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智能驾驶的十大变革与趋势
(报告出品方/作者:兴业证券,戴畅、赵季新、董晓彬)
一、整车均价:智能化引领车价上升
1.1 过去:燃油车时代,同级别汽车价格趋势性下降
燃油车时代:技术进步+规模效应→生产成本降低→ 汽车价格下降。汽车生产从最早期手工作坊式生产,发 展到到工业流水线生产,再到汽车平台的引入以及后期模块化平台的进一步应用,生产效率提升,成本降低, 价格下行。单车售价相比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下降。桑塔纳、捷达、朗逸、卡罗拉、凯美瑞等车型价格历年趋势性下降。同级别燃油车的均价趋势性下行,过去整车市场空间的动力,主要来自消费跨级别的升级。从一般到豪华, 从小车到打车,从轿车到SUV。
1.2 中期:智能驾驶初期,产品升级价格提升
电动智能汽车相较同级燃油车配置提升、功能提升。主流的高端电动产品配置优于BBA,智能化功能强于BBA。
1.3 远期:车价下降但稳定在比燃油时代更高水平
成本端:电动智能车的规模化使三电、感知系统、AI芯片等成本下降。 目前,一辆C级电动车的制造总成本约为2.02万欧元,高于同等型号的汽油车成本(约1.39万欧元),预计 随着技术和规模化的发展,预计2030年电动车的制造成本将降低21%。电动汽车取消了内燃机,也不需要考虑排气和抖动等问题,核心为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从主机厂 开发角度讲,模块化成本计算更为容易。
单车ASP:中期成本和附加值均有所提升,远期规模化后硬件成本将有所下降,但是因为智能驾驶(更好的 驾乘体验)附加值,未来单车ASP将稳定在更高水平。
整车市场空间(同样的整体销量增长中枢下):燃油车时代末期,跨级别的消费升级动力减弱,叠加同级别 燃油车价格趋势性下行,整车市场空间增长乏力;电动智能时代,消费结构升级获得新的引擎(同级别车的 燃油变电动智能,均价提升),整车市场增长获得新动力。
二、整车能力:从工程制造到科技消费
2.1 整车能力:需求变化→产品变化→能力要求变化
消费者需求多元化,不同客群需求差异巨大。不同性别、年龄段、职业、国别的消费者购车诉求和产品偏好差 异巨大,例如,80后更注重品牌和质量安全,90后更注重外观颜值和服务。对整车厂而言,需要获得更精准的 用户画像,更多维度的市场数据,才能精准切入细分市场,满足差异化需求。
智能电动产品变化:电动化(动力强/安静/震动低/节能),智能化(智能驾驶/智能服务/OTA),对 整车开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整车核心能力要求从工程制造到科技软件升级:①产品定义的要求提升,需要挖掘更多蓝海细分 市场;②对电子电气架构、AI算法方面的研发要求更高,需要软硬件复合人才;③客户价值挖掘 需求提升,需要更多的用户运营能力
2.2 自主能力提升:产品定义能力
产品定义能力:自主品牌继续提升,20-21年传统自主与造车新势力均推出有力爆款车型。有效的 差异化定位与技术升级是产品成功的重要原因!
营销与运营能力:以用户为中心,了解用户需求,提升用户服务体验 ;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企业均在用户运营维度加大变革。
三、整车格局1:不一样的自主崛起
3.1 历史上自主的两轮崛起:轿车+SUV
①08-09年,自主轿车与交叉型乘用车受益于“汽车下乡+小排量购置税减 半政策”而放量。后由于合资车企加大导入低端车型而市占率下行;②14-18年,受益于“SUV红 利+小排量减半购置税政策+造车能力提升”自主纷纷推出爆款SUV车型,市占率得到提升。
3.2 自主最新的崛起:电动智能时代的先发优势
电动智能助力自主品牌市占率提升:①自主品牌相对合资车企率先拥抱电动智能的变化趋势,纷 纷推出电动智能车型,抢占先发优势;②自主品牌造车能力提升,夯实底层制造基础,具备了与合 资车企正面竞争的实力。
3.3 自主的新崛起:平台化+混动化,制造技术突破
模块化平台研发渠道突破进展。19-20年,长城、吉利、广汽为代表的传统自主 推出整车模块化平台,增强产品研发效率,通过模块化设计提升规模效应,降低整车BOM成本;
混动总成。19-20年,长城、吉利、广汽为代表的传统自主品牌纷纷推出整车模 块化平台产品,增强产品研发效率,通过模块化设计提升规模效应,降低整车BOM成本。
四、整车格局2:从扩张到分化再到集中
4.1 科技与消费公司入局,竞争加剧
扩张:科技、消费公司入局智能汽车领域。智能汽车是产业升级的重大风口,百度、小米、大疆、360、创维、OPPO、 美的等科技、消费公司在2021年在汽车领域均有新布局、新动作,纷纷创立智能汽车品牌,并将在未来几年内推出品牌 车型。展望未来,WAYMO,苹果预计也可能独立造车。
目前智能汽车参与者可分为四大势力:消费电子派、互联网派、传统燃油车派、造车新势力派。资源禀赋 和优劣势各有千秋。
