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年化工行业年度策略

导语

对 326 家化工上市公司在建工程统计结果显示前 10 大、前 50 大、前 100 大在建工程占 比在近两年几乎无变化;若扣除“两桶油”统计,结果显示截至 2020Q3 前 10 大在建工 程占比达 57.1%,相比 2017 年末提升 4.1pct。

来源:华泰证券

行业展望:需求有望修复,供给端持续集中

需求端:内需整体恢复
2020 年 3 月以来我国经济持续修复,3 月之后 PMI 持续处于荣枯线以上,2020 年 10 月 PMI 为 51.4。分领域来看:1)地产新开工、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增速有所下行,2020 年 1-9 月累计下降 3.4%、1.8%;2)国内汽车产销回暖趋势明确,据中汽协,2020 年 10 月 汽车销量 257.3 万辆,同比增 12.6%;3)家电需求有所好转,2020 年 9 月电冰箱、彩电 产量分别同比增长 28.2%、13.1%;4)纺织服装方面,由于外需尚未完全恢复,整体延 续疲弱态势,2020Q3 国内纱、布的累计产量同比增速分别为-13.2%、-21.6%。
需求端:疫苗取得重要进展,外需存较强修复预期
三季度以来,海外主要国家重启经济活动,全球经济总体呈现大幅回暖趋势,美国 2020Q3 GDP 环比折年率初值为 38.0%,欧元区 2020Q3 GDP 环比增长 12.1%。进入冬季,海外 疫情再度抬头,但疫苗取得重要进展,后续外需存在较强修复预期。
另一方面,随着拜登在美中期选举中获胜,其重视现代化基建包括交通运输、智慧城市、 能源、水利等多领域投资,对外政策则偏向全球治理,中美关系有望缓和,前期贸易协定 执行的高关税政策有望得到修复,有利于相关化工品及下游产品出口需求的修复。
供给端:资本开支有所放缓,扩产集中于龙头企业
供给端角度,由于油价持续低迷,上游企业投资意愿有所下降,截至 2020Q3 末化工板块 上市公司在建工程合计 6726 亿元,同比降 8.7%。分子行业来看,在建工程增量仍集中在 涤纶(大炼化项目)、有机原料、聚氨酯等前期盈利水平较高的子行业,且主要是龙头企 业进行扩产。由于中国石油(601857 CH)将管道资产出售给国家管网集团(未上市), 截至 2020Q3 末,化工板块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总额为 20653 亿元,同比降 4.2%。


对 326 家化工上市公司在建工程统计结果显示前 10 大、前 50 大、前 100 大在建工程占 比在近两年几乎无变化;若扣除“两桶油”统计,结果显示截至 2020Q3 前 10 大在建工 程占比达 57.1%,相比 2017 年末提升 4.1pct;前 50 大在建工程占比达 82.9%,相比 2017 年末降低 0.4pct;前 100 大在建工程占比达 92.9%,相比 2017 年末降低 0.3pct,行业未 来的产能增量主要来自于头部企业。
从子行业角度的统计,在建工程主要集中于石油开采、炼油、涤纶(民营炼化)、聚氨酯 等子行业,占比分别为 38%、21%、12%、6%,其中石油开采以及炼油板块在建工程主 要由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家公司贡献,涤纶板块在建工程则主要来源于荣盛石化 (002493 CH)、恒力石化(600346 CH)等民营炼化龙头企业,聚氨酯板块在建工程主 要由万华化学(600309 CH)贡献。


供给端:环保和安全生产约束利好头部企业
环保和安全生产是化工行业长期关注的重点,虽然节奏和力度有所起伏,但长期趋势不改。化工大省江苏于 2019 年 5 月发布了《江苏省化工行业整治提升方案》,在时间、数量、类 别上对化工产业做出明确规定,并对企业安全环保、产业链协同、技术水平等方面做出强 调。
环保和安全生产的标准持续提升,推动规模偏小、竞争力偏弱的中小产能退出,同时也倒 逼化工企业持续提升产品附加值,在微观上契合国家整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有利于行 业头部企业市场份额的提升。
原油价格:有望回归均衡水平
2020 年初由于新冠疫情在全球扩散,导致原油需求大幅下降,油价出现快速下跌,后续 随着 OPEC+达成减产协议以及全球范围内疫情好转、全球各国经济活动逐步重启,国际 油价企稳反弹。截至 2020 年 11 月 13 日,WTI/Brent 期货价格分别为 40.13/42.78 美元/ 桶,较 10 月底分别回升 12%/14%。
据 EIA 统计,伴随海外经济的逐步重启,截至 11 月 13 日美国商业原油库存为 4.89 亿桶, 已较 6 月份高点下降 10%。另一方面,美国原油钻井数自 2018 年 11 月以来持续下滑, 且 2020 年内由于油价大幅下跌,原油钻井数加速下行,贝克休斯数据显示,11 月 13 日 美国原油钻井数为 236 口,较年初减少 65%,已降至 2009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近期海外欧美疫情有所反复,但疫苗消息出台使得原油需求前景向好,另据路透社报道, 11 月 3 日 OPEC 轮值主席国阿尔及利亚支持将现有的减产协议延长至 2021 年上半年, 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亦进行将石油限产协议延长至 2021Q1 的讨论,需求逐步修复有望 带动油价逐步回归至均衡水平。

