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区块链专题报告
导语
根据 IDC,2018 年中国区块链市场支出规模为 1.6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8%。预计未来三年保持快速增长,2022 年支出达到 16.7 亿美元, 2017-2022 年复合增速达到 83.9%。
来源:川财证券
一、区块链引发的金融行业创新
1.1 2.0 阶段,金融区块链是重点
区块链起源较晚,疫情催化下区块链迎来发展新机遇。区块链的起源较晚, 行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客观上存在诸多难题,但是机会也不断涌现。疫情爆发驱动社会生活模式和商业模式的改变,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激增, 疫情刺激更多应用场景落地,倒逼区块链发展。目前来看疫情为区块链行业带来的业务机遇主要在公共预警系统,其次是物资溯源和舆情监控,同时, 身份信息登记和金融服务也被看好。另一方面,相较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区块链的发展历史仅有十年左右,属于全新的赛道,各国之间的差距不大,中国更有可能拥有国际话语权、占领技术制高点。
受新冠疫情影响,85%的企业现金无法维持 3 个月以上,小微企业信心指数从 2019 年末的 49.1%下滑至 30.6%,而成本指数从 2019 年末的 59.6%上升至 81.4%。2019 年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大于 50%,2020 年可能会超过80%。但银行贷款审批指数持续低于 50%,处于供应链长尾端的中小企业的融资缺口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填补。
区块链产业链上游包括核心技术、设备、底层平台部署方式,下游包括金 融、供应链管理、智能制造、企业(政府)服务、社会应用等。核心技术以共识机制、数字加密、分布式结构和智能合约为主,设备包括芯片和矿机, 底层平台部署方式可以分为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在 2016 年 10 月 18 日我国工信部发布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中,明确将金融定为区块链技术的第一个应用领域。
目前处于区块链 2.0 阶段,正在向赋能产业的 3.0 阶段前进。区块链技术在各行各业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尤其是在金融领域。区块链技术具有优化金融基础结构的先天优势,区块链天然适用于改造支付清结算系统,在数字货币及支付、数字票据及信用证创新、证券等金融产品登记交易等领域具有突出意义。目前已经过渡到 2.0 智能合约阶段,即可编程金融推动金融行业基础设施创新。2019 年最高层集体学习区块链,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区块链技术赋能实体经济步伐在加速,区块链正在迈向赋能产业 3.0 阶段。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最初由金融业推动,区块链与金融有着天然紧密的联系。作为“比特币”的技术解决方案,区块链诞生,“比特币”可以理解为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支付系统,而支付是一切金融活动的重要基础。2015 年,区块链技术从“比特币”概念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研究方向,主要依赖于金融行业的推动。当前银行、保险、证券行业已经开始实际的落地尝试。应用场景主要包括数字货币、支付清算、数字票据、资产证券化、供应链金融、银行征信、贷款业务、资产转让及股权交易、KYC 信息传递等。
1.2 区块链对金融系统的宏观影响
分析区块链对金融领域的影响应先从金融体系宏观层面考虑。通过分析区块链对金融体系各构成要素的具体影响,判断其在金融领域应用的整体趋势。金融体系包含货币发行流通、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中介、制度与调控机制等构成要素。区块链将通过“一升一降三创新”的方式影响这五个核心构成要素,为金融体系带来潜在积极的影响。
(1) “一升”:基于区块链对加密数字代币以及金融资产权益实现电子化、点对点流通的创新应用,能增强金融过程中的投资者与借款者之间的点对点关联,整体上提升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从而增大直接金融市场规模。
(2) “一降”:金融市场效率提升可能会带来金融中介的职能的下降、聚焦甚至转变,间接金融市场规模缩小未来金融中介职能主要会针对于实现投资者与借款者的交易撮合、信息采集分析、权益登记流通等最重要的功能。
(3) “三创新”:第一个“创新”:区块链对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带来一升一降的影响将推动金融制度与调控机制的创新调整与完善,以维持货币稳定与金融稳定。第二个“创新”:基于区块链,加密数字代币实现资产权益的远程点对点流通,逐步激发区块链在货币发行流通中应用的探讨。第三个“创新”:金融工具(金融资产),是作为投资者与借款者进行资金转移的重要手段,区块链可创新地实现金融资产权益的高效点对点登记流通。
