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啤酒行业分析,2022年啤酒行业研究报告

(报告出品:国元证券)



1.中国啤酒行业从“国产化”到“差异化”



啤酒,又叫麦酒、液体面包,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普及范围最广的酒精饮料之 一。啤酒最早于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属于外来酒种。自 1900 年(清朝光绪十六 年)俄国人在哈尔滨市首先建立乌卢布列希夫斯基啤酒厂,再到 1904 年中国首家 自建啤酒厂——东北三省啤酒厂在哈尔滨设立,直至今日,中国啤酒产业历经百 余年历史,实现了从近代啤酒业向现代啤酒产业的跨越。从啤酒产业链的布局来 看,啤酒产业链主要有上游的原材料,包括酿造啤酒所必须的大麦、小麦、啤酒 花以及食品添加剂等;中游的制造,通过不同的工艺、原料酿造出不同种类的啤 酒,包括熟啤、生啤、黑啤、白啤以及纯生啤酒等;下游的消费,经由不同的销 售渠道,分销商、经销商以及线上电商等直达消费者。



1.1、萌芽期(1900-1949年):规模小且发展缓慢



1900-1949 为中国啤酒业的萌芽期,此阶段中国啤酒业发展缓慢,分布不广且产量 较低。这一时期以外商投资建厂为主,绝大多数啤酒厂在外资、民营资本和民国 政府之间交替经营,经营极其不稳定,主要原材料及制造工艺、技术完全依赖国 外。同时,由于这个阶段外国侵略、战争、革命等多重因素造成国内经济比较困 难,居民消费能力普遍较低,啤酒消费局限于在华外国人、外国军队、上层华人 等。至 1949 年,我国仅有七八家啤酒厂,啤酒年产量在 7000 千升。



虽然此阶段国 内啤酒工业发展还较为落后,生产技术也参差不齐,但也有个别企业开始崭露峥 嵘,如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1945 年正式更名 “青岛啤酒”),1906 年荣 获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会金奖,成为首家获国际金奖的中国企业。1948 年,青岛啤酒开始大量出口至新加坡,正式宣告进入国际市场,开创了中国啤酒进入国际 市场的先河。



1.2、调整发展期(1950-1978年):原料、技术逐步实现国产化



建国以后,中国啤酒工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从单纯的对外依赖,逐步通过合作 和技术引进,实现了啤酒酿造生产技术的国产化,摆脱了原材料依赖进口的落后 状态。特别是,建国初期,通过接受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控制的啤酒企业,实现 了啤酒产业国产化。在这一阶段,通过对啤酒行业相关技术的消化、研究,国内 积累了一批啤酒行业人才,也集中建设了一批啤酒厂,产量逐渐增加,啤酒行业 步入发展正规。1978 年底,中国啤酒按行业产量达到了 40 万千升,是建国初期的 50 多倍,国内啤酒企业也逐步开始走出国门,探索国际市场。



1.3、现代啤酒产业崛起期(1979-1995年):市场化竞争加剧



改革开放后,中国啤酒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借助于国家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各 地区大力推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特别是,1985 年国家实施的“啤酒专 项工程”,正式拉开了啤酒行业第一次变革的序幕。一时间,啤酒厂商如雨后春 笋般,遍布大江南北。至 1988 年底,全国啤酒厂家达 813 家,总产量达 656 万千 升,成为仅次于美国、德国的世界第三大啤酒生产国。鉴于当时中国的城市总数 不足 700 个,基本形成了每个城市至少拥有一家啤酒厂的“千城千啤”区域割裂格 局。



1979-1994 年,国内啤酒产量年均增幅为 22.93%,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总产量从 52 万千升增长至 1415 万千升,总产量翻了超 27 倍。直至 1994 年,雪花啤酒的诞 生,中国啤酒行业未来的巨头企业:重庆啤酒、燕京啤酒、青岛啤酒、百威英博 以及华润啤酒已先后登上历史的舞台,这也为后续整个行业的市场整合奠定了基 础。1995 年开始,中国啤酒产量出现拐点,规模增速开始放缓,下降至个位数增 长。



1.4、行业增量整合期(1996-2013年):并购潮后市场规模见顶



随着啤酒行业规模增速的放缓,中外酒企通过并购的方式进入快速跑马圈地阶 段。在此期间,华润、青岛、燕京啤酒快速整合成为本土酒企龙头,而百威英 博、嘉士伯(2008 年开始收购重庆啤酒股权,2013 年控股)、SAB(入股华润啤 酒)通过参股、并购的方式成为外资酒企业三大龙头。2002 年,中国啤酒产量首 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啤酒市场,直至 2013 年经过快速增长期与行业整合期 后,中国啤酒产量以及人均消费量见顶。同年,行业龙头市占率(CR5)达 70.2%, 中国啤酒行业也由增量市场与并购式扩张逐步转入存量博弈阶段。



1.5、行业存量博弈期(2014-至今):差异化竞争新格局



自 1965 年以来,全国啤酒产量一路高歌猛进,几乎连年实现正增长,然而,随着 1996 年开始的并购浪潮进入尾声,过剩产能的去化以及人口结构转变等因素,国 内啤酒产量于 2013 年登顶达 4982.79 万千升。随后,国内啤酒产量便呈现出逐年 下滑的态势。市场也由此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在此阶段 3+2 的行业寡头竞 争格局也逐步形成。虽然总体上来看,近十几年来行业竞争格局基本保持相对稳 定,但从各大企业的经营战略来看,龙头企业之间在市场份额上的角逐却并未停 止的竞争。特别是,2017 年以后,高端化转型日益成为行业共识,各大啤酒企业 相继发力高端市场,抢占中高端市场份额,这也拉开了啤酒行业下半场竞争的序 幕,或重塑目前行业的竞争格局。



