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产业金融行业洞察
来源:PWC
放眼未来,大趋势将带来大变局。我们预计,未 来5年产业金融将形成全新的战略格局,迎来该领 域发展的黄金时期。
产业金融方兴未艾
回首历史,产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和金融体 系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
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 融和实体经济失衡和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 已成为宏观经济三大结构性失衡问题。金融 业脱实向虚使企业的资金需求未能有效满足, 尽管国家不断给予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的 融资难问题始终未得到解决。在科技赋能的 浪潮下,中小微企业客户的需求促使金融机 构提升定制化管理能力,形成更有效的产业 金融服务市场。但传统金融机构在经历野蛮 式生长后,业务模式局限性逐渐凸显,在经 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型与结构调 整过程中,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亟待提 升。此时,产业金融迅速崛起,为这些金融 机构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了契机。
金融体系需要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以支撑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
当前,金融与实体经济失衡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 三大结构性失衡之一。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和 资金“脱实向虚”导致资金未能有效流入实体经 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资金运用效率仍待进一 步提升。资金大量流向资本市场而非实体经济, 中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及直接融资市场建设任 重而道远。
资金空转的危害
• 实体融资成本提升
• 信用风险积聚
• 引发资产泡沫
• 货币政策管控力降低
中国经济目前仍处于稳定增长、产业升级持续深 化的阶段,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仍然较大。资 金使用效率低使金融市场不足以满足各个层次经 济实体的融资需求。
从非金融企业杠杆率来看,总体得到了控制,但 仍处于相对高位。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非金 融企业债务占GDP比重)从2017年末的158.2%下 滑到2018年末的153.6%,下降了4.6个百分点。高杠杆不仅代表着金融风险,还意味着企业发展 始终背负着还本付息的巨大压力。外部资金若能 得到合理配置,流向实体经济,就能给符合经济 转型方向的新兴产业、高技术附加值产业减负, 提供更多的发展资源和空间。
从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来看,整个制造业承 压,但前景依然看好。2016年以来制造业PMI都 在50%以上,2018年底制造业PMI降为49.4%,首 次低于荣枯分水线50%。PMI波动一方面由于自 2016年以来国内经济放缓,另一方面由于2018年 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外部环境变化巨大。但总 体来看,2019年期间PMI介于49.2%~50.5%,产 业发展仍有巨大前景。
多项国家政策不断改善融资环境, 但中小微企业发展仍举步维艰
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问题亟待解决
工信部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末,我国33%的中 型企业、38.8%的小型企业和40.7% 的微型企业 的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根据世界银行2018年发 布的《中小微企业融资缺口:对新兴市场微型、 小型和中型企业融资不足与机遇的评估》报告, 我国中小微企业潜在融资需求达4.4万亿美元,融 资供给为2.5万亿美元,潜在融资缺口高达1.9万 亿美元,缺口比重达43.18%。
