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汽车行业投资策略:供需端催化零部件成长,智能化引领发展趋势

(报告出品方/作者:东北证券,李恒光)

1.新能源汽车高歌凯进,来年增长可期

1.1. 回顾:新能车加速渗透,低端和中高端车发力

2021 年新能车销量有望超过 320 万辆,渗透率达到 15%。根据乘联会数据,2021 年 10 月份乘用车批发量 198 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批发量 36.8 万辆,环比增长 6.3%,同比增长 148.1%。2021 年 1-10 月份,新能车累计批发量 236 万辆,渗透率 达到了 14.3%。从销量角度,2021 年新能车月度销量屡创新高,月销量有望突破 40 万辆,年销量有望达到 320 万辆,受芯片短缺等影响,10 月份新能车销量在汽车销 售旺季并未表现出超预期增长,但随着以 ST 马来西亚封测工厂为代表的芯片产能 逐渐恢复,11 月和 12 月份,新能车月销量有望超过 40 万辆。从渗透率角度,2015 年-2020 年间,新能车渗透率从 1%增长至 6.5%,而 2021 年新能车渗透率有望达到 15%,新能车市场迎来大爆发。

低端 A00 和高端 B/C 车型成为新能车爆发增长点。2021 年新能车市场呈现出“纺 锤形”结构,微型电动车及高端豪华电动车成为增长两级,占据了新能车销量的 70% 以上,而 A0 和 A 级电动车市场销量一般且以运营端为主,尚未迎来爆发。A00 车 型细分中,低端 A00 售价 3-5 万,以宏光 Mini 为代表,中高端 A00 售价 5-10 万, 以长城欧拉黑猫、零跑 T03 为代表。其中宏光 Mini 的月均销量已突破 4 万,而黑 猫、零跑 T03 的月均销量在 5000 左右。高端 B/C 车型主要以造成新势力为代表, 根据各企业公布的数据,小鹏、蔚来、理想三家造成新势力汽车单月销量均已破万。

小鹏汽车 2021 年 11 月总交付量 15,613 台,环比增长 54%,同比增长 270%,成为 国内造车新势力中销量最高的车企。理想汽车在 8 月交付量达到 9433 辆后,9、10 月受缺芯影响均未破万,且降到不足 8000 辆的水平,而 11 月迎来爆发,理想 one 单车交付达到 13485 辆。蔚来汽车 9 月份新车交付量首次“破万”之后,受缺芯和 自身产线升级影响 10 月的销量“腰斩”,只有 3667 辆,而 11 月恢复正常,交付 10878 辆。


1.2. 展望:为什么看好明年新能车市场继续高增长?

1.2.1. 新能车销量驱动力发生变化,C 端需求成绝对主力

新能车市场底层驱动力已经转向由政策、供给端、需求端多因素驱动。在新能源补 贴不断退坡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政策端的驱动力由直接的财政补贴慢慢转向软性 的行政措施,新能源汽车对补贴的依赖性正在降低,开始回归自然生长。带有约束 和激励性质的双积分政策,限牌城市的牌照红利,以及充电桩纳入国家新基建成为 国家推动新能车发展的主要手段。从供给端,新能源车企不断规划新车型和增加产 能投资成为供给创造需求的典型,以 A00 车型为例,在宏光 Mini 出现在市场之前, 国内微型电动汽车几乎绝迹,以宏光 Mini 和面向女性用户的欧拉系列车型为代表 重新点燃了 A00 市场。

从需求端,随着市场培育程度不断加深,技术进步及续航里 程不断提高等因素,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不断改善,以特斯拉、蔚来、小鹏、 理想等代表的车型主打高端电动车市场,其科技感、未来感属性提供了更多差异化 产品,获得了消费者的拥趸。从终端销量反馈,根据交强险数据,新能源运营端比 例不断下滑,根据估算,2019 年销售的新能源汽车 40%用作了运营车辆,而 20 年 大约 21%,21 年上半年大约 15%,运营端比例不断下滑,C 端需求成为新能源车型 的绝对主导力量。


1.2.2. 芯片短缺缓解,被压制的产能和需求有望释放

芯片短缺问题有望在明年 Q1 得到缓解,压制的产能和需求将得到释放。汽车缺芯 问题自从 2020 年开始显现,一直持续至今,根据 Auto Forecast Solutions 的数据, 截至今年 11 月 14 日,因芯片供应短缺已造成全球汽车市场减产 1009.7 万辆。其中 欧洲今年累计减产量为 285.9 万辆,北美洲累计减产量为 315.2 万辆,亚洲(除中国 外)累计减产量为 169.6 万辆,中国市场累计减产 198.1 万辆 ,占总减产量的 19.6%。预测今年全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或将达 1126.3 万辆。

聚焦到国内市场,由 于新能车体量还较小以及部分低端车型不需要用到芯片等因素,芯片造成的影响主 要在燃油车,但新能源市场的扩张也明显受到一定影响,由于 ST 马来西亚封测工 厂疫情、英飞凌转向系统芯片短缺等问题,10 月份新能源汽车批发量为 36.8 万辆, 相比 9 月份的 35.5 万辆,在汽车销售旺季并未表现出超预期增长。但随着芯片产能 的逐渐恢复,新能车销量会逐渐恢复正常,而且由于供给端短缺,市场需求还在被 压制,有望在明年迎来爆发。

1.2.3. 供给持续增加,各车企不断推出新车型

新能源车型推出速度在不断加快,造车新势力、自主品牌、合资/外资车企全方面发 力。据不完全统计,明年预期有 80 款左右的新能源车型上市,涵盖主流的造车新势 力、自主品牌、合资/外资车企等。在新能源车中,A0/A 级车还是蓝海,主要是传 统燃油车的天下,这块汽车市场最大的蛋糕在未来有望诞生多个爆款车型。在插电 混动领域,自主品牌混动系统在今年全面铺开,比亚迪 DM-i、长城 DHT、吉利雷 神智擎 Hi·X 等混动系统有望在明年带来较大增量。