1.6、增量竞争上半场终局已定,存量博弈下半场逐步迈向白热化



纵观行业百廿年发展历程,国内啤酒行业从最初的外商投资建厂—技术引进、国 产替代—快速发展——逐步迈向成熟市场历经多个发展阶段,行业驱动力也逐步 由早期的产能扩张逐步向结构提升转变。受啤酒生产与销售半径(产地销)限 制,早期啤酒行业主要以区域市场为核心,各区域啤酒品牌不胜枚举,这也形成 了当时“千城千啤”区域割裂的市场竞争格局。直至 1996 年,青岛啤酒率先掀起 行业并购热潮,同时外资品牌相继入局中国市场,以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百威 亚太以及燕京啤酒为首的啤酒生产企业凭借并购式扩张快速崛起为全国性龙头, 2013 年全国啤酒产量见顶标志着行业增量竞争的时代逐渐远去,行业寡头格局也 基本成型。



与此同时,啤酒行业下半场存量博弈逐步拉开序幕,行业共识在于:消费升级大 势所趋,因而为满足消费者高质量消费需求,行业高端化转型同样势在必行。随 着各大酒企业相继发力高端产品市场,中高端产品市场竞争逐步进入白热化,僵 持已久的市场竞争格局也有望发生变化。随着行业高端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产品 售价空间被打开,同时结构升级下关停无效产线、提升产能利用率等降本增效措 施的实施,将有效提高啤酒行业整体的盈利能力和水平。



2.行业展望:价格提升驱动行业规模走阔



2.1、全国啤酒产量中长期或将持续缩量



中国啤酒产量自 1990 年-2012 年持续上升,并于 2013 年达到 4983 万千升的峰值。随后,全国的啤酒总产量便一路下滑,2020 年受疫情影响,全国啤酒产量规模更 是同比萎缩 9.4%,至 3411 万千升。十年时间,中国啤酒总产量从 2010 年的 4490 万千升下滑至 2020 年 3411 万千升,产量萎缩超 24%。2021 年因基数原因,中国 啤酒产量迎来了一定程度的回补性增长,达 3562 万千升,同比+4.4%。



中长期啤酒销量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去看:1、人均饮用量:受国家饮酒传统的文 化的影响,与德国、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均啤酒饮用量偏低。在中国,白酒仍然是高端宴请与正式场合的主流选择,因而在中国酒文化里传统 烈酒占据着更为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种由于酒文化形成的对传统烈酒的消费习惯 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人均饮用量的提升。无独有偶,与我国酒文化相近的日本、 韩国人均啤酒饮用量的提升也受到相同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人均啤酒饮用量约 为日韩的 3/4,且已超过全球的平均水平,提升空间或相对有限。



2、消费群体,啤酒主力消费人群的年龄集中在 20-50 岁左右,随着中国老龄化程 度不断提高,同时生育意愿不断走低,中国啤酒的主力消费人群数量有着逐年萎 缩的趋势。数据上来看,自 2013 年开始,中国 15-64 岁人口数便开始逐年下滑, 从 10.1 亿人,下滑至 2021 年 9.6 亿人,总体下滑了 4.5%,这也是啤酒产量逐年下 降的其中一个原因。2020 年 15-64 岁人口规模一度同比下滑 2.7%,中国老龄化有 进一步加速的趋势。我们认为,中国啤酒主力消费人群数量下降的趋势在短期内 很难转变,仍是啤酒销量提升的一大阻力。而中长期,则主要取决于中国政府对 提升生育率的相关政策能否有效实施,政策的关键在于居民生育意愿的提高。



3、消费观念,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之下,健康的消费理念逐步成为主流,影响着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小酌怡情、大饮伤身,酒精饮料从喝得多向喝的少、喝的好 的消费理念转变。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总体的酒精饮料饮用量呈现逐年 下降的趋势;不过,从结构上看,在酒精饮品的销量当中啤酒的占比保持稳中有 升的态势,说明啤酒在中国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仍具备一定的需求刚性。



4、以史为鉴,结合美国、日本啤酒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1952-1980 年是美国啤 酒行业快速成长期,人口红利叠加主流厂商普遍奉行“低价跑量抢夺市场份额” 的竞争策略,美国啤酒产量快速增长。随后进入 1980-1994 年,虽然美国啤酒主力 消费人群仍在增长,但受到健康诉求等因素的影响,美国人均啤酒饮用量自 1980 年开始不断下滑,这也导致美国啤酒产量停止增长,维持相对稳定的水平,该阶 段美国啤酒行业产量复合增长 0.29%。1994-2020,健康消费观念的影响以及其他 低度酒饮、饮料化酒饮的竞争影响,美国啤酒产量开始缓慢下滑,该阶段美国啤 酒行业产量复合增长-0.72%。



