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治理的角度,抗击疫情的关键在哪?| 访谈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城市进化论 Author 朱玫洁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确诊人数仍在不断增加。根据国家卫健委2日通报,截至2月1日24时,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新增确诊病例2590例,累计确诊14380例。
一个健全的社会治理体系,应该包括常态化社会治理和非常态社会应急治理两大部分。其中,因细菌、病毒引发的各类瘟疫,是人类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典型应急治理案例。
17年前肆虐中国多个城市的非典疫情,触动并引发了中国公共应急治理体制的改革,也唤醒了人们的公共卫生意识。而当下,武汉发生的这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更加凶猛,防范形势严峻。
有舆论认为,武汉未能在第一时间将新型冠状病毒封死在最小的范围内,导致疫情蔓延,造成今日沉重代价和高昂社会成本,是一记警钟也是一次沉痛的教训。
痛定思痛,对于类似武汉这样的超大城市而言,应该如何应对以疫情为代表的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
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田莉看来,
日常生活中,对空间环境,尤其是公共空间的环境品质进行监控,对其健康影响进行评估,防患于未然,是事半功倍之策。而在疫情发生后,应依据城市规划空间信息系统,科学划分防疫片区,配合“分级诊疗”,保障后勤供应。
”
作为一名研究空间环境与公共健康的学者,田莉建议,未来我国一定要强化城市规划与公共卫生的跨学科合作,发挥空间治理对公共健康的支持作用。
强化跨学科合作
图片来源:摄图网
Q1: 针对此次疫情的爆发,从城市空间治理的角度看,其对公共健康水平的影响如何?
田莉:我们讲的城市空间治理,是对空间资源和要素的使用、收益、分配的系统协调过程,它通过很多渠道影响公共健康。
一方面,空间治理会影响自然环境,包括大气、水和土壤环境品质,因而影响公共健康。比如有污染的工业会释放有毒气体、污染水源和土壤,因此必须远离生活区。其次,居民个体的生活环境如开放空间、道路交通环境、街道环境、当地饮食环境等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共健康。
以此次新冠肺炎为例,在疫情蔓延过程中,作为集中发生地之一的华南海鲜市场,占据汉口火车站旁的黄金区位。其非法的野味交易和恶劣的环境,缺失的检疫证明、生意兴隆下的脏乱差、屡传拆除而难拆的现状,为病毒的侵袭提供了入口。其地处火车站旁的区位,又为疫情的蔓延提供了渠道。
Q2: 当下中国城市空间治理的整体水平如何?是否存在一些短板?
田莉:严格来说,我国城市当前更多的是“空间管理”而非“空间治理”。所谓社会治理就是根据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发展特点,借助政府、社会、市场、民众等多元力量,协同共治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但是,在当前我国城市空间管理的过程中,社会组织的力量相对薄弱,社区和公众的参与有限,基本上依靠行政主导。如果行政管治层面出现问题,就会缺乏补救机制,造成严重后果。在这次疫情爆发的过程中,这些问题显得非常突出。
Q3: 在城市空间规划的过程中,是否有方式降低传染病在城市快速传播的可能?
田莉: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可以通过土地利用、公共设施和道路交通系统等环境要素的布局和优化,降低污染暴露程度,再从个体行为上引导居民进行体力活动,以及大众对健康食物的选择,从而来影响公共健康。
日常生活中,对空间环境,尤其是公共空间的环境品质进行监控,对其健康影响进行评估,防患于未然,是事半功倍之策。而在传染病发生后,依据城市规划空间信息系统,科学划分防疫片区,配合“分级诊疗”,保障后勤供应,都是十分有益的。
未来我国一定要强化城市规划与公共卫生的跨学科合作,发挥空间治理对公共健康的支持作用。实际上,城市规划与公共卫生有着深厚的渊源,两者均是为了应对19世纪中叶西方城市严峻的公共健康问题而诞生的学科门类。
例如19世纪中后期伦敦霍乱流行,与城市中采用明渠排污有很大的关系,后采用封闭的给水排水系统,确保干净的水源,最后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建设“分级诊疗”体系
图片来源:摄图网
Q4: 如何评估一个公共环境是否存在健康隐患?当下国内城市相关实践情况如何?
田莉:评估公共环境是否健康可以采用健康影响评估(Health Impact Assessment, HIA)工具。近十年来,健康影响评估作为一种新兴的分析工具在一些发达国家引起关注。
其评估的内容包括评价有害场地的环境暴露;评估环境暴露可能导致的潜在不利健康影响;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保护公众健康行动措施;指导公众参与健康影响评价并对他们关心的问题做出回应等。
这需要建构相应的机构如健康影响评估实施小组,获取相关数据,并遵守严格的程序。目前,我国暂时还未有城市开展相关实践。
Q5:公共环境的综合整治应该遵循怎样的规则?当下面临的难点和短板在哪里?
田莉:公共环境的综合整治,安全和卫生标准是底线,当然美观和实用亦十分重要,总之应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
目前的短板是缺少跨专业和跨部门的合作,如规划管理部门和卫生管理部门的通力合作缺乏,公众的参与和监督缺乏,这也是目前提升治理能力的关键所在。
Q6: 提高社区治理能力方面有什么建议?尤其目前基层医院病人少、大医院虹吸效应强的情况下,怎样把社区医院与社会公共健康治理结合起来?
田莉:提升社区在应对公共健康问题上的能力,主要还是及时控制传染源、加强信息共事与风险沟通、改善环境卫生控制传播媒介等。
强化社区医院的能力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建设。由于长期以来对“分级诊疗”的忽视,我国社区医院的技术水平和硬件设备与大医院具有一定差距。
对我国而言,历经此次公共卫生事件,未来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来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提升社区医院的医疗水平,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
文字 | 朱玫洁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行研报告,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资讯》每日提供最新信息。欢迎关注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文琳阅读》每晚经典,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