长期前景展望:基础原料中枢下移,新玩家重塑格局

页岩气革命催生新型炼化产能大跃进
自美国进行页岩气革命以来,乙烷、丙烷等基础原料供给量大幅增加,同时生产成本下降。美国经济高效地对页岩气进行大规模开发,从而使得乙烷等基础原料供给量大幅上升,美 国乙烷供应量由 2010 年的 2000 万桶/日量级增长至 2020 年的 5000 万桶/日量级,供应 量同比增长超 100%。随着供应量的大幅增加,美国乙烷价格同时也出现大幅下降,2020 年 8 月底美国乙烷价格为 0.2415 美元/加仑,相比 2010 年高点价格同比下降约 73%。


此外,作为页岩气革命副产品的丙烷也出现由于供给增加而导致价格下降的情况。美国天 然气伴生 NGL 中丙烷的含量为 20%-28%,NGL 分离能力提高导致其国内丙烷产量迅速 增加,由 2010 年的 100 万桶/日水平增加至 2020 年的 200 万桶/日水平。丙烷价格中枢 持续下降,2020 年 8 月底华东冷冻到货丙烷 CIF 价格为 375 美元/吨,相比 2011 年高点 价格同比下降约 68%。乙烷、丙烷等原料价格相对油价走低,也为乙烷脱氢、PDH 等新 型炼化装置提供了可靠的发展前景(详见后文)。
由于资源禀赋差异,中东、美国等区域在甲醇、乙二醇、芳烃等产品方面相比国内企业, 成本优势显著(如中东天然气甲醇成本仅为国内煤炭路线的 50%),上述产品也是国内进 口量较多的化工品种。
新玩家入局,国内化工行业洗牌在即
国内目前新建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不断压缩成品油收率,大幅增加化工原料占比。包括民 营炼化、轻烃裂解等新型化工装置持续扩张,抢占市场份额。2015 年发改委提出中国七 大石化产业基地(大连长兴岛、河北曹妃甸、江苏连云港、上海漕泾、浙江宁波、福建古 雷、广东惠州)的规划,大型炼厂进入投资高峰期,除去进展较快的恒力炼化及浙江石化 外,2025 年之前,仍有不少于 10 个超过 1000 万吨炼能的炼厂建设计划,且“三桶油” 之外的投资主体占 6 成以上。
另一方面,PDH、乙烷脱氢等新型装置亦带动烯烃产能进入新一轮扩张周期,据中石化经 济技术研究院,2019 年末我国乙烯产能 1894 万吨/年,2020-2022 年新增产能合计将达 2390 万吨/年,其中 CTO/MTO 项目占比 5.0%,乙烷/丙烷裂解项目占比 39.7%;据卓创 资讯,2019 年末丙烯产能 3410 万吨/年,2020-2022 年丙烯新增产能合计将达 1986 万吨 /年,其中石脑油裂解占比 14.9%、CTO/MTO 占比 8.5%。


国内民营炼化及 PDH、乙烷脱氢等新型炼化蓬勃发展,上述行业的新进入者,依托竞争 力较强的新建装置向下游基础原料行业持续延伸,进而重塑 C2-C4、芳烃等基础原料的行 业格局。据百川资讯,2019 年“三桶油”在乙烯、丙烯、环氧乙烷、聚丙烯、聚乙烯等 基础原料中产能占比较高,但在环氧丙烷、己二酸、丙烯酸、己内酰胺等子行业中产能占 比较低,这意味着在这些子行业中存在相当数量外购原料,产业链流程较短的落后产能, 未来将被逐步淘汰。上游原料价格处于低位,也为专用化学品、新材料等子行业发展提供 了有利条件。


以万华化学(新型炼化)和恒力石化(炼化一体化)为例,万华化学现有及在建的炼化一 体化项目可分为 MDI 一体化、乙烯一体化、PO/AE 一体化三个项目,项目集石化、煤化、 盐化、精细化、新材料于一体,在全球具有产业链高度集成、绿色生态等特色和竞争优势。


恒力石化的炼化一体化项目炼油板块主要包括 2000 万吨常减压蒸馏、600 万吨柴油加氢 裂化、750 万吨蜡油加氢裂化、600 万吨沸腾床渣油加氢裂化、450 万吨芳烃联合、100 万吨 C3/C4 混合脱氢、150 万吨乙烯裂解等核心装置,并配套 50 万 Nm3/h 煤制氢联产醋 酸、2 个 30 万吨级原油码头、具备 3000 吨/时蒸汽及 40 万千瓦电力供应能力的热电厂(年 耗煤 430 万吨)


行业投资策略:周期重来,龙头崛起

综上所述,我们预计化工行业整体景气将步入上行周期,国内外需求触底反弹(年度视角 而言需求改善空间较大),而电子化学品、新材料等化工品进口替代进程延续;供给端新 增产能总体可控,且主要由龙头企业扩产。上半年疫情因素及油价大幅波动加速行业出清, 而环保及安全生产约束利好头部企业份额的进一步提升,供给端格局将持续优化;国际油 价有望回归均衡水平,对化工品价格影响正面。中长期而言,龙头企业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进而带动行业走向一体化和集中,长期来看预计化工品价格中枢整体将稳中有升。
行业投资策略上,建议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向:
1、涤纶行业供给端落后产能加速出清,集中度持续提升,叠加下游需求恢复及行业低库 存,产品盈利水平有望出现明显反弹;头部公司炼化装置竞争优势突出,奠定公司持续成 长基础,并有望带动成品油市场变革(利好民营加油站龙头企业)。
2、需求端有增量的细分行业:汽车尾气净化材料、可降解塑料等行业下游需求受政策落 地刺激,存在较大增长空间,且产品生产及认证环节具备较高壁垒;部分高性能助剂受益 于下游消费升级带动需求增长及供给端收缩,有望迎来上行周期。
3、半导体化学品、碳纤维等自行业需求保持增长,且进口替代逻辑仍可持续;高性能工 程塑料及高性能膜材料等受益于下游需求的释放,有望步入快速增长阶段,龙头公司持续 切入高附加值领域。
4、国内民营炼化及 PDH、乙烷脱氢等新型炼化蓬勃发展,上述行业的新进入者,依托竞 争力较强的新建装置向下游基础原料行业持续延伸,进而重塑 C2-C4、芳烃等基础原料的 行业格局。细分领域龙头通过存量业务优化和新品类扩张,长期来看市场份额有望不断提 升,并最终带动行业走向集中和一体化。

