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投资重点

核心观点

  • 分时电价机制+高耗能电价上涨,刺激工商业储能需求。此前工商业储能装机量较小主要因为我国工商业执行目录电价,电价固定且价格低、峰谷价差小。2021年7月以来,各地出台电价政策组合拳,高能耗企业用电成本显著增加:1)分时电价:7月26日,国家发改委政策引导拉大峰谷价差、设置尖峰电价,部分地区高峰电价从晚间调整至日间;2)高耗能用电成本提升:10月31日,江苏等12省国网电力公司公告称,自12月1日起,高耗能企业购电价格按照普通代理购电用户1.5倍执行。

  • 工商业储能应用的盈利模式是峰谷套利,新电价政策显著提高工商业储能经济性。工商业用户可以在用电低谷时利用低电价充电,在用电高峰时放电供给工商业用户,用户可以节约用电成本。以江苏省为例,假设系统初始投资成本为1.6元/Wh,电池寿命10年。根据最新的电价政策,由于用电高峰时段和价格的调整,储能从每日1充1放变更为2充2放,同时峰谷价差由0.72元/kwh最高拉大至1.59元/kwh。政策变化前后,储能投资回收期由6.9年缩短至3.9年,IRR由13%提升至27%,经济性显著提高,工商业用户投资意愿增强。

  • 国内工商业储能运营模式分企业自行安装、与能源企业协助投资两种,应用场景不断拓展。1)工商业用户自行投资储能设备,承担每年设备维护成本,并直接减少用电成本。2)由能源服务企业协助用户安装储能,能源服务企业全额或参股投资建设储能资产并负责运维,本质是与工商业用户在峰谷套利模式下进行收益分成。同时,用户侧储能实现多场景扩张,出现充换电站、数据中心、5G基站、港口岸电、换电重卡等众多应用场景。

  • 伴随储能系统降本,工商业储能项目经济性将进一步提高。从储能系统成本结构来看,电池和PCS为价值量最高的环节,成本占比分别为58.6%、15.5%,从降本空间来看,电池和BMS构成的直流侧或为后续降本的重点环节。根据我们的模型测算,当储能系统成本由当前1.6元/Wh降低至1.2元/Wh,工商业储能项目IRR由27%提高至38%。

  • 工商业储能需求快速增长,利好相关设备厂商。目前储能表前市场(发电+电网侧)空间测算相对清晰,表后市场(工商业+家储)因下游分散缺乏统计口径,本文尝试通过全国日峰谷负荷差,测算国内工商业储能的配置需求。预计2025年全国新增工商业储能装机11.53GWh,2021-2025年累计新增装机33.5GWh,复合增速达到78.6%。产业链中电池和PCS价值量占比近75%,伴随着工商业储能装机量增长,看好电池和PCS制造商。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建议持续关注储能产业链价值量占比最高的电池和变流器环节。1)电池环节:建议关注宁德时代(300750,未评级),电池行业龙头,产品性能突出;建议关注鹏辉能源(300438,未评级),战略关注储能电池,专注电池供应,深度绑定下游客户,稳步扩产保障供应。2)工商业储能PCS供应商:建议关注阳光电源(300274,未评级)   、盛弘股份(300693,未评级)。 

风险提示

  • 政策变化风险;行业需求增速不及预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正文

电力结构深度转型,电化学储能迎风起

储能是完成电力系统转型的三大基石之一。在电力系统中,储能发挥了三大价值:功率价值、容量价值和能量价值。在调频方面,发电有功功率高于负荷功率会导致频率上升,带来电网扰动,进而需要发电单元提供短时的功率支撑,储能可以在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储能的容量价值在于可以提高新能源发电的容量可信度。由于电气化和电力低碳化的发展趋势,高碳的火电发展受到抑制,新能源发电将会增加,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会给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带来巨大压力,而储能可以有效缓解这种压力,增强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此外,储能通过能量存储和峰谷移时,充分发挥了能量价值。因此发展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转型的必然选择。