2.新能车创造新需求,打开零部件增量空间

2.1. 空气悬挂,供需两端发力迎行业拐点

2.1.1. 市场空间

根据 Mordor Intelligence,2020 年全球汽车空气悬架的市场空间达到 60 亿美元,预 计 2026 年全球空气悬架市场空间将达到 90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超过 6%。其中亚 太市场将显著增长,而亚太地区的增长主要将由中国市场推动。我们认为,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搭载空气悬挂仍处于起步阶段,供应商在今年以及 2022 年获得的定点项目大多于 2023 年开始放量。考虑到大多数车型将在明年下半 年至后年上半年之间上市,因此我们判断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空悬渗透率将在近两 年提升,2024 年后提速将进一步加快。

我们判断,2025 年国内乘用车市场至少是 160 亿以上的市场空间。此前中国空气悬 挂的市场空间较小,中国市场在未来几年将拥有可观的增速。假设单车空悬方案价 值 8000 元,2025 年如果 20 万到 50 万价格的车型的渗透率普及到 30%以上,国内 乘用车市场搭载空气悬挂的数量约为 200 万辆,大约是 160 亿的市场空间。预计保 隆科技在 2025 年有 50 万辆左右的空气弹簧出货量。中鼎股份致力于成为硬件综合 供应商,公司的空气供给单元市占率已经维持在 50%以上,看好公司未来拥有空气 弹簧供应能力后也能获得一定份额,整体的综合市占率有望达到 30%左右。


2.1.2. 竞争格局

空气供给单元的前装市场主要是威伯科(WABCO,被采埃孚收购)、AMK(中鼎 股份的子公司)、大陆占据国内外的主要份额。细分来看,空气供给单元中包括空气 压缩机、储气罐、阀组等部件,其中核心部件为空气压缩机,也是技术壁垒最高的 部件,大陆、威伯科、AMK 都选择自己开发生产空气压缩机,外来竞争者短时间难 以进入这一领域。

空气供给单元中还有其他组成部分。其中储气罐有许多厂商拥有生产能力。阀组部 件的市场格局目前较为单一,全球九成左右的市场份额都集中于德国公司 RAPA, 该公司为空悬供应商提供阀组以装配成空气供给单元。我们认为阀组的市场格局单 一的原因主要在于此前空悬市场空间不大,并非因为阀组的技术难度高,随着空悬 渗透率上升,中国空悬市场打开,我们判断阀组将会出现更多供应商,存在国产替 代的可能。

乘用车空气弹簧市场,全球范围内主要的生产厂商为大陆、威巴克,为主机厂供应 系统集成的方案。此外,市场上还有几家公司也拥有一定影响力,例如凡士通 FIRESTONE。国内市场中,目前乘用车空气弹簧达到量产水平的只有保隆科技与孔 辉汽车(非上市公司)。



在商用车空气弹簧领域竞争者较多。瀚瑞森能制造商用车空气弹簧,没有乘用车空 气弹簧业务。固特异的旧业务主要集中在商用车上,空气弹簧业务已经被大陆收购, 目前只有少许商用车的业务。此外,凡士通原来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商用车,近年开 始进入乘用车空气弹簧市场。赛夫华兰德的业务为挂车空气悬架的集成方案,赛夫 华兰德是保隆科技的客户之一,赛夫华兰德在国内用的商用车空气弹簧由保隆科技 提供。

2.1.3. 供需两端催化迎来行业拐点

我们认为空气悬挂开始迎来市场广泛关注,主要是供需两方面催化造成的:

需求方面,新能源汽车对空悬的需求提升了消费者和竞争对手对于空悬的重视程度。虽然空气悬挂与燃油车、电动车的分类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不可否认新能源车车企 对空气悬挂提供了重要助推作用,由于新能源汽车底盘系统稳定性的要求远高于纯 燃油车,空气悬挂系统已经逐步成为新能源汽车平台的主流配置。蔚来几乎全系均 有配置空气悬架,理想汽车的 X01 也会搭载空气悬挂,吉利汽车的极氪为消费者提 供了空气悬挂的选配方案,超过半数的消费者均有意选装。美国电动皮卡 Rivian 也 要配置空气悬架,进一步打开市场热点。新能源汽车一方面帮助了空悬车型的价格 下探,另一方面让消费者都对空气悬挂有了高度关注催生需求,此外,还给竞争对 手压力,进一步促使其他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等主机厂加快装配空气悬挂的速度,提 升渗透率。

供给方面,国产化方案加速空悬渗透率提升。此前都是海外制造商提供空悬方案, 价格在 12000 元以上,还要额外附加高额开发费用。随着中鼎收购 AMK 进入国产 化落地、保隆科技成功进入乘用车空气弹簧量产阶段,国产化的空悬系统凭借 8000 元左右的方案吸引主机厂关注,有望帮助配置空气悬挂的车型实现价格下探,提升 空悬的渗透率。

国产空气悬架的零部件总价在 4000-5000 元之间(若不考虑减震器的支柱费用)。再 加上一些软件开发费用,整体方案价格约为 8000 元,如果进一步深化国产方案,价 格还有较大下探的空间。



根据调研,目前国产化方案中,四根空气弹簧(不包括减震器)价格约在 2000-3000 元之间。空气弹簧分为集成式和独立式,集成式比独立式价值量更高,由于汽车一 般重心偏向前端,前悬需要配置更好的集成式空气弹簧。若前悬两根搭载集成式, 后悬搭载两根独立式弹簧,价值量在 2000 元左右;若主机厂选择四根弹簧均选用集 成式弹簧的高配置,则价值量为 3000 元左右。

空气供给单元为空悬部件中的技术核心,单车价值 2000 元左右,其中核心部件空气 压缩机的价值在 1000 元左右。其余部分中,储气罐价格大约在 200-500 元之间,隔 音包约 150 元,此外还涉及分配阀与管路等零部件。

除了空气弹簧和空气供给单元以外,其他零部件的价格不一。电子减震器以及其他 的附属零部件,合计 3000 元左右;ECU 核心内容是算法,硬件成本约在 400-600 元之间。传感器主要是悬架高度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等,全部加总后价格在 300 元左右。此外整体的软件开发费用在 2000 块钱左右。(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1.4. 未来集成模式

