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五四”特稿|这3000多公里路途,便是青春最热烈的方向!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青春”一词,

应该最早出现在

屈原的《楚辞·大招》里

“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它的原意是指春季降临,

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此后上千年,

文人笔下的“青春”一词,

皆为此意。

譬如,杜甫名句

“青春作伴好还乡”等。

而唐代诗人王维

又赋予了“青春”新的含义

从此,

“青春”一词便逐渐成为

“青年时光”的代称了。

无论是指春天,

还是指青年时光,

青春这个名词,

太生动了,太形象了,太传神了。


还有比青春更美好的时节吗?人类生命中的青春时期,更是如此啊。可以做各种各样的美梦,可以有各种各样的选择,可以尽情地、忘我地去享受阳光下的一切……

(本文共7857字,阅读耗时约20分钟)


今年3月,赵文涛、李超杰、张强强……15名保定学院2024届毕业生郑重地在就业协议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今年6月毕业后,他们就将踏上新的人生征程,扎根新疆且末县当老师。

河北保定与新疆且末远隔3300多公里,在电子地图上搜索两地,它会画出一条长线,从保定一路向西经过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多个省份,再向北到新疆,才能抵达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且末。

这些年轻人为什么不去更繁华的城市,而要跑到几千公里之外的一座小城?他们说,因为心中已有榜样!


2000年,即将赴新疆任教的15名毕业生在母校门前合影留念

2000年,15名保定学院的毕业生,带着户口,经过5天4夜的辗转奔波,到新疆且末县当老师,在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20多年,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大风刮不走的老师”。他们的故事在一届届学生中传颂,带动了一批批学弟学妹选择扎根祖国西部教书育人,今年这15名新时代青年作出了跟他们当年一模一样的选择。

24年不足以沧海桑田,却呈现了青春正确的方向。

好儿女志在四方


青春不以山海为远!

24年前,

15名保定学院的毕业生

不远千里到且末教书,

把青春的坐标牢牢扎进

这座“天边的小城”。

那里有理想和事业
2000年3月,新疆且末县第二中学到保定学院招聘,近200人踊跃报名,15名优秀应届毕业生达成签约意向。这次签约,不是几个月或两三年的短暂支教,而是去那里落户扎根。当时他们中有人已经通过了专接本考试,有人已经联系好了稳定且收入不错的工作,却无一例外选择了远在沙漠深处的且末,很多人是瞒着父母做的决定。李桂枝是当年的省级优秀毕业生,多所重点中学想跟她签约,可她偏偏选了且末。这个之前连河北省会石家庄都没去过的定州姑娘,想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母亲不愿意女儿走那么远,整整一个暑假都在和她冷战。出发那天,李桂枝提着行李走出家门,母亲在后面跟着,说:“到了,写封信。”李桂枝的眼泪瞬间夺眶而出,她不敢回头,“嗯”了一声就出发了。另一位省级优秀毕业生王建超曾看过一部关于新疆的短片,电视里一望无际的油菜花令她神往。高考时,她就报过新疆的大学,可惜未能如愿。临近毕业,听说新疆的学校来招聘,王建超一路飞奔找到当时的男朋友、如今的丈夫王伟江,一起签了就业协议。此后,哪怕知道自己通过了专接本考试,可以去省内重点大学继续读书,王建超也没有改变初衷。她说:“答应的事就一定要做到。”

王建超与学生们分享体育运动的快乐(陈晓光摄)

大学时,庞胜利多次和同宿舍好友苏普畅想未来:背起背包,到西部的广阔天地,一定大有作为。庞胜利是父亲最疼爱的小儿子,虽然父亲很不舍,但还是在信中说:“你以后不要提‘不孝’二字,你这是到了祖国需要你的地方,现在不是号召全国人民到那里去开发嘛,你是祖国的排头兵,是好样的。”“别人吃得了的苦我能吃,别人吃不了的苦我也能吃。”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辛忠起,想到广阔的大西北丈量人生。还有侯朝茹、井慧芳、周正国、朱英豪、丁建新、陈荣明、杨广兴……他们有着各自的不舍,却都有着相同的坚持。2000年,距离国家正式启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还有3年时间,当时到西部任教,没有任何特殊政策和物质奖励。他们的就业协议书备注栏只写了这样一行字:报销单程应聘路费,工资按国家标准如期发放。除了理想的力量,不知道还能用什么来解释他们的选择。面试前一天,侯朝茹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为了理想而奔波了一天。”她说的是“为了理想”,而不是为了生计,或者什么别的。像15粒种子
撒在且末


