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肉鸡行业研究:供需、贸易和主要企业分析

1 肉类消费结构变迁

全球肉类消费结构 VS 中国肉类消费结构

中国肉类消费结构与全球结构存在较大差异。2021年,中国猪肉消费占比约相当于同期鸡肉消费量占比的3倍;对比全球猪肉:鸡肉 ≈1:1;预计2021年,中国鸡肉消费量占比达到21.82%,较2020年占比(22.97%)下降1.15%;

我国禽肉消费占比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肉类消费结构中,全球禽肉占比四成,中国占比不足三成。

我国禽肉消费以鸡肉为主,白羽黄羽为中坚消费品种

目前国内禽肉产消以鸡肉为主(约63%),鸭肉次之(约29%),鹅肉位居第三 (近7%)。目前国内鸡肉产消以白羽鸡(约41%)和黄羽鸡(约36%)为主,817肉杂鸡位居 第三(近14%)。

白羽肉鸡 VS 黄羽肉鸡

白羽肉鸡较黄羽肉鸡消费量更多。2018-2019年,受非洲猪瘟影响,鸡肉作为可替代产品的属性凸显,部分猪肉消费向鸡肉 消费转移,鸡肉消费增速显著;随着猪肉供给产能的恢复,部分替代的鸡肉会回流至猪肉,但仍有部分消费沉淀在鸡肉 消费内;

短期季节周期影响鸡肉需求,长期需求潜力巨大

从短期来看,鸡肉消费具有一定季节性特征:从2017-2021年下游白羽肉鸡及鸡产品价格 可以看到,白鸡价格大概率在3-4月、8-9月、11-次年1月处于景气上行阶段。三阶段分 别对应春节后开学复工、秋季开学及两节备货(中秋和国庆)、春节前备货。

长期需求潜力巨大:从长期来看,鸡肉消费具备持续成长的趋势。

谁在驱动食物消费需求的增长?

人口增长仍是驱动食物消费增长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拉动效应普遍大于基于人均收入/经济 增长带来的个人需求增长。

抛开全球趋势,国内鸡肉消费空间有多大?

1、我国人均鸡肉消费量处于全球较低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与其他成熟市场相比,我国人均鸡肉消费量较低,猪肉消费量“一家独大”,主要受我国传 统饮食文化影响;驱动人均鸡肉消费,尤其白羽肉鸡消费增长的关键因素:健康需求、消费人群年轻化;

2、人均鸡肉消费占比提升中

内因1:健康需求:鸡肉三低一高(低脂肪、低能量、低胆固醇、高蛋白)的营养优势能够满 足我国居民对健康饮食的日益关注,推动鸡肉消费量提升;从线上销售数据来看,鸡胸肉的 销量占鸡肉销量的一半左右,进一步佐证居民健康意识的崛起;(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内因2:消费人群年轻化:根据国际畜禽网调研显示,80后、90后鸡肉消费量明显高于其他年 龄段,预计此结构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外因1:餐饮业,特别是连锁快餐的扩张,带动鸡肉消费量增长

从销售渠道来看,白羽肉鸡以团体餐饮(32%)和餐饮/快餐(31%)为主。在近二十年餐饮行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受益于西式快餐在中国的布局,驱动我国鸡肉消费, 尤其白羽肉鸡消费量的增长。以正新鸡排、超级鸡车等为代表的的中式小吃推动小吃类鸡肉产 品的消费,鸡排,脆皮炸鸡等产品成为大单品。

外因2:餐饮连锁化

我国餐饮连锁化趋势明确。我国餐饮连锁化率对比欧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随着原材料成 本、人工、租金的逐步上涨,去厨师、去厨房化意愿不断增强,餐饮连锁化率有望上升;白羽肉鸡凭借规模化的养殖和屠宰优势,满足餐饮连锁化的供应链对上游食材的工业化、 规模化和标准化要求,持续推动鸡肉需求增长。

外因3:新消费场景快速发展

线上消费---外卖及新零售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及移动支付的普及促进了线上消费, 包括外卖行业的发展。根据美团研究院,2019 年小吃品牌排名 TOP10中,有五家以鸡肉 产品为主。鸡肉,尤其白羽肉鸡因价低质优等特点成为饭店和快餐店采购的首选。

消费方式变迁进行时

1、热鲜 VS 冰鲜 VS 冷冻

黄羽以活禽交易为主,向冰鲜转型进行中,多家黄羽鸡养殖企业在积极布局冰鲜屠宰产能;白羽以分割冻品销售为主,少数企业也在布局冰鲜业务;随着消费升级及消费理念的不断转 变,冰鲜化占比逐步提升;

2、熟食化:产品品类多样化

B端餐饮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和提升效率,会加大对深加工品的采购力度;C端消费者对便利 食品的需求逐渐增加,推动白羽鸡肉 “熟食化”;

熟食化有望抬升行业盈利中枢。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国深加工白羽鸡肉制品的市场规模 从2015年的143亿元到2020年的286亿元(年复合增速14,1%),预计2019-2024年复合增速 为20.1%。其次,深加工肉制品单价一般较生肉价格更稳定且更高(包含加工增值和品牌溢 价)。随着多元化产品组合的推出,熟食化未来发展空间可观。

2 鸡肉贸易流

我国鸡肉进口概况

从鸡肉进出口总量来看,我国禽肉进口>出口,其中鸡肉进口占禽肉进口的90%以上。鸡肉 进口中,以鸡爪,鸡翅类为主。2019年开始,禽肉进口大幅增加,主要由于非洲猪瘟导致近 两年国内整体肉类供应紧张,低价家禽产品替代作用明显,牛羊肉的性价比相对猪肉也更高, 推动了肉类产品进口的增长。