重点子行业/板块分析:

炼化:一体化项目优势渐显,成品油市场化改革渐进
2015 年发改委提出中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大连长兴岛、河北曹妃甸、江苏连云港、上 海漕泾、浙江宁波、福建古雷、广东惠州)的规划,伴随原油“两权”放开,我国大型炼 厂进入投资高峰期,除去进展较快的恒力炼化及浙江石化外,2020-2022 年仍有 5 个超过 1000 万吨炼能的炼厂新建计划,镇海炼化、中化泉州等传统炼化亦进行炼化基地的一体 化扩产。根据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数据,2018 年底,我国炼厂平均规模仅 412 万吨/年, 远低于世界炼厂平均 759 万吨/年的水平,我国炼化行业供给格局正经历装置大型化和民 营企业占比提升的变革过程。
另一方面,本轮以恒力炼化、浙江石化及文莱 PMB 项目为代表的国内民营企业炼化一体 化项目大多自 2014-2015 年开始逐步进入建设期,前期主要为选址、审批及设计阶段,主 要设备预采购及施工期集中于 2016-2018 年。而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2016 年中国石油、 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大幅下滑,根据中石化及中石油公司 年报,2016 年亦是中石化、中石油在炼油及化工板块的资本开支低谷。三大民营炼化项 目建设于炼化工程行业的底部缓复苏阶段,工人、材料(钢铁、水泥等)、设备等方面的 价格均较低,项目总投资额及形成的固定资产具备优势。


本轮炼化行业资本开支以恒力炼化、浙江石化、文莱 PMB 项目及中科炼化为代表。据中 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数据,2018 年我国炼厂催化裂化/延迟焦化处理能力占炼能比为 27%/13%,而催化重整/加氢裂化/加氢精制的比例分为别 11%/11%/44%,而三大民营炼 化装置在催化重整、加氢裂化及加氢精制环节占比均显著高于早期炼厂,中科炼化在这三 类装置上亦较早期炼厂更多布局。以恒力炼化装置对比,催化裂化及延迟焦化比例均为 0%,而催化重整/加氢裂化/加氢精制比例分别高达 48%/98%/125%。
新型炼厂重整能力占比的提高将产出更多的重整油,辛烷值较高,另一方面可以给炼厂供 应更多氢气,赋予其在产品脱硫精制深加工方面的优势。对国营新型炼厂而言,油品升级 及炼化一体化或是其加强重整环节的起因之一,而对于民营炼化而言,则更是为后端 PX 的生产铺路。中国 PTA 产业庞大,2019 年底产能达 5452 万吨,占全球 60%。对于 PX 工厂,相比于面对海外相对分散的下游 PTA 需求而投建的小规模装置(60-120 万吨级), 中国民营炼化企业的单套 PX 装置规模较大,整体成本亦有优势,差异化工艺独辟蹊径。
涤纶-PTA 产业链:需求有望触底回升,集中度大幅提升
据 CCFEI 我国涤纶长丝产能产量保持持续增长,2019 年产能达 4165 万吨,产量 3534 万吨,同比增长 8.1%。2020 年 1-10 月由于疫情影响,我国涤纶长丝产量同比微增 3.6% 至 3007 万吨, 5 月以来伴随内需改善及海外整体复工复产,国内涤纶长丝产量同比转增 至 6.1%,行业景气逐步复苏, 6-9 月保持产量同比增速均超过 9%,10 月由于需求逐步 回落产量增速下滑至 4.2%。


从行业格局而言,2010 年以来我国涤纶长丝及 PTA 行业产能集中度持续提升,2019 年涤 纶长丝/PTA 行业产能 CR5 分别达 45%/65%,较 2010 年分别提升 18/10pct,2019-2020 年行业新增产能也集中于六大龙头企业。涤纶长丝工艺整体成熟,2010 年以来变化不大, PTA 则由于技术进步,2017 年以来新装置的投资强度及运行单耗、能耗均有显著下降。我们根据成本跨度将我国 PTA 产能分为 4 个代际,据百川资讯,2021 年新一代技术(主 要为 2017 年之后新建)占比将达 32%,而传统工艺装置或将面临进一步淘汰。


