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战“疫”
疫情期间,区块链技术正被运用在越来越多的场景中
静安区临汾路街道临汾小区门口,刚刚返回上海的小王正在进行回沪登记。在扫码填写完健康信息后,他的手机上立刻收到一份居家隔离承诺书,阅读确认后,整个登记流程就完成了,全程“无接触”。
这套流程的背后,是一套融入了区块链技术的服务系统。疫情期间,区块链技术正被运用在越来越多的场景中。
防疫难题迎刃而解
“承诺书不用居民动笔签字,只要他读完按下确认按钮,承诺书和登记信息就能实现电子签名并在区块链上存证。”临汾路街道工作人员介绍,这套名为“智慧临小二”的服务系统加入了区块链技术,使得回沪登记、小区访客登记等事项都不再需要触摸纸笔,减少了感染风险。同时,区块链的特点让这些信息不可篡改、随时追溯,极大方便了街道的防疫管理工作。
“不仅是小区,现在街道的一些商户也开始使用这套系统。如果系统能覆盖整个街道的商户、医院、学校,那么借助区块链的特点,这些在各处登记的信息就可以实现跨领域的流动共享,解决目前各单位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助力疫情防控。”参与系统研发的有倕科技项目经理钟正表示。
与此同时,在上海的一些售楼处,很快就要落地国内首个用于售楼案场安全防控管理的区块链应用——案场智控链。
售楼处通常是人员密集性、流动性双高的场所。疫情期间如何保证安全,是售楼处面临的难题。“区块链让这一难题迎刃而解。”易居中国智控链产品线产品总监俞之盛介绍说,在采用案场智控链的售楼处,员工和到访客户都需扫码出入。健康记录、保洁消毒信息都能实时更新上链,不可篡改,但可追溯。政府监管部门经过房企或售楼处授权,就能看到详细的信息情况,实时监测,保证售楼处的疫情防控状态真实透明。
让每一分善款有迹可循
除了人员信息管理,疫情期间广受关注的慈善平台,也有望借区块链技术解决信任问题。
日前,一笔500万元的资金,已通过万向慈善信托账户管理平台向新冠肺炎武汉定点医院定向捐赠,用于为一线医务人员免费配送餐食。
这一平台由万向区块链联合万向信托打造,利用区块链技术,做到对慈善信托各个环节的数据进行存证,平台将捐赠指令、资金流向、捐赠反馈等记入区块链,方便捐赠人查询追溯,让每一分善款都有迹可循。
“慈善活动往往涉及多方共同协作,但参与方之间可能没有形成完全信任的关系。”万向区块链相关负责人表示,区块链技术非常适用于这种不同主体间的多方协作,可以大大增加慈善活动的公信力。
寻找未来落地可能
疫情的出现,也启发着区块链行业不断寻找未来的可能。在近日多家区块链企业联合举办的一场线上区块链大赛上,一些开发者的新鲜点子得以激烈碰撞。
“疫情期间,我发现互联网上充斥着很多关于疫情的虚假信息,非常影响我的决策。”来自区块链开发团队“MYKEY Lab”的Ricky(瑞奇)萌发了一个想法,用区块链来帮助识别虚假信息。
在他的设计中,人们可以使用数字身份来保护信息的传播。比如某家媒体在发布新闻时,用私钥进行数字签名,读者可以通过该媒体事先对外公布的公钥进行验证签名,如果验证通过,就证明这条消息的确是这家媒体所发布,从而断绝了虚假信息假托名义的发布。
来自方块链项目团队的梁平,则在疫情中发现了医疗数据共享的意义。他设计的处方共享区块链,设想应用于互联网、分级转诊、处方流转等诸多医疗场景。
在疫情发生时,这种医疗数据共享可以大幅提高效率。拿分级转诊举例,患者的健康数据可以通过区块链从大医院转到小医院,如果在小医院发生重大病情,又可以把小医院的健康数据转到大医院,在大医院进行诊疗。在政府的监管下,患者、医院、药店通过电子处方共享体系,可以在平台上进行挂号、看病、在线购药以及实现医保的电子支付。
疫情之下,区块链行业酝酿着哪些新机会?
