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起来感受这位河北作家“静水流深”中浓郁的人间烟火气

近日,在保定市徐水新华书店的周末读书分享会上,围绕“人与大地”的主题,《新诗选》名誉主编、《中国年度诗歌》主编林莽分享了他的三本新书——《在大地的果盘里:札记五味》《诗歌公式》《满月金黄悬于静水之上:夏末十四行六十六首》。


活动现场
《在大地的果盘里:札记五味》是花山文艺出版社倾力打造的“诗人散文”丛书之一,分为“林中札记”“童年的故乡”“水乡札记”“西行琐记”“散点观花”五部分。其中,在保定市徐水县的童年生活给林莽留下了深刻印象,对这段经历的回顾被他写成散文收在“童年的故乡”部分。被他视为“第二故乡”的白洋淀,见证了林莽“生命最旺盛的时候”,“我的散文、诗歌及绘画创作都是从那开始的”。
《在大地的果盘里:札记五味》
林莽在这本散文集中写到,春天他会避开喧闹的、人声鼎沸的景区,选择深入春日的山谷——梨树沟。“此时的京城,盛花期已近尾声”,但是林莽却在城市凋谢的繁花、颓败的花香外,发现梨树沟小气候的花期,比平原上要晚一旬。干净清爽的梨花白中带点似有若无的绿色,月光下远远望去,像是晶莹而雪白的梨,散发着柔光躺在大地的果盘里。


活动现场访谈环节
初春之后是入夏,入夏的黄昏后是问秋,秋日不仅要收割,还要迎接冬日。在“水乡札记:风情篇”里,林莽按四季轮回顺序素描了在白洋淀的风景:初春淀水是静的,水波会缓缓延展着把绿色生机传向正在苏醒的世界。随后,淀水会在入夏的雨季来临后上涨,鲜美的大青虾此时也能长到两寸多,高长的苇子与绿冠相连,将淀子与陆地相隔成两个世界,放鸭人与卡船上的人家此时就是白洋淀上的“游牧者”。盛夏几场暴雨后,苍郁的初秋将大自然的色调逐渐填饱和,淀里的菱角、莲蓬、鸡头米布满水面,一个月的采摘季节后,它们会脱落在水底,成为明年的种子。抢收芦苇的深秋一过,淀水就会在冬日变成柔韧而巨大的玻璃,当然也有不结冰的地方,那方小到仅有两平方米的水域就被当地人称为“闪眼”。四季孕育了迥异的情景,也暗喻了人的心境,正是在这片大地上,林莽发现“人的内心与大自然也许是同步的”。


读者在翻阅林莽作品
林莽的文字来源于大地的馈赠,同样也是对大地感恩与奉献。林莽称,他全部的诗歌与散文皆根植于对大地的深厚感情,尤其是对华北故乡水土的亲切记忆,所以他将自己的书命名为《在大地的果盘里:札记五味》。在他看来,“一位诗人,缺少了与土地、与大自然的接触,缺少了那些触及肌肤的风、霜、雨、雪,或许他的诗就会少了某些神秘的力量。”可以说与土地的直接接触能赋予作品以独特而生动的生命力。因此,林莽主张写诗之人应与泥土、大地保持紧密联系,亲身经历行走在大地上的过程。


签售环节
“诗一定不会有什么公式,如果有,那它就太简单了。我提出诗歌公式,只是想奠定一个讨论的基础。”在介绍《诗歌公式》这本新诗研究专著时,林莽用诗歌的方式画出一只飞翔的大鸟:“诗歌是语言和情感的艺术”是它的头,四位美学家论艺术是它的躯体,“艺术不是手艺,诗人不是匠人”是它的尾翼。


签售环节
尽管散文、诗歌与诗人散文有所不同,但本质上它们是相通的,皆需作者将自己的生活体验、文化认知与生命感悟倾注其中。倘若缺失了这些灵魂般的内核,无论是散文、诗歌还是诗人散文,都将失去生命力。而这三者之所以被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是因为它们均以人类的生命情感与个体感受为核心主题,并借由语言的独特魅力加以艺术化呈现。对此,林莽强调,一位优秀的散文或诗歌创作者应兼具文采、性情、时局意识与人间烟火气,如此才具有真正的可读性与价值。


到场嘉宾合影留念

此外,蓝野、陈亮、隋伦、曾子芙、桫椤、王淑彦、张劲鹰、吴媛、赵艳平、李丽娜、石英杰等诗人、评论家也参加了本次活动,并分享了他们对林莽作品的理解。大家认为,林莽的作品虽然“静水流深”,但总能在其中感受到浓郁的烟火气。此外他细腻而生动的笔触,将人与自然、人与大地的密切关系描写得更能深入人心,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情感共鸣和哲学启示。



往期推荐

河北人民出版社推出《马克思主义史学概论》:带你从客观真实的角度认识历史


用愚公精神点亮成长之路——《彩石山》新书发行


喜报!二印公司李盛波同志荣膺“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称号


老祖宗的智慧,我们想象不到……




END


统筹 | 集团综合办公室(党委宣传部)

作者 | 贾立芳 苏若冰

图片 | 保定徐水新华书店 邢州草堂邢连华 苏若冰

编辑 | 贾鑫薇 肖延昭

审核 | 郭秀霞 张玉娟

校对 | 王浩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河北出版传媒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