另一方面,随着自民营大炼化的 PX 产能大幅扩张,国内 PX 自给率有望持续提升,PX 在 产业链中的强势议价地位有望改变。2019Q2 以来随着恒力炼化及浙江石化等 PX 项目投 产,2020 年 11 月 9 日中国 PX 价差已较 2019Q1 末收窄 63%,而同期 PTA/涤纶长丝价 差分别收窄 42%/26%,从绝对值而言 11 月 9 日 PTA/涤纶长丝价差维持在 696/1129 元/ 吨,处于过去 9 年的历史平均水平,而 PX 价差在 1209 元/吨,创近 10 年新低。我们认 为 PX-PTA-涤纶长丝产业链利润格局重塑后已进入新的阶段
目前产业链价差全面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和行业成本绝对低位,下游需求方面,伴随国内复 工复产及海外订单转移等因素下的需求推动,江浙地区织造企业开工概率自 8 月以来稳步 回升,据 CCFEI 数据,10 月 26 日已回升至 82%,但由于海外需求前景不明,且织造企 业整体库存仍然在偏高水平,目前对上游仍保持按需采购。9 月以来在需求推动下,织造 企业 FDY/DTY 库存均显著下降,盛泽样本织造企业坯布库存亦回落至 40 天水平,我们 认为 2021 年伴随需求复苏及低价差下涤纶行业增产减速,涤纶产业链景气有望稳步回升, 推荐恒力石化、恒逸石化、桐昆股份及荣盛石化
尾气净化材料:国六提标促尾气净化市场扩容,国产替代蓄势待发
针对机动车产生的环境问题,国内持续提高相关排放标准,2019 年 7 月 1 日燃气车已实 施国内第六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下简称“国六”)。2020 年 5 月 17 日据人民网 报道,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已明确 2020 年 7 月 1 日起在全 国范围内全面实施轻型汽车国六排放标准,颗粒物数量(PN 限值)标准的过渡期截止日 期由 2020 年 7 月 1 日前调整为 2021 年 1 月 1 日前。而重型燃气车重型柴油车的国六实 施日期定为 2021 年 7 月 1 日。
相较于“国五”标准,“国六”标准对于尾气后处理系统的改变主要来自于:1)所有原有 处理系统体积增大;2)汽油车需加装 GPF;3)柴油车加装 DPF、DOC 和 ASC 系统;4) 柴油车 SCR 的钒基催化剂改为铜和沸石催化剂体系(欧五标准柴油车安装 SCR,但由于 成本较高,国内国五标准下一般加装 EGR)。尾气后处理系统的升级将对蜂窝陶瓷、氧化 铝涂层、铈锆固溶体、贵金属及沸石分子筛等材料产生需求拉动。
国内尾气催化器市场主要由巴斯夫(BASFY OO)、庄信万丰(JMAT L)及优美科(UMI BR) 占据,据立木咨询,2018 年市场份额分别约 26%、26%、19%。国内企业整体占有率较 低。由于催化器客户及主机厂对材料性能及生产稳定性要求较高,行业存在认证壁垒,目 前国内市场仍以海外企业居多,包括日本 NGK(5331 T)、美国康宁(GLW N)、比利时 Solvay(SOLB BR)等老牌龙头企业,国内包括国瓷材料、烟台万润(002643 CH)、贵 研铂业(600459 CH)等企业发展迅速。


根据我们测算,在国五升级国六的过程中,我国汽车蜂窝陶瓷载体的市场规模有望从 2019 年的 40 亿元扩容至 2023 年的 202 亿元,柴油车用蜂窝陶瓷载体市场规模有望从 20 亿元 扩容至 82 亿元。假设 2023 年国六标准全实施完成,汽车/柴油车用蜂窝陶瓷载体市场 CAGR(2020-2023 年)分别为 50%/42%。
另一方面,SCR 处理氮氧化物的过程需要添加尿素作为还原剂(图表 58),该标准主要自 国四起实施,但由于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及监管不到位等因素,实际用量远低于理论需求, 国六实施后由于新车出厂将安装原厂 SCR 处理设备,叠加监控趋严,车用尿素市场有望 应该新一轮发展。2014 年我国车用尿素销量仅约 20 万吨,2019 年已迅速提升至 197.5 万吨,增长近 10 倍,而据百川资讯测算,理论需求在 700 万吨,国六实施后由于排放标 准趋严,市场用量仍有提升空间。


可降解塑料:禁塑令即将实施,需求有望快速增长
可降解塑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物(如淀粉、改性淀粉或其他维生素、光 敏剂、生物降解剂等),使其稳定性下降,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的塑料,其中生物可降解 塑料是主要应用形式。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 年全球可降解塑料需求量 36 万吨,渗透 率仅在 0.1%的水平。据欧洲生物塑料协会,2019 年生物可降解塑料主要是淀粉基降解塑 料、PLA、PBAT,产能占比分别为 38%、25%、24%。


由于西欧意大利、英国等国家自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就出台限塑、禁塑等政策,因此西欧 是全球生物可降解塑料的主要需求区域,2018 年需求占比 55%;北美、亚洲及大洋洲(主 要是日韩、澳大利亚)需求分别占比 19%、13%,中国需求占比 12%。可降解塑料当前 最主要应用领域是包装材料领域,据欧洲生物塑料协会,2019 年软包装(44%)+硬包装 (15%)合计需求占比 59%,其次需求占比分别为农业&园艺(应用形式为地膜)13%、 消费品 9%、涂料&胶黏剂 9%。