早晨5点还在河北,下午5点就可以走在且末县城的大街上。这里高楼林立、商场繁华,昆仑广场、博物馆处处洋溢着现代化的气息,要不是在去治沙站的路上偶尔会看到横穿马路的羊群,真的让人完全感觉不到这是在“天边的小城”新疆且末。

但24年前,侯朝茹、李桂枝、周正国他们从保定到且末,足足走了五天四夜。他们见过的且末,也是另外一番模样。

支教老师在赴新疆且末途中的合影时任校团委书记刘世斌受学校委派,一路护送15名毕业生到且末。回忆那趟艰难的旅程,他至今印象深刻:坐的是绿皮火车,拥挤、闷热。到了库尔勒,又转乘汽车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开了两天一夜。一路上,学生们越走越沉默。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看到墙皮脱落的简陋学校,吃一口全是沙土的面条,他们才真正清楚自己置身何处。可没等他们调整好情绪,老天就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沙尘暴来了!天毫无征兆地暗下去,黄沙仿佛一堵墙黑压压地围过来,能见度仅十几米,到处是呛人的土味。经历了这惊心动魄的第一次,他们才明白,为什么段军校长说且末一场风就能“刮”跑几个老师。

满怀激情和梦想来到这里的15个人,没有因为一场沙尘暴就打退堂鼓。何况,学校对他们是那么期待和重视。到且末的第一天,学校为他们安排了县城最好的宾馆,还怕他们吃不惯牛羊肉拌面,特意嘱咐厨师做了西红柿鸡蛋面。第二天,他们去学校报到,校门前近百米的土路洒了水,这在常年风沙、年降水量不足20毫米的且末是最高礼遇。还有“热烈欢迎河北大学生到且末任教”的大红横幅,站在校门口夹道欢迎的全校老师、教育局领导和县领导——这一切更加坚定了他们留下来的决心。

那一年,且末县第二中学因一批教师流失和小升初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新学期入学的7个班只有1位班主任。学校一改年轻教师不带毕业班的传统,把最重要的舞台交给这批年轻人。15个人试讲过后,6个人直接当上了班主任。没当班主任的,基本上一个人带7个班的课。有人除了带本专业的课,还得哪里有空缺就补哪里。15个年轻人,像15粒种子撒在了且末,和当地老师一起撑起了且末县第二中学的教学。他们承诺
“老师不走”

选择可以是一时的激情与热血,坚守更需要踏实吃苦的精神。当地流传着一句话:“且末人民苦,一天半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接着补。”那时候的且末,每年特大强沙尘暴天气有16天左右,扬沙天气高达60多天,一年更是有三分之一的日子被浮尘笼罩。风沙肆虐,即使双层玻璃也难以抵挡。而他们当年的宿舍,门窗都是木头的,根本关不严。经常是一场风沙过后,屋里一次能清理出半桶土。且末的年均降水量不足2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500毫米,干旱程度可想而知。侯朝茹说,刚来到这里,有时候上着上着课,就流鼻血了,有时候在睡梦中也会突然流鼻血。李桂枝有段时间陷入迷茫和惶恐,担心待在这样闭塞的地方会被社会抛弃,甚至也曾怀疑过待在这里的价值。

当年离别的站台上,他们都说要常回家看看,但实际上多数人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第一年春节,李桂枝、辛忠起、朱英豪、庞胜利、侯朝茹、丁建新都没回家。去且末前,庞胜利和父亲约定每个月写一封信,通常月初寄出的信,父亲收到时已经是十几天以后了。侯朝茹和李桂枝都坦承,其实每个人都曾想到过离开,但大家又都舍不得!

