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计算机行业100页深度研究: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周期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信证券,熊莉,库宏垚,朱松)


1.信息产业十四五再上台阶,拥抱科技创新时代


开启十四五新阶段,信息产业迈向新征程。2021年12月,工信部连续发布三份重磅规划——《“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根据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规模以上企业软件收入突破14万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对基础和工业软件等关键软件的供给能力提出明确要求,如工业App要突破100万个;强调“软件定义”赋能实体经济新变革,开源重塑软件发展新生态,目标建设2—3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源社区。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集中体现。规划要求信息技术向制造业各领域加速渗透,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指数提高至105;明确提出以标准化加速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规模化普及,普及率要达到45%。


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大数据产业2025年目标突破3万亿,年复合增速达到25%左右。我国正在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广东、江苏等地已率先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深圳、上海等地已出台数据条例,数据要素重视程度空间。


多省市发布“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明确研发投入要求。在当前我国科技产业面临多方背景下,科技创新是我国当前全力寻求的破局之道。在国家整体规划之外,多个省市也纷纷做出“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其中北京、江西、福建、湖北等地对研发投入做出明确要求。根据2021年初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要大于7%,同时还首次设置基础研究经费指标,要求基础研究经费占比到2025年要达到8%以上。2020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4%,处于历史最高位置。从各地规划来看,十四五期间各地研发投入进一步加强;研发驱动下,新一轮科技创新周期即将来临。



计算机整体估值已回归,低配下机会大于风险。截止2021三季度,计算机板块的动态市盈率水平在52.47倍,从去年同期估值高点已经消化至近十年平均水平。尤其各细分领域龙头,估值消化超过一年,已回归合理区间。而根据最新的2021Q1-Q3数据,公募基金配置计算机的市值为981亿元,配置的比例在2.7%,严重低于过往平均配置比例。计算机板块自2020Q2的7.4%的配置比例持续下行,尽管在2021Q2环比略有上升,2021Q3又继续走低。计算机板块业务以企业和政府两端为主,整体上2020年导致今年板块预算和节奏发生波动。展望2022年,计算机板块业绩有望反弹,叠加科技创新新周期,当前计算机板块配置机会大于风险。



各行业软件定义趋势明显,创新点丰富带动新一轮增长。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软件定义”,软件在各类产业中已不断丰富生产能力和产品价值,将成为生产力升级、生产关系变革、新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汽车、制造、IT基础设施、能源、遥感、金融等各个领域均已呈现明显软件定义趋势,相伴而来的也是愈发丰富的产业创新增量。科技行业创新是核心驱动力,自动驾驶、国产化工业软件、数据安全、托管云、充电桩信息化、通导遥一体化、数字货币产业链等创新有望成为各行业新一轮成长爆发点。



2.汽车智能化下半场开启,高阶自动驾驶落地在即



广州车展拉响智能化军备竞赛,高阶自动驾驶落地加速。在本次2021年广州车展上,小鹏推出了P5和G9两个车型,蔚来的ET7首次亮相车展,造车新势力们继续强化其智能化的特点,此外,传统车厂也不甘示弱,长城旗下的沙龙机甲龙采用华为MDC自动驾驶芯片,同时配备二套华为智能驾驶计算平台,算力达到400TOPS,并搭载4颗激光雷达,车辆有效检测距离超200米,行人有效检测距离超150米。此外,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也亮相广州车展,该车是首款搭载华为鸿蒙OS的量产车型,也是首款搭载华为高阶自动驾驶ADS系统的量产车型。



传感器作为自动驾驶汽车的“眼睛”和“耳朵”,目前主流的自动驾驶传感器以摄像头和雷达为主。其中,雷达可分为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以及超声波雷达,摄像头则按其安装位置不同,可分为前视、侧视、后视和内置四种类型。



激光雷达是一种通过发射激光束来测量周围环境物体的距离和方位的方法,也是当下已知车载雷达中探测距离远,角度测量精度极高的一种。激光雷达可以准确感知周边环境的三维信息,探测精度在厘米级以内。激光雷达能够准确的识别出障碍物具体轮廓、距离成3D点云,且不会漏判、误判前方出现的障碍物,激光雷达普遍的有效探测距离也更远。与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相比,激光雷达具备高分辨率、远距离和视角广阔等特性。