10 月 24 日,最高层集体学习区块链以来,区块链备受关注,相关政策密集出台,行业标准逐步落地。1024 会议后,国家层面出台区块链相关政策步伐进一步加快,根据 IPRI 统计,2019 年全年中央各部委发布区块链相关扶持政策信息多达 45 则,仅在 2020 年 1 月,有 11 则促进区块链和各领域结合的政策信息出台,且区块链在众多技术排序中逐步靠前。2 月 5 日,被称作 “国内金融行业首个区块链标准”的《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正式出炉。与此前相比,本次《规范》主要针对金融行业,对分布式账本的用户管理、监管支撑、隐私保护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金融区块链在架构设计、模块功能、软件接口等各方面都有参考基准,而这些基准走在世界前列。同时,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区块链课题组也以“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与管理” 为题撰文,理清区块链的“是与非”和“真伪应用”。在疫情期间,区块链技术在助推企业融资过程中也进一步发挥作用。
1.3 区块链应对金融行业微观痛点
在保险、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场景中,参与主体众多、信用评估代价高昂、中介机构结算效率低下等原因,导致金融行业长期存在信息不对称(安全)、信息验真成本高(信任)、流程繁复冗余(效率)等问题。金融的核心意义是提高投融资的水平和效率,更好地完成资产配置。因此,安全、信任、效率成为制约金融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
区块链并非是一种颠覆式技术,而是多种技术的集成式创新。区块链集成了分布式记账、不可篡改、内置合约等多项基础技术,构建了一种以更低成本建立信任机制。区块链技术优势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金融场景中存在的痛点。所有市场参与人均可无差别获取市场中所有交易信息和资产归属记录,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各参与方之间基于透明的信息和全新的信任机制无需再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去进行信息确真,这将大大降低各机构之间的信任成本进而降低金融服务价格;智能合约嵌入减少支付结算环节的出错 率,简化流程并提高效率。
根据技术成熟度和影响程度两个维度可以将新兴技术分为四类:重点应用、跟踪实验、适当引入和选择关注。区块链技术成熟度较低但影响程度较高, 因此金融机构对于区块链技术的采纳策略是跟踪实验。根据 2019 年 7 月Gartner 发布的区块链成熟度曲线,数字资产交换、加密货币、首次代币发行率先度过泡沫破裂低谷期即将进入稳步爬升恢复期,银行和投资服务行业中的区块链经历期望膨胀期进入泡沫破裂低谷期,而保险行业中的区块链刚刚经过产业拐点。
目前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基本上处于概念验证阶段,各大金融机构纷纷开展区块链试点项目,但是尚未进行大规模商用。在数字票据、应收账款管 理、信用证、资产证券化等领域已有部分金融机构的区块链试点项目。
二、区块链赋能金融行业发展现状
区块链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金融在区块链技术上的投入最多,银行占比最高。根据 IDC,2018 年中国区块链市场支出规模为 1.6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8%。预计未来三年保持快速增长,2022 年支出达到 16.7 亿美元, 2017-2022 年复合增速达到 83.9%。IDC 近日发布 2020 年中国区块链市场十大预测:到 2023 年,中国企业将在区块链服务上投入 27 亿美元,占企业管理服务支出的 29。从行业来看,金融行业占比绝对领先,2018 年全球区块链市场份额中,金融业占 60.5%,制造业和资源行业占 17.6%,服务业 14.6%, 公共部门和基础设施行业分别占 4.2%和 3.1%。而在金融行业细分领域中, 银行业区块链支出的规模占到金融行业整体区块链支出规模的 80以上,在未来五年里,银行业将保持这一趋势和占比。
区块链在技术层面保证系统的数据可信、结果可信和历史可信,尤其适用于协作方不可信、利益不一致或缺乏权威第三方介入的行业应用。在应用改造力方面,显然,区块链技术在支付清结算领域的改造力最为明显,但支付清算系统作为金融业的重要基石,其突破性创新需要以央行为中心进行自上而下的建设。目前,全球银行业及证券机构推进的区块链应用中,票据及信用证流转、非上市私募股权交易等非标准化金融产品领域的发展相对领先。在其他金融领域中,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应用的落地情况最为乐观,银行及互联网新兴平台呈现出多元化竞争的态势。保险领域及征信领域数据孤岛问题的解决,核心难点在于区块链技术价值普及度不够,传统技术解决方案自我优化的动力不强。
2.1 跨境支付:成熟度较高
区块链尚不适合传统零售支付等高并发场景,适合对信息可信共享要求较 高、对并发量要求较低的领域,因为区块链需要同步储存大量冗余数据以及共同计算,将牺牲系统处理效能和客户的部分隐私。支付清算是区块链应用热度及成熟度仅次于数字货币的金融领域,其中尤其以跨境支付领域为典型代表。支付清算流程是典型的多中心场景,与区块链特性匹配度较高。国内外市场主体开始尝试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跨境支付场景,部分中央银行对区块链(DLT)技术作为大额支付系统的备选技术方案开展了测试。
跨境支付存在效率低、费用高、门槛高等痛点。跨境支付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者地区之间因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及其他方面所发生的国际间债券债务借助一定的结算工具和支付系统实现资金跨国和跨地区转移的行为。根据埃哲森,每年银行间处理的跨境支付在 25 到 30 万亿美元之间,交易量达到 100 到 150 亿笔。在目前的跨境支付流程中,每笔交易都需要在多家机构间进行传送,当前银行跨境支付主要运用的还是 SWIFT 系统,跨境支付中间费用仍较高且支付效率低,存在中心化安全隐患等问题。同时,SWIFT 采用会员制,会员制入门门槛高。相较于传统的跨境支付模式,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模式拥有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流动性更强、权利更平等的优势。跨境支付的流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支付发起阶段、资金转移阶段、资金交付阶段和交易后阶段,各阶段都有对应的痛点和区块链解决方案。