4.2 参与者的分化,自建体系与拥抱第三方
自研智能驾驶系统与拥抱第三方系统。
部分车企布局全栈自研,定位 “造车界的苹果”。新能源车智能化的核心,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芯片、 系统、算法、人车交互。头部车企代表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Autopilot”已经实现“芯片+操作系统+算法” 的垂直整合,形成“类苹果”模式的布局。
部分车企选择接入第三方智能驾驶系统。华为正在成为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新tier1。类似手机中和苹果抗衡 的安卓生态,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布局传感端融合和智能驾驶计算平台,提供覆盖自动驾驶云服务、车联网 云服务、三电云服务、高精地图云服务、V2X云服务的智能车云服务,并且帮助车企打造智能化、集成化热 管理系统。
五、整车估值:从“周期”到“周期+科技”
5.1 整车估值:商业模式重塑是整车估值重构的核心原因
汽车核心要素转变,软件、服务和数据将成为重要收入来源。智能车对于汽车行业的影响,可类比智能机对 手机行业的颠覆。传统车的核心元素在于汽车设计、动力总成、底盘和电子电气架构,硬件成本影响较大。而对于智能电动车而言,硬件绝非唯一最重要的元素,软件和服务也将置于突出地位。未来,汽车不仅仅是 出行产品,也将是移动数据终端,数据也将是车厂收入来源之一。
5.2 科技溢价的评判:市占率、智能驾驶技术、组织机制
溢价评判标准1:市占率。造车新势力放量,特别是在豪华车领域市占率提升后,获得了显著的估 值溢价。
溢价评判标准2:智能驾驶研发能力的储备深度
特斯拉:全球领先,纯视觉算法,算法自研+FSD芯片自研,分布式EE架构;
自主品牌:芯片需要外购,算法正在自研迭代,多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方案。
溢价评判标准3:更开放和高效的组织架构,让智能化与电动化的迭代开发更高效
长城汽车:学习华为IPD管理模式,让企业组织更扁平化,打造“强后台+大中台+小前台”的组织架构, 激活企业活力,提升研发效率;
理想汽车:针对制造、互联网服务、电动车、生态等领域打造不同的组织模式,寻求组织效率的最优化。
六、零部件价值:赛道重构与分化
6.1 智能电动背景下,零部件赛道分化
智能化和电动化正重塑汽车零部件价值链,整车价值量提升。其中,三电系统替代传统发动机成为核心零 部件,传感器、AI芯片、域控制器、智能驾驶软件系统等成为全新赛道,执行系统、车灯、玻璃、座舱等 价值量提升。
6.2 全新赛道:激光雷达+AI芯片上车,硬件预埋军备竞赛
激光雷达具备其他传感器不具备的优势,2021年激光雷达开启量产上车元年,小鹏、蔚来、极狐等车企明确搭载激光雷达。AI芯片加速上车,众多上市新车型开始使用AI芯片。
6.3 增长赛道:雷达、摄像头成为自动驾驶感知端主要增长点
自动驾驶的实现需要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端产品的保障,自动驾驶渗透率的提升拉动传感端 产品需求持续提升。
七、零部件格局:新型巨头TIER1与传统部件的集成
7.1 新时代新TIER1初露锋芒
华为定位软硬件系统集成商,产品分四大板块,成为国内首个可与博世对标的Tier1 厂商;Mobileye引领全球ADAS和自动驾驶视觉技术,与所有主要Tier1供应商合作,与超过25家主机厂建立合作。
7.2 不变赛道零部件集成化趋势
传统不变零部件集成化是智能汽车时代的行业发展趋势。 需求端,科技公司入局成为汽车行业新的OEM,简化供应链体系、缩短造车周期是他们最大的需求之一,以 特斯拉为代表,发布底盘一体铸造专利、集成电机、电控、传动箱,凭借技术集成思路简化供应链管理,从而将精力聚焦在智能驾驶技术开发。
7.3 主机厂格局变迁影响零部件格局变迁
欧洲汽车工业成就博世、大陆:博世、大陆创建于德国,汽车业务分别为全球第一、第二,主要客户为欧洲车企。日本汽车工业带动电装等日系零部件巨头:日本汽车厂商和零部件公司交叉持股,供应链较为封闭,日本汽车工业的发 展带动电装等日系零部件巨头跻身世界前列。
八、整车和零部件:产业链位置划分变化
8.1 汽车内部架构变化,整车和零部件产业分工变化
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从分布式向集中式发展,ECU中的算法控制被大量收编到域控制器中,整车长要掌控“灵 魂”需要打开“黑匣子”。零部件和整车厂的产业链划分会发生改变。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从分布式向集中式发展,整车厂开始解开并掌握整车计算硬件平台和软件、应用领域。
8.2 整车厂话语权分化
