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应用场景多点开花,燃料电池前景广阔

(报告出品:中国平安)

一、氢能:零碳可持续的理想能源

能源安全和节能减排两大因素驱动一、二次能源的革新

按能源的基本形态分类,能源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即天然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的能源,如 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二次能源指由一次能源加工 转换而成的能源产品,如电力、煤气、汽油、氢能等。由 于人类现阶段面临严峻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一次能源 和二次能源领域的革新势在必行。可再生性是一次能源面临的重大问题。现阶段,我们应用 的能源以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为主,未来面临枯竭的危机, 因此开发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尤为重要。二次能源的革新是解决碳排放问题的关键。二次能源是联 系一次能源和能源用户的中间纽带,但汽油等能源在燃烧 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污染物质。解决能源应用的碳排 放问题,就需要开发优质的含能体能源,如锂电和氢能。

氢能是一种优势突出、前景广阔的二次能源

氢能的开发和应用对促进节能减排、保障能源 安全具有战略意义。从应用端节能减排的角度来看,氢能是一 种优质的二次能源,可以作为汽油、柴油 等能源的替代,与锂动力电池形成互补。从供给侧能源安全的角度来看,氢能够以 水为原料制取,储量丰富,且理论上可循 环制取;同时,使用风电、光伏电解水制 氢可以解决弃风弃光的消纳问题,从而进 一步推动风电、光伏等可再生一次能源的 应用。

供需现状:全球氢气产能以灰氢为主,下游主要作为化工原料使用

目前全球氢气生产以化石燃料制氢(灰氢)为主,清 洁制氢存在替代空间。2021年全球氢气总产量9400万吨,其中化石燃 料制氢占80%以上,清洁制氢(电解水制氢/化 石燃料制氢+CCUS)占比不到1%。目前我国氢气产能约4100万吨/年,产量约3300 万吨,制氢规模全球领先,以化石燃料制氢为 主(近80%)。氢作为能源应用的普及程度不高,现阶段主要作为化 工原料使用。 2021年,全球氢气需求超过9400万吨。我国是 全球最大的氢气消费国,需求量约2800万吨, 占全球的30%。分应用来看,氢气在全球范围内和我国均主要 用于化工(合成氨/合成甲醇)和炼油,作为能 源的应用程度不高。

我国政策驱动下,氢能产业开启新篇

我国国家层面日益重视氢能的战略重要性, 加强氢能布局。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 2035 年)》,明确了氢能的战略定 位,提出了氢能产业一系列发展目标。2023年8月,六部委印发《氢能产业标 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有望解 决氢能产业标准缺乏的长期痛点,推动 产业链各环节打通。

各地纷纷出台氢能发展规划 目标。从已公布的规划目标 来看,到2025年,我国将累 计至少建成加氢站762座, 燃料电池车保有量8.8万辆, 氢能产业规模接近7000亿元。

二、氢能的四大应用场景

氢能应用领域短期以工业为主,长期在交通、电力领域发展空间广阔

工业是氢能当前的主要应用领域,长期占据可观份额。现阶段全球氢气主要应用于化工和炼油。工业领域氢气用量大、用氢技术 成熟,存在绿氢替代灰氢的减碳空间,将成为短期内氢能最主要的应用领域。IEA预计,“净零排放”情形下,2030年全球工业用氢需求达1亿吨,占全球用氢规模的47%;2050年,全球工业用氢规模约 1.4亿吨,占全球用氢规模的26%。我国化工产业占全球比重较大,工业用氢将占据主要规模,中国氢能联盟预计,碳中和情景下, 2060年我国工业用氢规模 7,794万吨,占氢总需求量的60%。

氢能在交通、电力等领域的应用将逐步扩展。交通和电力部门是全球碳排放的重要来源。氢能在重载交通工具、长时储能等领域 潜力巨大,但规模化推广有赖于技术成熟、产业链降本、基础设施建设等,需要时间发展。IEA预计,全球“净零排放”情形下,2030年全球交通/电力领域氢能需求分别为0.2/0.3亿吨;到2050年则大幅增至2.0/1.0亿 吨,2050年交通将成为全球氢能最大的需求领域。中国氢能联盟预计,碳中和情景下,2060年我国交通/电力用氢规模分别为4051万吨/600万吨。

工业应用| 传统工业存量替代+新技术扩大需求,工业绿氢应用空间广阔

传统工业存量替代+新技术扩大需求,我国工业用氢增长空间广阔。氢气作为传统化工原料,存量需求庞大(据中国氢能联盟,2019 年为2810万吨),可以使用绿氢替代灰氢来减少排放。未来,随 着新技术的成熟,氢气可以在钢铁行业逐步取代焦炭作为还原剂 和燃料,或在工业供热等场景部分替代天然气等,增量空间大。到2060年,工业将仍是我国氢气用量最大的领域。中国氢能联盟 估计,在2060年碳中和情景下,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增至1.3亿 吨左右,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20%;其中,工业领域用氢需 求7,794万吨,占氢总需求量的60%。