然而,中国社会融资成本指数显示,当前中国企 业平均融资成本为7.6%,经济学者高连奎指出, 大部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于10%。中小企业的 信贷综合成本较高。
国家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
加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稳定就业、鼓励创业的重要内容,事关经济社会 发展全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进一步做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全力支 持中小微企业良性发展,国家近几年逐步加大对 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 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为信贷机构开展中小微企业 信贷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利好政策优化改善整体融资环境
要攻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关,金融 企业可以利用金融生态圈、大数据、互联网等多 种方式和手段打破信息孤岛,帮助中小微企业解 决融资难的问题,协助中小微企业改善供应链资 金配置,助力中小微企业的自身发展。
增强服务功能、转变服务方式、创新服务产品, 是丰富和创新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式的重点内 容。创新发展的新浪潮有利于拓宽中小微企业的 融资渠道,成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科技赋能金融机构提升管理水平, 满足中小微企业资金需求
金融科技下沉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
随着金融科技对B端赋能的不断深入,金融企业在 服务中小微企业时对新兴科技的应用也在不断加 强,面向企业端的金融科技在中国发展迅速。
得力于各类技术的成熟及服务模式的创新,获取 技术的成本越来越低,B端金融科技服务开始往经 济适用化方向发展,更能满足中小微企业等业态 群体的需求。
金融科技的成熟使更多企业布局B端金融科技,有 利于促进实体经济转型。
科技化提升市场信息透明度
中小微企业本身较难提供很多信息和数据,如果 单纯地通过线下手段发展业务,分散在生产经营 各个环节的碎片化信息很难得到高效收集和整理, 信息真实性和完备性的核实也需要辅以大量人力 和机制完成,这就容易造成由于人力、技术等因 素造成的信息传递滞后的问题。
新的金融科技手段可以解决原来信息不对称的问 题。随着产业互联网和B2B平台的迅速发展,企 业信息化程度提升,企业在线采购和销售的比例 逐步提升,交易线上化趋势明显,经营数据也从 纸质化、线下化转为电子化、线上化,为产业金 融开展信息获取、客户管理提供数据分析基础。
科技化驱动产业金融发展
在信息科技的助推下,独立、专业的产业金融服 务平台将众多的产业企业、金融机构和其他参与 方整合在一起,形成更有效的产业金融服务市场。上下游企业之间拥有了更好的连接手段、融通手 段及风控手段,在促进协同、提高效率、降低成 本等方面获益颇多。
随着信息技术的创新实践,科技驱动的经济发展 模式将吸引更多资金布局产业金融,进一步拓展B 端市场需求。
传统金融机构是产业金融的先行者, 但业务模式和风险管理亟待改善
在科技创新的时代,客户行为和市场环境深刻变 革,企业的商业模式也从底层开始重构。在金融 科技企业的冲击下,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理念和 管理方式亟待与时俱进,需要因客户而变。
过度依赖网点驱动的线下拓客和服务模式,获客 渠道和手段有限
在科技时代,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移动终端 在大众中普及,客户愈加倾向于从数字化渠道获 取金融服务。而大部分传统金融机构的客户服务 体系和经营管理方式仍显保守,与客户的交互主 要基于线下网点,获取新客户主要依靠堆人手、 垒资源、铺营销等传统方式,数字化营销的预算 普遍较低。
