此涨幅就会比较小。但是这种类型的定增最有想象空间,特别是定增实施完毕后,股价还在底部震荡的。因为这种现象很不正常,越是反常的事物,其背后所隐藏的故事就越大。

简而言之,出现下面几种现象组合就是最佳的潜伏对象:大股东大比例认购+定增方案公布前股价涨幅不大+定增公布后涨幅也不大+以“补充流动资金”为借口。

案例:中顺洁柔(002511

2014年10月9日宣布向董事长邓颖忠先生非公开发行2,466万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19,999.26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复牌后已经连续涨停。在此之前,股价一直都趴在底部。



3 等候期间股价跌破了定增价


通常遇到这种情况,为了能够让增发顺利完成,大股东必然会想办法把股价拉回定增价之上,因此这里就存在套利机会——跌破定增价买入,等定增实施完毕后获利出局。


但是在跌破增发价的案例里,也有一些保增发价失败,最终上市公司不得不放弃定增的例子。特别是在08年熊市里,很多上市公司在08年初提出定增方案,价格高高在上,结果公司股价被腰斩,最后只能被迫放弃定增。换而言之,不是每一个跌破定增价的案例都值得投资者参与,有些是地雷。

那么如何才能最大限度避免踩雷?主要通过以下指标:


A 当前市场处于牛熊的哪个阶段


牛市跌破增发价非常罕见,假如遇到,可以大胆放心的买入。熊市分两种,一种是单边熊,特征是指数一直受到均线压制,所有均线呈现空头排列(例如08年)。遇到这种情况,千万别买入,尤其是那种在牛市末期推出定增方案的,后面定增失败的概率很高。一种是猴子市,股市震荡下跌,特征是均线时而互相缠绕,时而空头排列(例如2010-2013年)。这种情况下有希望保增发价成功。通常在熊市的第一年里,流产的概率会比较高,原因是定增方案都是在股价高位时推出,很难保住增发价。


B 是否属于二次定增?



通常第二次定增,上市公司是志在必得的,一旦股价跌破增发价,必定会全力保增发价。原因是第一次流产后,上市公司由于没融到钱,资金链会变得更加紧张,因此假如第二次还失败,后果很糟糕。此外由于第一次失败,第二次找定增对象时会产生负面影响,大家会怀疑你到底有没有能力保证投资者赚钱?假如连定增价都保不住,还能指望将来解禁时你能把股价拉高好让大家逢高出货?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大股东会使出浑身解数来维持股价。


C 这家公司的资金链是不是异常紧张?


假如该公司资金异常紧张,那么他保增发价的动力就足。如何衡量一家公司的资金是否紧张,首先看财务指标,负债率超过80%,或者现金流入量无法覆盖短期负债。其次还可以通过一些草根指标来观察。常见的草根指标如下:

① 抵押贷款时需要担保或需高额资产做抵押;

②拖欠工资;

③ 逾期贷款;

④ 频繁跟高利贷接触;

⑤ 现金流每年呈下降趋势;

⑥ 拖欠账款现象越来越频繁。


D 当初想投产的项目是否已经产能过剩?


由于中国的宏观政策变化较快,往往会导致企业家无法很好的预测未来一两年的形势。他们可能会在行业景气时一窝蜂的上马项目,结果国家政策突然转向,下游景气度急剧下降,加上过度投产导致产能严重过剩。那么此时定增失败的概率就比较高了,08年很多项目就是这样流产的。假如股价虽然在跌,但行业景气度还好,那么保住增发价的概率就加大。此外,有些行业会突然从政策扶持一夜间变政策抑制,往往会导致原本已经谈好的定增项目迟迟无法得到证监会通过,最后导致定增失败,例如2010年的房地产。


上述四个指标,重要性逐级下降。最好的套利机会是:处于猴子市(或熊市已经持续了2年以上)+二次增发+大股东积极认购+跌破增发价。后面保住增发价的概率非常高。

为了保住增发价,上市公司会采取各种手段来释放利好,例如通过会计粉饰让业绩短期内暴增、在炒年报和中报行情时宣布高送转、宣布集团整合计划等等。总之,只要该手段不需要花太多资金,都有可能使用。



定增解禁期内的股价行为



在定增实施前,大股东往往会给予参与者保底承诺,一般都会承诺稳赚20%以上。因此当这些参与者开始进入解禁期时,大股东就要兑现他之前的承若,将股价拉高让他们出逃。解禁期一般指解禁前6个月到解禁后6个月,这个阶段往往是大股东积极拉抬股价的时期,具体每家公司何时开始拉,则没必然规律,大部分案例都是集中在上述时期(解禁前6个月解禁后6个月)。这段时期往往是股价涨幅最大的时期,有的股票甚至会在短短6个月内翻倍,非常值得参与。

下面将给出一些指标,投资行动应当在解禁前6个月就开始准备,而不能等到解禁期才开始。


1 当前股价是否高于定增价30%以上?