电化学储能拥有更高的能量密度,产业链配套更加成熟,相较于其他储能技术在场景应用、技术、成本、建设周期、转换效率及选址要求上更具优势,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增长潜力较大。储能技术路线主要包括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和电磁储能。机械储能以抽水蓄能为主,目前技术成熟,建设成本相对较低,转换效率约70%-80%,但对选址环境、地形条件及水文环境要求较高,建设周期长达3-5年,响应速度基本在分钟级别的水平;电化学储能主要以锂电池、铅酸电池等为主,其中锂电池储能相对来讲拥有更高的能量密度,转换效率可超90%,产业链配套更加成熟,相较于其他电化学储能在技术、成本上更具优势;而电磁储能则更适用于放电时间短且迅速的功率型储能。


需求端:电价政策组合拳,推升工商业储能经济性

2.1 分时电价机制+高耗能电价上涨,点燃工商业储能需求

我们判断当前时点出现的三点变化,使得工商业用户安装储能的经济性显著增强:1)完善分时电价机制,设立尖峰电价,拉大峰谷价差。2021年7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明确在保持销售电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目录分时电价机制,更好引导用户削峰填谷、改善电力供需状况、促进新能源消纳。将优化峰谷电价机制,并建立尖峰电价机制,尖峰电价在峰段电价基础上上浮比例原则上不低于20%。鼓励工商业电力用户通过配置储能、开展综合能源利用等方式降低高峰时段用电负荷、增加低谷用电量,通过改变用电时段来降低用电成本。

2)12省高耗能企业用电价格按照普通用户1.5倍执行,高耗能企业用电成本进一步提升。10月31日,江苏省、北京市、甘肃省等地国网电力公司发布代理购电公告,自2021年12月1日起,高耗能企业购电价格按照普通代理购电用户1.5倍执行。这一政策的发布,进一步提高了高耗能企业的用电成本。

3)今年我国出现的电力供需紧张及部分省份的拉闸限电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工商业用户的生产安排。2021年8月以来,受南方地区来水偏枯和煤炭价格高企影响,火电机组顶峰能力不足,南方区域4省(区)、蒙西实施有序用电措施。9月份以来,全国临时检修机组容量增加,有序用电范围进一步扩大,个别地区出现了拉闸限电情况。部分工商业用户不得不停工停产,或调整生产排期,严重影响公司运行。


2.2 分时电价机制+高耗能电价上涨,点燃工商业储能需求

工商业储能的盈利模式是峰谷套利,即在用电低谷时利用低电价充电,在用电高峰时放电供给工商业用户,用户可以节约用电成本,同时避免了拉闸限电的风险。伴随着分时电价的完善,峰谷电价差拉大,工商业储能的经济性明显提升。目前国内工商业储能的运营主要有两种商业模式。一是由工商业用户自行安装储能设备,可以直接减少用电成本,但是用户需要承担初始投资成本及每年的设备维护成本。另外一种是由能源服务企业协助用户安装储能,能源服务企业投资建设储能资产并负责运维,工商业用户向能源服务企业支付用电成本。同时,用户侧储能实现多场景扩张,出现充换电站、数据中心、5G基站、港口岸电、换电重卡等众多应用场景。


2.3高耗能峰谷价差增大,储能经济性提升

在现行电力市场价格机制下,工商业用户安装储能的投资回收期由6.9年缩短至3.9年,IRR由13%提升至27%,经济性显著提高,工商业用户投资意愿增强。以江苏省高耗能工业用户为例,研究了政策变化前后工商业用户安装储能的经济性。假设用户安装10MW/20MWh储能系统,放电深度80%,系统初始投资成本为1.6元/Wh,电池寿命10年,每日进行2充2放设置,每年运行360天,假设折现率5%。

政策变化之前,根据江苏省分时电价机制,储能系统可以进行2充2放,分别在低谷和平段充电,在2个高峰时放电,通过套利获得收入,投资回收期6.9年,项目IRR为13%。新政策出台后,工商业企业进入电力市场,高耗能企业购电价格是一般用户的1.5倍,用电成本明显增加。叠加新的分时机制,尖峰时段峰谷价差更大,套利空间增大。投资回收期缩短至3.9年,项目IRR提升至27%。