头部整车厂话语权更强:在智能驾驶时代,头部车企全面布局,建立全栈自研能力。 自研核心系统包括:传感端融合、自动驾驶决策算法、座舱系统、线控执行平台等。吉利的亿咖通正逐渐实现EC-EYES、EX-PARK、EX-DRIVE,布局传感器平台、智能算法平台以及高性能计算机终端。长城的毫末科技定位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产品覆盖自动驾驶算法、控制器平台、线控车辆平台,具备全栈自研究能力。
中尾部整车厂话语权更弱:自动驾驶系统方案的研发投入大,产出慢。部分厂商会选择第三方的系统集成方案。
九、销售渠道:热门商圈成为战略资源
9.1 过去:经销网点集成各类功能,主要分布在城郊
传统汽车销售模式下,经销商扮演重要角色。经销商与整车厂签订销售协议,提货后销售给C端和B端消费者。经销商的整 车销售利润来自产品差价和整车厂返点。另外,经销商往往提供保险代理服务和二手车交易平台,售后服务环节也有厂商 指定经销商参与。
4S店集成售前产品展示,销售金融服务,售后维修养护各类功能,占地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城郊路网附近 。 4S店是较为主流的服务集成形式,其中“4S”指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 信息反馈(Survey)。由于集成了售前售后各类功能,4S店往往面积较大,在成本和交通便利性等多重因素影响 下,4S店多分布于城郊路网附近。
9.2 转型:直营模式改变行业生态,经销商需要进行业务转型
直营模式改变行业生态。购车新模式下,消费者可绕过经销商,直接通过官网、小程序或APP订购车辆,也可 在新能源车企直营或授权的网点订购产品。直营模式提高信息传输效率,对厂商而言,一方面利于向消费者传达品牌理念,另一方面能够获得一手数据, 更直接把握市场动态。对消费者而言,产品配置、服务与价格等信息更加公开透明,购买体验更优。
9.3 未来:城市展厅成为体验展示中心,外围网点转型交付维修中心
新能源车企在城市商圈核心地带开设城市体验店,城市体验店具有产品展示,品牌建设和用户沟通的功能。相对于城郊4S店,核心商圈的门店流量更大。
传统网点营销功能退化,转型为交付以及维修中心。我国2020年全国授权4S店网点数量出现负增长,本田澳 洲在7月1日也宣布将取消实体4S店,已授权汽车经销商将无法销售新车,消费者将只能从官网预定。从网点 功能来看,传统购车模式下,消费者的选品与决策均须在线下实体4S店完成,而购车新模式下,产品的了解、 交流、对比、选配、订购等流程均可在线上完成,突破物理空间限制,线下网点仅保留交付与售后功能。
未来,城市展厅(直营或者加盟)将成为体验展示中心,外围网点转型交付维修中心。营销与交易环节的核心 在于人流量与便捷性,核心商圈的城市展厅具备优势,外围服务网点将逐步转型为交付维修中心。
十、客户运营:数字运营深度挖掘
10.1 从通过经销商间接触及到利用APP垂直运营
智能化发展,从间接到直接,打通信息流与交付流。智能时代,消费者需求多样化,“造消费者喜欢的车”比“造一辆好车”更加重要。消费洞察至关重要。
以前,经销商为客户运营的中枢,信息流与交付流均需通过经销商传递,消费者的品牌归属感不强,需求反 馈不及时。智能化时代,购车者通过官网,小程序,APP或社群直接与厂商对接,蔚来等车企还建立了车主 社群,品牌归属感增强的同时,信息流与交付流也更为畅通。
10.2 从通过经销商间接触及到利用APP垂直运营
信息流与交付流打通后,厂商直接获取用户信息和市场数据。传统模式下,生产经营数据利用度低,经销厂 商的销售与服务数据在本地端,销售软件、财务、报价、营销、CRM在不同的本地服务器和架构,厂商与市 场距离较远,无法快速跟踪市场动态,及时相应需求变化。造车新势力、合资品牌、自主品牌、国外品牌均开发了相应APP进行垂直运营,用户可与品牌方直接建立联系。车企APP具 有营销活动、售后服务等各项功能,同时蔚来等车企APP还构建了各类主题的用户社群,增强用户粘性的同时,掌握更多 维度用户数据。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
文琳编辑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构成投资意见,也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 wenlin-swl 微信联系删除。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以来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编辑
文琳行研报告,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阅读》每晚经典,欢迎关注!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