线下的网点和客户经理资源有限,难以大面积覆 盖客户,单纯依靠客户经理线下挖掘客户资源难 以有效延产业链实现快速突破,难以满足快速经 营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潜在客户的金融服务 需求在改变,也导致以网点为主的拓客渠道效率 降低,客户在网点的交互频次明显下滑。
“以产品为中心” 的营销策略忽视了客户差异化 的业务需求
在传统的营销理念中,注重从投入产出比的财务 视角衡量产品价值,传统金融机构原有的产品类 型、审核流程、服务方式等更趋向于线下化,且 交易周期较长,比较适合服务大客户、大项目和 国有企业。
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金额小、频次高”,呈 现“短平快”的特点。现很多传统金融机构推出 了适用于中小微企业的快速贷款产品,但在细分 市场和领域,如供应链融资、智能反欺诈、智能 贷后管理等产品少有耕耘。传统金融机构在服务 中小微企业的经营模式仍有待完善,需要提高与 细分市场金融需求的匹配程度。
针对小微企业的业务模式和高风险特点,缺乏有 针对性的风险管理体系
由于小微企业的经营稳定性较差、平均生命周期 过短、财务管理不规范,因此小微企业抵御市场 风险的能力较弱差、不同类型的企业风险点差异 大、有效的经营信息和资信数据少。
小微企业融资的另一个特点是,银企间、机构间 负债与担保等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缺少小微企 业日常经营、贷前、贷中和贷后数据,因此难以 识别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 模式无法有效覆盖小微企业的生命周期,针对不 同行业的企业无法做到差异化的风险管理。
在亟待满足的融资需求和科技创新的环 境下,产业金融迅速崛起
融资需求和科技需求成为普遍现象
伴随我国企业日益增长的多层次融资需求、大量 中小微企业亟待满足的贷款需求以及科技创新带 来的金融机构创新需求,产业金融服务可以在 “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 险”中大显身手。
企业分化出细分产业金融需求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产业集团客户不断分化出细 分产业金融需求,从单一货币结算及存贷款需求 向直接融资、国际金融、风险管理、资产保值增 值等多样化需求转变。
企业新需求使产业金融迅速崛起
除此之外,面对激烈的同业竞争,产业企业需要 借助外力来找准定位,制定中长期规划,实现差 异化发展;通过科技化手段提升运营管理效率。这既给金融在服务新时代经济发展方面提出了新 要求,也给产业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产业金融的新逻辑
传统产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是金融机构为产 业提供金融服务,金融机构的产品类别、审 核周期、服务方式等更适合服务于大型企业 和大项目。然而,面临金融赋能产业的政策 导向、细分产业的金融需求和产业发展战略 的要求,金融与产业也逐步进入了深度交融 的阶段并呈现出新时期的特点。
随着产业金融3.0时代的到来,产业金融领域 由最初的单向金融服务逐步演变为“产业是 根本,金融是手段,共赢是结果”,呈现出 产业与金融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生 共赢的新局面。
中国产业金融在经历两个阶段的发展后, 逐步向生态圈模式蜕变
产业金融并非新事物,产业金融的演进历程大致 包括三个阶段,即最初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到产 业链金融模式,进一步转变为产融生态圈模式。
产业金融3.0新模式带来全方位的变化
产业金融新逻辑:产业是根本, 金融是手段,共赢是结果
在产业转型升级、科技持续革新的大环境下,金 融为产业转型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产业金 融不断升级演变。产业与金融持续深度融合,形 成产业链生态共创,最终锻造出“产业是根本, 金融是手段,共赢是结果”的产业金融新逻辑。
产业金融的未来:科技化、资本化、垂直化、 生态化
随着产业金融的价值凸显,越来越多的产业集团都争取把握 未来趋势,通过产融结合提升整体价值。
普华永道基于前述产业金融发展蜕变以及对未来的趋势分 析,归纳出产业金融未来呈现的四大主要趋势:科技化、资 本化、垂直化、生态化。每项趋势的特点显著,都将成为产 业金融发展的一条脉络。
科技化:科技是产融升级的加速器
随着产融科技(Findustrial Tech)的持续演进,科 技化在产业链各环节的渗透明显,加速产融升级, 驱动产业金融形成新格局,助力产业金融在客户挖 掘、产品服务、合作伙伴及渠道模式方面转型。
“iABCDE”驱动产业金融新布局, 催生变革创新