与美国啤酒行业发展历程类似,1974-1984 年日本啤酒行业处于量价齐升阶段,产 量复合增速为 2.61%,均价复合增长 6.84%。1984-1997 年,日本仍处于快速成长 期,人口增长红利及啤酒渗透率的提升共同推动行业产量快速增长,期间日本啤 酒产量复合增速为 3.41%。直至 1997-2020 年,日本啤酒行业进入成熟阶段,由于 日本啤酒主力消费人群开始下滑,同期,日本 15-64 岁人口数量从 8703 万人下滑 至 7509 万人,整体下降 14%;同时受健康诉求提升的影响,导致日本人均啤酒消 费量逐年下滑,整体啤酒产量增长乏力,此阶段日本啤酒产量复合增速为-1.52%。



综上,从中长期角度,我国人均饮用量提升空间相对有限,健康的消费理念会持 续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而人口结构的变化又是一个未知且漫长的过程,参考 美、日啤酒各发展阶段,我们预期中国啤酒行业中长期会以温和缩量为主。



2.2、价格提升是行业规模走阔的主要逻辑



从目前各国啤酒的零售价格来看,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啤酒单价仍 远低于大部分发达国家,甚至不及新加坡的 1/7,马来西亚的 1/5、印度尼西亚的 1/3。而从啤酒的出厂价格来看,目前中国大陆啤酒的出厂价格也要低于全球平均 值,约为中国香港和马来西亚啤酒出厂价的 1/5。伴随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进一 步上升,中国啤酒的吨酒价格尚有长足的提升空间,这也是当前中国啤酒行业规 模进一步走阔的主要驱动力。



2.2.1、短期: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倒逼行业提价潮



啤酒生产成本主要由原材料(包括大米、大麦及啤酒花等)、包装物(包括铝、 玻璃、瓦楞纸等)、直接人工成本以及其他制造费用构成。以青岛啤酒为例,原材料大概占啤酒生产总成本的 17%,包装物占比约 50%,这两块成本共占据青啤 生产成本的近 70%。当生产商成本端面临较大压力时,直接提价的意愿增强。



啤酒行业上一个涨价周期在 2018 年,起因即是原材料涨价。2016 年原材料价格先 行上涨,包材、运费涨幅随后扩大,啤酒产商纷纷以提价应对。因不同原材料的 库存情况、采购方式/时点的不同,通常反映到报表端会有一定滞后,多数企业提 价时点发生于 2017/2018 年。



与 2017 年类似,受疫情冲击以及俄乌冲突等国际形势的影响,2020 年下半年开始 啤酒原材料价格再度出现大幅度上涨。2021 年,大麦价格上涨 23.4%,铝价涨幅超 30%,瓦楞纸价格年内最高涨幅超过 20%。2021 年 4 月以来,华润、青啤等多家龙 头啤酒企业宣布多款产品在出厂价、终端价等方面进行不同程度的提价,以缓解成本压力,保持健康的盈利水平。而大麦作为啤酒生产的重要原料,其价格很大 程度上依赖于国际形势变化。海关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大麦主要进口来源为法 国、加拿大及乌克兰,其中乌克兰供应 26%的大麦进口量。乌克兰作为世界主要 的粮食出口国,俄乌冲突的持续也进一步加深对国际大麦价格进一步上涨的担 忧。总体而言,短期成本压力驱动行业进行集体提价,对于啤酒行业规模的提升 会产生较为显著的短期推动作用。



2.2.2、中长期:产业结构升级是价格提升的核心驱动力



以应对成本上升,进而调整啤酒销售价格的做法,仅仅是企业为了缓解成本压力 以维持正常利润空间的防御性动作。因而,提价的影响只是短期的,提价的同时 对于啤酒销量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冲击。相比而言,以高端化转型为发展方向的 产业结构升级是啤酒行业长期结构优化以及吨酒价格提升的主要驱动力。



《2022 年天猫啤酒趋势白皮书》显示,2021 年低端和中端啤酒销售金额维持在 5%-10%的同比增速,而高端啤酒的销额增速超过了 20%,而奢华啤酒同比增速更 是高达 40%。从啤酒价格接受度调查来看,以 80 后、90 后甚至 00 后为主力的啤 酒消费者更多地关注啤酒口感,对于价格敏感性普遍不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 动啤酒生产企业进一步做优产品质量,推进行业的高端化转型。我们预计,随着 需求侧消费升级的深入推进以及主力消费人群消费关注点的转变,同时供给侧产 品提价与产品布局的结构优化调整,将推动中国啤酒行业价格中枢逐步上移,带 动行业规模进一步走阔。


2.3、高端化转型或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中国啤酒行业目前的竞争格局较为清晰,整体市场集中度较高。截至 2021 年,以 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百威亚太、重庆啤酒以及燕京啤酒为首的五大全国性啤酒 龙头占据全国啤酒行业 72.2%的市场份额,而以珠江啤酒、金星啤酒等区域性啤酒 厂则占据 4.8%的市场份额。此外,受啤酒生产和销售特点的限制,即啤酒生产重 资产属性较为突出,规模化可降低平均生产成本;同时,啤酒销售受半径限制, 以地产地销模式为主;五大啤酒龙头在国内不同区域市场各有倚重。