我国在 2004-2005 年就已经将塑料污染防治写入法规,2009 年国务院出台限塑令政策, 但此后政策执行力度不高,因此我国生物可降解塑料需求并未快速发展。2020 年 1 月国 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网站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目标在 2020 年, 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到 2020 年底, 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政策执行力度的加强利好后续可 降解塑料的需求。
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超薄塑料购物袋、聚乙烯农用地膜、一次性 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等产品将于 2020 年底或 2022 年底被禁止生产、销售。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宾馆、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及快递塑料包装四大塑料 制品应用场景被禁止或限制。据我们测算,上述应用场景影响规模或接近 600 万吨。
高性能助剂:环保压力及需求升级助力,助剂集中化、高端化趋势渐显
阻燃剂:
聚氨酯阻燃剂分为有卤磷系阻燃剂和无卤磷系阻燃剂两个系列 4 种型号,包括 TCPP(磷 酸三(2-氯丙基)酯)/TCEP(磷酸三(2-氯乙基)酯)/DMMP(甲基膦酸二甲酯)/DEEP (乙基磷酸二乙酯)。产品下游在聚氨酯涂料、聚氨酯泡沫等工艺生产中阻燃效果优异。


我国聚氨酯产业发展迅速,2019 年产量 1366 万吨,销量 1185 万吨,2014-2019 年产、 销量 CAGR 分别为 7.2%和 4.3%。在聚氨酯产品需求结构中,聚氨酯泡沫需求最大,2019 年占总需求的 39.1%。聚氨酯材料氧指数仅 14%~16%,因此阻燃剂成为提升聚氨酯制品 阻燃性能的重要助剂。
HCFC-141b 由于不易燃、沸点适中、毒性小、成本低,是国内主要使用的聚氨酯发泡剂, 但由于其对臭氧的破坏作用,我国承诺在 2030 年前不再使用,并逐年削减生产配额。环 戊烷发泡剂逐步替代 HCFC-141b 原有市场,但其易燃性导致聚氨酯阻燃剂添加量需显著 提升。据 CPCIF,更换发泡剂后阻燃剂理论添加量接近翻倍,即使考虑到实际使用过程中 添加量可能不达标,或下游企业更换配方等因素,TCPP 等阻燃剂需求增长仍较为可观。
2019 年 12 月 5 日,欧盟在其官方公报上发布法规(EU) 2019/2021,该禁令实施时间为 2021 年 3 月 1 日。该禁令在所有电子显示屏、显示器和机箱的机座中使用卤化阻燃剂。禁令的实施将进一步增加磷系阻燃剂(DMMP/DEEP)的需求量。
另一方面,我国磷系阻燃剂以小微厂家区域集聚的形式为主,产能规模和市场份额相对分 散。2018 年以来,安全和环保重压之下,大量生产规模小、品种单一的小产能阻燃剂企 业无法负担相应成本,排放不达标准而被勒令关停,国内阻燃剂供给出现短缺,阻燃剂相 关公司销售价格和毛利率逐步上涨。据百川资讯,2020 年 7 月初至 9 月 20 日公司阻燃剂 主流产品 TCPP 价格已上涨超 10%。2020 年上半年,公司阻燃剂产品毛利率达 26.2%, 较上年同期上涨 3.0pct。
据泰州市应急管理局报道,4 月 24 日下午,泰州市应急管理局约谈富彤化学、瑞世特新 材料(分别具备 4.5、8.0 万吨/年阻燃剂产能),两家企业负责人汇报了本单位关停工作的 进展情况。市应急管理局就如何有效落实关停工作提出了要求;会议指出,根据省市有关 文件以及市委主要领导批示精神,富彤化学、瑞世特新材料两家企业存在使用自身具有爆 炸特性化学品(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属于关停范围,须限期、有序予以关停。上述两 家企业属于阻燃剂行业规模较大企业,若后续实施关停,将进一步加剧产品供应紧张局面。
表面活性剂:
在表面活性剂方面,据 AMR,2019 年全球表面活性剂行业规模约 412.5 亿美元,其中亚 太地区占比 39.3%,预计 2023年全球市场空间将达到 487.6亿美元,CAGR(2020E-2023E) 为 4.3%。据 PCSD,2010-2019 年国内表面活性剂产量由 127.6 万吨增长至 340.8 万吨, 年复合增长率达 11.5%;销量由 107.2 万吨增长至 336.7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 13.6%。
根据日本表面活性剂工业协会,自平成元年(1989 年)以来,尽管日本经济进入“失落 的二十年”,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销量占比仍保持稳步提升,这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 医药、电子、建筑、日化、新材料等新领域的应用扩大相关。我们认为伴随国内经济规模 的发展和发展水平的高质量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需求仍将持续增长。


功能性硅烷:
功能性硅烷是指主链为-Si-O-C-结构的有机硅小分子,广泛应用于表面改性、树脂基复合 材料改性,、以及橡胶、涂料、胶粘剂和密封胶等中。据 Stratistics MRC,全球功能性硅 烷市场规模将从 2017 年的 15.2 亿美元增至 2026 年的 28 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 7.1%。2018 年全球功能性硅烷产能约为 59.6 万吨,产量约为 41.5 万吨,产能、产量同比分别 增长 4.2%和 10.4%,其主要增长动力来自中国。
据 SAGSI 统计,2018 年我国功能性硅烷生产企业约 40 家,有效总产能约 39.79 万吨(不 含中间体),产量约为 25.70 万吨,消费量为 17.10 万吨,同比分别增长 5.4%、16.2%和 11.3%。在新能源汽车、复合材料、表面处理等新兴市场逐步成熟的推动下,预计 2023 年我国功能性硅烷总产能将达到 56.4 万吨,2018—2023 年产能年均增长率预测为 4.4%, 产量年均递增 6.5%。


