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引领,构建“四心”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党委书记刘毅及团队主持的《以“四心”培育为核心的医学人文教育体系的创新与实践》,在本届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一等奖。依托教育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社科基金等重大项目,经过十余年实践,项目组秉承“以生为本,医德交融;以文化人,人文贯通”的医学人文教育理念,通过融合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串联育人环节、优化场域环境、变革评价方法等途径,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命观,重道尊德、知中守和的伦理观融入到“三观”塑造,构建了心怀梦想、心存坚守、心有感恩、心系苍生的“四心”医学人文教育体系,解决了医学生“重专业、轻人文”的问题,实现了医学人文教育有政治高度、价值厚度、文化深度、情感温度和践行力度,医学教育呈现出鲜明的人文精神气质和中医药特色,探索了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新任务、建设新医科新要求的医学人文教育“成中医方案”。
思政引领,文化浸润
赋予医学人文教育宽厚的多学科理论基础
项目组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引入现代人本主义思想、心理学知情意信行等理论,立足中华文明生命观,提出了“以生(命)为本”;提出了“医德交融”,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铸魂引领作用;提出了“以文化人”,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提出了“医文贯通”,实现医学人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医学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该理念拥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心理学和文化学等多学科、跨学科视域,赋予医学人文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宽厚的理论基础。
回答医学人文教育根本问题
围绕“培养什么人”,项目组提出了心怀梦想、心存坚守、心有感恩、心系苍生的“四心”医学人文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怎样培养人”,构建了一目标、两途径、三保障、一生态的“1231”医学人文教育体系;围绕“为谁培养人”,创建了以思政教育为引领,以通识、素质、专业教育为基础人民健康守护者医学人文教育体系。
“四心”闪耀
医药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10余年来,项目组主编《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新时代价值》等专著24部,主讲《医学伦理学》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课、四川省一流本科课程、四川省精品课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团队”被评为四川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并示范带动建成一批充满思政元素、发挥思政功能的专业样板课程。
相关改革应用于25个专业,已培养5万余名本科生,第三方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毕业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逐步提升,培育了大批“四心”学子,“心怀梦想”的代表:中医学专业毕业生梁益健以妙手和仁心打开患者的折叠人生,获评“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针灸推拿专业学生杨濛参加北极科考,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研究北极药用植物的第一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刘星廷在国际舞台展示祖国医学的魅力,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心存坚守”的代表:护理学专业李文娟毕业后主动扎根南疆基层,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娃娃书记”,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药学专业黄立华3年深入5个贫困村,帮扶405户1919人实现全部脱贫,被评为2019年度感动凉山十大人物……“心有感恩”的代表:博士服务团坚持10余年在深度度贫困县黑水县、红原县开展育苗、生态种植与产品开发全产业链科技服务,“蒲公英”学生志愿者坚持15年走进基层开展为民服务活动,在读学生彭婕婷、陈佳利在火车站挺身而出,跪地救人义无反顾……“心系苍生”的代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张传涛,护理学院60余名毕业生奔赴援鄂一线,一大批最美逆行者涌现。
相关实践被《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客户端)、《光明日报》、“学习强国”、《中国教育报》、《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四川日报》、四川省教育动态、四川教育工委简报等刊载约100篇。
●学校隆重召开2022年“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五四表彰大会
资料来源 |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务处
图文排版 | 郑宝
责任编辑 | 郑宝
校 对 | 阴美环 文雨 王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