其中,华润 啤酒作为目前市场的绝对龙头,在吉林、辽宁、四川、贵州、安徽以及江苏 6 个市 场市占率都超过 50%,是拥有绝对优势市场最多的酒企,覆盖区域贯彻东西;青岛啤酒在沿黄河流域省份优势较为显著,其市占率超过 50%的省份包括山东、陕 西、山西、上海以及海南;百威在福建、江西以及湖北拥有绝对优势,其华南地 区市场份额居前;而重庆啤酒侧重于西部市场布局,其在重庆、宁夏、新疆、西 藏市占率超过 50%;燕京啤酒核心占据北京市场,其在内蒙古以及广西同样拥有 绝对优势。总体来看 ,绝大部分地域市场均已跑出领头羊,达到区域竞争趋于平 衡的状态。然而,部分经济大省,由于市场体量较大,酒厂之间竞争焦灼等原 因,至今尚未分出上半场赢家,如浙江、广东、湖南等。



与此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尽管经过 1996-2013 年行业整合期,行业集中度得到了 较大的提升,但与成熟市场相比,特别是对标日本和韩国,中国啤酒行业目前的 集中度水平仍然具备提升空间。在行业中长期温和缩量的预期之下,伴随啤酒行业高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端产品将进一步蚕食中低端产品市场份额,因而那 些在高端以及超高端细分市场有着强大品牌认知度和多元化产品矩阵的啤酒企业 有望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提高绝对优势市场市占率的同时有望领跑部分竞争格 局尚未明朗的区域市场,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



欧睿数据显示,2021 年国内中高端啤酒销量规模约为 1583 万千升,占整体销量的 38.2%。其中,外资酒企百威由于率先布局高端啤酒市场,领头羊效应较为明显, 目前中高端啤酒市占率为 37%。同时,受各大酒企发力高端市场的影响,近几年 百威在中高端市场的市占率有所下滑,不过仍然是该细分市场的绝对龙头。青岛 啤酒凭借其自身的品牌优势及较早发力高端品类,其中高端市场市占率为 27%, 仅次于百威,是内资酒企在该细分市场的龙头。重庆啤酒在嘉士伯的助力下,凭 借乌苏啤酒、嘉士伯系列、凯旋 1664 等本土+国际品牌产品享有 14%的市占率。华润啤酒于 2018 年提出“决战高端”战略之后,高端化战略成效显著,其次高端 产品保持较高的增速增长,目前中高端市占率达 12%。



从各品牌中高端产品矩阵来看,百威凭借哈尔滨啤酒、百威系列、科罗娜等品牌 以及丰富的夜场渠道资源在中高端市场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青岛啤酒是最早走 出去的中国品牌之一,自身具备较强的品牌优势,通过加快“1(青岛)+1(崂 山)+N(新特产品)”产品组合的整合和优化力度,中高档产品规模持续壮大;重庆啤酒稳步推进“扬帆 22”战略,乌苏从初步全国化走向深度全国化,在嘉士 伯国际品牌的赋能之下,中高端市场份额同样居前;华润啤酒的中高端布局较 晚,但凭借其强大的深度分销能力以及收购喜力后外资品牌的助力,其在中高端 市场增长较快,有赶超之势。燕京啤酒围绕大单品 U8 大力推进产品结构高端化, 坚持“1+3”品牌战略,正在从“落后曲线”到“加速追赶”。



3.短期关注消费复苏及成本改善



3.1、今年旺季表现超预期,明年将迎恢复性增长



啤酒消费与疫情发展形势紧密相关。啤酒销售渠道当中现饮、非现饮各占一半, 2020 年初新冠疫情爆发,1-3 月啤酒行业产量出现不同程度下滑,直至 2Q20,在 全国疫情形势逐渐缓和后,线下现饮渠道逐步恢复,啤酒行业即出现较大的回补 性增长,分别同比+6.2%/+12.1%/+3.5%。2022 年 6-8 月,啤酒需求疫后回补性增长叠加高温消费旺季,短期行业需求快速 放量。2022 年 3-4 月受华东疫情影响,行业产量下降明显,分别同比-9.8%/- 17.7%。直至 5 月份,国内疫情形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区域逐步解除封控,线下 渠道逐步恢复,5 月份行业产量开始企稳(-0.1%yoy),6 月份行业复苏趋势显著 (+7.4%yoy)。



6 月底国家取消通信行程卡“星号”标记并调整隔离政策;与此同 时,进入啤酒消费旺季,高温天气居高不下,数据显示,2022 年 6 月全国平均气 温为 21.3 度,创下 1961 年以来同期最高;其中,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地气 温更是创下历史同期最高,高温(35℃以上)天气持续数日。7 月份后,全国平均 气温进一步上升至 23.16 度,为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第二热的月份。在疫后复 苏、政策优化、旺季高温天气、叠加去年同期受疫情影响基数较低等因素共振 下,3Q22 啤酒行业产量同比+9.3% 至 1125.1 万千升,7/8/9 月产量分别同比 +10.8%/+12.0%/+5.1%。青岛啤酒/珠江啤酒/燕京啤酒/百威亚太中国区/重庆啤酒销 量分别同比+10.6%/+7.0%/+5%/+3.7%/+1.3%,主要公司已追回前期销量损失。