我们认为未来“主机厂集成”将替代“tier1 厂商集成”的模式。目前欧洲车企选择 分包零部件,最后车企自己完成集成的方案更多,如奔驰、宝马均为此模式。国内 东风岚图、长城,以及小鹏、蔚来的初始车型选择的是 tier1 厂商集成的模式,但是 我们认为主机厂自己集成会成为大趋势。原因在于:一方面随着主机厂自身的技术 知识积累,拥有了自身完成集成的能力,另一方面主机厂自身集成较之 tier1 厂商集 成的模式能降低成本。根据我们的调研与分析,目前全市场约六成车企采取主机厂 自身集成的模式,其余仍采取交给 tier1 厂商集成的模式,但我们判断未来主机厂集 成的比例将不断升高。



更具体拆分,我们判断未来的模式会成为主机厂向供应商进行全硬件采购,自研 ECU 部分,再自行进行软硬件的集成。目前主机厂已经在提倡所谓解耦采购,将 ECU 进行自研的模式。一方面 ECU 解耦采购帮助主机厂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若控制程序采购自零部件厂商,主机厂一定意义上丧失了后续对车型程序的调节的主 动权。所以无论造车新势力还是头部自主品牌,目前都是解耦的趋势,算法软件的 开发以自研为主。

2.2. 全景天幕和 HUD 显示玻璃,带动汽车玻璃量价齐升

聚焦当下,新能源车是汽玻市场扩容的核心推动力。天幕玻璃颠覆了传统设计,更 契合新能源车对科技感和未来感的需求。目前特斯拉全系列,蔚来 EC6、小鹏 P7、 大众 ID.4 和 ID.6 等新能源车主流车型均搭载了全景天幕。2020 年天幕玻璃在新能 源车中渗透率约 16.7%,2021 年 1-10 月达到约 23.2%,天幕玻璃渗透率快速提升。HUD 也在加速渗透,国内新能源车型中大众 ID.4 、红旗 EHS9 已经开始搭载最新 款的 AR-HUD,AR-HUD 代表着 HUD 未来的发展方向,更符合智能电动车的标签。

从玻璃用量来说,天幕玻璃大幅提升单车玻璃用量,一般小天窗玻璃用量 0.2 平米, 全景天窗 0.5-1 平米,而天幕玻璃普遍达到 1.5-2 平米。从玻璃价值增量来说,目前 福耀普通天幕玻璃均价在 800-1000 元,集成镀膜隔热、智能调光等功能的天幕单片 价值最高已达 5000 元,随着天幕玻璃集成镀膜隔热、变色调光等功能,预期到 2025 年普通天幕玻璃均价在 1500-2000 元之间;普通 HUD 前挡风显示玻璃均价在 500- 600 元,AR-HUD 显示玻璃达到 1000 元,相比传统前挡风玻璃 200 元的单价提升 2- 4 倍。随着新能源车不断渗透,带动汽车玻璃量价双增长。



展望未来,随着天幕玻璃、HUD 渗透率快速提升,国内汽玻 OEM 市场规模复合增 长率能达到 20%以上。根据预测到 2025 年新能源车产销量有望达到 710 万辆,天 幕玻璃在新能源车中渗透率有望达到 55%,在燃油车中渗透率有望达到 15%。天幕 玻璃均价上升至 1500-2000 元,而 HUD 在汽车中渗透率能达到 25%。届时国内全 景天幕前装市场规模达到 132 亿,HUD 带动前挡风玻璃价值增量 33 亿,相比 2020 年,汽玻前装市场规模增长 1.5 倍。

2.2.1. 借新能源车东风,全景天幕快速渗透

特斯拉引领电动车潮流,全景天幕渗透率快速提升,根据我们的估算,2021 年 1-10 月天幕玻璃在新能源车中渗透率提升至 23.2%以上。特斯拉全系车型均采用了全景 天幕,天幕玻璃颠覆了传统设计,更契合新能源车对科技感和未来感的需求。目前 除特斯拉 Model3/Y,蔚来 EC6、小鹏 P7、几何 APro、几何 C、ID.4 和 ID.6 等新能 源车主流车型均搭载了全景天幕。根据乘联会数据测算,在国内新能源车型中,2020 年天幕玻璃渗透率为 16.7%,2021 年 1-10 月天幕玻璃渗透率提升至 23.2%。根据不 完全统计,2021 年 Q4 或 2022 年初会有十几款搭载天幕玻璃的新能源车型量产上 市,包括小鹏 P5、蔚来 ET7、极氪 001 等,在这些车型起量之后,天幕玻璃渗透率 预期快速增加。

全景天幕带动汽玻量价双增长。全景天幕代替了原先的金属车顶和天窗,大幅提升 单车玻璃用量,一般小天窗玻璃用量 0.2 平米,全景天窗 0.5-1 平米,而天幕玻璃普 遍达到 1.5-2 平米。从价值量来说,天幕玻璃 ASP(单位面积玻璃价值)也更高,传 统汽车前后挡风、侧窗 ASP 为 174 元/平米(2020 年福耀玻璃均价),整车价值 700 元左右。而现在一块基础版天幕玻璃均价在 800-1000 元,实现镀膜隔热功能价值增 量为 700-1000 元,智能分级调光价值增量为 1000 元左右。现阶段量产天幕单价最 高已经达到 5000 元左右,相比传统整车汽玻 700 元左右的单价,提升幅度非常大。


2.2.2. HUD 前挡风显示玻璃,带动 ASP 翻倍增长

HUD 加速迭代,W-HUD 成为当前市场主流,AR-HUD 蓄势待发。支撑 HUD 市场 增长的是背后技术的快速迭代。C-HUD 因存在屏幕小、成像区域小、距离近、显示 内容有限等缺点,已经逐渐边缘化。W-HUD 主要是以前挡风玻璃为投影介质来反 射成像,无论是成像范围、投影距离还是内容丰富度,均有了极大的优化,因此在 近几年成为了主流。