随着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 (2019-2021年)》,金融科技越来越成为产业和金 融企业开展业务的重要手段。在科技驱动产业金 融的同时,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服务和助推产业创 新升级,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迈向科技强国的 必由之路。以iABCDE(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
区块链Blockchain、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大 数据Data Analytics、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 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在金融创新中扮演重要角色, 驱动产业金融在各环节实现突破,成为发展数字 经济的新引擎。
科技化衍生新业态新模式, 助力转型升级
金融科技为整个产业的重构和升级带来前所未有 的机遇。通过金融科技手段进行产业赋能和数据 打通(如数据信息、业务信息、场景信息等), 使产品服务更加智能、场景结合更加紧密、数据 价值更加凸显,不断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 式,为金融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案例:区块链数字票据助力诚信建设
票据,特别是汇票,是供应链金融的一种重要金融 工具,具有交易、支付、信用等多重属性,为我国 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和低 成本资金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商业承兑汇票 发生额为18.27万亿元,较上年增加3.63万亿元, 增长24.84%。
区块链数字票据是在电子票据的基础上引入区块链 技术,形成数字票据。
区块链数字票据可以汇集企业商业票据信息,对接 多渠道资金方,将有效满足供应链核心企业、链属 企业及合作的金融机构大量票据流转及融资的需求。
例如,卖家在平台上使用数字化商业承兑汇票时, 买卖双方将交易信息记录在以区块链为核心的数字 商票上,实现交易记录透明化、不可篡改和可追溯
未来融资时,平台方可根据这些企业的交易记录所 产生的信用信息,开展供应链贷款业务,并针对企 业的信用等级进行精准定价,不仅便于企业融资, 也提升了生态链企业的互信程度、提高了违约成本。
资本化:资本成为连接产融的纽带
在产业金融中,资本不仅是获利手段,它还帮助产业金融企 业形成了与合作伙伴间的关系纽带,在共赢的目标下实现整 体共同发展和价值增值。
把握股权投资的风口,将资本作为实现产 融结合的重要手段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经济转型的当务之急就 是融资方式的转型。如今国内经济正面临腾笼换鸟、 产业升级,股权投资正是转型的重要动力。
在产业金融领域开展股权投资的内生驱动因素有以 下三点:
• 资本驱动维系纽带
通过资本的方式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维系彼此联系。资本方通过管理提升、技术导入、产品互通等方式, 与被投资方逐步形成产融协同,在共赢的目标下融 入彼此产业圈、生态圈,谋求共同发展。
• 收益资本化
投资方开展投资,其目的包括了短期利润和长期的 协同回报。更多的产业机构、金融机构通过资本化 的方式完善各自的生态圈,扩充产业金融版图。
• 完善产业价值链
通过资本化的方式深度布局产业链,使产业链逐步 形成生态,为企业解决其业务开展过程中的难题, 为产业的长远发展创造价值。
案例:远东宏信通过投资布局产业,通过主业与 被投资产业的联动作用,实现产融共创
远东宏信是香港上市公司,在医药、教育、建设、 工业与装备、民生与消费、交通与物流、城市公 共事业等多个基础领域开展金融、投资、贸易、 咨询、工程等一体化产业运营服务。
远东宏信的金融服务主要是融资租赁业务,旗下 远东国际融资租赁围绕医疗、教育、城市公用事 业等九大领域深度布局,是远东宏信集团在金融 服务领域的核心企业。
远东宏信旗下具有医药、教育、建设等投资公司, 布局产业资源。
秉承“金融+产业”的经营理念,远东宏信集团的 成员公司通过投资布局产业资源。一方面通过产 业布局为金融服务主业输送金融业务资源,另一 方面通过产业资源整合、运营管理,提升产业管 理的收益水平。