据 SAGSI,2018 年含硫硅烷仍是功能性硅烷产量最大的品种,我国乙烯基硅烷产量约为 3 万吨,约占功能性硅烷总产量的 11.5%,主要产品包括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乙烯基三 甲氧基硅烷。综上,环保压力及需求升级背景下,我国高端助剂渗透率逐渐提升。
新兴领域:进口替代逻辑稳固,需求端亮点涌现
半导体材料:抢占战略高地,进口替代加速
据 SEMI 统计,2019 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为 521 亿美元,同比下降 1.1%,其中晶 圆制造材料、封装材料销售额分别为 328、192 亿美元,同比下滑 0.4%、2.3%。根据中 国半导体产业发展报告,2019 年国内晶圆制造材料、半导体封装材料市场规模分别为 27.6、 54.3 亿美元,其中晶圆制造材料(除硅片及硅基材料)中掩膜板、光刻胶等占比较大,半 导体封装材料中封装基板等领域占比较大。


IC 电子化学品的高竞争壁垒、下游客户高转换成本等特点,使得其供应体系高度稳定,且 高端产品基本由欧美日企业垄断,2019 年国产化率仍不足 30%。2019 年国内集成电路产 业销售额 7562 亿元,同比增长 15.8%,但大部分需求仍依靠进口满足,2019 年国内进口 集成电路 3055 亿美元,同比下降 2.1%。国内集成电路产业进口替代空间广阔,电子化学 品行业面临着非常有利的发展条件。


国内 IC 行业起步稍晚,但近几年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据相关公司公告,2018 年海外前十 大的半导体巨头在华业务的营收占比大部分超过 50%。下游电子制造环节大举向国内转移, 对上游材料提出了更高的配套要求。在半导体等领域的高端电子化学品方面,行业技术及 认证的高壁垒下衍变近 30 年,欧美日等海外龙头企业在全球市场份额均在 80%以上,国 内企业仅占据电子特气、湿电子化学品、光刻胶、晶圆封装材料等领域的低端制程市场的 较少份额,后续发展空间较大。
集成电路产业对于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也是经济增长的新兴动力引擎,为了 推进该行业发展,提升国内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工艺及材料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 国内相关扶持性政策密集出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IC 大基金)于 2014 年成立,据 OFweek,基金一期于 2018 年 5 月完成投资,实际募资 1387 亿元,累计投资项目约 70 个,投资范围覆盖集成电路产业上下游多个环节。


国内半导体材料的龙头企业经过多年积累,逐步形成技术突破,具备进口替代实力,在政 策的强力推动下切入下游客户供应链。尤其是日本经济产业省 7 月 1 日宣布,决定从 7 月 4 日起,将限制对韩国出口日本半导体核心上游原材料、智能手机及电视等显示屏的核心 原材料,具体包括氟聚酰亚胺、光刻胶、电子级氢氟酸等品种,日韩半导体材料事件为国 产半导体产业链敲响警钟,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将会更加重视半导体设备和半导体材料等上 游环节。根据半导体行业协会的统计,2018 年在国内半导体制造环节国产材料的使用率 不足 15%,本土材料的国产替代形势依然严峻,且部分产品面临严重的专利技术封锁。
高性能工程塑料:应用于高精尖领域,国内企业逐步突围
LCP 材料:
进入 5G 时代,低频通信有限的带宽资源已经很难满足 5G 网络实现大容量传输的需求, 通信频段将进一步提升。要达到与 4G 网络同样的覆盖范围,5G 基站的密度必然会大幅 增加,超密集组网也成为了 5G 的关键技术之一。据工信部统计,截至 2019 年底,国内 4G 基站数量已达 544 万个,中国联通预计 5G 宏基站的数量将达 4G 基站数量的 1.5 倍, 而应用于热点区域及更高容量业务场景的小基站数量保守估计将是宏基站的 2 倍。据新华 网,截至 2020 年 5 月底,国内已累计建成约 25.8 万个 5G 基站,每周大概增加 1 万余 5G 基站。
目前主流的 4G LTE 技术属于特高频和超高频的范畴,即频率 0.3 GHz~30GHz。5G 的 频率最高,分为 6GHz 以下和 24GHz 以上两种,现在正在进行的 5G 技术试验主要以 28GHz 进行。由于电磁波具有频率越高,波长越短,越容易在传播介质中衰减的特点, 频率越高,要求天线材料的损耗越小。与传统基材 PI 相比,LCP 材料在传输损耗、可弯 折性等方面优势显著,基材损耗值仅为 0.2%-0.4%,比传统基材小 10 倍,有望成为 5G 基站天线振子等部件的主流材料。
LCP 材料制备工艺复杂、生产设备特殊、研发成本高,尤其是制备 LCP 薄膜很难控制膜 的厚度,易造成薄膜不均匀的现象。LCP 材料的高技术壁垒导致现有 LCP 材料主要被日 美企业垄断,据新材料在线统计,2019 年全球 LCP 材料产能 7.6 万吨,其中主流供应商 包括塞拉尼斯(2.2 万吨产能)、宝理(1.5 万吨产能)、住友化学(1.0 万吨产能)等。近 几年来随着金发科技、普利特(002324 CH)等企业陆续投产,我国 LCP 材料产能快速 增长。随着 5G 时代到来,未来 LCP 材料需求有望快速增长,国产化率显著提升。


