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风|最美的遇见

2016-10-29 校报记者站 成都中医药大学


最美的遇见

让我遇见你,在最美好的年代



每到夏天,校内大大小小的实践小队就开始“蠢蠢欲动”,人员确定,目标确定,行程确定,钱财准备,心理准备……一系列准备完成,随着列车呼啸,走到一个个新的地方,开始一段不一样的经历。我们经历的不只有风景,还有情感……

一对姐弟——sun善若水小队

姐姐读二年级,弟弟还未上学,每日陪同姐姐来到学校。是弟弟长久的陪伴,让姐姐在漫长的路途中不害怕、不孤独。姐姐扎小小一个马尾辫,乖巧懂事,弟弟眼睛大大可爱机灵。家中只有一个年迈的奶奶,每日来回2小时路程,不会有人送他们。
他们是这里许多留守儿童的写照。
读书,或许是这里的孩子们最快乐的事。每日天不亮,家人便将他们从睡梦中叫醒,匆匆吃顿早饭或根本来不及吃饭,提着书包,跋涉1个小时,到达学校。

晨光驱散山中霭,兰地小学在重重青山中逐渐露出轮廓。行声惊醒林中蝉,欲在这苍山碧水间以歌喉在证明自己的存在。2016年7月16日清晨,我们在当地村支书的全力支持与带队老师唐老师的帮助下,诊治常规疾病,推拿按摩。面对自山外而来的我们,淳朴善良的家长们略显羞涩。家长会之后,支教正式开始。






我在想时间能否走得慢点,让这快乐的时光再长些,十天时间,真的不够。或许我们再也不会相见,或许幼小的他们对我们并不完全相知,只愿他们永保心中的那份善良与纯洁,用努力点亮自己璀璨的星光。
从懵懂无知到承担责任,我们经历了,也历练了。一份关爱,点燃一份希望;点滴帮助,造就多彩未来;一份真诚,收获一份感动。愿Sun善同行,爱心不止。
两兄弟——医念阳光小队

 两兄弟,挤在一间破黑屋子里,正帮着外婆掰玉米棒子。我一到,他们立马冲上来拥抱我,“老师,老师”地叫着,似乎在我身上寻求着某种东西。这两个孩子,爸爸在监狱里,妈妈在弟弟一岁时跟别人离开了,从此不再联系。婆孙三相依为命。
“多久没见妈妈啦?”“七年。”“老师我不记得妈妈的样子了”。“想妈妈吗?”“不想。”他们用手挡住双眼,抽泣。
  水泥地上整整齐齐摆放的课桌上面布满了星星点点的伤痕,要么是摇晃的,要么布满尖锐的钉子。凳子是现在很不常见的小四角木凳。他们就在这里上课。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当自己站在讲台上之后,才真正明白其中的奥妙。课程的安排,被无休止境讨论,一次比一次更好。每一句话,每一件事都被自己小心翼翼记录在笔记本上,生怕出错会带坏小朋友。每天最幸福的时光就是和这群小捣蛋在一起。     第一次手工课,一个叫龙凤的孩子塞给我一个叫做骨灰盒的手工艺品,而后突然好多孩子一拥而上,送上自己叠的千纸鹤、桃心、小船儿、青蛙……“老师送给你,老师送给你,给你。”许久,那些声音还回荡在我耳边,那些笑脸已经深深地烙在我心里。
  最后一天,我们教孩子唱了《我想大声告诉你》,顺便告诉大家我们不得不离开的消息。我们一起唱:“我想大声告诉你,你一直在我世界里,太多的过去难割舍难忘记......”唱着唱着,陈诗哭了,龙凤哭了,杨超超哭了,瞿新哭了......我也哭了。那天,我们都哭了,哭着说了再见,也不知道是否还能够真能够再见。

三种收获——药润岷江小队

虽然这里交通不便,但山清水秀。房屋别具一格:以实木为材料,雕花古朴典雅。我们在山里待了一个星期,挖土,除草,种羌活,家访,调研,采集标本……每天烧柴做饭,把蛋当荤,臧家自酿青稞酒为茶,拜访当地的卫生院以及藏族居民,与村民们拉家常……