芯片作为计算的载体逐渐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核心。在传统芯片行业,常用算力、功耗和面积三大指标来衡量性能。由于自动驾驶功能对算力极高的追求,峰值算力成为衡量自动驾驶芯片的最主要指标。一般来说,自动驾驶SoC芯片主要可以分为CPU、GPU、FPGA和ASIC四类,当前CPU和GPU相对主流,FPGA和ASIC也正在逐渐崛起。



高阶自动驾驶对算力的需求呈指数级上升。产业界普遍认为,L2级的自动驾驶需要>10 TOPS的算力,L3级需要100~200 TOPS的算力,L4级需要400~600 TOPS的算力,L5级可能至少需要>3000 TOPS的算力。每增加一级自动驾驶等级,算力需求则相应增长一个数量级。根据英特尔推算,在全自动驾驶时代,每辆汽车每天产生的数据量将高达4000GB。



在软件定义汽车的发展浪潮中,最核心的两大产业趋势便是汽车EEA架构与SOA架构的演变,前者决定硬件“土壤”,后者决定软件“基石”,两者共同推动汽车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发展。



EEA架构是汽车智能化的硬件“土壤”。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大量来自消费电子行业的ICT技术与应用横在进入汽车领域,这也对汽车自身的计算能力和架构系统产生了更高要求。汽车EEA架构就好比是发展智能驾驶的土壤和基础,更是决定其智能化程度的关键;



SOA架构是汽车智能化的软件“基石”。智能网联汽车的功能特性多是依靠软件实现的,但传统嵌入式汽车软件开发方法,难以支撑汽车软件规模和复杂度的指数级增长。汽车产业也在从IT技术领域引入先进技术,面向服务SOA架构被认为是能够支持未来汽车软件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SOA就是要求各个控制器,把自己的能力,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出来,以此来构建一个与车型、芯片、操作系统无关的灵活可变的平台系统。



“一块芯片、多屏互”将成为智能座舱未来趋势,单一芯片可以降低系统复杂度以提高安全性能,并降低成本预算。通过融合云侧终端和V2X场景,底层芯片和车载系统根据各个电子控制单元(ECU)反馈的数据进行计算,了解汽车行驶状态以及各项参数指标,调配车辆至最佳行驶状态。以液晶显示器为例,传统机械仪表盘难以承受大量行车数据,液晶仪表盘通过升级芯片并引入云端数据,构建智能座舱交互平台和界面,未来将升级裸眼3D仪表盘。



高通在智能座舱芯片领域一骑绝尘。从高通2014年推出第一代座舱芯片602A开始,再到第二代820A以及第三代8155芯片,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能够发现,近期最初的新车型其座舱几乎都是搭载了高通8155芯片。



3.工业软件“长坡厚雪”,关键环节国产替代需持续关注



政策不断加码,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进程。11月30日,工信部在《“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8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8%,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45%。截至目前,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54.6%、69.8%和74.2%,“十三五”以来分别增加9.2、14.9和12.2个百分点。



智能制造升级迫在眉睫,工控系统软硬件是重中之重。在人口老龄化,用工成本上升的趋势下,为了维护我国制造业支柱地位,智能制造升级是必然方向。以PLC、DCS、SCADA、MES为代表的工控系统软硬件是制造业转型的核心,虽然国外厂商仍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但国产替代已经开启。



受深厚工业化基础培育,外国工业设计软件公司先发优势明显。总体来说,由于欧美的工业基础较国内发展来说较早,所以与工业产业相伴相生的工业设计类软件发展较好,我国的厂商总体处于追赶状态。受益于我国庞大的工业基础、较快的发展速度以及工业强国的战略决心,我国的工业设计类软件厂商有望借势崛起。