侯朝茹为学生辅导作业(陈晓光摄)

2003年冬天,侯朝茹所带班的一位老师要走,几位同事去送行,学生们不知怎么得到消息,相约赶到了车站。离开的老师在车上泣不成声,孩子们挥着手泪流满面。回去的路上,一个学生问:“老师,你们走不走?”看着学生不舍的眼神,他们坚定地回答:“老师不走,老师陪你们长大。”为了一句“老师不走”的诺言,他们付出最珍贵的青春去兑现。
有志者奋斗无悔


沙尘暴没有刮走他们,

孤寂的环境

也没有吓退他们,

15名年轻人

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用青春陪伴且末孩子们成长。


就是踏踏实实
教好书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这几个大字是15人第一次去学校,中途经过塔中(且末县的一个镇)时在路边的大铁架子上看到的。经过24年的沉淀,当年吃过的苦已经淡忘了,但这句话侯朝茹他们一直牢记,并支撑着他们在这座大漠小城教书育人、播撒希望。

侯朝茹和丈夫庞胜利都是骨干教师,教学任务繁重,遇到和丈夫同时上课的时候,就不得不把孩子带到教室。侯朝茹说:“画一个圈把儿子放在里面,给他准备好玩具,告诉他不能走动,不能说话,自己好好玩。我们儿子虽然叫‘闹闹’,但很懂事,不哭也不闹。”

木萨·托合提的两个女儿都是侯朝茹、庞胜利(左一)的学生(王玉全摄)

在一线教学实践中,侯朝茹发现,学生很需要心理关怀和疏导,于是自费学习了心理咨询网络课程。从2009年开始,侯朝茹义务为高三和初三的学生开展心理辅导讲座,帮助学生们调解情绪,提升学习能力。慢慢地,每届学生都知道学校有个能讲秘密的办公室。见到井慧芳的时候,很难想象长相文静、声音温柔的她,瘦弱的身体里藏着那么大的能量。刚到且末时,她白天去听老教师们讲课,晚上回到宿舍,把饭桌当讲桌,摆上几张椅子当“学生”,一遍遍练习直到深夜。2021年,井慧芳被评为正高级教师,是同去的15个人中最早的。

到且末的第七年,周正国认识了保定姑娘刘庆霞。两人结婚后,同样是老师的刘庆霞辞去老家的工作,跟周正国来到了新疆,被分配到和且末相距1700多公里的塔城教书。当年,两人见一面单程就要两天。孩子想周正国,在路上看到戴眼镜的叔叔就追着喊爸爸。孩子三岁那年,刘庆霞调到且末教书,一家人才终于团聚。他们说:“为新疆两个地方的教育都作过贡献,感觉挺骄傲的。”

周正国指导学生操作实验(吴倩楠摄)

为了教学,辛忠起付出的不只是心血和智慧。患上“毛发红糠疹”后,医生建议他到气候湿润的地方生活,但他始终不舍得离开。如今,他头上的红斑已经渗出了发际线,身上也有一半皮肤变红了。

辛忠起在为学生们上课(吴倩楠摄)

其实,每个扎根西部的老师身上都有讲不完的故事,但不管是健谈的侯朝茹,还是寡言的周正国,在接受采访时都说:“我们就是踏踏实实教好书,这都是应该做的。”

沙漠的那边
是大海

“桂枝,你见过海吗?”“没有,我们以沙漠为海。”

2014年,保定学院的老师们为李桂枝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带她去了海边。第一次见到大海的李桂枝像个孩子一样在沙滩上奔跑,兴奋地冲着海面和朝阳高声朗诵高尔基的《海燕》。她买回很多贝壳给孩子当教具。从那以后,李桂枝每教一届新的学生,都会问同一个问题:“沙漠的那边是什么?”看着孩子们迷茫的眼睛,她都会告诉学生们,沙漠的那边是大海,广阔无边的星辰大海,等待他们去探索和追寻。

李桂枝为学生加油鼓劲儿(吴倩楠摄)

当年李桂枝放弃了几家重点中学的工作机会,来到且末,把所有精力投入到教学中,第一个学期所带班级的语文成绩就从平均50多分提高到80多分,在学校引起轰动。到且末的第三年,他们带出的第一届毕业生刷新了学校的中考纪录,且末教育“老末”的帽子摘掉了。2010年,井慧芳所带的班29人全部考入本科院校,其中18人进入重点院校,创造了且末县历史上最好的高考成绩。2019年,李桂枝、侯朝茹、辛忠起都教过的学生依利米努尔,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大赛中讲述三位老师的故事,打动了很多观众。评委康辉动情地点评:“当我们看到舞台上这么一个阳光、明媚、健康、美丽的姑娘时,我们更能够深深地理解那些老师的付出,他们带来的这种教育和爱的力量到底有多么大!”