10-11 月,全国疫情多点散发局面并未缓解,啤酒产量分别为 185.6/178.6 万千 升,同比-14.1%/-1.7%。22 年 1-11 月,啤酒累计产量合计 3,312.3 万千升,同比 +0.5%。考虑到 4Q 为啤酒消费的传统淡季,且有世界杯催化,全年行业基本面大 概率维持稳中有升。经过近三年的“战疫”,目前防疫政策已从“动态清零”转为“全面放开”,各 地疫情高峰接踵而至。在疫情过度阶段,短期内抑制现饮消费需求,但当下正值 啤酒消费淡季,预计对 2023 年全年销量的影响相对有限。伴随感染峰值回落,人 群获得免疫,消费复苏仍将是 2023 年的发展主线,预期线下消费场景将迎恢复性 反弹,提振啤酒消费需求。



3.2、结构升级+产品提价,酒企ASP将持续提升



受益于产品结构升级,以及去年啤酒产商集体提价,今年前三季度主要产商吨价 均获得持续提升,其中青岛啤酒/重庆啤酒/百威亚太中国区/珠江啤酒吨价同比分别 +5.8%/4.2%/0.7%/5.8%;分季度来看,因线下即饮场景为高档酒的主要销售渠道, 8-9 月份全国疫情反复,高档酒销售受到一定抑制,3Q 主要产商吨价虽有提升, 但增速环比上一季度有所放缓,但从销量增速上看,仍领先于整体销量,主要酒 企产品结构处于持续优化当中。



展望 2023 年,伴随现饮渠道的恢复性反弹,将助力酒企推进高端化升级;且基于 大麦价格上涨压力,年底龙头公司已有提价动作或有提价打算,结构升级+产品提 价仍将并存,继续推动酒企 ASP 的持续提升。



3.3、吨成本环比已现改善趋势,中短期成本压力将会缓和



受疫情冲击以及国际政治形势动荡的影响,2020 下半年开始,啤酒的原材料价格 大幅上涨,且持续期较长,普遍涨幅较大,主要酒企纷纷以提价应对。目前,大 麦价格仍在上行通道中,也为酒企继续提价提供契机,而包材成本如玻璃、铝 锭、瓦楞纸价格均已回调。截至 12 月 20 日,铝材/纸箱/玻璃瓶成本较期内最高点 分别下降-48.6%/-25.5%/-19.5%。3Q22 头部产商青啤、重啤吨成本虽同比保持个位 数增长,环比看已呈现逐季改善趋势。虽然大麦价格仍有压力,但在生产成本中 占比较小。考虑到采购、生产周期及季节性因素,预期明年啤酒产商成本压力会 有所缓和,如果包材成本持续下行,毛利率预期将获得持续改善。



3.4、吨成本回落,叠加提价利好,盈利水平得到提升



以史为鉴,2006 年以来,啤酒行业经历三轮较为明显的成本上涨,分别在 2007- 2008 年、2011-2012 年、2017-2018 年,这三轮成本上涨之后的共同特点是,短期 成本压力推动行业出现提价潮,而后成本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进而大幅 改善啤酒公司后续的利润空间。



以 2017-2018 年为例,2017 年啤酒生产成本价格 指数大幅上涨后,于 2017 年底-2018 年初,成本压力剧增倒逼行业启动提价潮, 与此同时,啤酒生产成本价格指数同步出现深度调整直至回归正常水平。原材料 价格上涨导致行业提价,提价后原材料价格由于供需矛盾缓和逐步回归至正常水 平,一“涨”一“跌”双向增厚了行业利润。从主要啤酒生产企业的销售毛利率 走势来看,2017 年各大酒企的销售毛利率基本维持下滑或勉强持平的状态,2018 年后,销售毛利率开始企稳回升,有效推动了行业盈利水平的提升。预期 2023 年 产品提价+产品组合优化+成本回落红利将在报表端释放。



4.投资分析



我们认为,短期疫情对线下消费场景、居民消费力的影响或将扰动啤酒高端化进 度,但中长期来看,中国啤酒单价远低于大部分发达国家,更不及世界平均水 平,中国啤酒的吨酒价格尚有长足的提升空间,以高端化转型为发展方向的产业 结构升级是啤酒行业长期结构优化以及吨酒价格提升的主要驱动力。在差异化竞 争、高端化转型阶段,将比拼啤酒产商在中高端产品矩阵、渠道铺设、品牌建 设、高端大客户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龙头有望继续收割市场份额,提升市场 集中度。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


2022年啤酒行业研究报告


来源:东吴证券

1. 复盘啤酒四十年从群雄到寡头产品结构持续升级

纵观行业四十年发展,我国啤酒行业已迈向量稳价增降本增效的存量博弈时代。通过复盘我们发现国内啤酒行业已经历导入-成长-成熟等多个发展阶段,竞争要素亦实现由早期的产能到结构的转变,由于早期啤酒生产工艺与运输半径限制,区域品牌百花齐放到 2002 年我国成为 全球第一大啤酒生产国。啤酒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外资品牌介入与国内过剩产能洗牌,华润青啤等兼具品牌与产品力酒厂依靠兼并收购快速崛起为全国性龙头但受制于啤 酒消费需求边际放缓2013 年我国啤酒产量见顶华润青啤百威重啤燕京五大 寡头竞争格局渐成。

在存量博弈下我国中高端产品市场高地仍由百威等国际品牌占据我们认为消 费升级趋势正促使国内啤酒品牌产品加速从低端向中高端升级产品价格空间被打开同时产品结构升级亦驱动酒企在生产端降本增效关停并转提升产能利用率罐化酿造等工艺升级亦将持续优化企业盈利能力啤酒产业结构升级新时代大幕徐徐拉开

