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虽然音频平台在近些年蓬勃发展,但仍可以看到,声音经济的市场潜力尚未被完全开发,音频平台可能会成为网络KOL新的聚集地。

文 | 晴栀


版权意识和知识付费的认可度提高,使得声音主播这一职业成为互联网经济体中的一部分,除了越来越多的大V名人入局,许多拥有专长的素人也开始进入声音平台,成长为播客网红。

 

2018年,荔枝平台的主播通过内容付费实现了年入百万,喜马拉雅推出的“万人十亿新声计划”,让平台主播们获得了11.5亿元的现金扶持,拓宽的收入渠道和互联网运行机制下的无差别薪酬计算机制,无疑成为用户投入音频内容创作的重要推动力。


声音经济的市场潜力尚未被完全开发,音频平台未来可能会成为网络KOL新的聚集地。



“耳朵经济”的繁荣

 

近几年的文娱市场上,火爆的新形式内容产品层出不穷,从短视频到直播,视觉化的内容占据了用户大部分的休闲时间,而专注于听觉体验的“耳朵经济”,也在悄然中渐成规模。

 

2005年,乔布斯将“播客”一词推广开来,这种“突破传统电台时间、地点、听众被动选择的限制,随时随地自主选择性收听内容”的传播形式开始流行,逐渐成为泛娱乐化产业中的重要一环。

 

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播客用户数量已经达到总人口数的一半,2019上半年,美国每月平均有9000万人收听播客,听众规模较去年实现了大幅度提升。

 

随着国内受众传媒消费的变化,中国的“播客”市场也迅速繁荣起来。艾媒报告发布的《2019上半年中国在线音频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在线音频行业用户规模达5.42亿


互动广告协会(IAB)与普华永道的研究报告表明,2018年播客广告收入为4.791亿美元,远超过2017年预估的3.139亿美元,到2021年播客广告收入有望超过10亿美元。

 


荔枝公开报告显示,截止9月30日,平台平均总移动月活跃用户为4660万,530万月活跃主播,拥有超过2亿的累计用户,超过2230万用户在荔枝平台上创作了超过1.29亿的播客节目,总播放次数超过50亿次,平均音频娱乐移动MAU、平均音频娱乐付费用户、音频娱乐支付比例均较去年同期有所上涨。

 


市场证明,“耳朵经济”有庞大的利益空间,而随着市场的逐步完善,在线音频内容的进一步开放,用户场景需求将会得到进一步挖掘,入局这一领域试水的人越来越多,市场有望保持稳定快速增长态势。

 

今年2月份,瑞典流媒体音乐服务平台Spotify斥资3.4亿美元收购内容制作公司Gimlet Media,以及播客制作、出版和货币化服务公司Anchor,播客初创公司Luminary完成1亿美元融资,推出类似“Netflix”的商业模式,入局播客市场。


10月29日,荔枝FM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所(SEC)递交了IPO申请,成为国内音频内容领域上市第一股,蜻蜓和喜马拉雅也已经凭借数亿级的估值融资到E轮,懒人听书、酷我听书、听书神器、企鹅FM、阅文听书、猫耳FM、凤凰FM等中腰部音频内容平台蓬勃发展,B站、网易等平台也开始在原有内容基础上发展音频内容。



在制作公司背后,尝试成为声音主播的内容生产者也在迅速扩张。当前的音频内容平台上的头部主播大多数都是职业主持人、播音员、话剧演员等相关专业出身。在原有的职业体系受到互联网冲击时,他们开始尝试转向更加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保底底薪和受众付费的分成带来的可观收入,使音频内容平台成为许多人才转业的选择。

 

同时,随着用户的阅读习惯从读图时代到音视频时代,传统的阅读正在逐渐减少,早期探索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的自媒体内容创作者面临受众逐渐流失的问题,他们也在尝试转换赛道继续发力。


相比于前期投入大、制作程序繁琐的视频行业,播客制作的门槛相对较低。音频行业成为新的风口,百万级别有声书主播月入十万的收入水平更是激发了创作热情,吸引了更多人才流入内容生产。

 

头部平台差异化竞争

内容生产日渐专业化

 

在车载、公共交通、运动、家务等碎片化场景下,听音频拥有不可替代性,解放眼睛和双手的同时能够实现信息的传递,多场景的适用性使得音频在传统媒体逐渐式微之下仍然后劲十足。


移动互联网及智能设备的高速发展,使得移动音频用户群体迅速壮大,收听时空限制大大缩减,移动音频平台在互联网平台迎来了更广阔的空间。

 