辛忠起入选“中国网事·新疆榜样”2019十大感动人物


且末县面积与安徽省相近,人口却仅有7万余人,其中有很多人是从保定学院来的老师们教出来的学生。最初,他们总是教育孩子们一定要到更广阔的天地去看看。近几年,他们鼓励学生走出去长见识、练本领,然后回来建设家乡,因为家乡的发展更需要人才。在辛忠起的鼓励下打消辍学念头、最终顺利考上大学的赛买江,如今在且末县第六小学当副校长。伊力亚也是辛忠起的学生,他考上了华东理工大学,目前在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刑事侦缉支队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工作,还曾荣立个人三等功。庞胜利的学生杨芳从新疆师范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更优越的就业机会,选择到且末县第二中学任教,成了一名思政课教师。谈起回来的理由,她只是轻轻地说:“因为老师在这里。”如今,15 名教师成为且末教育的中坚力量,为祖国培养了9000余名高中毕业生,其中500余人被复旦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全国重点院校录取。有3300多名学生回到家乡,从事医生、教师、警察等工作,与支教群体并肩建设家乡。“这就是我们不远千里,坚持二十多年的意义和价值。”侯朝茹说,“我教过的学生数以千计,他们的成长映照着我的青春,这是我一生追求的价值和幸福。值得!”广袤的戈壁滩上,有一种植物叫红柳。红柳瘦弱却坚强,根可以绵延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他们就像红柳,在边疆安放下火一样的青春,虽然被时间改变了容颜,却换来一片蓬勃的生机。选对方向
就会收获幸福

24年来,老师们在且末受学生爱戴,被当地人民信任,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与事业。他们更加坚信,这里就是最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地方。

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获评“燕赵楷模• 时代新人”(米建军摄)

初到且末时,他们不会生炉子,学生挽起袖子帮他们;上课流鼻血了,学生会掏出皱巴巴的纸让他们擦一擦;做饭缺少蔬菜,学生就把家里种的菜拿给他们,有时候就偷偷放在门口,一声不吭;水缸空了,学生主动帮忙提满,然后一溜烟跑掉。学生们还喜欢找各种理由,到他们的宿舍坐一坐、说说话……感受着学生的成长与依赖,他们越来越为当初的选择而庆幸。在且末工作、生活的20多年里,他们和学生、家长结下了亲人般的情谊。侯朝茹和努尔古丽、阿斯古丽姐妹以及她们的亲人相处融洽,逢年过节都会互相拜访、祝福。李桂枝走在且末的大街上,男女老少都上来打招呼,亲切地喊一声“李老师”,让她越发感受到这份职业的崇高与荣耀。说到这儿时,李桂枝突然情不自禁地对记者说了一句:“现在,我已经是一个且末人了。”且末三面环沙、一面临山,为了防止沙漠侵袭,他们每年都和且末人民一起种树。返程的路上,经常会有不认识的车辆停在身边,把他们送回家。每当他们表示感谢,对方就会说,治沙是全且末人的事。现在,接待来且末参观、采访的人,他们喜欢到治沙站,指着一排排胡杨骄傲地说:“这都是我们来了以后参与种的。”他们见证了且末的改变,并因参与其中而自豪。如今,且末年均沙尘暴天气下降到13天,扬沙天气也减少到36天,浮尘天气下降到112天,降水量提升到24.5毫米。且末的沙漠中,几百亩文冠花竞相绽放;戈壁滩上,成群的鹅喉羚嬉戏奔跑……他们乡音未改,但“我们新疆”“我们且末”总在不经意间脱口而出。他们刚来时吃不惯羊肉、拌面、手抓饭,如今大多都能做一手美味的新疆饭菜。他们说,现在的生活过得充实而幸福,是西部这片沃土滋养、成就了自己。他们不仅是西部的建设者,更是西部发展的受益者。
当代青年的正确方向


祖国需要时,

我们正青春!

这就是世上最浪漫、

最幸福的双向奔赴!