高温尼龙:
高温尼龙(PPA)是指可以长期在 150℃以上环境中使用的尼龙材料,并且可以在很宽的 温度范围和高湿度环境下保持优异的机械性能。目前高温尼龙主要应用于汽车领域和电子 领域,占据全球 90%以上市场。据赛瑞研究,受益于下游行业的发展及产品应用范围的拓 宽,全球高温尼龙产量由 2015 年的 11 万吨增长至 2019 年的 14.6 万吨,年复合增速达 7.33%,预计 2020 年全球市场需求将达 15.5 万吨。目前高温尼龙生产技术主要由少数国 际化工巨头掌握,近年来部分国内企业也自主开发高温尼龙产品并成功实现产业化,主要 有金发科技、杰事杰等企业。


聚苯硫醚(PPS)被誉为 PA、POM、PC)、PPO 以及 PBT 之后的第六大工程塑料,具 有耐高温、耐辐射、耐腐蚀、耐磨、阻燃、高模量、高尺寸稳定性、电性能优良、成型加 工性能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环保、汽车、电子、石化、制药等行业。据新材料在线,PPS 应用于汽车行业/电工电子行业/环保行业的比例分别为 38%/32%/13%,合计占 PPS 下游 总需求的 83%。
国内 PPS 需求旺盛增长,进口依赖程度持续下降。2015-2018 年我国 PPS 需求由 1.98 万吨增长至 5.45 万吨,CAGR(2016-2018 年)高达 57.7%。PPS 进口依赖度持续下降, 但 2018 年进口依赖度仍达 58.8%,处于较高水平。PPS 已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增强制造 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重点化工新材料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同 时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和我国 5G 网络加速建设,预计我国 PPS 需求将持 续高速增长。


全球 PPS 生产主要集中在日本、中国和美国,日本是 PPS 生产大国,其 PPS 产能占全 球的 40%以上,其中 DIC 是全球最大的 PPS 生产商,产能占全球的 18.2%。2012 年开 始我国 PPS 产业投资进入高峰期,产能持续扩张,目前我国 PPS 产能占全球的 34.8%, 但是受制于外国企业倾销和资金等多方面因素,国内 PPS 开工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平 均开工率仅 40%左右,产能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2020 年 10 月 16 日,商务部发布公告,裁定原产于日本、美国、韩国和马来西亚的进口 PPS 存在倾销,决定对原产于日本、美国、韩国和马来西亚的进口 PPS 实施保证金形式 的临时反倾销措施,后续反倾销审查若顺利通过,有望改变国内 PPS 行业的竞争格局, 增强国产 PPS 的竞争力。
碳纤维材料:需求高景气,国内企业逐步打开成长空间
全球碳纤维的生产应用起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日本和美国是该领域的领先者,早期工业 应用主要在军工及宇航领域,2019 年在风电叶片(25%)、航空航天(23%)、体育休闲 (14%)、汽车(11%)及建筑、船舶等领域作为结构件制成材料广泛使用。据赛奥碳纤 维数据,2019 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为 10.37 万吨,CAGR(2011-2019 年)为 11.3%。


碳纤维根据原料可分为聚丙烯腈(PAN)基、沥青基和粘胶基,其中 PAN 基碳纤维因成 品品质优异且工艺相对简单而成为碳纤维主流品种,沥青基碳纤维在宇航卫星等特定领域 亦有所应用。实际应用中,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是衡量碳纤维性能的两大重要指标。300/T800/T1100 等为高强度产品,主要应用于民航飞机及军用飞机的结构件,伴随其性 能提升,可应用领域更加广阔;M40J/M55J/M60J 等为高模量产品,主要应用于昼夜温差 大的太空环境,比如卫星的结构件等。
国内碳纤维市场由于供应受限(尤其是高端领域和产品),应用市场开发进展较慢,主要 下游应用趋于低端,2019 年 37%需求来自于体育领域,37%需求来自于风电叶片,航空 航天市场仅占约 4%需求。据赛奥碳纤维,2019 年国内碳纤维表观需求量约 3.78 万吨, 同比增长 22%,其中进口量仍占 68%,国内产量 1.20 万吨,同比增长 33%。


据赛奥碳纤维数据,2019 年产能 15.5 万吨,同比增长 0.1%,主要系统计口径去除部分 无效产能。从产能角度而言,2019 年日本东丽和其收购的 Zoltek 占比 32%,是业内龙头 企业,其他主要厂商包括德国 SGL、日本三菱丽阳、日本东邦、台塑、美国 Hexcel、美 国 Cytec 等,而在军工、航空等高端领域,日本、美国企业的占比则更大。


我国碳纤维研究与日本同时起步,但产业化进程较缓,2019 年根据理论产能数据,主要 生产企业包括碳谷+精功、中复神鹰、江苏恒神、光威复材等,合计产能 2.67 万吨,产能 利用率仅 45%。且产品在高端领域应用偏少,导致国内碳纤维企业盈利能力较差。而在相 对高端的 T800、T1000 及 M50J 以上级产品方面,国外企业仍对国内实施封锁,国内企 业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膜材料:光学膜受益进口替代,光伏背膜需求快速增长
光学膜是指在光学元件或独立基板上,制镀或涂布一层或多层介电质膜或金属膜,以改变 光波传递特性(包括光的投射、反射、吸收、散射、偏振及相位改变)的一类光学介质材 料。光学膜作为功能性薄膜材料的一种,广泛应用于电视、电脑显示器、智能手机、计算 机等多个显示市场。其组成的背光模组可供应亮度充足且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得液晶显示 器能正常显示影像,是背光源显示领域的关键零部件。
据赛瑞研究,2019 年全球液晶显示领域背光模组用光学膜市场约 135 亿元,国内背光模 组用光学膜市场约 81.4 亿元,占全球市场规模的 60%。偏光片主要由 PVA 膜、TAC 膜、 离型膜和压敏胶等复合而成,成本占比分别为 50%、12%和 8%。在偏光片用光学膜方面, 2019 年全球 TAC 膜市场规模为 285 亿元,中国 TAC 膜市场规模为 97 亿元,全球 PVA 膜市场规模为 162 亿元,中国 PVA 膜市场规模为 63 亿元。