1.1. 1979-2002 年:本土企业群雄割据逐步市场化

一城一啤格局渐成,厂商能力参差奠定整合基础。伴随改革开放,我国啤酒行业在此阶段实现真正的市场化,1985 年国家实施啤酒专项工程到 1988 年中国各地啤酒厂超 800 家,基本上形成一城一啤格局”。每个省的地级市都至少拥有 1 家年生产能力接近或达到1 万吨的啤酒厂,行业总体生产规模接近 1000 万吨。但由于行业多以各地本土化的小型企业为主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参差为后期行业整合奠定基础。1992 年-2002 年期间百威嘉士伯狮王等为代表的国外啤酒品牌纷纷在中国建立 合资企业或外商独资企业与此同时以燕京啤酒青岛啤酒华润雪花为代表的国内 本土巨头开始兼并收购步伐。


1.2. 2003-2013 年:市场蛋糕继续做大整合并购不断推进

中外酒企跑马圈地增量时代红利渐退2002 年我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啤酒市 场随着增量市场整合过程推进华润青岛燕京啤酒坐稳本土酒企的前三把交椅其中 2006 年华润雪花啤酒的销量超越青岛啤酒成为国内第一2008 年超越百威英博成 为世界上销量最大的单一啤酒品牌另一方面百威英博嘉士伯SAB Miller通过 入股华润啤酒成为外资酒企的前三大龙头2013 年龙头企业市占率CR5达 72%我国啤酒总产量触顶并购热潮逐渐退却2013 年伴随世界第三大啤酒商嘉士伯集团控 股重庆啤酒并将其作为中国业务平台寡头存量市场阶段正式到来

1.3. 2014-2021 年:市场格局基本稳定高端化成为发展新目标

行业总体规模见顶开启结构化升级之路随着啤酒产量及人均消费量与 2013 年 见顶市场由增量竞争转入存量竞争大规模并购达收尾阶段在此阶段龙头企业 3+2 的寡头竞争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但由于我国各地消费习惯差异龙头企业在部分区域的 市场争夺上仍有摩擦

外资方面百威英博作为世界啤酒龙头在应对成熟化和高端化布局方面有着很大 优势目前的高端化市场上百威英博占据着较大优势2019 年百威亚太于香港上市进一步彰显了百威英博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对于深耕西部市场的嘉士伯而言2013 年 全资收购重庆啤酒显示了其东进的决心在几年的经营性重庆啤酒扭亏为盈盈利能 力逐年上升在高端化产品方面相比同行有更大优势2020 年底重庆啤酒成为嘉士伯 在中国运营唯一品牌成长为全国性啤酒企业

青岛啤酒占据先发优势革新品牌策略自 2014-2018 年以来青岛啤酒着力推出 高端产品先发优势以提价带动利润上行品牌战略经历1+3+N1+1+N1+1聚焦主 品牌青啤等多次革新在需求下降与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公司逐步集中资源品牌 知名度为产品赋予的附加价值要大于分散资源进行多品牌布局所带来的收益据欧睿 数据2020 年青岛啤酒在高端啤酒市场销量位于内资榜首其品牌丰度完善销售吨 价在内资厂商中相对较高但低于国际厂商


百威亚太创新差异化产品做高端市场领军者根据欧睿数据2020 年百威亚太 在国内高端市场的销量占比达 42%遥遥领先除此之外百威在我国内啤酒市场中 市场份额位居第三与前两名差距并不显著凭借着高端品牌打开中国市场的百威在 国内竞争态势仍处于薄利多销的时期以已树立起外来品牌的高端形象不仅享受到 了跑马圈地的并购红利同样也在高端市场中完成品牌布局

品牌矩阵完善突破长尾领域由于公司旗下百威时代科罗娜三大品牌价值已占 据全球前五加之中国本地的哈尔滨啤酒百威产品矩阵已十分完备因此百威将 目光集中在了精酿啤酒这一大型厂商涉足较少的领域2018 年百威亚太投资 6000 余万元在武汉开办专门酿造精酿啤酒的 ZX Brewery这也是百威在亚太地区的第一 个经酿酒厂同时伴随女性消费者和 Z 世代消费者更多追求差异化口感在健康 方面也有更多的重视果啤亦成为公司下注重点领域之一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 困境下的机会成本驱动提价酒企盈利能力或持续上行

疫情致啤酒原料减产成本高企自 2020 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酒类 PPI 呈上行 趋势主要是原材料价格持续上行所致从上游成本端看自 2020 年 5 月起酒类行 业 PPI 结束下行走向峰值达到 103.8截至 2022 年 2 月仍旧维持正值行业整体仍面 临较大成本压力从价格上看啤酒主要原材料如大麦玻璃瓶及铝罐等价格受各方压 力维持高位

近期俄乌局势影响国际粮价大麦价格预期将持续走高作为啤酒生产的重要原料 占总成本比重约 14%大麦价格的持续上涨是成本端压力的重要来源作为大麦第 一进口国和世界最大的啤酒消费市场中国啤酒厂商的生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形势 的稳定据海关数据2021 年中国大麦主要进口来源为法国加拿大及乌克兰其中乌 克兰供应进 26%的大麦进口量作为世界主要的粮食出口国俄乌战争使得 2022 年的 国际大麦价格预期大幅上涨