Ripple 是跨境支付区块链应用最早、也是最成熟的解决方案。Ripple 由Ripple 实验室于 2012 年开发出来,是一个开源的用于金融交易结算的互联网协议。截至 2017 年底,Ripple 已实现横跨 27 个国家的实时全球支付, 全球知名银行中不少都在参与 Ripple 的技术测试与相关合作。目前 Ripple 体系可以降低涉及到代理行和 SWIFT 所产生的流动性损失、支付费用、换汇费用以及资金运作费用。根据 Ripple 估算,银行间每笔交易的成本将从5.56 美元下降到 2.21 美元,降低 60,以 2016 年通过 SWIFT 完成的 30 多亿次支付类报文数量计算,2016 年可以节约大约 100 亿美元的费用。
2.2 供应链金融:当前需求较大
供应链金融是指将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以及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企业看作一个整体,以核心企业为依托,以真实贸易为前提,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方式, 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的综合性金融产品和服务。根据前瞻产业院预测, 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市场规模将会保持平稳增长,到 2020 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或将达到 15 万亿元。目前,供应链金融产品主要有四类:应收类、预付类、存货类和信用类产品。
复工复产期间,政策多次提及供应链金融。2 月 18 日,工信部发布《关于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强调通过加强科技能力,基于线上化服务等模式,推广应用供应链金融,保障企业复工复产的资金需求,防止出现资金链断裂。3 月 13 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支持产业链协同有序复工复产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会议强调运用金融科技优化供应链金融服务,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开发供应链业务系统,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链条上的客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供应链融资服务。
随着供应链金融快速发展,出现诸多问题和挑战,对应不同痛点区块链技术有相应的解决方案。总结来看,供应链金融面临四大挑战:第一,企业融资难,成本高;第二,企业信用无法传递;第三,供应链上存在信息孤岛;第四,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核难度大。通过在区块链上发行数字票据,可以提高资金运转效率;将可流转可融资的确认凭证登记到区块链上使得债权转让得到多方共识从而降低操作难度;分布式共享账本存储和共享非商业机密数据并让数据在链上实现可信流转;区块链难以篡改的特征一定程度上保证供应链交易信息的真实性从而减少贷前的风控投入。
航天信息抓住区块链技术发展机遇,在税收、金融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和转化。2016 年,航天信息就着手研究区块链技术,探索典型应用,为区块链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做准备。经过两年的持续跟踪、研发,航天信息开发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面向企业级应用的基础开发平台——区块链技术开发平台, 在国密算法应用、交易吞吐量、海量数据处理方面走在行业前列。公司目前形成一支专职的区块链技术研发队伍,在金税、金融和物联网三大领域开发一系列应用产品。航天信息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应用研究,通过分布式的账本技术,将核心企业的付款承诺在链条上的多级供应商之间形成流转, 传递核心企业信用给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
2.3 保险:未来前景广阔
保险行业将信任视为核心价值主张,而区块链技术天生携带信任基因,因此保险成为区块链最理想的落地场景之一。本质上,保险是一种社会和经济的制度安排,个体的集合与协同是其存在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内涵,最终是实现基于市场机制的社会互助。根据普华永道,目前全球正在进行的区块链应用场景探索中,有 20以上涉及保险。
当前,保险行业仍然存在着消费误导、理赔效率低、行业信息无法共享、骗保骗赔、对保险不信任等问题。区块链具有防篡改特点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实现智能合约,可以用来优化保险业务流程。一方面实现用户信息一致性管理:保险公司可提供用户信息区块链,经过审查验证的用户将信息写入区块链,购买不同保险时无须重复输入个人信息,在区块链上查询即可,缩短投保时间。另一方面实现自动理赔:将区块链与智能合约结合,一旦达到特定出险条件,即可快速理赔,一旦智能合约被触发,自动支付赔款,更好地保障保险消费者权益,增加客户满意度。此外,减少人为错误,节省劳动成本,为再保险业者节省 15 到 20 营运费用。
