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实施“杏林学者”人才工程 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2017-11-28 新媒体中心 成都中医药大学

近日,在学校“双一流”建设大会上,来自国家部委和省市的领导分别向我校“资深教授”、“首席教授”颁发荣誉证书,向院士专家工作站授予铭牌,这是我校人才发展体系初具雏形的标志,是历时一年多时间搭建“杏林学者”人才强校工程的初步成果。


什么是

“杏林学者”


“杏林学者”人才强校工程是我校在争创“双一流”过程中,为实现中医药学科人才创新发展而构建的人才发展体系。新近实施的《成都中医药大学建立学术荣誉体系的实施办法(试行)》《成都中医药大学“杏林学者”学科人才科研提升计划(试行)》《成都中医药大学动态科研机构管理办法(试行)》《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师公派出国(境)研修管理办法(试行)》都是“杏林学者”人才强校工程系列措施的组成部分。体现了学校持续实施人才强校的决心,也是推进“双一流”学科建设的战略抓手。

“杏林学者”学术荣誉的实施是“学术引领”战略的缩影,是学校最高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的标志。荣誉体系以学术影响力和年龄段为划分设“资深教授”、“首席教授”、“讲席教授”、“青年英才”四个特聘岗位,学校给予岗位待遇,执行目标考核制。经资格审核、校外评审、校内公示,此次首批聘任刘敏如等“资深教授”10名、梁繁荣等“首席教授”5名、韩波等“讲席教授”6名、黄维等“青年英才”10名,涵盖10个学院和16个二级学科。“荣誉体系”是学校坚持“引育并举”,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和高层次校内人才平衡发展的机制,调动本校优秀人才积极性的一大举措。


学校的

人才队伍建设都有哪些方面


1

在学科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推行《成都中医药大学“杏林学者”学科人才科研提升计划(试行)》,学校计划第一年拿出不低于3000万的科研经费,助力300人以上的教师科研提升,最终支持覆盖全校50%以上的学术人才。从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领军人才到具有科研创新潜能的青年学者和博士后,从主持有国家级项目的优秀人才到科技创新团队,从有标志性成果的拔尖人才到青年学术骨干,学校都将给予长期稳定的科研资助经费。以此构建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支持体系。培养和汇聚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学术骨干,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集成发展。

“杏林学者”荣誉体系与学科提升计划相互呼应,点面结合,设立人才“着力点”,以点建团、以点带面,以人才的发展带动学科的提升,以学科的提升实现学校的跨越,在现有高峰的基础上,使学校成为中医药领域的青藏高原。

为打造“创新型”人才队伍,学校出台《成都中医药大学动态科研机构管理办法(试行)》,探索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首批2个院士培育工作站,10个名医名师工作室,15个动态科研机构已正式挂牌,旨在调动有创新资源的资深专家和有创新活力的青年学者积极性,进一步凝练学科特色和优势,倾力打造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学科领域高峰。动态科研机构按虚体运行,在第一个运行周期内学校不设编制、不投入专项运行经费、不另配工作用房。可以独立承担科研项目,开展科研活动,三年期满进行考核验收。

为打造“国际型”人才队伍,学校出台《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师公派出国(境)研修管理办法(试行)》,学校公派与国家、部省的公派项目形成联动机制,层层衔接。预计首批投入100万经费,选派10人进行期限为6-12个月的出国(境)研修,今后会逐步扩大资助范围。首批学校公派教师出国(境)研修项目的报名、评审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继续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突破现有人事工作体制机制的瓶颈,完善人才服务体系,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实施具有成中医特色的“杏林学者”人才强校工程,是学校人事处当前的工作重点。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人事工作始终在路上。


往期精彩DISCOVERY


开天窗|荧光蓝


微风|属于成中医小仙女们的......


转发开运锦鲤?跪求各位神仙保佑?别整这些没用的,让杏仁儿告诉你怎样一次性搞定四六级



资料来源 | 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

图文排版 | 李俊杰

责任编辑 | 李俊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