啤酒涨价潮再临酒企盈利能力或持续提升成本压力突出自 2021 年 4 月以来华润青啤等多家龙头啤酒企业宣布多款产品在出厂价终端价等方面提价我们预计 大部分产品相对提价幅度约 5~10%本次成本驱动涨价与 2018 年情况类似通过复盘 当年啤酒涨价进程与结果我们认为在龙头酒企有望在成本回落后实现盈利能力提升

2.1. 以史为鉴:成本上涨和结构升级为历次提价的两大主因

2.1.1. 2007 年末-2008 年初原材料价格上升直接驱动啤酒提价 长期以来啤酒厂商的提价是零散的躲藏式的各地厂商的价格战局面愈发恶劣啤酒净利率一直维持在低位2008 年由龙头企业打响第一枪开始了世纪初以来啤酒 行业第一次集体性主动提价本次提价的主要原因是外生成本的冲击大麦是啤酒的主 要原料且我国是大麦净进口国家国际大麦价格变动对中国啤酒行业影响较大根据统 计数据2007 年我国大麦主要进口国澳大利亚遭受旱灾大麦产量下降澳大利亚大麦 进口价由 07 年初 200 多美元上升至 11 月的 450 美元这直接导致我国啤酒成本上涨从而驱动啤酒龙头企业率先提价

此次成本推动型提价加快市场整合头部企业毛利率提升本次提价对龙头企业和 地方企业有不同影响由于地方企业中小企业面对成本冲击时覆盖现金流缺口的能 力相对更弱且其产品结构相对单一中小企业进一步被淘汰或吞并龙头企业财务弹 性更好抵御风险能力更强中高端产品占比相对更多因而价格--净利率弹性更大同时对比 08 年后的出厂吨价和成本变化发现随着成本回落涨价带来较为显著的 毛利率和净利率提升效应具有一定滞后性峰值出现在提价后 1-2 年2009-2010 年

2.1.2. 2011 年: 成本上涨与通胀预期共同推动啤酒企业提价 2011 年受到美元贬值及水灾影响世界主要产麦区价格上涨再加上国际航运价格上升导致我国大麦进口价格向上波动据统计2010 年 12 月初大米价格同比上涨 10%包装物同比上涨 5%-6%为了应对成本上涨以华润青岛啤酒燕京等品牌为 主的龙头企业纷纷提价从而将成本压力转嫁给消费者因此此次啤酒行业提价与 2008 年的提价周期原因相同仍是由进口大麦单价提升和人工成本上涨驱动的直接提价周期但与 2008 年啤酒行业提价略有不同地是与 08 年提价潮相比2011 年进口大麦单价上 涨幅度较低因此此次原材料涨价给啤酒企业带来的压力更小此次啤酒提价除了成本 推动型上涨还有啤酒企业基于通胀预期提升利润空间从而导致啤酒价格上升

吨酒成本增长快于收入提价后龙头企业毛利率同比下降以青岛啤酒重庆啤酒 和燕京啤酒为例这几家龙头企业在进行提价后吨酒收入在 2011 年之后都有较大增 长但行业竞争激烈各企业考虑需求弹性对市场份额影响亦未大幅提价覆盖成本增 长同期吨酒成本上涨幅度高于吨酒收入毛利率微降

2.1.3. 2018 年成本驱动&消费结构升级是提价主要因素 产能过剩导致盈利能力羸弱龙头企业由薄利多销转入价格驱动利润上行由于激 烈的竞争和低廉的价格龙头企业在各地建厂以价格战作为主要竞争手段盈利能力 逐步下降2013 年全国啤酒产量见顶各大厂商逐步调整战略布局结束了早期大规模 提升产能的扩张方式整体产能逐年紧缩龙头厂商也进入了利润滑坡的阵痛期到 2018 年啤酒行业因成本上升及消费结构升级进入提价潮行业盈利重点转至提升价格及优 化产品矩阵推行中高端产品同时优化产能降本增效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回正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2. 价格传导逐步验证成本端弹性较大

2018 年提价与此次逻辑最为类似成本压力减轻不影响提价策略利润释放周期 延长2018 年啤酒行业提价原因与本次类似同样受到成本端压力影响2018 年初玻璃瓶瓦楞纸铝罐成本等价格影响龙头厂商纷纷宣布提价2018 年末至 2019 年成本压力减轻但价格并未回落一方面由于前期价格战压缩利润空间使龙头企业间形 成默契另一方面受益于经济增长及较为低廉的价格啤酒的需求弹性较小全行业提 价对销量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受益于提价的净利润增长延续至 2019 年末使得啤酒 行业利润连续两年高速增长整体表现强于大盘

我们预期成本压力带来价格上升行业盈利能力呈上升趋势从产品价格角度看自 2021 年 3 月起酒类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同比增长峰值达到 2.7%目前来看CPI 与 PPI 走势趋同剪刀差收窄据各大公司披露的年报数据啤酒行业盈利能力大幅提 升超越疫情前水准我们认为通过提价政策成本端压力可以较为顺利的传导至消 费者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增长有望超越 2019 年对于短期内国际形势带来的原材料涨 价情况龙头企业可以借助品牌优势进一步提高产品定位提升产品价格将压力传导 至下游进一步加强盈利能力