疫情防控过程暴露出了我国在公共性突发事件的应对中仍然存在许多有待提升的地方,其中,信息流通共享不畅、信息不对称和信任问题最为突出。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亟需像区块链这样一种具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性的技术。区块链技术本质上是一个分布式的数字账本,适用于实现信任构建,信息共享,多主体协作,信息溯源等功能需求,在降低信任成本,提升社会运转效率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发挥空间。
如上文所述,此次疫情防控中,区块链技术应用主要在以下四个领域:疫情数据监测、金融、慈善和医疗,区块链的业务机遇正在不断涌现,特别是非接触式的、增加公共服务效率的、促进精细化管理等场景,对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需求正在增多。
(一)区块链行业的业务机遇
调研数据显示,超过八成的受访企业认为,疫情为区块链行业带来的业务机遇主要在公共预警系统(86.96%),其次是物资溯源(65.22%)和舆情监控(65.22%),身份信息登记(52.17%)和金融服务(39.13%)也被看好。在这几类应用中,区块链技术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数据上链,以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为主进行的数据可信背书。
1、公共预警系统:及时快速掌控疫情动态
目前的我国的传染病自动预警机制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国家传染病监测中心数据库与自动预警系统。相关资料显示,该预警系统基本实现全国范围内39种传染病数据的汇聚和监测。新冠肺炎疫情防治过程暴露了当前国家的疫情预警系统存在的问题,包括疫情信息数据上报效率低,不同医院、医疗机构之间信息孤岛普遍存在,由于数据信息源采集录入受人为因素影响而出现的数据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疫情预警不及时、相应预防措施不到位,从而加剧了这次疫情的严重性。
经过这次疫情,从国家层面到社会各界也认识到建设一个高效的疫情预警系统的重要性,而区块链技术在打通医疗机构间数据孤岛,实现医疗信息数据共享,提升疫情信息传达效率等方面能起的作用也被广泛关注,包括政府、高校、区块链企业等都积极试水相关应用。
与公共预警系统相关的应用包括疫情防控数据采集、监测和管控类平台,疫情中已有一些区块链企业推出相关的应用,如表1中提及的新大陆和迅雷推出的“疫情防控数据管控区块链系统”、链飞科技推出的“区块链疫情监测平台”。这些应用都是利用区块链分布式、不可篡改等特性,通过采集各级信息,将数据上链存证,打通信息交流和调用的各个关卡,实现了数据追踪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2、物资溯源:从源头开始的全链条跟进追踪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于相关的信息公开不到位和管理的不完善,导致慈善物资与资金没有被及时送到前线,对疫情防治和一线医护人员的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由于医疗物资、防护物资出现供给不到位的情况,不法分子受利益驱使,售卖起了假货,坊间出现了包括医疗物品在内的造假现象,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实现物资捐赠或生产售卖全流程信息的透明共享、高效传递。而基于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可以建立物资溯源系统,既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又确保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同时也可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
慈善物资溯源系统能够实现捐赠物资的溯源追踪,也方便管理部门进行有效的物资调配工作,及时补给给需要的地方。更为重要的是,一个可信系统的搭建,能从技术高度消弭社会对慈善事业存在的负面认知,能让慈善机构更好地发挥应有的社会价值。在应对物品造假方面,利用区块链分布式存储的特征,将药品、物品的制造商、批发商、终端销售等各级信息登记在溯源系统,在审计和跟踪库存上实现信息公开透明,确保物资的合规安全。药品物品的质量安全,关涉民众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是社会供给系统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也是一个日益向上发展的国家所亟需的基础设施。
目前,行业里已推出相关的应用包括支付宝、蚂蚁区块链、CityDo推出的防疫物资信息服务平台,趣链科技和雄安集团推出的慈善捐赠溯源平台——善踪。以善踪为例,借助区块链的技术特点,该平台将捐赠信息上链,一旦发布将不可篡改、删除,为信息的真实性提供了保障。
3、舆情监控:构建真实可信的舆情监控系统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互联网从信息传播平台转变为意见交流平台,网络成为了舆论生成、传播和交锋的主阵地,当下几乎所有的重大舆情事件均因互联网的传播而不断放大。
在此次疫情中,这一现象尤为明显,从各地政府防控措施,到口罩物资等相关信息,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虚假消息,诸如“2019-nCoV基因片段存在人工编辑痕迹”、“服用双黄连可抑制新型肺炎”等“传闻”刷屏。这对于疫情的防控及民众生活都产生负面影响,后一传闻更是在多个地区引起抢购双黄连口服液的情况。后续,相关监管部门虽对此类不实信息进行了辟谣,甚至采取了法律措施进行威慑,但此类现象屡禁不止。
通过疫情,舆情监控系统的不足被进一步放大。目前,我国的舆情监测系统难以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溯源追踪,也无法让群众自行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及时有效的验证。