“服务西部
是我们这代人
应有的担当”


“我骨瘦如柴,面似干姜,青春斗志火一样……”1932年的7月6日,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惨遭镇压,13位烈士壮烈牺牲。运动中被捕的朱瑞祥(朱韬)在狱中写下这首诗,至今读起来依然能感受到如火的激情。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正是保定学院的前身。保定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马丽娟说,保定学院的这块土地是被烈士鲜血浸染过的,正是这种红色基因,使保定学院人的精神血脉中,始终流淌着爱国与担当。所以,2000年新疆且末来招聘老师,才会出现根本不用动员,毕业生们就纷纷响应的盛况。2002年7月6日,在纪念“七六”爱国护校斗争70周年大会上,苏普从且末赶回保定,深情讲述了母校对他的培养:“我是在‘七六’烈士纪念碑前宣誓入党的,如果说‘启钥民智’是革命先辈的理想追求,那服务西部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担当。”

2002年8月,10名毕业生又一次选择了遥远的西部

没过多久,西藏日喀则教育局来保定学院招聘教师,争相报名的一幕又出现了。因为人太多,学校只好按系分配名额。甄记兜所在的计算机系只分到一个名额,他和另一位要好的同学都想去,便选择扔硬币决定去留。最后,甄记兜赢了,他至今仍保存着那枚幸运的硬币。

那一年,去西藏教书的还有贾振海、岳刚、徐建旺、闫俊良、王俊娟等,共计10人。闫俊良手持刊登着苏普事迹的校报,对投来橄榄枝的校长们说:“我是靠国家助学贷款完成的学业,现在是我回报社会的时候。”


2002年,10名保定学院支教毕业生抵达日喀则

2000年以来,保定学院共有370多名毕业生奔赴西部基层,扎根西藏、广西、云南、甘肃、四川等地,耕耘在三尺讲台,为基础教育事业默默奉献。司会平自己出钱设立格桑花奖学金,她带的毕业班,升学率都接近百分之百。她的学生央金拉姆被北京大学录取,司会平兴奋了好几天。国杰罗布考上复旦大学后,给初三时的语文老师岳刚发了一条信息,感激他为自己推开世界的门。一批批保定学院的西部支教毕业生,是当代青年的杰出代表,也是无数志愿服务西部的大学生的缩影。自2003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以来,全国已经有超过50万名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西部计划志愿者背起行囊,毅然投身基层的火热实践,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不同的代际
相同的选择

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的路在一届届毕业生脚下延续,今年又有15名毕业生即将赴疆任教,西部日新月异的变化,社会各界的关怀,先行者的幸福回音,让他们少了顾虑,多了信心。2001年出生于唐山遵化前后杖子村的赵文涛,是今年签约且末的毕业生之一。父母对他的选择非常支持。于是,报名、面试、签约,现在赵文涛正抓紧毕业前的时间,努力将这些年学过的知识重新梳理、巩固。他要为去新疆做好准备,毕竟要去当老师,不能对不起学生。“就是路远了一些,现在交通这么方便,根本不成问题。”虽然此前没有去过新疆,来自石家庄藁城的李超杰说起去且末来却十分轻松。“我一直觉得去西部支教的师兄师姐们很伟大,我也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李超杰说,如果这次不去新疆,也可能会去西藏、贵州或者云南,因为他觉得这些地方更需要老师。“我来自西部,去新疆教书挺好的。”来自甘肃宕县贾河乡大竹河村的张强强选择新疆的理由更充分。他想当老师,爸妈很高兴;选择到保定上学,父母也支持。现在,张强强要去新疆任教,爸妈的反应是“特别开心”。父母告诉张强强,如果他在那边生活得好,老两口就跟着过去。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西部神奇、壮美、厚重,它是祖国的辽阔天地,期待着更多年轻人建功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祖国需要时,我们正青春!这就是世上最浪漫、最幸福的双向奔赴!





往期推荐

今天,向最美劳动者致敬!


书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长篇报告文学《青春的方向》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举办


《青春的方向》新书捐赠及首发式分别在新疆库尔勒和河北保定举办


是诗圣,也是深情丈夫、千古大侠……在这里,认识一个立体的、全面的杜甫





END




统筹 | 集团综合办公室(党委宣传部)

撰稿 | 张翠平

图片 | 张翠平 宋   敬 陈晓光 王玉全 吴倩楠 米建军 庞胜利等

编辑 | 贾鑫薇 肖延昭

审核 | 郭秀霞 张玉娟

校对 | 王浩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河北出版传媒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