截止2019年上半年,远东宏信集团实现了营业收 入约142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11.08%。
远东宏信通过旗下投资平台累计投资医疗机构60 家,投资教育行业18家。通过产业投资布局深化 远东宏信在各行业的业务扩充并反哺金融主业。
垂直化:垂直经营塑造产融竞争力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业分工和行业划分出现垂直化特 征,我们总结了不同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科技平台的纵深 拓展模式。通过垂直拓展产业链细分市场、纵深挖掘行业以 及辐射覆盖周边地域的实例分析,金融服务机构能利用自身 禀赋和能力,立足于垂直领域,精准识别细分市场客户,依 托产业链满足上下游企业客户的金融需求,最大程度发挥地 缘优势覆盖周边消费者,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服务。
向垂直领域细化,垂直定位产业链细分 市场、行业市场和地域市场
产业划分出现垂直化特征
•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业之间的边界逐渐 消失,而跨界竞争的大趋势倒逼各产业向垂直 化和专业化发展,重塑竞争壁垒
产业联盟出现新模式
• 基于垂直产业链产生新的产业联盟形式,企业 向线上化、数字化和生态化转型,而这一趋势 促使产业链上下游需要进一步共享数据并开放 自身能力,推动产业链诞生新兴的商业模式
• B端企业的融资需求向上下游拓展,其特征出 现明显的供应链金融属性
产业分工格局被重构
• 科技进步促进分工进一步细化,产业链企业向 专业化转型,自身定位更清晰、明确,在很大 程度上重构了原有的边界模糊的分工体系
拓展产业链细分市场
• 部分产业金融机构着眼于细分市场,利用自身 的禀赋和能力,立足于细分领域,有针对性的 满足该领域内客户的产品和服务需求
• 新兴的第三方交易平台从产业链的薄弱点切入, 以竞争者的姿态促使产业链结构化转型,使产 业链的上下游分工更明确
纵深挖掘行业全链
• 大型产业集团通过积累金融牌照,衍生出不同 类型的金融服务公司,纵深覆盖集团内部客户 和上下游经销商的金融需求。产业集团利用其 在产业链中核心企业的主导优势,在垂直领域 精准识别客户,降低行业风险管理成本,发挥 协同效应,提供全方位专业化服务
辐射覆盖周边地域
• 区域性金融机构依托自身所处的地理优势,在 国家政策的积极导向下,通过差异化方式开展 地域性合作,以所在区域的发展战略为路线图, 最大程度发挥地缘优势,深入了解当地政府、 企业和居民的金融需求,提供便捷的一站式金 融产品和服务,推动区域内经济快速发展
案例:上汽集团深挖行业市场,纵深产业链解 决上下游企业需求
上汽金融为上汽集团产融结合的主要着力点
• 上汽集团于1994年首次设立金融机构,并于 2004年成立中国首家汽车金融公司
• 该集团至今已形成了以公司金融、汽车金融、 股权投资、汽车保险为核心的全方位汽车金融 产融结合模式。其中,公司金融和汽车金融有 利于加速汽车销售,股权投资开拓新的业务机 会,汽车保险提供增值服务
上汽金融的产业金融模式以深挖汽车行业金融为 出发点,不断拓展金融板块布局
• 上汽集团旗下布局八家专业金融服务企业,提 供汽车金融、公司金融、股权投资、保险、融 资租赁、海外投融资等细分领域金融服务,在 汽车行业实现垂直纵深挖掘,实现以产促融及 以融助产的双向融合模式
上汽集团打造产融结合的核心发展理念在于为汽 车行业提供全方位的汽车金融服务
• 上汽集团紧紧围绕汽车产业链提供深化产融结 合的特色化服务:
• 上游通过财务公司提供供应商应收账款业务
• 下游主要通过遍及全国350个城市的近7000家 汽车经销商实现下游供应链金融,对接零售端 客户进行信贷产品销售
生态化:构建生态是产融的主旋律
产业及金融集团纷纷开展金融业务,通过自身实力对产业链 上下游进行支持,或通过自身能力构建场景化的生态圈,通 过合理的资本收益和透彻的对业务的理解,在合理控制风险 的前提下,帮助产业链生态共同提升硬实力,进行整体生态 化转型,并反哺金融业务。
全面开展金融业务, 带动上下游企业转型
产业金融生态化发展和整合是大势所趋
产融结合的程度是一个经济体活跃程度的重要指 标,资本以合理的成本、精准地流向实体产业, 才能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展望未来,中国产业金融进行生态化发展和融合 将是必然趋势。产融结合的生态系统不再是单向 流动的价值链,而是能促使多方共赢的商业生态 系统。
由于数据共享和金融科技手段的进步,金融机构 可以通过产业金融平台链接各方商业主体,促进 资本健康地流向实体产业,优化金融生态体系, 使得金融能真正服务于产业的各类主体,推动商 业生态的发展。
打通产业上下游,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资金问题