LCD 主要应用在电视、显示器、笔记本、手机等领域,其中 70%需求来源于电视领域。一方面手机、电脑等消费电子消费的增加带动 LCD 需求增加,另一方面 LCD 液晶显示屏 的大屏化推动 LCD 用量增加,据群智咨询,全球 TV LCD 面板平均出货尺寸由 2016Q1 的 42.6 英寸增加至 2020Q1 的 46.1 英寸。光学膜是 LCD 面板生产的关键原材材料,光 学膜行业发展和 LCD 面板年产出具有同步效应,因此随着 LCD 出货面积的增加,将推升 光学膜需求。
全球面板产能转移,光学膜有望享受国产替代红利。据 WitsView 数据,截至 2019 年底, 大陆大尺寸液晶面板产能面积市占率已达到 41%,远超韩国和台湾地区,位居全球第一。随着以京东方、华星光电为代表的大陆面板厂商新产能的持续释放,预计 2021 年底中国 大陆大尺寸液晶面板年产能将进一步提升,达到 57.8%。
但由于我国光学膜行业受国外厂商技术封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液晶显示器用光学基 膜在内的光学膜等上游原材料 70%产能集中在三菱树脂、东丽、帝人、杜邦、可隆、SKC、 东洋纺为代表的国际巨头企业,具有很大的进口替代空间,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国内光学 膜生产企业陆续取得技术突破,光学膜产品进口替代空间较大,有望打破光学膜产品的垄 断格局。


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2019 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已达到 579GW,同比增长 20.09%。其中新增装机容量为 97.6GW。我国已逐渐成为全球光伏第一大市场,我国光伏累计装机 容量从 2010 年 1 GW 增长至 2019 年 205 GW,CAGR(2011-2019 年)达到 80%,占 据全球总装机量的三分之一。虽然近两年国内光伏市场受到 5·31 新政的影响,新增装机 容量持续下降。但随着持续推进平价上网和强化光伏并网消纳以及近期十四五可再生能源 发展规划的政策导向,据 IHS Markit 预测,2020 年国内新增装机容量市场规模有望恢复 到 45GW 水平。


太阳能电池背板是一种位于太阳能电池板背面,对太阳能电池起保护和支撑作用的电池封 装材料。目前主流的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一般具有三层结构:外层保护层氟膜材料、中间 层 PET 基膜以及内层氟膜材料。虽然近年来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拉动国内 背膜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但太阳能背板膜等电池组件封装材料,技术门槛高,仅有部分 企业实现背板膜的产业化生产。按照平均 1GW 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需配套 650 万平方米 背板,每平米背板消耗 PET 基膜 1.05 平米的口径估算,预计 2020 年国内背板基膜市场 需求约为 3.07 亿平方米,同比增长 49.8%。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以来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行业研究 2018年—2020年文章汇总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1. 人工智能研究 | 国家工信安全中心发布《AI新基建发展白皮书》

  2. 工信部印发《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

  3. 最新修订!《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发布

  4. 2020年通信业运行情况如何?工信部发布统计公报

  5. 通信行业2021年投资策略:关键词,出海、下沉、流量

  6. 2020年中国移动应用趋势洞察白皮书-应用体验变革篇

  7. 2020中国移动游戏质量白皮书

  8. 2020年移动设备生物特征识别行业报告


文琳行研报告,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资讯》每日提供最新信息。欢迎关注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可查阅

  1. 一则传言引发股市、债市、期市跳水,央行紧急报案!发生了什么?A股后市如何?
  2. 大盘点: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建设概况
  3. 钱疯狂涌入中国,央行发出暗示,注意钱包
  4. 钱,突然变“贵”了!
  5. 海航破产重整六问六答:破产重整有何影响?相关理财产品兑付怎么办?
  6. 深陷裁员传闻,时代中国:千亿阵痛!
  7. 彻底疯了!美国散户逼空战火越烧越旺,“占领华尔街”再现!券商宕机、禁止开仓……惊动白宫和美联储!
  8. 赖小民为何被判死刑?

《文琳阅读》每晚经典,欢迎关注!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

公众号 :文琳阅读

  1. 醒来!( 写的真好 )

  2. 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能直面自己的“坏”

  3. 被刷屏的英语神翻译走红:简直就是英语16级的水准啊

  4. 纪录片丨《梁思成与林徽因》全8集,了不起的民国人物!

  5. 音乐欣赏:俄罗斯经典歌曲大合唱,姑娘唱得真欢乐

  6. 腊肉直接炒,难怪咸又硬,多做3步处理,软嫩又筋道,鲜香不油腻

  7. 每天学一味中药,燕窝!

  8. “核酸检测”英语怎么说?“隔离”的英语怎么说?

公众号 :就业与创业

  1. 上海流调轨迹曝光后,他又火了:这座城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2. 被曝索赔9.2亿后,郑爽连夜贱卖豪宅:12年赚了12亿,可我还是很穷!
  3. 两个男人,“基情”创业,赚了700亿!
  4. 官场微小说:丁局的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