从汽玻角度,HUD 显示玻璃相比传统前挡风玻璃价值翻倍,随着 W-HUD 和 ARHUD 渗透,前挡风显示玻璃价值增量空间明显。传统的汽车前挡风玻璃单片价值在 200 元左右,而适配 W-HUD 的前挡风显示玻璃单片价值在 500-600 元左右,而 ARHUD 对前挡风玻璃要求更高,单片价值能达到 1000 元。目前,HUD 正在从高配向 低配下探,从选配到标配,从合资品牌到自主品牌,渗透率不断提升。随着哈佛、 大众 ID.等代表车型逐渐应用 W-HUD 或 AR-HUD,未来 5 年 HUD 显示玻璃预期会 迎来较大增长。



2.2.3. 汽车玻璃量价双增长,未来 5 年国内汽玻行业空间翻倍增长

我们预计到 2025 年国内汽玻 OEM 市场规模达到 384 亿,全景天幕前装市场规模 达到 132 亿,HUD 带动前挡风玻璃价值增量 33 亿,相比 2020 年,汽玻 OEM 市场 规模增长 1.5 倍。我们预测,2025 年天幕玻璃在新能源车中渗透率有望达到 55%, 且主要集中于中高端车型,天幕价格达到 1500-2000 元,而 HUD 在汽车中渗透率 有望达到 25%。由于全景天幕、HUD 显示玻璃相比传统汽车玻璃价值量更高,随着 其渗透率加速提升,带来市场空间快速扩容,未来 5 年汽玻行业规模复合增长率能 达到 20%。

国内汽车玻璃 OEM 市场规模测算:

核心假设:

1)汽车销量,我们假设 2025 年汽车销量 3000 万辆,新能源车渗透率为 24%。2021 年 新能车迎来爆发式增长,根据乘联会数据 1-10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量 236.1 万辆,预计 11 月和 12 月批发量均会突破 40 万辆。我们预测 2021 全年国内汽车销量为 2500 万辆, 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320 万辆。根据中汽协预测,2025 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达到 3000 万辆, 新能源渗透率为 20%,根据当下新能车发展趋势,新能源车未来预期较为乐观,在此我 们假设 2025 年新能源渗透率为 24%,新能源车销量 710 万辆。

2)天幕玻璃渗透率,我们假设新能源车天幕玻璃渗透率为 55%,燃油车渗透率为 15%。根据测算,2020 年天幕玻璃在新能源车中渗透率为 16.7%,2021 年 1-10 月为 23.2%, 天幕玻璃主要应用于新能源车中,目前车型集中于 A0 级、A 级、B 级轿车或 SUV,均 价在 10 万元以上的中高端车型。我们认为 A00 级(如宏光 mini)价格较低的新能源车 不会配备高价值天幕玻璃,其根据市场需求或选择类似全景天窗+遮阳帘的配置,汽玻 整车价值仍不会太高,而 2020 年 1-10 月 A00 级车型销量占总新能源车销量的 30%。天 幕玻璃渗透速度较快,国内汽玻龙头福耀目前已有 100 多款车的天幕订单,我们预期 2025 年全景天幕在新能源车渗透率能达到 55%,高价值天幕主要应用于于中高端车型;传统燃油车车型中,现配备天幕的燃油车多为中期改款,作为选配,预期到 2025 年燃 油车天幕渗透率为 15%,要远低于新能车中天幕玻璃的渗透率。



3)HUD 渗透率,我们假设 2025 年 HUD 渗透率为 25%。2020 年乘用车新车 HUD 装配率为 3.3%。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预测,预计到 2022 年 HUD 前装搭载率将超过 10%,2025 年国内前装渗透率将达到 25%。HUD 装配以 W-HUD 为主,C-HUD 被边缘 化,AR-HUD 代表未来发展方向但目前还受限于技术门槛和成本,预期 2025 年 AR-HUD 装配率为 5%。

4)天幕玻璃和 HUD 显示玻璃价值。目前天幕玻璃单片均价在 800-1000 元,随着天幕 玻璃集成镀膜隔热、变色调光等功能,单片价值会不断提高,预期到 2025 年均价在 1500- 2000 元之间。W-HUD 前挡风显示玻璃单价在 500 元-600 元,相比传统前挡风玻璃价值 (200 元)增量为 350 元左右,AR-HUD 前挡风显示玻璃价值 1000 元,价值增量为 800 元。

3.智能化是确定性趋势,小鹏发力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

我们认为智能化是汽车发展的确定趋势,新能源汽车中我们最关注小鹏汽车在智能 化方面的布局。

3.1. 智能驾驶:自主研发 XPILOT,NGP 为核心亮点

XPILOT 是公司针对中国路况和驾驶特点自主研发的自动辅助驾驶系统。自 2018 年发布 XPILOT2.0 以来,该系统已经迈过 XPILOT2.5 和 XPILOT3.0 两个阶段,步 入 XPILOT3.5 时代。XPILOT3.5 不仅可以实现 L3 级别的自动驾驶,还拥有高速和 城市路况全覆盖的高速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功能,技术实力位于行业前列。

XPILOT 自动驾驶的成功离不开强大的硬件支持。小鹏最新车型小鹏 P5 采用 2 个 激光雷达、5 个毫米波雷达、12 个超声波传感器、13 个高清摄像头共 32 个传感器, 外加 1 套高精定位单元(GNSS+IMU),是目前用料硬件配置最高的车型,也是首款 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车型。其计算芯片采用英伟达 Xavier 自动驾驶芯片,算力达到 30 Tops,但功耗只有 30W。4 个前置摄像头,1 个三目摄像头模块和 1 个前置安全辅助 摄像头,5 个增强感知摄像头(左右两侧各两个,后置一个)以及 4 个环视摄像头的摄像 头组合让 XPILOT 拥有量产车中最完善的视觉系统,为全景影像和自动泊车提供强 有力的视觉保障。

