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何以读经典?

认真读经典的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2-07-21

(全文一共2476字,预计阅读需15分钟)


“1957年,我高中毕业进入成都中医学院。那时候讲授内经的是吴棹仙老师,刘述机老师主讲伤寒,温病则由刘旭辉老师主讲。大学毕业后,我们经常去邓绍先老师家里,他给我们年轻教师“开小灶”讲伤寒论。”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医馆二楼,刚下门诊的首届全国名中医、成都中医药大学张之文教授饶有兴趣地为我们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尽管已是耄耋之年,满头银发的张老依然对60多年前的事情如数家珍:“不少老师能将内经、伤寒等条文倒背如流,他们都是在学习经典的基础上成为名医。受到大师们渊博知识和人格魅力的影响,我也开始诵读经典。”


图为张之文教授接受采访



诵解期:欲成大家,必读经典


经典源远流长,是古人智慧的结晶。经典的存在,本身就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晋·葛洪《抱朴子·循本》中曾言:“是以欲致其高,必丰其基;欲茂其末,必深其根。”由此可见,中医学的根基就是经典著作,学中医是不能脱离中医经典。初学者,必须熟读而成诵。张老讲述了他的诵读体验:“机械地背诵,拿来主义,‘囫囵吞枣’,这是必经的过程。背了之后会忘,忘了之后再背。”


谈到学校开展常态化经典诵读活动,全国《温病学》规划教材主编冯全生教授说:“我们现在身处信息化时代,人们高度依赖互联网,容易疏忽记诵的重要性。对经典而言,背诵是必要途径,对提高同学们学习中医的兴趣和自信心也是很有帮助的。唯有熟记经典,临床上才能用经典处理问题。”




何为经典?冯教授认为,中医经典是历代医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荟萃,是中医学的灵魂。他为同学们列出一系列建议诵读的书单:《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温疫论》、《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濒湖脉学》,针灸歌赋以及医德伦理方面的《大医精诚》等名篇。


“倘若对中医经典认知不多,就无法承载漫长的中医之路。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人才,必须拥有扎实的中医经典功底。”冯教授强调学习中医经典的重要性。


图为冯全生接受采访


首先,学习经典有助于构建中医的理论体系,形成中医思维方式。同时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文化自信,增强专业意识。当然,学经典最直接的意义是可以为初学者提供相关的病例介绍以及相关的治疗方法。“不同于以前的师承及家传,从小就受到中医熏陶,接受现代教育的学生,高中毕业以后才进入中医药大学。这种情况下,怎样建立专业思想?那就是通过诵读经典、感悟经典。现在国家很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和中医药文化的推广,有些地区已经普及到中小学。”


“诵读经典,感悟经典,应用经典,发展经典,是每一位中医学子以及立志成为大家的中医人一生都要追求的事业。”冯全生教授谈道。



别明期: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走出来”


为了提高同学们学习经典的积极性,2011年起,学校搭建了“国医之星”等竞赛平台,其中“经典之星”竞赛考察选手经典知识与临床综合运用,有效促进了经典和临床知识与实践的相融、提升,吸引了不少同学参与。



来自中医学2018级的姜欣宜所在团队在去年的“经典之星”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一方面,学校开设的经典课程带领我们一窥经典之面貌。通过对各经典主要学术思想、重点条文等进行解读,我们对四大经典有了基本的认识。”团队的另一位成员褚圜圆也表示:“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多翻阅几遍课本就会发现之前学习中遗漏的部分。此外,我还会查阅明清以及近现代医家的相关论点,尤其是论点旗帜鲜明和比较有争议的部分,都给我更多的启发和更深的思考。”




通过各种比赛,学生经典学习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先后在首届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名方中医杯”中医经典传承大赛中斩获佳绩。“名方中医杯”中医经典传承大赛特等奖获得者江昀峰深有体会地说:“无论是自身对经文的熟读、背诵,还是各位老师们丰富且有深度的拓展、引导,亦或是在大会中见到的其他学校的同学和老师对于经典的灵活运用,都是漫漫学习路上的珍贵收获。”


2015年,学校率先在全国中医院校中推行中医经典知识等级考试。随着考试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学校联合13所高校开展“西部中医经典等级联考”,近五年累计23000余人次报考,报考人数屡创新高。2021年我校学生参加第二届全国中医院校中医经典等级联考,在最高级别考试中获全国第一名,其他级别获全国第二名。已经通过学校全部经典等级考试的江昀峰讲述了他的体会:“对大多数刚刚接触中医的同学来说,其实是不会想到去读《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的原文,但是经典等级考试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指引我们从第一步的‘诵’开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诵读、背诵的过程中,我们自然而然地会对经文生出自己的认识。”





彰悟期:学经典、做临床


“经典具有权威性,其永恒性和生命力来源于自身不断发展,适应临床需求。”冯全生教授每次出诊时,都有不少学生跟诊。他经常对学生说:“学经典,做临床,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他主张根据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翻阅古今医著,从而获得辨证论治的新思路、新方法。读经典的过程,亦是跟着古人一起思索的过程,取之精华,汇集思想,最终再回到临床。冯教授用“头痛”这个常见案例向我们解释如何运用经典:“头痛在古代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认知。正如清代大家吴鞠通所说‘进与病谋,退与心谋’,出诊时从患者身上获取详细的证候信息,回家思考查阅关于头痛的相关经典记载,将其归纳之后,结合临床上你所看到的进行认识和升华。此后,再次遇到头痛这种病症,处理的方法就会得心应手。”




作为新时代青年,该如何在学习中医经典中传承、发扬中医文化呢?张之文教授寄语当代中医学生:


一是要坚信中医是一门科学。要坚定专业思想,坚信中医的临床指导意义,保持定力。二是学习经典要理论联系实际。经典具有典范性,有广泛的指导意义,需要活学活用。 最后要勇于创新,在临床、科研中推陈出新。正如张老有诗勉励后学,谓:“勤思明理赍奇志,好学虚心习气雄。”




阳春三月 正是读书时

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一起在成中医读经典吧 





往期精彩DISCOVERY


分享图片


欧洲校友会成立啦
最新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宣传海报来了

视频来源 | 全媒体中心视频部

文字来源 | 盛宇孝 余佳琳

图片来源 | 如也摄影工作室 临床新媒体中心等

图文排版|向怡沫

责任编辑|向怡沫

校  对|李诗萍 陈茜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