而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可溯源、难以篡改和多节点辅助验证等特点,可以打造一个可信且有约束力的舆情监管体系。这一监管体系具有信息节点多元化、传播过程不可逆等特点,能够实现对舆情信息的准确追踪,提高舆情研判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区块链技术为舆情监控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也成为了区块链企业眼中的新机会。
4、身份信息登记: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身份信息管理
公开、透明和真实的信息对社会的有效运行十分重要,尤其是在重大灾难和突发事件面前,人们更加认识到信息透明、真实的重要性。
疫情期间,为有效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蔓延,需对确诊患者和密切接触者等的相关身份信息和详细活动轨迹进行公开。如果某些环节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相关人员身份信息泄露。
为防控疫情,各地对居民小区采取也封闭式管理,对进出入人员进行管控和排查登记。此外,随着各地的复工复产,“上班族”进入了工作状态,进出办公大楼的人员逐渐增多,为及时排查疫情,进出办公楼通常也需要进行登记,填报相关健康信息。在信息登记过程中,不仅存在登记效率低、人员集聚,容易发生接触感染的风险,同时,存在信息泄露、填报错误信息和“走后门”出入的问题。
信息泄露、造假等问题一直是国家在进行信息保护相关工作时面临的一大难题,此次疫情将这一问题进一步放大,让公众进一步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构建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身份管理系统,通过将相关人员信息统一登记和上链,可追踪人员活动轨迹,实现准确定位。利用分布式身份标识和零知识证明技术,在确保身份信息可信的同时,还能避免数据泄露,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二)区块链企业在行动
面对这些新的业务机遇,区块链企业都表现出了快速的响应能力,调研结果显示,65%的区块链企业对短期战略进行了调整,调整内容主要体现在配合防疫工作推出相关应用,以及对新出现的业务机遇的跟进。
对公司长期发展战略进行调整的企业占比约22%,其中,部分企业在业务影响方面的信息反馈显示,该企业预估上半年业务量因会疫情而出现较大提升,带来增长的主要是线上业务。
另有13%的企业表示公司战略并没有因为疫情而做调整,不过疫情发展演变也给他们带来了业务方面的启发,之后会在推进公司原有发展规划的情况下,关注新机遇,并做好相应的准备。
综合调研访谈信息,更多企业倾向于认同,疫情带来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这一两个月内,长期来看,与行业相关的政策和方向,都会按着原先预期的往前推进。
疫情洗礼后,区块链产业走向如何?
不可否认,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在客观上仍存在诸多待解难题,但行业的机遇也在不断涌现,特别是在疫情的催化之下,区块链技术在公共事务管理、社会服务和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等方面的价值得到彰显。行业观点认为,无论有无疫情,区块链都应该发展技术创新、实体结合、助力社会治理、布局新经济。
身处新兴科技领域,区块链企业们都展现出强大的行动力。虽然眼下疫情还未得到完全的遏制,但社会运行秩序在逐步恢复。区块链行业由于受到的冲击较小,其逆势前进的步伐也较更多行业要快一些。展望2020年,区块链行业的发展趋势被普遍看好。综合调研访谈结果,我们得出以下三方面的行业趋势展望:
(一)疫情加快社会数字化建设进程,区块链赋能产业将加速
疫情的发生将推动政府、企业更主动地拥抱数字化转型升级,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也将更受重视,智慧城市的建设步伐将会加快,相应的理念也将因为此次疫情而有所改变,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会更注重公共风险管控、治理方面的技术应用和设施。区块链技术作为数字社会的基础性和系统性设施,2020年有望在金融、供应链、政务等多个垂直领域规模化落地。
(二)区块链与物联网、人工智能和5G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
区块链技术本身是一门集成应用,集合了分布式数据存储、加密算法、共识机制、点对点传输等多种技术,在服务于社会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区块链技术也呈现出与其他新兴技术如物联网、人工智能和5G等的融合发展趋势,不同技术的融合能更好补齐彼此的短板,发挥出更大的功效。在2019年,国家层面出台的多项区块链相关政策中都提及要积极推动区块链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融合。
(三)监管法规的逐步完善助推行业进一步走向正规化
自1024讲话以来,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面向区块链产业发展的政策都在密集出台,进入2020年,相关政策的推出力度有增无减。1月份,国家层面的区块链扶持政策有11条,政策推出主体包括了从国务院、央行、银保监会到司法部、商务部等部门。2月份,中央及各地区块链政策涉及区块链+农业、服务业、保理业务等领域,截止2月底,有22个省市将区块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疫情过后,区块链技术在实体经济领域会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更大规模地应用,相关扶持政策也会随之而来。与行业发展相对应的,监管法规也会更加完善,从而推动行业进一步走向正规化。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行研报告,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资讯》每日提供最新信息。欢迎关注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文琳阅读》每晚经典,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