2.4储能系统成本降低将进一步提高项目经济性

随着电池成本降低,工商业储能项目IRR提高。2020年底,中国储能系统成本突破了1.5元/Wh的里程碑,被行业认为是储能行业的拐点,因21年上游原材料价格提升,储能系统成本略有升高。9月26日,在2021中关村论坛的“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表示,据估计,电化学储能成本已经突破经济性拐点,预计未来5年,储能成本还将再降低1/3,未来10年,储能成本将再降低66-80%。根据我们的模型测算,当储能系统成本由当前1.6元/Wh降低至1.2元/Wh,工商业储能项目IRR由27%提高至38%。


2.5工商业储能预计21-25年累计新增装机33.5GWh,复合增速78.6%

工商业储能配置容量与用户用电负荷相关。根据用户在不同时段的用电负荷曲线,设计在谷时和平时充电、峰时放电的机制,同时要测算容量不超过变压器容量。充放电次数的设计与当地的分时电价机制有关。

工商业储能主要用于移峰填谷,所以峰谷负荷差与储能装机量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我们根据全国日峰谷负荷差测算了国内工商业储能的配置需求。预计2025年全国新增工商业储能装机11.53GWh,2021-2025年累计新增装机33.5GWh,复合增速达到78.6%。


供给端:工商业储能发展利好设备制造商,重点关注电池和PCS

3.1工商业储能系统结构相对简单

工商业储能系统与储能电站系统都包括电池系统+BMS、PCS、EMS、变压器,机架,连接线缆、汇流柜、防雷及接地系统、监控及报警系统等,系统均进行模块化设计,系统电压、容量灵活配置。

系统架构:

储能电站PCS系统通常和电池系统独立建设,逆变升压单元包括PCS、并网柜、变压器等,集装箱将电池柜、汇流柜、监控设备等集成为一体,且拥有独立供电、照明、温湿度控制、消防、安全逃生等自动控制和安全保障单元,电站还需配备站用电系统,为储能单元提供自用电电源,配备升压站,协助并网。


工商业储能多一体化建造,采用一体柜。随着大工业用户的增多,工商业储能配备容量可以达到MW级以上,系统配置与储能电站基本一致。工商业储能对系统控制的要求低于储能电站,部分PCS产品也具有BMS的功能。在EMS方面,工商业储能只需要设定充放电时间即可完成能量管理,功能性需求也低于储能电站。


电池:

工商业储能对响应时间要求相对较低,综合考虑成本和循环寿命、响应时间等因素。采用能量型电池。储能电站收益主要来自于电力辅助服务,因此调频电站储能电池系统对循环寿命、响应时间要求较高,宁德时代、阳光电源等推出的电站电池系统循环次数在8000次左右。用于调频、紧急备用的电池可能会选用功率型,而目前大多储能采用的是能量型,与工商业储能类似。

BMS:

对于中小工商业储能型电池系统,可对电池组提供过充、过放、过流、过温、欠温、短路及限流保护功能。还可以提供充电过程中的电压均衡功能,可以通过后台软件进行参数配置和数据监控,具备与多种不同类型的PCS进行通讯及联合对储能系统进行智能化管理。

储能电站对单体电池、电池组、电池堆进行分层、分级、统一的管理,根据各层各级的特性对电池的各类参数及运行状态进行计算分析,实现均衡、报警、保护等有效的管理,使各组电池达到均等出力,确保系统达到最佳运行状态和最长运行时间;提供准确有效的电池管理信息,通过电池均衡管理可极大的提高电池能量利用效率,优化负荷特性。同时可最大程度地延长电池使用寿命,保障储能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及可靠性。

PCS:

工商业储能逆变器功能相对单一,以双向变流为基础,体积小巧,更容易与电池系统进行集成;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灵活扩容;具备150-750V超宽电压范围,可满足铅酸电池、锂电池、LEP等多种电池的串并联需求;单向充放电,适配多种类型的光伏逆变器。

储能电站直流侧电压更宽,1500V可满载运行;除却变流器的基本功能,还需要具备电网支撑的功能,如具备一次调频、源网荷快速调度功能等,电网适应性强,能够实现功率快速响应(<30ms)。

EMS:

工商业储能系统EMS大都不需要接受电网调度,功能较为基础,只需做好本地能量管理:需要支持储能系统电池均衡管理,保障操作安全,支持毫秒级快速响应,实现储能子系统设备集成管理和集中调控。

储能电站需要接受电网调度的储能电站对EMS系统要求较高,除了基本的能量管理功能,还需要具备为微电网系统提供电网调度接口及能量管理的功能。需要支持多种通信规约,具备标准电力调度接口,能够对能量搬移、微电网、电力调频等应用场合的能量进行管理和监控,支持源、网、荷、储等多能互补系统监控。

3.2产业链中电池和PCS价值量最高

电化学储能系统由电池、逆变器(PCS)、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和其他电气设备组成。下游是系统集成商和工商业用户。


电池和PCS是储能系统中价值量占比最高的部分。储能系统由电池组、储能逆变器PCS、能量管理系统EMS、电池管理系统BMS和集装箱及舱内设备构成,其中电池组成本占比近60%,PCS成本占比约15%。


  • 电池电芯/模组占总成本的60%,目前更多电池厂商聚焦于大型储能电站的研发,工商业用户侧储能正在逐步发展,代表有宁德时代、鹏辉能源、海基、上海电气国轩、派能等。

  • BMS是对电池进行动态管理,主要由专业电子控制元件制造企业生产,但是电池类企业也在逐步涉足,自主研发BMS+PACK,代表企业有高特电子、协能科技、科工电子,电池类企业有宁德时代等,但电池厂家的BMS通常迁移自动力电池,因此只具备被动均衡功能,对于需要主动均衡功能的业主,需要通过外采。

  • PCS占总成本的15%,是连接电池系统与电网或负载之间,实现电能双向转换的装置。原理上与光伏逆变器有相通之处,多数光伏逆变器厂家都开始研发储能逆变器,且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工商业储能市场主要企业有盛弘股份、科华数据、上能电气等。

  • 工商业储能一体化产品较多,大多设备厂商掌握集成技术。系统集成商有阳光电源、海博思创、南都电源、库博、南瑞继保等。


3.3相关标的

电池——宁德时代

动力电池行业龙头,卡位储能黄金赛道,储能收入占比提升至11%,增速可观。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积累深厚,连续四年动力电池装机量全球第一,2021年1-9月,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机量占全球份额超34%。受益于动力电池领域的积累和规模优势,公司在储能电池领域亦处于领先地位。公司自2011年从事储能业务,产品应用领域涵盖电网、通信基站、工商业及家庭储能。2021年上半年,公司出货多个百兆瓦级储能项目,实现收入46.93亿元,同比增长727%,占总收入比例为11%,毛利占比14%。

受益于行业发展,储能业务翻倍增长。2014年起,公司有储能业务出货,2021年上半年出货多个百兆瓦级项目。公司储能业务收入不断提升,从2014年0.44亿元提升至2020年19.43亿元,2021年上半年储能系统收入实现7倍增长。伴随着储能业务的成熟,储能系统毛利率超过动力电池系统,成为拉动公司毛利率的主要动力,2021年上半年,储能系统毛利率达37%。

公司重视储能业务,定增扩产保障公司发展。8月12日,公司发布公告,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82亿元,用于投建7个项目,其中116.5亿元用于江苏时代动力及储能锂离子电池研发与生产项目(四期),扩建锂离子电池产能30GWh;36.1亿元投资于宁德时代湖西锂离子电池扩建项目(二期),增加2GWh锂电池和30GWh储能电柜产能;70亿元用于开展新一代动力及储能电池关键材料体系研发、结构设计及智能制造、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关键材料及设备开发、大规模储能系统、智慧能源网络等先进技术研发。