合成氨、合成甲醇等传统化工行业,绿氢渗透空间庞大。合成氨等传统化工领域用氢技术 成熟,氢气需求量大。根据中国氢能联盟数据,2019年我国合成氨/合成甲醇/炼化与煤化工 的氢气需求量分别为1080/910/820万吨,绿氢替代灰氢的空间广阔。合成氨已成为现阶段绿氢应用落地的主力场景。根据我们不完全统计,2023年上半年国内 有52个绿氢项目公布了最新进展(签约/开工/投产等),绿氢规划年产能共计65.4万吨。其 中,16个项目生产的绿氢将用于合成氨,对应绿氢年产能36.4万吨,占统计项目规模的 56%。以合成氨为代表的化工应用,或将成为大规模制氢项目的首选应用场景。

交通应用| 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突出的性能优势+ 降本潜力

氢燃料电池汽车有望与纯电动汽车形成互补发展。氢燃料电池 汽车具有续航里程长、低温性能优良、加注迅捷等优势,适用 于中长距离和重载运输,有望与纯电动汽车互补发展。现阶段氢燃料电池汽车经济性有限,降本有望助力燃料电池汽 车推广。根据灼识咨询,2021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百公里成 本924元,远高于纯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主要原因为折旧成 本高昂。未来随着氢能产业链技术成熟和规模降本,燃料电池 汽车购置成本和用氢成本有望逐步降低,成本竞争力提升。

电力应用| 氢能在长时储能、发电等领域存在应用潜力

氢能在电力系统中存在应用潜力。氢除了作为二次能源直接应用外,理论上也可以通过电-氢-电的转化过程,用于电力系统中的储 能和发电。储能方面,氢作为能量载体,可用于长时储能,或替代输电进行远距离运输;发电方面,氢可以通过燃料电池或燃气 轮机发电,用于电网平衡(调峰)、作为分布式电源等。在电力系统长周期调节和降低碳排放的需求下,氢能作为长时储能载体 和清洁发电来源,存在推广应用的潜力。氢能电力系统发展阶段尚早,能量效率是主要瓶颈。按照ALK电解槽工作效率70-80%、PEM燃料电池工作效率45-50%估算,电-氢电两次转换的能量转化效率仅有31.5-40%;若考虑储运阶段的系统损耗,氢能电力系统的实际能量效率可能更低。目前,氢能电 力系统发展阶段尚早,各国仅有若干研发示范项目。氢能要在电力领域实现规模应用,仍需电解槽、燃料电池等技术进步。

三、燃料电池产业链简介

氢燃料电池是氢能应用的关键设备


来源:平安证券,分析师:皮秀、张之尧


文琳编辑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构成投资意见,也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 wenlin-swl  微信联系删除。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以来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行业研究 2018年—2023年9月文章汇总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1. 绿电交易:助推绿色能源消费

  2. 新型电力系统深度报告:基于数字技术的灵活性调节

  3. 火电行业深度报告:边际改善利润修复,电改促火电价值重估

  4. 火电灵活性改造专题报告:火电转型趋势渐明,市场空间释放可期

  5. 虚拟电厂专题报告:虚拟电厂商业模式兑现在即

  6. 电网设备行业专题:特高压建设正当时,2024有望持续攀峰

  7. 水电行业专题报告:重视调节性电站的四维价值

  8. 2022抽水储能产业发展报告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文琳资讯》

提供每日最新财经资讯,判断经济形势,做有价值的传播者。欢迎关注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1. 重要计划出炉!事关算力产业发展,六部门联合发文

  2. 半导体突发!刚刚宣布:美国同意!

  3. 支持提取付首付、提高"多孩家庭"贷款额度…多地优化公积金政策

  4. 注册制绝不是"放任不管"

  5. 知名演员自曝差点中招!多地接连出现,已有人被骗上百万

  6. 闪击以色列,究竟是谁干的?


公众号 :就业与创业
点击下方可看
  1. 让人瞬间清醒的7句话

  2. 李子柒或将复出;孙正义预测AI智慧将在10年内超人类;恒大汽车:10月9日起恢复买卖公司股份

  3. 强!前京东副总裁蔡磊夫人北大药学毕业,自学考CPA创办会计所

  4. 年轻人选城市就是二次投胎

  5. 高瓴张磊的投资笔记和思维导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