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数字就业新职业新岗位研究报告
❑ 导 读
新业态催生新职业,新职业带动新就业。
来源 | 微信公开课(转载请注明来源)
日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微信发布了《2021数字化就业新职业新岗位研究报告》。报告指出,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整体呈现数字化、智能化的大趋势,数字技术对就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当前,数字孪生技术、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基础设施云化、中台化、移动化,企业的组织形态、研发设计、管理方式、生产方式、销售服务也随之而变。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服务化,催生了就业创业的新业态和新模式。
世界经济论坛《2020未来就业报告》(The Future of Jobs Report 2020)预计,到2025年,新技术的引进和人机之间劳动分工的变化将导致8500万个工作岗位消失,同时将创造970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未来20年,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等技术的进步,将使中国就业净增长约12%。
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数字生态广泛连接了海量用户,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助力,新模式、新业态不断生成,传统行业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衍生出更多就业机会和众多新职业新岗位,也产生了数字化就业独特人群和地域特征。
新型数字化就业主要特征
岗位特征:新职业新岗位不断涌
产生数字就业新岗位
2021年3月,人社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正式发布“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师”“智能硬件装调员”等18个新职业信息。
催生专业服务新领域
数字经济背景下,互联网平台作为传递信息、对接供需的重要渠道,普遍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以便对接使用主体的个性化需求。
推动传统岗位新升级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代表着新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正驱动着传统行业的融合创新,改变着传统的商业逻辑。
岗位数字化程度加深
微观层面看,每个就业者的就业空间也在发生变化,企业数字化转型中,远程办公的工作形式早已进入企业探索的方向。
区域特征:就业向中西部延伸,加快区域协调发展
数字化就业逐步向中西部延伸
数字化就业目前仍然集中在东部地区,但是已呈现向中西部城市延伸的趋势,有助于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数字化就业持续下沉,三线及以下城市成为创业就业新阵地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国家大力支持个体经营、非全日制等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借助数字生态,三线及以下城市已成为创业就业新阵地。
年轻人率先抓住低线城市就业机会
由于二三线城市依然能分享数字红利,数字化就业释放极大吸引力,年轻人的就业选择无需局限于人才供需不平衡的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
数字生态助力后发地区脱贫增收
视频号等工具为农民提供了直接触达消费者、多形式展示农产品的平台,同时提供便捷的销售渠道和支付工具,能够有效改善贫困地区困境,为农民带去就业机会和收入。
劳动者特征:就业门槛不断降低,微经济成就业新生力量
就业学历门槛放宽,就业吸纳能力不断增强
数字时代,一方面,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学力”比学历更重要,对有专门技术的人才需求较高,学历门槛逐步放宽,释放出更多的创造力和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数字生态就业岗位需求多元化,部分岗位对工作经验和学历要求较为宽松,专业知识与数字技能方面相对欠缺的人群在数字生态能力和数字化工具的帮助下,也能快速学习投身数字生态就业,数字生态就业吸纳能力不断增强。
疫情催化全职劳动者占比上升,“副业”变“主业”
2020年受疫情影响,微经济成为稳定就业形势,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此外,数字生态用工模式逐步走向成熟,与新职业逐步更好地相匹配、相衔接,为就业者提供了更加自由的工作范式,员工逐渐体会到灵活用工带来的好处,开始“转正”新职业赛道。
数字技术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助力“稳就业”
在线上支付、小程序、智慧零售工具以及高效协同的物流网络等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的工具支持下,数字生态为残障人士、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妇女、退伍军人等就业重点帮扶人群打开了就业新空间。
年轻人社保覆盖率较低,就业保障需要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加强灵活就业等新就业形态的保障,为稳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还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平台、用工企业、从业者多方合力,探索适合灵活就业新形态的劳动保障体系,更好的促进灵活就业发展。
数字化就业发展趋势展望
数字化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新基建加快推进、互联网演进升级,很多新技术都从概念快速步入大规模应用。
数字化就业形态日益灵活
数字技术、互联网平台等打破了传统组织边界,向个体提供市场、研发、生产等资源,降低个体进入市场的壁垒,个体不必进入传统企业就可以从事经济活动。
数字化就业走向包容普惠
随着中国网民规模达到9.4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7.0%,我国不同地域在信息基础设施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构建公平和效率兼顾的包容性数字创新体系,将在弥合数字鸿沟的同时,催生一系列新职业,为稳就业带来更多可能。
数字化就业政策陆续完善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日益影响和渗透各行各业的发展,数字人才规模需求也不断扩大,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从数字社会中的公众生活以及技术与产业发展的需求出发,建立数字素养和数字能力体系。
数字化就业保障全面覆盖
新业态劳动用工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未来,适应新就业形态的用工和社保制度将进一步完善,更好地帮助新职业和灵活就业人员融入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
加快推动数字化就业发展的建议
建立完善数字化就业管理制度体系
加快相关政策法规、行业规范标准制定。研究制定非标准劳动关系体系下,相关方权利责任、社会保障、劳动基准方面的规范,补齐短板。建立适合数字化就业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和劳动监察制度,做好底线保障。完善分行业、分地域、分平台的灵活就业群体工会建设,加强群体权益保护。探索灵活就业的统计指标建设。既设定全职和灵活就业新增、失业率等数量指标,也综合考量就业质量的发展变化,包括工时、薪酬、保障体系、从业年限、工作环境等。制定细化的配套政策,提高社会对灵活就业的认可度,发挥统计指标引导作用。
优化数字化就业服务体系
打通政府、行业、企业间各层数据,建设一站式就业信息及服务平台,为劳动者提供政策咨询、事务办理服务。持续完善新职业认定,加强对职业能力与发展的研究。加强对数字化就业、新职业的正面宣导工作,使从业者有规范、有方向、有榜样、有出路。鼓励互联网平台加强普惠措施,向特殊人群适度倾斜,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指导服务,让更多普通劳动者和生产者共享平台发展红利。
建立数字化就业学习和培训体系
打通政府、行业、企业间各层数据,建设一站式就业信息及服务平台,为劳动者提供政策咨询、事务办理服务。持续完善新职业认定,加强对职业能力与发展的研究。加强对数字化就业、新职业的正面宣导工作,使从业者有规范、有方向、有榜样、有出路。鼓励互联网平台加强普惠措施,向特殊人群适度倾斜,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指导服务,让更多普通劳动者和生产者共享平台发展红利。
报告如下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以来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行研报告,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阅读》每晚经典,欢迎关注!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
公众号 :就业与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