我国保险行业发展前景良好,但是与成熟市场仍存在较大差距。得益于经济稳定增长、社会财富持续积累、人口结构变化和政策红利等因素,消费者购买保险的能力和投保意愿不断提升,我国保险市场业务规模保持快速增长。2016 年 8 月,中国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 2020 年,全国保险保费收入争取达到 4.5 万亿元左右,保险深度达到 5,保险密度达到 3,500 元/人,保险业总资产争取达到 25 万亿元左右。中国保险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但是与发达国家市场相比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还处于较低水平。
近年来,大量保险公司开始布局区块链业务。从具体应用看,目前保险公司在区块链领域的探索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基于区块链的“公开账本” 能力,将业务数据上链,以此实现信息公开。另一类则是在尝试保险行业联盟链的构建。不同类型的保险公司布局方式有所不同,传统保险巨头将区块链应用于保险产品,技术型保险公司侧重于开发 B 端区块链平台。
除区块链技术本身的成熟度外,机构参与度以及公链数据量也是影响区块链应用价值的关键。从目前保险企业的区块链投入情况及区块链发展现状看, 区块链技术在保险行业内仍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距离大规模应用还有一定时间。随着 2019 年区块链被提上国家战略高度,保险监管层也在积极推进行业规则制定与研究,预计未来 5-10 年是保险区块链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机。
2.4 征信:信用社会可期
我国征信业以企业征信为主,个人征信有待发展,整体市场前景广阔。我国企业征信发展较早,市场较为成熟,截止到 2017 年 10 月,我国完成备案的企业征信机构为 137 家。据央行,最新数据显示,央行征信中心收录自然人信息 9.9 亿人,有贷款记录的人数约 5.3 亿,覆盖率 53.50,剩余 4.6 亿人只有简单的身份信息,并没有其它金融信用数据。除这 9.9 亿人之外,国内仍有数以亿计自然人信息未被纳入央行征信系统。而反观美国,其在 2014年,征信覆盖率就高达 92。近年来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个人经营性贷款(小微贷款)、住房按揭贷款稳步增加,在需求端为个人征信业务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我国消费信贷规模呈现高速增长趋势,消费信贷的快速普及已成为征信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普遍认为传统征信行业存在以下痛点:(1)数据缺乏共享,征信机构与用户信息不对称;(2)正规市场化数据采集渠道有限,数据源争夺战耗费大量成本;(3)数据隐私保护问题突出,传统技术架构难以满足新要求。针对目前我国传统征信行业现状与痛点,区块链可以在征信的数据共享交易领域着重发力,例如面向征信相关各行各业的数据共享交易,构建基于区块链的一条联盟链,搭建征信数据共享交易平台,促进参与交易方最小化风险和成本, 加速信用数据的存储、转让和交易。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未来信用社会可期。
三、发展纷争之余的冷静思考
3.1 区块链金融行业三大误区
3.1.1 区块链是一种全新的技术
区块链技术是多种成熟技术融合、衍生而成。从技术创新角度讲,区块链是将过去数十年计算机、分布式系统、密码学等跨越不同领域的理论和技术整合创新的成果。当前以分布式系统、P2P 网络和密码学为主、多种改良技术为辅的区块链技术体系已经形成。
3.1.2 区块链对金融体系产生颠覆影响
我们认为区块链对金融基础设施带来技术上的革新,不会对金融体系产生颠覆性影响。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仍处于逐步发展和演进过程中,在金融领域的区块链应用只是提供一种新角度下的、适用于资产权益证明发放与流通环节的新型解决方案,目前来看区块链并未对金融领域生产关系产生颠覆性影响,不能夸大或迷信区块链的功能。在现代金融体系在发展过程 中,有利于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高金融交易的安全性和便利性的技术创新会融入金融体系。
3.1.3 区块链“去中心”意味着“去监管”
区块链最明显的特征是去中心化,但是去中心化并不意味着没有中心,只是可能弱化中心,但是仍在监管之下。中介价值被压缩,但中介功能不能完全被替代。去中心和去监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被弱化中心的机构中,监管部门如何发挥作用需要思考。在点对点的系统中可以有很多监管手段,并且区块链的特性甚至能让现有的一些监管技术更加智能,让监管当局的工作更加具有实时性和前瞻性。金融行业创新往往需要遵从监管层引导意见,并且始终将安全可靠性作为第一要求,金融底层基础设施的更新和替换具有特殊的谨慎性,需要经历漫长的验证过程。贵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出版了《贵阳区块链发展和应用》,白皮书反复强调,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必须置于国家主权范畴下,在法律与监管下。
3.2 区块链金融行业发展展望