4.数据安全领衔,零信任和芯片开启新一轮安全创新周期



与现实映射,网络与数据安全相辅相成。网络和数据安全并非相互独立,在建设过程中必然是相互融合的。网络安全主要作用于流量,对人的管控。数据安全则类似于家庭里,将最有价值的金钱(如同数据)进行严格保护,如对保险柜加密、每个成员收入和支出的审计、不同成员的使用权限、金钱合作方银行账户的管理等,即数据安全需要对数据全生命周期的保护。(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IAM成为企业数字化发展的必备环节,具备主动需求场景。随着各类OA、ERP等信息化应用不断丰富,IAM应运而生,其目的是让正确的人或物,有正确的权限,访问正确的资源,在访问对象的管理和信息传递中承接关键作用。IAM为企业带来四大价值:第一,提升账户管理、应用接入等效率;第二,满足等保、GDPR等政策要求;第三,降低运维成本;第四,保证认证、授权、审计安全。



为CPU“减负”,DPU有望成为数据中心“第三颗主力芯片”。随着数据量暴涨,以及网络带宽不断提升,CPU在网络层的性能开销越来越大。因此DPU应运而生,其作为CPU的卸载引擎,接管网络虚拟化、硬件资源池化等基础设施层服务,释放CPU的算力到上层应用。2020年10月,英伟达正式发布BlueField-2 系列DPU,是基于Arm架构的可编程数据中心芯片。之后,Intel、Marvell以及国内创业公司也陆续推出DPU产品。左江科技成立了成都北中网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可编程网络安全芯片的研制,预计2022年下半年DPU流片返回。



等保2.0新测评模板倒逼企业增加安全投入。2021年6月等保2.0的测评报告模板发生了重大修订,如评分标准调整,数据作为独立测评对象等。从官网案例来看,原来企业某系统80以上,乃至90多分都是非常现象,但是在新模板下,该系统测评下来可能只有60多分,甚至更低。因此,新模板将倒逼企业进一步增加安全投入,新兴的态势感知、审计类产品、数据安全产品、APT防护和蜜罐等均会加大采购需求。参考2019年等保2.0第一年实施,安全行业增速明显回升;等保新规带来切实增量后,各安全厂商均会受益。



数据安全法、关基条例等政策陆续落地,为2022年安全预算增长再添筹码。数据安全法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在今年正式实施,在十四五规划中,也是各个地方纳入建设和预算考量的重点。如关保是在等保2.0和密评基础之上展开,虽然其覆盖范围仅限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但是其要求更严格。关保也明确提出了设立机构、配备人员、保障经费;安全行业预算2022年有望逐步回暖。



5.云计算关注新业态模式,SaaS应用有望加速渗透



全球公有云增速放缓,IaaS和PaaS增速较高。根据Gartner数据,全球云计算保持稳定增长,2020年整体市场达到2083亿美元,增速放缓至13.1%;但是对于未来两年预期,全球公有云有望重回高增长。2020年全球IaaS市场达到592亿美元,PaaS市场达到463亿美元,增速相对较快;SaaS市场达到1028亿美元,增速较低,但整体依然是云市场最主要的部分。



后疫情时代,国内SaaS应用有望加速。国内SaaS规模发展整体并不如IaaS,发展也是几经曲折;2020年疫情下,社会各界对数字化转型更加认可,SaaS化的各类服务和应用开始呈现加速之势。



6.双碳绿电催化电力IT,充电桩IT海外市场已爆发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坚定。我国碳中和目标隐含的过渡期仅为30年, 因此未来碳减排任务艰巨。能源领域是我国碳减排的主战场,而电网是推动能源转型和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的枢纽。2020年全社会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26%,预计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在2030年和2060年有望分别达到约35%和70%。其中,清洁能源占比将从2020年的24.3%进一步提升至2060年的90%。



“三型两网”推动电力IT建设持续高景气。2019年国家电网提出了“三型两网、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其中“三型”是指枢纽型、平台型、共享型企业;“两网”是指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电力物联网和智能电网相辅相成,共同承载数据流、业务流、能源流,打造能源互联网,为各类业务赋能。因此物联网和智能化不断推动电力IT建设。