假如当前股价已经远远高于当初的定增价,就意味着大股东不需要护盘,那么参与价值就大大下降。假如当前股价低于30%以下,那么大股东一般都需要把股价拉高,当前股价离定增承诺收益价的差距越大,参与价值越高。


2 有没有影响力较大的人物被套?


影响力较大的人物包括:著名资本大鳄、著名PE、牛散、创业小伙伴、公司高层亲属等。

前面几种类型之前已经讨论过,不再累赘,只简单说一下后面两种。创业小伙伴指的是跟随老板一起打下江山的功臣,假如他们参与了定增,那么老板往往会让他们赚钱离开。例如一些高管会在外面成立一家公司,然后参与定增;又例如某人曾经跟老板合伙经营过几家公司,之后没再合作,现在又突然参与了定增。公司高层亲属就很容易理解了。有这些人员参与,上市公司老板会尽力拉高股价。


3 影响力较大人物的持股比例是多少?


单个投资者(机构)持股比例要超过总股本的1%,几个类型相似的投资者(他们通常是一致行动的)持股总数量不能低于总股本的5%。低于上述要求,大股东往往没动力掩护他们出逃。具体分类标准如下:① 假如是创业小伙伴,不能低于1%;② 假如是公司高层亲属,所有亲戚加起来不能低于5%;③ 假如是机构,不能低于5%(与一致行动人合起来超过5%即可)。


4 当前市场处于哪个阶段?


处于牛市和猴子市,大股东往往很容易就能拉高让机构出逃。假如处于单边熊,那么大股东往往只能等待市场环境变好才拉升,遇到这种情况,大股东会让定增参与者先不要急于抛售,再多等一段时间再抛,因此股价不一定会涨。假如对方是得罪不起的厉害人物,并且要急于套现,那么大股东会通过大宗交易平台接过他们的货,而不会通过直接拉升二级市场股价让他们逃离。有些PE机构就属于这种,由于他们手头项目非常多,需要马上挪用资金参与其他项目,一解禁就要走,有些时候甚至还没解禁就急于把股权转让给其他人,由其他人来继承锁定期。


5 解禁前大股东有没有增持或发布利好?


为了配合解禁出逃,大股东往往会在解禁前释放利好消息,

有几类利好应该引起重视:

① 大股东在二级市场增持;

② 前期高管密集减持,但进入解禁期后,高管突然不再减持了;

③宣布定增预案(掩护前一批定增出逃);

④ 业绩大幅超过预期;⑤ 收购公司。

出现以下行为则是不好的现象:

① 解禁期内大股东也在积极减持;

② 解禁期内出现大量大宗交易信息,并且都是折价交易;

③ 解禁期内高管在拼命减持。


6 有影响力机构过往历史运作如何?


每个投资机构都有自己的风格,在短期内往往不会改变。假如该机构以往参与的项目都是赚100%甚至300%出局的,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的收益率不会差到哪里去。假如该机构每次都是一解禁就出逃,那么这次也不会例外。假如他习惯解禁后很长时间才慢慢出局,那么我们也没必要急于出局。总之,以史为鉴,熟悉了解这些机构的操作风格,我们就更加容易把握卖出的时机。


7 民企、小市值公司


大型国企往往不承诺保底,因此解禁时,市值管理动力比较弱。小市值公司容易控制股价。因此优先选择小市值的民企,次优选择小市值的国企。

总结起来就是下面的图形:


以上就是本文对定向增发事件中获利机会的分析。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分析只是提供一种思考方法,而不是百试不爽的定律,实际的投资中还需要更多的分析。而且二级市场变化速度快,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很多,任何分析都无法避免投资的风险,投资者须冷静对待投资,保持良好的心态。

         申请加群关注后首页点击“加入平台”
资料库:关注后回复:免费资料

点阅读原文,获取全部项目及资料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