2019 年是区块链的一个产业拐点,从 PoC 向试商用转移。2019 到 2021 年是区块链技术能否成功的关键三年,区块链标准和项目决定技术能否大面积转商用。全球 2022 年区块链空间 184 亿美金,全球区块链 CAGR 为72.4%,保持高增长。预计到 2022 年,中国(14 亿美元)和 APeJC(86.7 亿美元)将超越美国(42 亿 USD),成为全球区块链的主战场。
3.2.1 银行继续加大科技投入
未来,银行将继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支持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更多金融场景落地。根据招商银行 2019 年年报,信息科技投入 93.61 亿元,同比增长43.97%,是营业收入的 3.72%。2019 年招商银行成为我国第一家将金融科技投入比例写入公司章程的商业银行。2020 年 3 月 18 日,2019 年年报发布前夕,招行召开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 2019 年度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基金使用情况报告及相关事项的议案》,同意自 2020 年起,将金融科技创新基金预算比例从全行上年度营业收入的 1%提升至 1.5%。此外,招行还有一项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基金,2017 年是招商银行创立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基金的第一年,至今的四年时间内,每年都不断提升基金预算比例。
3.2.2 区块链与新兴技术融合
区块链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开创更大价值空间,加快新兴技术商业落地应用。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之一的区块链与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将会带来更大发展机遇。云计算具有低成本、快速调整、高可靠性,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在短时间内以低成本部署区块链;大数据具备数据存储和分析技术,可以提升区块链的数据价值和使用空间;下一代移动通讯网络发展,传输速度不断加快,区块链数据可以达到极致同步,提高区块链性能,拓展区块链应用范围;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征为物联网中的设备提供自我治理的方法,实现分布式物联网去中心化控制;基于区块链的人工智能可以设定有效、一致的设备注册、授权及完善的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有利于提高人工智能用户体验和安全性。
BaaS 全称是 Blockchain as a Service,最早是由微软、IBM 提出的概念, 即为区块链开发者、创业者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根据其需求提供完整的区块链服务,使用 BaaS 可以极大降低实现区块链底层技术的成本,简化区块链构建和运维工作。BaaS 是云计算和区块链技术结合的方式之一。目前,区块链 BaaS 平台效能提升较高,针对开发者提供便捷的开发环境,支持公有链、联盟链、私链等不同的场景开发服务。现有的 BaaS 应有切入的场景大多为金融、溯源、供应链。
四、投资建议
2019 年 2 月 15 日《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正式实施以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依规组织开展备案审核工作,于 2019 年 3 月 30 日发布第一批共 197 个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名称及备案编号,2019 年 10 月 18 日公开发布第二批共 309 个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名称及备案编号,其中,大部分为银行、金融服务机构或信息科技类公司。
区块链投资我们认为可以重点关注区块链金融相关行业,因为金融是区块链技术最先落地的行业,也是目前应用场景最多的行业。区块链金融行业参与者众多,包括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和区块链公司。
A 股中布局区块链金融的公司较多,我们认为可以从技术和应用两个方向来甄别上市公司。
(1) 技术实力方面评定可以从技术储备能力和技术改进能力两方面入手,技术改进能力之所以重要是由于目前区块链技术运用的是开源的技术,可以直接使用并针对特定业务进行相应改进。
(2) 应用角度方面评定可以从业务场景的合理性以及未来规模空间两个方面着手。区块链技术并非“普适性”技术,并非所有领域都适合融入区块链进行“改造”。所以在评定区块链技术的价值时,我们应关注区块链是否解决了传统行业的痛点(效率是否提高、成本是否下降、流程是否改进等),伪需求很难发展而真需求的投资价值需要看未来的市场规模。区块链不是以技术为重心,而以合适的场景为其价值根本。区块链的适用场景与其核心特点密切相关,需要找准应用领域与区块链技术优势的切入点。另外区块链天生具有联盟的属性,多方参与以完成统一的贸易为目标,因此如果是联盟链,可以参考联盟链内成员数量。
重点标的:恒生电子、东方财富、同花顺、宇信科技、长亮科技、广电运通、润和软件、易见股份、浙大网新、金财互联等。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行研报告,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资讯》每日提供最新信息。欢迎关注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文琳阅读》每晚经典,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