充电设施短缺已经成为抑制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空间广阔。展望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欧美各国大力发展充电设施推动产业发展。截止2020年底,欧盟共有电动汽车224万辆,公共充电桩226,000个,其中慢充桩(<22kW)占比89%,快充桩占比11%。截至目前,美国共有公共充电站43744座、公共充电桩106997个,其中快充桩18924个。美国政府此前宣布,计划到2030年建立1个由50万个公共充电桩组成的全国性充电网络。



7.遥感市场加速打开,核心公司受益明显



遥感卫星主要分为陆地、海洋、气象卫星。人造卫星在用途上可以分为遥感卫星、通信卫星、侦查卫星、导航卫星、探测卫星等。其中,遥感卫星是指安装了遥感探测器,利用探测器获取远端的电磁波信息的卫星,包括对陆地、海洋以及气象的常态化监测。遥感卫星按照观测对象和目的的不同又被分为陆地资源卫星、海洋卫星和气象卫星等:1)陆地资源卫星,主要是探测陆地资源与环境系列指标,观测对象较多且较为精细,对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要求较高;2)气象传感卫星,主要探测地球云层覆盖分布、云层温度、水汽分布等动态变化对象,对观测周期要求较高;3)海洋遥感卫星,主要对海水进行检测,通过对光谱信号分析出海水盐度、叶绿素浓度等,由于海洋对象相对接近,光谱反射率差异不大,因此对遥感的光谱分辨率要求较高。



遥感产业快速增长,公司中长期逻辑顺畅。随着遥感卫星发射数量的提升以及卫星上载荷精度的提高,遥感数据在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上已经达到了可以大规模应用的条件。由于遥感数据的应用,使得在很多场景上实现了生产力的提高,对原有信息化的解决方案形成降维打击。比如监测火灾,通过遥感数据对图像以及光谱数据的分析,可以有效替代现有摄像头等物联网系统的解决方案,效果好,成本低。



8.金融改革逐步深化,行业景气度依旧高企



金融改革逐渐深化,未来金融市场的业务会更加开放,更加丰富,更加多元化。由于金融科技公司主要服务于金融市场的发展,而我国的金融市场由于建设时间相比海外而言较短,所以需要以政策的形式不断完善市场发展。从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进展来说,目前改革进度推进逐步深化,从资管新规的推出,到理财子公司的成立,到科创板的推出,到创业板注册制的推出,到国内市场对外资券商和资管机构的放开,到公募投顾和公募Reits的推广,到上交所新债系统的推出,到北交所的成立开市等,都反映了我国金融改革的进展顺畅,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改革的深入,未来金融市场的产品会更加丰富,金融机构开展的业务会更加多元化,国内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也会更加紧密。由于每次金融改革的推进,必不可少的要IT系统的支撑,所以金融科技公司的业务景气度维持高企。



“10+1”试格局点形成,国内数字人民币推进顺畅。数字货币得到了各个国家的关注,我们国内对于数字人民币的研究早就开始,早在2014年的时候央行就成立了数字货币研究小组,对法定数字货币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在2020年内在全国各地都进行了数字人民币的试点,目前已经形成了10+1的格局,其中包括了深圳、苏州、雄安、成都、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等10个城市的试点,以及冬奥会的大规模试点应用。从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的情况可以看出来,基本上试点的场景已经涉及了餐饮、超市、医疗、出行、兑付、跨境支付等各个方面 ,也会未来数字人民币的进一步推出和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


文琳编辑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构成投资意见,也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 wenlin-swl  微信联系删除。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以来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行业研究 2018年—2021年11月文章汇总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1. 2021年核电行业深度报告

  2. 2021年风电行业研究报告

  3. 电力行业深度研究及2022年度投资策略:双碳第二乐章如何谱写?

  4. 储能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5. 储能行业分析:海外发力、用户侧比拼

  6. 2021年新能源发电行业研究报告

  7. 2021年光伏产业链深度研究报告

  8. 2021年铝电极箔行业研究报告

文琳行研报告,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资讯》

提供每日最新财经资讯,判断经济形势,做有价值的传播者。欢迎关注





《文琳阅读》    有态度、有品位,阅读带来快乐,做时间的朋友,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