一份了解:来到这里,最重要的是了解当地种植中药的情况。大多数人家以种植大黄为主,也有少数种植羌活,其余像虫草,贝母,雪莲一类的药品都靠野生。
居民收入主要来自药业与畜牧业。三到六月挖虫草,六到八月挖贝母,然后通过政府或是自己的销售途径贩卖。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收入完全由当年的气候与运气决定。
我们将一片野草覆盖的荒地开垦出来种植羌活,犁田工具是几把很小的锄头,许多人手上打起了水泡,水泡破裂,又加重了伤势。虽是十几个人轮流开荒,却还是用了3天时间才将杂草除尽、做些简单的打理。尽管筋疲力尽,休息时望向无垠的蓝天和自己亲手开垦的土地和种植的羌活,我们觉得,累,却有意义。
一种拓展:在一次家访中,我们遇到了一位兽医。他精通各种药材,通过与他交谈,我们了解到一些偏方,以及一些当地治疗风湿、感冒的常用药。我们将采集到的标本一一摆在他面前,向他询问名称及功效,他耐心向我们解答,毫无保留。
  一次愉悦的感官享受:这次松潘社会实践,正值灯会,离开的时候,我们来到了县城,欣赏有上千年历史的古城。一到晚上,五颜六色的花灯亮起,格外美丽。在如此美丽的环境中我们集资吃了当地特色,牦牛火锅,以酒作别,在欢声笑语中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鸡冠山之行——格桑小队

山峰翠绿,村口一条小河缓缓流淌。每天7点准时起床,我们吃过早饭,由当地一位老爷爷带领,走访药材种植户。

地以林下药材种植为主,其次是菌类。田间地头,满是一片片的川芎,还有白芨、黄精、七叶树、三七等药材。
走访完整个村,老爷爷又领我们爬崎岖的山路,去寻找野生药材。刚下过雨,泥泞的小路很难走,我们一路磕磕绊绊,一天下来,采集了一大袋知名的不知名的药材。傍晚是压标本的时间,大家分工合作,翻纸、写标签、摆标本。
我们后来还走访了当地草医,和农家主人聊起当地的发展。每天一个山头,即便累得不想动弹还是要完成当天的任务。不知不觉,八天已然逝去。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我们最终要走进社会,融入社会。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我们都不想自己最终被融化得平庸至极。跌跌撞撞,且改且行,即便有时会觉得前路艰辛,即便偶尔会有拦路虎阻住去路,但青春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奋进的号角与激昂的乐谱。就像那首诗,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我想我们依旧会拼搏,因为只要有信念和希望,成功就不会遥远。
又见凉山  难说再见——青翼初芽小队

蛇形山路,车窗外,云海美,风微凉。越接近山顶的地方,越似仙境,云起时浓,云散便淡。领略了山路风景,看见村子沿路的一幕幕,强烈的视觉反差令人神伤感慨。

基础设施落后、经费短缺、教师人手不足和素质偏低、适龄儿童入学率极低以及双语教育薄弱,是这些偏远地区教育的落后现状,他们非但无法接受外面世界先进的教育模式,大多数甚至无法接触到最基本的教育资源。他们渴望学习,渴望通过读书走出这座大山。读书,是他们唯一的出路,也是他们最大的阻碍。
他们身着破旧不合身的衣服,满身污渍、皮肤黝黑,却总是面带微笑,像一抹阳光;他们的双眼炯炯有神,像萌发的新绿。他们从未离开过这座大山,对于他们来说,城里是另一个世界。当被问到是否想要离开大山,去城里上学、去城里生活时,三个小朋友异口同声地说“想”,只有沐牛说不想。
他说:“我要在家照顾爷爷和弟弟妹妹。”
这是一个仅11岁孩子说出的话,似乎只要他再大一点,就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承担起家庭的重任。


我们给小朋友们带去了练习题和故事书,他们喜欢书,喜欢学习,对他们而言,什么书不重要,只要有书,就很满足。上扬的嘴角,高高举起的新书,也许就是他们精神的寄托;他们喜欢游戏,大手拉小手,传递温暖,传递快乐……我们给他们奖励零食,告诉他们,明年我们将如约而至,他们的笑脸绽放,像盛夏的花,美丽迷人。

是的,来年盛夏,我们将如约而至。我们,难说再见。比幸福更悲伤,比相聚更遥远,比坚强更脆弱,比离开更安静。

本来觉得这样的数字排列会显得刻意,且把支教内容分得过于开了。最终决定不改。是觉得不管支教还是实践,都是一段旅程。相逢,太匆匆。最后一段经历沁润了浓浓的不舍,却又带着再见的希望,就像每段旅程之后,我们总会如此说:“再见。”让我们珍惜相见,珍重再见。


往期精彩DISCOVERY


情系成中医|草药仙子为你描绘中医药文化


●  岁月留痕|永不过气的网红成中医


●  成中医之歌民谣版|六十岁的你风景刚刚好



图片|支教小队(Sun善若水小队、医念阳光小队、药润岷江小队 、格桑小队、青翼初芽小队 )倪鑫 廖雪文字|谢维 伍艳红 高宇 林菁 杨超文字编辑|陈永姣图文排版|陈永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