电池——鹏辉能源

公司深耕锂离子电池十余年,是国内电池品类最全的厂商之一。公司的电池产品涵盖锂离子电池、一次电池(锂铁电池、锂锰电池等)、镍氢电池等,公司产品应用场景广泛,包括储能(含UPS备用电源、通讯基站备用电源、便携式储能、大型用户侧储能、工商业用户侧储能、电网储能、家用储能等)、消费数码(平板电脑、电脑、充电宝、安防、智能物联、灯具、电子烟、ETC、TWS耳机、蓝牙设备、智能穿戴等)、新能源汽车(含低速车、乘用车、专用车、客车、大巴车等)、轻型动力(含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启动电源、平衡车、无人机、扫地机、吸尘器等)等领域。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54亿元,同比增长87%。

储能产品齐全,获得客户订单。在储能锂离子电池领域,公司拥有完整的储能产品线,涵盖储能电芯、通信基站电池标准模块、便携式储能箱、家用储能一体机、大型储能(含电池簇、储能机柜、集装箱储能系统)等诸多产品。在家用储能领域,由于去年公司家储产品通过欧洲和澳洲认证,今年获得了来自于欧洲和澳洲的大批量家储业务订单,客户有weco、古瑞瓦特等;在便携式储能领域,获得了大客户正浩科技Ecoflow等的大批量订单;在大型储能领域,获得了阳光电源、南方电网、天合光能等的大批量订单。


PCS——阳光电源

光伏逆变器行业龙头稳固,储能业务增长迅速。阳光电源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有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水面光伏设备、智慧能源运维服务等。公司在光伏逆变器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20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35GW,全球排名第二。储能变流器与光伏逆变器同源,公司将技术经验迁移至储能行业,收益明显。

公司在储能业务上布局有储能变流器和储能系统集成两大业务。储能变流器技术与光伏逆变器同源,与光伏逆变器需要的零部件高度相似。产线切换也比较容易,根据行业经验,光伏逆变器的产线切换到变流器,需要1-2周,主要是生产工艺流程的切换,在PCB板贴片、电阻、电容等相应的流程有所区别。因此,储能变流器业务与光伏逆变器业务具有高度协同效应。

公司储能系统业务营收快速增长,盈利稳步提升。公司的储能系统集成业务采用“无电芯战略”。主要关注系统集成、智能化管理、运行安全等方面。公司与三星SDI株式会社于2014年11月在韩国釜山签订合资合约,在合肥建立合资公司,开始进军储能系统领域。2016年,公司子公司阳光三星投产,年产能2000MWh。2018-2020年,储能业务营收稳步增长,增速近50%,2020年实现营收11.69亿元,毛利率逐渐提升,2020年毛利率为21.96%。目前公司储能产品及系统广泛应用在中国、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西班牙、印度、泰国、柬埔寨、南苏丹、马尔代夫等全球多个国家。海外市场储能业务发展良好,公司在北美工商业储能市场份额超过20%;在澳洲,户用光储系统市占率超过24%。

公司业绩持续突破,储能业务在国内外市场中国企业出货量排名均居第一。在北美,阳光电源的工商业储能市场份额就超过了20%;在澳洲,通过与分销商的深度合作,阳光电源户用光储系统市占率超过24%。2020年相继为英国门迪100MW/100MWh储能电站、青海特高压外送基地电源配置项目、山东莱州光储 融合电站以及安徽谯北风储示范电站等多个项目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产品成本低,安全性强,优势领先。储能系统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在于降低系统的构建成本,阳光电源2020年推出了1500V全场景储能系统解决方案,降本增效显著,成为当前平价上网压力下,新能源+储能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支撑技术。近年来,储能电站爆炸事件引起了行业对储能电池的安全性问题的重视,阳光电源已经形成了从电池单体、模组、电池簇、电池系统管理到PCS的全方位保护体系,重视储能系统的安全运行。2020年阳光电源储能系统全球发货800MWh,未出现一例安全事故。