啤酒盈利能力偏低且包材占成本比例高包材价格下降释放利润弹性大以青岛啤 酒作为样板公司包材价格下降对净利率的提振较为明显参考青岛啤酒 2020 年的年 报数据我们测算包材和大麦价格调整区间在-20%~20%区间利润率提升区间为 7.5% 至-7.5%其中由于包材成本占比较高每 5%的价格收窄能对应 1.5%左右毛利率提升

3. 存量博弈之下产品结构优化&降本增效打开中长期成长空间

行业集中度持续上升啤酒产品定位由低端高端的转变逐渐成为行业共识通过早期大规模并购建厂龙头厂商市占率不断上升行业集中度维持在较高水平但 与美日相比仍有差距除去短期成本压力导致价格上行从长期看近年来各大厂商 纷纷调整战略布局将着力点由薄利多销的大量销售逐渐转移到中高端产品线的创新升 级上中高端化也成为了产品价格上行的另一重要因素

3.2. 啤酒行业未来趋势:罐化提速降本增效结构升级

3.2.1. 罐化率将进一步提升啤酒厂商综合成本有望下降 我国啤酒罐化率提升空间显著啤酒的生产成本主要由包装材料玻璃铝罐纸 箱构成根据青岛啤酒 2020 年年报数据显示包装物在啤酒制造成本中的占比可达 到 50%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啤酒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的啤酒包材主要为玻璃瓶据 Euromonitor 统计2019 年我国啤酒罐化率仅为 25.7%而日本美国等成熟市场罐化 率可分别达到 88.6%68.9%我国罐化率水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2%罐化产品 市场份额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铝罐较玻璃瓶在生产回收成本终端投放方面更具优势一方面铝罐耗材较少且 具有保质性强易运输的特点这能够直接降低啤酒厂商的包材成本和运输成本减少 啤酒产品的长途损耗率扩大可覆盖的市场面积另一方面随着技术升级及环保标准 的提高玻璃瓶的回收成本呈上升趋势而铝罐的重量减少且制作成本下降采购成本 低且无需回收这有利于拓展啤酒销售渠道降低投放成本同时在疫情的影响下现饮渠道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客群消费场景发生改变电商渠道逐步发展铝罐啤酒 更易存储和运输啤酒厂商提升罐化率降低综合成本将成为未来趋势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2.2. 龙头企业关厂提效产品结构向高端化升级 存量市场博弈下去产能降本增效结构升级成为龙头厂商发展重点目前头部 啤酒厂商持续通过关闭厂房的方式削减产能提升产能利用率根据统计青岛啤酒的 产能利用率已从 2016 年的 65%上升到 2020 年的 85%左右华润啤酒也已进行三年多高 端化改造以释放关厂提效红利我们预计未来龙头企业未来将继续向去产能调结构发 力提振盈利水平

产品端龙头啤酒厂商加快高端化布局抢占品牌制高点随着城市中产和年轻一 代消费水平的上升成本端价格上涨以及疫情的助推国内啤酒产品消费加速升级头 部啤酒品牌不断推出高端化新产品从而塑造议价能力转移成本压力2018 年华润啤 酒已开始中高端化转型并推出勇闯天涯 SpaceX马尔斯绿等一系列中高端啤酒品牌以 2019 年收购喜力中国为标志华润啤酒完成高端化产品的战略布局并于 2021 年推出 了超高端新品售价 999 元/套2022 年青岛啤酒发布超高端新品一世传奇售 价 1399 元/瓶百威啤酒也上线百威大师传奇虎年限定版电商平台标价 1588 元/瓶在存量市场博弈的背景下各龙头厂商发力布局高端化市场以抢占制高点

精酿啤酒或成全新增长点美国在 80 年代啤酒人均消费量触顶回落后精酿啤酒消 费占比逆势上升反映消费者追求高品质产品的消费习惯转变对于我国而言这一趋 势日趋显著从销量上看2019 年我国精酿啤酒销量在啤酒总销量中占比约 2.4%美 国同期为 13.6%相比 2012 年的 1.2%实现翻倍增长考虑到美国人均产量触顶回落比 我国提前近三十年我们认为在消费升级趋势下精酿啤酒市场拥有很大潜力足以支撑 啤酒企业长期持续增长从价格角度看我国精酿啤酒价格可达普通啤酒 3-4 倍目标 客群的价格敏感性比大众啤酒低价格战不易重新成为拓展市场的方式高端啤酒市 场中我国仍处于萌芽期精酿有望成为下一增长点

3.2.3. 高端消费场景高溢价驱动产品升级 由于啤酒属于标准化快消品且口味同质化明显为了吸引消费者的购买啤酒品牌 商需要不断推出新产品并且通过多种营销手段增加品牌的曝光度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 额同时啤酒的动销及高端化创新离不开终端渠道的支持

现饮渠道占比最高龙头企业布局更具优势按啤酒分渠道销售额统计现饮渠道 占比近五年来持续维持在 65%以上是啤酒销售的主要渠道不同的销售渠道溢价水平 各自不同总体来看与非现饮渠道相比现饮渠道的啤酒销售价格更高由于现饮消 费场景的客群对价格敏感度更低且对啤酒品牌有一定要求现饮渠道尤其是以高端餐饮夜场为代表的中高端消费场景更适宜推广高端啤酒这类场所的啤酒加价率可以达到 100%-200%因此啤酒高端化及消费者消费升级的共同作用下更有利于龙头啤酒品牌 在中高端现饮渠道布局高质量产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