XPILOT 功能模块主要分为智能泊车系统、智能驾驶系统和智能安全系统三个子系 统。自动泊车方面,XPILOT 拥有业界领先的融合超声波系统和全景视觉系统,小 鹏汽车泊车技术已覆盖 70%场景,实现有线框和无线框的平行、垂直车位和有线框 的斜方车位的自动泊入泊出,成功率高达 80%。



在安全方面,XPILOT 在前向提供前向车距监测、前向碰撞预警、自动紧急制动保 护;在侧方提供车道偏离预警、盲区监测预警、车门开启预警提示;在后方则提供 后方横向来车预警及后方碰撞预警功能,再辅助以交通标志识别、透明底盘和 360 度全景影像功能,为用户提供了覆盖 360 度的主动安全预警和保护体系,最大程度 地对日常行车安全提供保障,让用户开得放心。

NGP(Navigation Guided Pilot,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功能是 XPILOT 系统的核心 亮点,它能够基于用户设定的导航路线,实现从 A 点到 B 点的自动导航辅助驾驶。2021 年 1 月,XPILOT 3.0 正式推送,新增高速 NGP 功能。该功能依托厘米级高精 定位和分米级高精地图,除了能实现 XPILOT 3.0 基本的自动限速调节、自动切换 高速路、最优车道选择、自动上下匝道和自动超车外,还加入了适合国内道路的拥 堵道路超级跟车、夜间超车提醒、故障车避让、变道自动紧急避让、大货车规避和 交通锥识别与避让等中国道路场景常用功能。

在小鹏发布的的 XPILOT 3.5 中,将 实现城市工况的 NGP 功能,成为能够覆盖高速和城市路况的自动导航辅助驾驶系 统。城市 NGP 功能,在高速 NGP 功能的基础上,覆盖了与高速连接的城市快速路 和城市主次干道,拥有红绿灯路口通行能力,还拥有城市路况超车能力,定制化跟 车能力,自动限速调节能力和环岛通行能力等。在未来,强大的 NGP 功能将为用户 提供极为人性化的辅助,解放用户的双手。

小鹏 P5 搭载激光雷达,将进一步提升 NGP 功能的产品力。小鹏 P5 采用的定制车 规级激光雷达由览沃科技研发,可以提供超宽视场角、更密的点云输出和更灵敏的 感知能力。该雷达横向 FOV 为 120°,双雷达组合为整车前方提供 150°超宽点云视 野,极大提升整车应对侧方车辆加塞等智能驾驶功能的体验。针对性解决中国特色 工况,实现城市路况防加塞功能。激光雷达更密的点云输出让算法可以更快检测出 远处路面上诸如行人、自行车、雪糕桶等细小目标物体。识别可绕行区域,如路面 树枝、井盖、轮胎、垃圾、宠物猫狗等目前尚未通过视觉识别的物体,以及施工区 域、交通事故。并且激光雷达拥有更加灵敏的感知能力,它不受环境光影响,可以 主动探测最远 150 米外的黑色低反射率目标,其角度分辨率高达 0.16°,中心区域刷 新频率 20Hz,能实现每 5 毫秒 1 次实时感知周围环境。高灵敏感知可大幅提升横纵 向位置识别精度、空间分辨率,绘制障碍物 3D 图像,更精确识别栅栏、路沿、绿 化隔离带等场景,助力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应对远处障碍物,提升自动驾驶辅助功能 体验。因此激光雷达的应用,可以大幅度提升用户在使用 NGP 功能时的体验。


3.2. 智能座舱:软硬件领先行业,致力开放生态系统

硬件配置:

小鹏汽车在智能座舱的硬件配置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目前主流车型采用的车机 芯片是高通骁龙 820A 车规级芯片,小鹏 G3i、小鹏 P7 也在此列。新发布的小鹏 P5 使用高通骁龙 SA8155P 芯片,这是高通最新一代车规级芯片,该芯片算力是骁龙 820A 的 3 倍,是特斯拉同期芯片算力的 3.5 倍,达到了 360 万次/秒。作为第一款 7 纳米工艺打造的车规级数字座舱平台,8155 还支持新一代的联网技术,包括 WiFi6、 蓝牙 5.0 等。同 820A 相比,8155 的体积更小、发热更低、算力和带宽却大幅提升, 可以大大提升 OTA 的速度和稳定性。此外,小鹏汽车的车机系统内存也是主流车型 中用料最足的,小鹏 P5 的内存达到了 12G+128G,足以支撑最近几年内的 Xmart 系 统版本升级。屏幕方面,小鹏采用业界主流的中控屏和仪表屏的组合,其中控屏的 尺寸和分辨率都十分优秀,可以为用户提供良好的视觉体验。

操作系统:Xmart OS 系统是小鹏基于安卓平台自主研发的车载智能操作系统。该系统从远程 控制、AI 智能以及不断拓展的 V2X,3 个层面深度确立了自己的智能优势。在远程 控制方面,小鹏汽车支持手机 APP 进行远程空调开关、关门窗、查找充电桩、寻车 定位、查找周边环境等功能,Xmart OS 还是国内首家支持通过手机 APP 远程控制 整车 OTA 升级的车载系统。



小鹏汽车的智能语音交互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Xmart OS 系统可以实现全场景语 音控制,通过“小 P”语音助手可以唤出绝大部分车载功能。此外,语音系统还支持 连续对话、语义打断、语义拒识、双音区语音识别等智能化功能,从而提高人机交 互的准确度。在万物互联方面,Xmart OS 除了可以与手机交互外,还可以直接通过语音控制车顶 的 AI 全景相机和车外无人机,增加了更多外部硬件的使用场景,实现多空间的无 缝衔接。因此,Xmart OS 系统以行业领先的智能化水平,为用户提供诸多便利。(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影音娱乐:

Xmart OS 提供了出色的影音娱乐功能。在硬件方面,小鹏 P5 配备了 15.6 英寸的 高清大屏,还搭载了丹拿 Dynaudio 音响系统,全车配备 18 个原装进口丹拿扬声器, 由丹拿专业设计布置方案,其硬件配置首屈一指。软件方面,系统提供了多款视频 和音乐 APP 供用户选择。小鹏致力于将汽车打造成用户的音乐智能座舱,不仅随车 配备了 K 歌话筒,还在车中布置了 13 处氛围灯,可呈现 20 种颜色,与音乐、空调 温度、主动安全系统、智能系统深度融合,增强智能交互体验。Xmart OS 系统支持小鹏账号与听歌软件间的账号互通,实现手机和车机系统音乐偏好的无缝衔接。此 外,车载的 AI 功能还可以自动学习用户的音乐偏好,为用户推荐相关音乐。在娱乐 方面,Xmart 提供多款车载游戏,随车配备游戏手柄。小鹏 P5 还加入了方向盘互动 的定制化游戏,可以为用户提供更真实的游戏体验。



车载生态:Xmart OS 致力于打造开放的应用生态,涵盖有游戏、娱乐、出行、便捷生活等各 个方面。在车机系统与手机的衔接方面,小鹏汽车支持自有 APP、高德地图、百度 地图、微信、美团和大众点评等应用内的目的地导航分享,这满足了大多数社交场 景的汽车导航需求。车机系统还打通了在线支付等功能,可以实现便捷免密支付。Xmart OS 是全球第一个硬件开放车载生态,允许第三方应用调用车辆的功能和数 据,从而提高座舱的可玩性和智能性。

4.重点公司分析

4.1. 保隆科技

公司目前在空气悬挂领域能够生产空气弹簧、储气罐、传感器、控制器等部件,暂 时无法生产空气供给单元中的空气压缩机与阀组。

目前保隆科技在空气悬挂领域最大的亮点是空气弹簧的开发。公司的空气弹簧采用 国际著名供应商的优质原胶和帘布材料,自主开发业内领先的氯丁+天然胶混合配 方。实现配方、混炼、压延、成型、硫化、装配全工艺链自主掌控,拥有完善的试 验设备,满足客户的全部试验要求。公司的袖式空气弹簧满足 80℃高温双动 100 万 次、常温 1000 万次和-35℃低温疲劳试验,满足国际知名客户最苛刻的试验标准, 膜式弹簧满足 500 万次常温疲劳试验(国标为 300 万次)。

国产化是空气悬挂在中国市场的必然趋势。公司与国外对手相比,优势主要在于价 格和地域:

价格端,国产方案较于海外供应商的方案具有较大价格优势。威巴克的空气弹簧方 案每套大约在 12000 元左右,此外还要加上较高额的车型开发费用,外资供应商对 于一个车型的集成开发费在五千万到一亿之间。选择国产方案对主机厂而言存在较 大的降本空间。



公司作为国内供应商更容易接收项目订单。威巴克、大陆的产品开发都在欧洲,中 国团队规模非常小,缺少开发资源和制造产能,开发速度较慢,很难接收国内项目。随着中国空气悬架市场快速增长,未来威巴克与大陆极有可能在国内扩大产能,但 是目前阶段仍未实施。此外公司作为本土企业,对于国内主机厂客户拥有快速响应 的优势。

公司与国内对手相比,主要优势在于空气弹簧的壁垒:(1)橡胶材料的要求,空气 弹簧橡胶的性能要求要比其他的橡胶件高几个数量级;(2)设计难度。新进入者很 难掌握整个开发试验验证的标准和过程控制的标准。其中空气弹簧皮囊是最关键的 橡胶件,皮囊的设计需要三到五年左右的研发时间,原因在于橡胶不像金属,金属 离散性比较低,橡胶的离散度比较大,从配方开发、硫化工艺等方面,需要更多的 排列组合;(3)作为运动部件需要经受耐久试验。保隆科技在研发空气弹簧过程中 进行了百万次耐久实验.也需要符合高温低温,以保证在恶劣工控下的可靠性;

(4) 专利壁垒。德国公司进入空气弹簧领域较早,都有专利布局,竞争者若要进入此领 域进行自主开发,需要考虑外企的专利技术保护问题;(5)供应链角度,空气弹簧 很多零件现阶段容易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保隆科技的一部分零件是自制,包括专 用轴承,专用的减震等产品,目前国内尚没有成功供应链,仍需要对接国外供应商, 但是将来公司可能会有进一步降本空间。(6)人才短缺。全球和国内缺乏空气弹簧 方面的技术人才,保隆科技布局较早,目前开发团队规模领先对手,建立起了自身研发体系,并且开始校招来培训新人持续造血。

与国内对手相比,公司在空气弹簧领域有先发优势。公司布局较早,于 2012 年立项 制造空气弹簧,2014 年首次亮相,先从商用车做起,2016 年转型到乘用车。而 2016 年左右并未出现真正的乘用车空气弹簧的前装业务,且受限于外资主机厂的要求, 公司在 2016 年选择发展北美、欧洲和中国的后装市场,积累一定经验。2018 年随 着特斯拉、蔚来 ES8、ES6 等高端电动车车型配置空气弹簧,国内的悬架市场出现 机会。公司 2018 年开始做系统集成的前期研发,更容易克服从产品设计到工艺的整 条供应链上的困难。公司的先发优势能帮助获取更多主机厂订单。


目前国内能生产乘用车空气弹簧的仅有公司与孔辉汽车(非上市公司)两家供应商。孔辉汽车于 2018 年开始做空气悬架前端制造。

公司目前在乘用车空气弹簧领域已取得定点项目,同时正与客户进行积极交流,我 们看好公司后续加快空气弹簧国产化趋势。我们预计公司明年空气弹簧业务将取得 1-2 亿的营收规模。预测 2026 年国内有 200 万辆车将配置空气弹簧,公司 2026 年 的产能规划是 50 万辆。

除了空气悬挂业务,公司其他业务线丰富,均有较为可观的增长势头。预计今年公 司整体收入接近 40 亿,5 年内有望达到 80 亿收入。

成熟业务有三类:(1)排气系统管件维持在 10 亿元营收,未来几年营收会高一些, 后面随着电动化发展营收会往下走一点;(2)气门嘴营收较稳定,预计稳定在 6-7 亿;(3)平衡块营收保持上升。平衡块平均价格在 1.2-1.3 元/块,一辆车的平衡块价 格十几块钱,一年约 250 万辆车。平衡块单件价值低但是利润率尚可,合作宝马、 马自达、大发、东风日产、本田等客户。预计 1- 2 亿营收水平。