国内大量移动音频产品的涌现出现在2012年前后,几年间就积累了一批具有粘性的用户。激烈的市场争夺之后,喜马拉雅、蜻蜓与荔枝三家逐渐坐稳了头部平台的地位,在受众视听偏好改变的过程中,这三家以“FM”为主打兴起的平台也开始探索差异化的发展之路。

 

喜马拉雅、蜻蜓与荔枝三大平台对比(来源:简书@闲思碎笔)


蜻蜓是最先开始尝试网络音频的应用,现在仍保留了大量传统的电台频道,主打直播内容,同时与传统电台和一些机构团体展开直接合作,推出内容矩阵,着力打造更加优质、专业等内容,模式偏向PGC(专业内容生产)。

 

荔枝内容风格偏向精致文艺,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重点打造语音直播细分领域,通过声音社交和社区经营的模式保证了用户的粘性和活跃度,在广告和知识付费之外开辟了另一条营收之道。生产模式上则偏向UGC(用户内容生产),宣传“人人都是主播”的概念,将内容创作权限赋予所有用户,为平台带来大量素人主播,

 

喜马拉雅则是以数量多、质量优的有声书为最大特色,是吸引会员付费的一大核心竞争力,同时提供情感、娱乐、人文、科技、儿童、戏曲等多个领域的优质内容,在车联网和亲子市场上的布局前景看好,针对不同用户进行全方面的开放平台。

 

生产模式上,喜马拉雅结合了用户和专业内容生产两种模式,一方面依靠平台本身版权合作打造高质量的专业内容,例如罗辑思维、晓松奇谈、百家讲坛等,另一方面建立了一套加V系统,对主播内容生产进行把控和筛选,并积极吸纳优质主播,进行独家签约。

 

随着优质人才及大量投资的涌入,音频内容的生产也日渐专业化,MCN机构运营的模式逐渐成为内容生产的主流。

 

平台呼唤精品

 

音频平台目前的营收模式主要包括用户付费、广告投放、社群运营以及周边产品电商等,但对于大多数平台来说,入不敷出却是常态,想要搭上“知识付费”的顺风车,需要更加系统化的运营。



市场上的文娱消费产品越来越丰富,而受众的审美和要求也在提高,对于音频创作来说,内容为王也是需要奉行的一大准则。

 

入局音频内容供应的平台众多,想要保证自身的竞争优势,需要厘清市场需求,打造能够长效吸引受众的独家内容和热点栏目,形成平台的特殊属性,才能不被用户和市场淘汰,在常规的音频内容分类之外,场景化的专辑、栏目,垂直化的内容定位,都是更加迎合观众需求的方法。

 

这对声音主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声音是主播的门面,数据显示,近四成受访网民在选择主播时最关注主播的声音,独具魅力的声音艺术能够形成相对固定的受众粉丝群体,带来更加稳定高效的收益转化。

 

从用户收听内容上看,音乐、朗读类是主要部分,而这类内容需要主播带入自身的情绪和感情,虽然相比需要付出相当长的时间录音来积累作品的主播来说, AI主播的诞生能够降低人力成本,但冰冷单调的机器声音并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



声音是可以传递感情的,对于用户来说,收听主播节目一方面是为了获取知识和信息,另一方面也需要实现情感的交流。


喜马拉雅的有声书主播在与平台签约之后,经纪运营部门的声音编辑会对主播做出指导,帮助他们在故事中更好地运用语速语调展现情绪,表达故事的意境和氛围。

 

对于音频平台来说,若想要实现长久的运营,需要尽力提高质量,也需保证内容的数量。在培养自己的内容原创者的同时,各家平台也不遗余力地争取内容版权,如蜻蜓与纵横文学签约携手,喜马拉雅与阅文集团、中国出版集团等机构合作。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喜马拉雅拥有市场七成畅销书的有声版权,85%网络文学的有声改编权、6600+英文原版畅销书有声书。

 

与此同时,内容质量良莠不齐、产品互动性差、流量成本高、用户付费率低等问题也亟待解决。音频内容的供应模式和用户消费模式独具特色,想要打造更好的用户体验,需要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进一步挖掘IP流量,创新商业模式。

 

在互联网主要用户处在情感空虚、压力重重的精神状态的当下,音频内容凭借独特的艺术形式满足了许多人的情感交流需求。行业始终呼唤优质内容,不管是UGC还是PGC,音频内容平台需要对各个领域的内容进行把关,实现内容创作营销的良性闭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