从肉类进口结构来看,鸡肉是我国第三大进口肉类,仅次于猪肉和牛肉。根据海关总署数据, 2020年,中国肉类(含杂碎)累计进口990万吨,其中猪肉进口439万吨(占比44%),牛肉 进口212万吨(占比21%) ,鸡肉进口143.3万吨(占比14.5%)。

从鸡肉进口来源来看,进口鸡肉主要来自巴西、美国、俄罗斯、泰国等,其中巴西是第一 大进口国。2020年巴西进口量达63.76万吨(占比44.50%)、美国(39.11万吨,占比 27.30%)、俄罗斯(14.16万吨,占比9.88%)、泰国(10.27万吨,占比7.17%)、阿根廷 (9.22万吨,占比6.43%),其余从智利、白俄罗斯、法国、波兰、乌克兰、土耳其进口。

我国鸡肉出口概况

我国的鸡肉出口主要以白羽鸡肉占主导,2014年至2019年,鸡肉出口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0.09%。按照出口国,日本为中国最大的鸡肉制品出口市场,2019年向日本出口鸡肉 19.3万吨,占出口总量的45.07%,欧盟是中国鸡肉的第二大出口市场,2019年向欧盟出口 鸡肉2.7万吨,占出口总量的 6.37%。

3 国内供给端

主要肉鸡种类

白羽肉鸡 :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白羽 肉鸡饲养国,我国白羽肉 鸡消费量已经超过其他种 类。通常,我们在超市买 的鸡腿、鸡胸大多是白羽 肉鸡,在肯德基、麦当劳 等快餐店吃的汉堡里的鸡 块、炸鸡等,都是白羽肉 鸡。

黄羽肉鸡: 黄羽肉鸡是我国的历史悠 久的本土肉鸡品种。生长 周期比较长,而且多以散 养为主,料肉比方面较白 羽鸡无优势,所以这种鸡 的成本高,售价也就更 贵,又因为这类鸡肉品质 和味道要更好一些,大多 走“高端”路线。

817杂交肉鸡 (aka 小肉 杂鸡) :817由白羽肉鸡的父本与常 规商品代蛋鸡的母本杂交 而成。相比于养殖白羽肉鸡, 817鸡苗便宜且父母代 饲养成本低,本身抗病 力更强,对饲养条件和 管理要求相对低。相比于快大黄鸡,817 能提前3天上市,而且 具有体型好、屠宰率 高、肉质不错、骨头较 软等优势。

白羽肉鸡代际周期

从祖代种鸡完全反映至商品代肉鸡需要2年左右时间。从祖代反映到第一只父母代种鸡需要 27周(6至7个月)左右时间,从第一只父母代种鸡反映到第一只商品代肉鸡出栏需要33周左 右时间。种鸡在生产过程中有高峰集聚的过程,因此从祖代种鸡完全反映到商品代肉鸡大约 需要2年左右时间。

行业周期影响供给水平

根据禽业协会公布数据,2021年1-9月,全国父母代存栏6636.94万套,同比增加10.17%,后 备2673.54万套,同比增加6.42%。在产种鸡存栏3963.40万套,同比增加12.86%。目前种鸡 存栏仍处高位。从月度数据来看,父母代种鸡月度周均销量,2017-2018年均在100万套/周以内,2019年仅 有4个月高于100万套/周以上,而2020年至今,仅有2020年2月低于100万套/周。父母代种鸡 销量较此前数年有明显增量。产能持续释放中,2021年1-9月,商品代鸡苗累计销量突破44亿羽,同比增加7.9%;1-9 月,商品代鸡苗均价3.38元/只,同比增加25.9%。

4 重点企业分析

竞争格局

自上而下,根据肉鸡扩繁系数,企业数量增加,上游繁育企业竞争格局相对稳定,下游龙头企业较多,规 模企业逐渐从养殖、屠宰加工环节的竞争扩大到全产业链竞争,农业向食品工业转型进行中。行业集中度 有望进一步提升,部分中小型企业及肉鸡农村合作组织将被规模化企业取代或收购,社会鸡模式占比正在 下降,对鸡肉价格影响力也在下降,而鸡肉产量大的核心企业还未对鸡肉价格形成主导性影响。

主要上市企业财务对比

盈利对比:产品价格是公司盈利水平的核心因素。各公司盈利受“鸡价”影响较大,和各 产业链环节“鸡价”联动性较强。其中,下游环节产品价格波动小,企业盈利表现更稳定。

企业财务对比

成长能力:(1)收入角度:如前文提到,各公司盈利受行业“鸡价”影响较大,和企业 所处产业链环节密切相关。(2)资产角度:2018-2019年超级鸡周期的到来,大批企业积 累了相当的现金流,龙头企业正加快提升规模化养殖或一体化水平,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同 时,市场竞争也在加剧。

报告节选:


来源:未来智库    作者:中泰证券 范劲松



文琳编辑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构成投资意见,也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 wenlin-swl  微信联系删除。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以来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行业研究 2018年—2021年11月文章汇总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1. 2020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

  2. 中国塑料包装物回收和再生现状白皮书

  3. 2021年环保双碳行业深度报告

  4. 2021年环保生物质发电专题报告

  5. 2021年全球可降解塑料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6. 2021年可再生资源行业研究报告

  7. 2021年可降解行业研究报告

  8. 可降解塑料深度报告:市场空间大,政策加码助力

文琳行研报告,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资讯》

提供每日最新财经资讯,判断经济形势,做有价值的传播者。欢迎关注





《文琳阅读》    有态度、有品位,阅读带来快乐,做时间的朋友,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