新兴业务:(1)整体传感器业务发展较快,5 年规划达到至少 10 亿以上,明年销售 额预计达到 3 亿多,其中海外项目估计 1 亿;(2)轻量化业务,大型结构件预计今 年销售额 1 亿多,明年接近 2 亿,5 年后达到约 5 亿;(3)TPMS 业务预计继续成 长,一方面整体市场基本面恢复,体现在胎压渗透率预测继续上升、售后市场规模 上升、商务车市场成长,另一方面公司市场份额继续上升,今年 TPMS 有望拿到新 的业务定点,预计 2026 年胎压将接近 20 亿左右的销售额。



4.2. 中鼎股份

从空气悬架整体角度来看,WABCO、AMK、大陆是国际市场的行业龙头。从销售 配套数量角度出发,WABCO 和 AMK 有较为明显的领先地位。中鼎股份于 2016 年 5 月以 1.3 亿欧元收购 AMK,跻身空气悬挂行业的领先地位。此后公司设立安徽安 美科,加快 AMK 在国内的落地,目前国内的电机产线与空气供给单元组装线已经 落地完成。空气悬挂产品为公司中长期战略方向,公司将充分利用 AMK 在传统汽 车上的技术优势,在国内外市场取得业绩突破。

大陆和 WABCO 都只自产一部分硬件,其他通过外采。而 AMK 在传统车市场,曾 经也一直是自产空气供给单元,外采其他硬件,AMK 自己也能做 ECU 控制程序, 现阶段在国内市场,因为主机厂都提倡解耦,倾向自研 ECU,一方面的目的是降本,另一方面希望在 ECU 控制程序方面主机厂希望自己去掌握主动性。在这样的行业 趋势下,公司的发展目标是成为空悬系统硬件综合供应商。公司下一步会切入空气 弹簧、电子减震器等当前还没有实现自产的零部件,目前正在布局商用车空气弹簧, 乘用车空气弹簧也将坚定推进。

公司优势:技术积累充分,AMK 从事空悬总成多年,在海外市场与大陆、WABCO 几乎平分市 场份额。凭借 AMK 在海外的影响力,依然可以获得大量的海外市场的空悬订单。



AMK 本土化后,相较国外对手拥有价格优势和服务优势。中国市场打开后,由于 主机厂拥有强烈的降本需求,公司寻求提高硬件自产比例,降低硬件方案价格。空 悬总成如果实现自产国产化,可以将价格降低,远低于海外供应商的 12000 元左右 的方案售价。而根据调研,我们认为空气供给单元中,AMK 自产的空气压缩机仍存 在 30%的降本空间,但是空气供给单元中的其余零部件降本空间较小。此外,相比 国外对手,AMK 本土化落地之后服务好、响应速度更快,优于 WABCO、大陆等公 司在国内的服务。

与国内对手相比,中鼎的优势主要在于拥有空气供给单元的核心技术。AMK 拥有 空气悬挂的核心之一空气供给单元的技术,而国内缺乏拥有空气供给单元量产能力 的竞争对手,因此公司在这一细分领域有显著优势。此外,AMK 从事空悬总成多 年,而国内目前空悬总成产品公司较少,公司加快落地步伐。我们认为公司在坐拥 空气供给单元的技术的基础上,有望进一步在空气弹簧、电子减震器领域取得突破。

我们认为在 2025 年,20 万到 50 万价格的车型的空气悬挂渗透率有望达到 30%以 上,按照单车价值量 8000 元来估算,国内乘用车空气悬挂硬件的市场约为 160 亿 以上的市场空间。AMK 在空气供给单元的细分市场,市占率一直维持在 50%以上。当公司掌握空气弹簧与电子减震器技术后,预计公司在 2025 年空气悬架整体领域 的市占率将达到 30%以上。

中鼎股份未来主要拥有三大增量业务,空气悬挂、冷却系统、轻量化。除了空气悬 挂拥有较大市场,冷却系统与轻量化也有较大增长确定性。


除了空气悬架,另一个增长核心是冷却管路业务,公司的冷却业务从市场地位、技 术水平在全球细分领域处于高地位。公司子公司德国 TFH 一直推进热管理管路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在配套传统热管理管路的基础上,公司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热管理 管路系统总成业务,积极拓展新材料在产品上的应用。公司大力发展尼龙管及 TPV 材料的应用,与较传统内燃机管路相比,新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产品重量轻,成本低, 装配灵活,除此之外还可以保持良好的 NVH 和灵活性。TFH 凭借其创新和技术迅 速的能力能够应对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变化,并与多家 OEM 客户积极开展 先进的开发项目。

我们认为公司冷却业务也将迎来放量:一方面单车价值提升明显。新能源汽车电池 模组对于温控的要求远高于传统汽车,冷却管路产品单车价值提升明显,传统车产 品单车价值在 300-400 元之间,纯电动单车价值在 700-800 元之间,混动 1200 元左 右,增程式单车价值约为 1600 元。另一方面新能源业务占比增长迅速。公司冷却业 务中,目前新能源占比不到三分之一,而未来三到五年新获订单中新能源业务占65% 以上,获得充足的新能源车企订单,有较大提升趋势。

目前公司冷却管路系统约 30 亿营收规模。中鼎股份子公司 Tristone 在欧洲市占率 30%,全球市占率 22%。公司目前已经给宝马、沃尔沃、奥迪、大众、吉利、小鹏 和理想等新能源汽车平台配套。保守假设公司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不变的情况下, 2025 年冷却管路系统能达到 50 亿营收规模。若公司市占率进一步提升,我们认为 公司 2025 年冷却系统的营收将超过 60 亿。