PCS——盛弘股份

盛弘股份是国内工商业储能PCS龙头。盛弘股份成立于2007年,起步产品是电能质量设备,目前公司的电能质量业务居于国内龙头地位。公司基于在电力电子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衍生出充电桩、储能变流器、电池化成与检测设备等业务。2012年,盛弘股份进军储能市场,以独特的模块化储能变流器产品占领了市场先机。目前盛弘已在全球五大洲50余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储能产业布局,超800个储能项目稳定运行,全球累计装机容量超700MW。产品覆盖30kw到1000kw,能够提供适应不同客户需求的产品。2021年上半年公司储能业务实现收入8400万元,同比增长216.59%,占总收入的22%,毛利润中占比18%。

专注工商业PCS,储能业务收入稳定增长。自2012年公司进入储能行业以来,公司储能业务增长迅速,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0.18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24亿元,年均复合增速27%。公司储能业务毛利率近年略有下降,主要是行业竞争加剧所致,但公司在工商业储能行业的领先地位依然保持。

投资建议

建议持续关注储能产业链价值量占比最高的电池和变流器环节。1)电池环节:建议关注宁德时代(300750,未评级),电池行业龙头,产品性能突出;建议关注鹏辉能源(300438,未评级),战略关注储能电池,专注电池供应,深度绑定下游客户,稳步扩产保障供应。2)工商业储能PCS供应商:建议关注阳光电源(300274,未评级) 、盛弘股份(300693,未评级))。

 

风险提示

  • 政策变化风险。储能行业受政策影响较大,若政策变动会影响行业的发展;

  • 行业需求增速不及预期。工商业储能项目较为分散,单个项目体量较小,若项目装机不及预期,可能影响产业链公司的业绩;

  • 材料价格波动风险。2021年以来电池上游原材料价格居于高位,变流器原材料IGBT等出现紧缺,压制公司毛利率空间。若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或大幅波动,将影响产业链公司的盈利能力。



往期回顾


【东方电新】储能行业深度|储能市场加速开启,商业模式未来可期

【东方电新】储能深度 (2)|电力辅助服务是什么

【东方电新】储能深度 (3)|美国储能市场:政策驱动,商业模式成熟

【东方电新】储能深度(4)|欧洲储能市场:蓄势待发



特殊声明

本订阅号资料基于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发布证券研究报告制作。

证券研究报告:《电价政策组合拳,引燃工商业储能市场——储能行业专题报告5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7日

分析师:卢日鑫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5100003

分析师:顾高臣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20080004

分析师:施静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20090002  香港证监会牌照:BMO306

联系人:温晨阳  wenchenyang@orientsec.com.cn  

联系人:严东  yandong@orientsec.com.cn

重要提示:

本订阅号为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东方证券”)研究所电新研究团队运营的唯一订阅号,并非东方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 本订阅号仅转发东方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资料仅供东方证券研究所指定客户参考。因本订阅号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东方证券研究所指定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东方证券不因任何单纯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客户。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不是东方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仅转发东方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 订阅者若使用本订阅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提请订阅者参阅东方证券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风险提示、各项声明及信息披露,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订阅者如使用本资料,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无法考虑到客户个体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客户应考虑本订阅号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谨慎合理使用。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人作出邀请。

在任何情况下,东方证券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东方证券及关联人员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者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东方证券不保证本订阅号中的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时期,东方证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证券研究报告。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仅为东方证券所有。未经东方证券事先书面协议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发或引用本订阅号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东方证券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复制、转发或引用本订阅号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权就任何不当行为要求行为人赔偿全部损失。提示客户及公众投资者慎重使用公众媒体刊载的证券研究报告。除非法律另有规定,任何情况下,对于行为人擅自使用该内容所包含的信息所引起的损失、损害等后果,东方证券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用专业的视角解读行业动态

东方电新团队与您携程相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