在传统产业链中,大量资金在开展金融合作时难 以从产业链核心企业传导到上下游。核心企业的 产业链上下游分布着大量中小微企业,但中小微 企业信用或融资能力不足,导致资金非常紧张, 生产也经常受到影响。当上下游企业承受不住经 济波动而大面积停产时,风险将会向产业链蔓延。
产业集团及金融企业开展金融业务可以通过自身 实力对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支持,通过控制合理的 金融收益以及对业务的透彻理解,在合理控制风 险的前提下,帮助产业链生态共同提升硬实力, 惠及中小微企业,进行整体生态化转型。
通过上下游各环节构建产业 金融生态圈
打通产业链各环节
产业金融本质上是由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组成 的金融服务生态圈,其服务对象由单一企业转变 为链群企业,服务主体由传统金融机构转变为包 括金融企业、金融科技企业及产业企业的服务群, 服务内容也由单一信贷转变为基于产业金融平台 的综合性服务。
在产业金融活动中,除了产业链上的企业和银行 之外,还有许多第三方机构,如物流监管商、交 易平台、保险公司、担保公司、行业协会、评估 公司、拍卖公司等等。这些机构在产业链的不同 环节,发挥着各自的专业优势,与金融机构共同 提供综合性服务。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的发展,金融 机构不断创新产品,产业集团携手产业链上下游 企业,为采购双方提供包括采购交易、仓储物流、 信息服务、金融信贷等在内的一系列服务,打通 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构建起产业金 融生态圈。
新型产融结合商业模式
产业金融生态圈是以生态为基础的新型产融结合 商业模式,具有长远的战略价值:
• 集团企业和平台企业是价值的整合者,是多边 群体的连接者,是业务准入和风险控制的评估 者,更是生态圈的核心参与者
• 打造拥有成长活力和盈利潜力的生态圈,需要 产业上下游各环节的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加入, 从而实现融合发展
产业金融生态圈的四个主体
在推行产业金融活动过程中,各产业金融利益相 关方具有不同的角色、拥有多元化的关联关系。他们为产融生态圈提供科技支持、行业标准、资 金、信息等多维度支撑。
产业金融生态圈包含四个主体:
• 产业金融源
• 产业金融实施主体
• 产业金融资金提供方
• 产业金融基础设施服务提供方
案例:海尔金控以金融为要素链接生态资源, 重构产业新生态
海尔金控通过金融业务和产业输出链接产业上下 游参与者。通过构建生态数据链,在金控平台内 共享数据,把商业行为转化为商业信用,使交易 提速、风险可控。
海尔金控致力于为中小微企业客户提供多元化的 专业金融服务。海尔金控搭建起产业链金融平台、 家庭金融平台、信用生态平台、产业生态平台和 社群共享平台,为海尔产业链中的2500多家上游 供应商、3万多家下游中小微企业、160多万的创 业者在创业发展期间提供资本的支持,让中小微 企业与银行能够良好地对接。
海尔产业金融以产业价值链分析为“起始”,以 产业生态圈构筑为“过程”,以资金、资产、资 本的组合配置为“工具”,通过金融链接技术、 装备、信息、管理等要素,优化生态中企业之间 的交互模式与资源组织方式,改善生态价值创造 与分配的机制,最终实现“生态共创、增值共享” 的目标。
产业金融面临变局
产业金融在科技化、垂直化、生态化、资本化 等趋势的发展中,对金融监管机构及时、有效、 全面和专业的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五年 对于各类金融机构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 应找准自己的定位、目标客户群和商业模式来 形成自身独特的产业金融服务优势。
面临市场环境变化,金融监管 须转变新思路
产业金融在科技化、垂直化、生态化、资本化等 趋势的发展中,力求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在 促进创新、提升效率和实现共赢的同时,相应风 险的累积程度和传播速度也被放大。这对金融监 管机构及时、有效、全面和专业的监管提出了新 的要求。影响将是多方面的,尤其需要从科技进 步的复杂性、垂直领域的专业性和风险管理的差 异性、跨界风险与合规的统一性四个方面分析监 管思路可能发生的转变。
科技进步的复杂性
• 科技手段将服务下沉至长尾客户,但由于此类 客户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相对薄弱,将增加监 管机构对合格投资者的管理难度,增加投资者 权益保护的难度