公司轻量化业务保持快速增长。主要轻量化产品有摆臂、控制臂等,核心部件是球 头。公司近年来,大力正在发展底盘轻量化系统总成产品,锻铝控制臂总成项目已 经取得突破性进展。旗下子公司四川望锦公司核心技术为球头铰链总成产品,是底 盘系统核心安全部件及性能部件,具备非常高的技术门槛。目前公司轻量化产品的 市场占有率在 10%左右。



公司轻量化业务目前拥有 5 亿左右的营收规模,假设只考虑现有产品,预计到 25 年 将获得 15 亿左右的营收,若新研发更多轻量化产品,将有更高的营收水平。

密封系统为公司传统业务,旗下子公司德国 KACO、美国库伯、美国 ACUSHNET 这些企业拥有国际前三的密封系统技术。KACO 为代表密封系统旗下企业积极推进 新能源布局,已经开发配套成功高性能新能源电机密封。同时,公司目前已经开发 批产新能源电池模组密封系统和电桥总成等产品,为沃尔沃、蔚来、上汽、广汽等 新能源汽车平台配套。预计密封系统业务将维持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水平。(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4.3. 福耀玻璃

汽玻市场竞争,胜负已分,福耀市占率有望不断向上。我们认为在未来福耀将以胜 兵之势不断吞噬增量市场和蚕食竞争对手的存量市场。首先,福耀专注于汽车玻璃, 其毛利率、净利率、ROE 等全面优于竞争对手,竞争对手汽玻业务利润率较低甚至 亏损。福耀持续高研发投入,汽玻研发费用总额分别是竞争对手旭硝子、板硝子的 1.5 倍和 5.5 倍。其次,疫情大考下,竞争对手汽玻业务陷入一定危机,福耀的汽玻 市占率跃居世界第一,随着福耀在北美和欧洲市场不断拓展,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 升。最后,成本控制是福耀最强的竞争力,福耀通过上下游产业链协同覆盖、提高 经验管理效率等控制成本和费用,成本控制能力远优于对手。

新能源车推动汽玻市场扩容,福耀站在新一轮成长周期的起点。天幕玻璃颠覆了传 统设计,更契合新能源车对科技感和未来感的需求。目前天幕玻璃正在快速渗透, 2021 年 1-10 月全景天幕在新能源车中渗透率约 23.2%,预计 2025 年达到 55%。从 价值增量看,汽车玻璃实现量价齐升,天幕玻璃普遍 1.5-2 平米,而集成镀膜隔热、智能调光等功能的天幕单片价值最高可达 5000 元,而 HUD 前挡风显示玻璃单片价 值最高可达 1000 元。随着天幕玻璃、HUD 渗透率快速提升,未来 5 年,国内汽玻 OEM 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能达到 20%以上。

SAM 在整合期,仍处亏损状态但环比在减少,2022 年有望开始盈利,未来与汽车 玻璃协同效应可期。福耀玻璃有着非常丰富的生产线调度经验和成本控制经验, SAM 借助福耀的成本控制经验有望扭亏为盈,获得更好的发展。而且,铝饰条与汽 玻同属汽车外饰件具有天然的协同性,可在生产配套环节和客户拓展上形成协同效 应。

4.4. 小鹏汽车

小鹏汽车为自身打造的第一个标签是“全栈式自研”,这是小鹏汽车智能化的根基。全栈式自研,是指掌握包括视觉感知、传感器融合、决策、规划和控制等环节的核 心能力。在自动驾驶领域,小鹏汽车是继特斯拉之后,全球第二家、国内首家基于 开放计算平台进行自主研发的车企。全栈式自研意味着小鹏汽车可以主导感知、决 策、规划和控制等的研发节奏。与众多采用 Mobileye 的封闭式方案的竞争对手不同, 小鹏汽车的视觉方案采取自研模式。研发角度获得技术积累,并且拥有源数据以支 撑未来的迭代,系统的调优和 OTA 升级拥有良好的前景。小鹏汽车凭借在智能驾驶 领域的人才储备和技术积累,有望持续迭代优势。

小鹏汽车为自身打造的第二个标签是“做更懂中国的智能汽车”。小鹏与竞争对手相 比,主要是在技术路线、算法风格、中国路况特色等多方面有更适合中国路况的选 择:从技术原理来看,特斯拉采用视觉方案,小鹏和蔚来则选择高精地图。在算法 风格上,特斯拉的决策较为激进,蔚来的决策较为保守,小鹏则处于两者之间,同 时保证安全性和速度。在中国路况特色上,特斯拉容易水土不服,小鹏汽车则更加 融入本土情况。

小鹏汽车的第三个标签是“软件盈利模式”。小鹏 Q1 财报首次确认其自动驾驶软件 XPILOT 的收入。虽然从数额来看,软件收入与整体营收相比暂时体量较小,但是 反映出小鹏在自动驾驶软件订阅方面的行业领先地位,显现新的盈利增长空间。在 这个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依靠软件收费逐渐成为车企认可的趋势,软件能为新能 源车企开辟更多潜在的毛利想象空间。目前汽车制造商多数是通过车联网服务来实 现营收。相比之下,小鹏汽车是率先实现了全栈自研的自动辅助驾驶软件单独收费 的汽车制造商,也是国内首家确认软件营收的新能源汽车厂商。XPILOT 软件的变 现将成为小鹏汽车除整车硬件销售外的持续性收入和利润来源。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


文琳编辑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构成投资意见,也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 wenlin-swl  微信联系删除。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以来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行业研究 2018年—2021年文章汇总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1. 科技与人-元宇宙论坛跨界对话-穿越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阿里研究院

  2. 2021年元宇宙专题报告

  3. 德勤:元宇宙系列白皮书—全球XR产业洞察

  4. 2021新媒体内容生态数据报告-新榜

  5. 中国数字营销生态图2021版解读-CAAC

  6. 2022中国数字营销趋势报告

  7. 2021新锐品牌数字化运营白皮书-观远数据

  8. 虚拟数字人行业深度研究:元宇宙的主角破圈而来

文琳行研报告,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资讯》

提供每日最新财经资讯,判断经济形势,做有价值的传播者。欢迎关注





《文琳阅读》    有态度、有品位,阅读带来快乐,做时间的朋友,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