• 金融科技蓬勃发展形成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 金融行业跨地域、跨领域特征愈发明显,如何 实现对区域内产业金融机构跨界业务的有力监 管或将成为一大难题
• 科技进步改变传统金融运作模式,牌照与非牌 照业务边界变得模糊,对以牌照监管为核心的 管理方式带来重大挑战
垂直领域的专业性
• 产业金融机构立足于自身禀赋,专注于产业链 的垂直领域,发挥专业性、权威性和定位精准 性,从产业服务出发,覆盖特定客户群体的专 业化金融服务需求,增加客户粘性。因此,产 业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可能横跨产业和金融两 个领域。这就要求监管机构在全面了解金融产 品和服务的基础上,实施合理的监管手段;在 保证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促进经营主体和市场 环境的活跃度和创新性
风险管理的差异性
• 经营主体的多元化:随着产业金融的实施主体 增多,即从初期单一的商业银行扩展到产业链 上的龙头企业再到第三方平台机构,风险管理 需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型产业金融机构的信息和 资源差异
• 商业思维的多样性:不同类型的经营主体立足 于自身优势,从不同角度切入产业金融服务领 域,需要考虑业务模式和产品服务的差异性进 行风险管理
跨界风险与合规的统一性
• 产业与金融跨界:产业金融横跨产业和金融两 个领域,这对监管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
• 金融产品跨界:同一家金融机构,在服务同一 个客户的不同金融需求时,引入多个金融产品, 会引发单一客户风险集中度过高、金融产品互 相嵌套后单一风险向复杂风险转变的难题,从 而有风险传染的隐患。另外,也要规避由于灰 色地带造成的金融空转和资源浪费问题
对各类产业金融机构而言, 机遇与挑战并存
作为与产业关系紧密的合作伙伴,各类金融机构 都在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创新金融手段,试图在 当前欣欣向荣的产业金融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传统金融机构将面临产业系金融新进入者的业务 模式挑战。各类产业系金融机构都具有行业的优 势,但在风控体系和经营规范性上远不如传统金 融机构。科技驱动的平台型产业金融机构也在利 用自身技术能力塑造竞争壁垒,但在业务模式的 成熟度和上下游整合方面存在挑战。
传统金融机构探索发展新路
传统大型金融机构拥有丰富的金融经验,但业务 模式及风险管理的弊端日渐凸显。面对众多新的 闯入者和金融科技浪潮,必须正视互联网和金融 科技带来的冲击,及时采取应对之策,积极探索 转型之路,以保持未来的发展优势。
产业金融新参者面临重重考验
新进入者资产负债规模相对传统金融机构较小, 从信贷规模、负债规模等来看都无法与传统大型 金融机构同日而语,短期内也无法达到同一个量 级。信息披露不充分的特点也使产业金融的新进 入者具有较高的经营风险,同时还可能存在着组 织管理、信息泄露、平台垄断等风险。
平台型企业转型需披荆斩棘
科技驱动的平台型企业要重视和解决金融和科技 结合可能带来的组织、管理和文化方面的挑战。科技主导型公司转型做产业金融,内部存在一系 列管理问题、组织问题、薪酬体系问题。信息技 术系统的革新牵扯不同的业务单元,如何实现组 织上的合作、信息及优势共享,也是不可忽视的 挑战。
未来五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各类金融机 构应找准自己的定位、目标客户群和商业模式来 形成自身独特的产业金融服务优势。从更长远的 角度,面对数字化浪潮和客户需求的巨大变化, 产业金融机构需要重新思考自身在新产业金融生 态中的定位和经营管理模式,制定更彻底的转型 提升战略,迎接产业金融带来的新挑战。
结语
“ 在国家支持政策的放开和现代科技浪潮的推动下, 商业银行、核心产业企业、物流企业、供应链协作 企业和电商平台等在内的各方参与主体将利用自身 的优势,在产业金融领域展开充分的合作和竞争。
未来,中国的产业金融领域必将产生多样化的发展 模式和创新服务类型,成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国 民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抓手。未来五年中国的产业 金融有望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行研报告,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