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这本书,追寻奔流千年的“运河往事”
在中国的东部,一条大河纵贯南北。洪波涌起,推动着历史的演进。舟行船载,涤荡着千年的文明。
从曹操引黄河淇水入白沟,
到隋炀帝诏发百余万人开永济渠,
再到忽必烈下令
全线贯通京杭大运河;
从以军事战争为目的而修建,
到因漕运交通而繁荣,
大运河的开凿,
对河北的政治、经济、科技、人文等
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点击查看大运河河北段开凿历史
山河动荡,乱世三国。曹操想要平定袁绍的遗留势力,却苦于道路堵滞、大军行动不便、物资难以运转等因素,一直未能如愿。为顺利攻占邺城(今邯郸市临漳县),曹操专门组织士兵引黄河的淇水入白沟,解决了军需供应问题。这本是一条破敌之计,却成就了一座全新的人工运河。攻占邺城后,白沟又开始为曹操在战后经营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提供支撑,发达的水运大通道打开了邺城与外界的联系,使邺城得到空前的发展,成为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肇始地,也成了中国古代城市的优秀典范。
然而,古运河为邺城带来的辉煌,却随着永济渠的开凿而戛然而止。由于新开凿的永济渠并未从邺城境内经过,加上隋文帝平息邺城叛军后将邺城烧成一片废墟,使邺城400年水上交通枢纽的地位随着隋朝大运河的通航而丧失。伴随着邺城的风光不再,另一座城市因为隋朝大运河而闪亮登场,它就是魏州,也就是日后闻名遐迩的河北大名府。
北宋时期的“北京”
隋炀帝为巩固军事地位下令开凿大运河。魏州(唐代更名为“大名府”)作为当时运河上的关键节点城市,成为了那个河北境内另一座“闪亮登场”的幸运城市。宋仁宗在位期间,为抵御辽国南侵,大名府的名字被钦定为北京,并升大名府为北宋陪都。
一座大名城,跨千年,历9代,彼时的它,是黄河以北的经济中心,也是华北地区诸多工商都会所在地。据民国《大名县志》记载,当时在本地有名的商号和作坊就达226家,有卷烟公司、煤油公司、酒业公司、煤行、布匹行、中西药行等诸多品类。这些“因水而盛”的经历,也成了刻在当地人生活习惯里的宝贵记忆。
点击视频欣赏古城风采↓
四季皆宜的“冬菜”
大运河贯通南北,为河北带来四面八方的尊贵宾客。古往今来河北人的待客之道,离不开当地美味。
相传很久以前,沧州城的南关外,有一位孤寡老妇以乞讨为生,常吃腐臭陈菜。时值寒冬腊月夜,有位异乡人沿着大运河来到老妇人门前想要借宿休息。第二天一早,被收留的客人将一种腌制白菜的方法告知老妇。老妇将信将疑地照做了。没想到几天后,白菜不仅不易腐烂,而且咸软香脆、十分可口。老妇将腌好的白菜送给了平时经常施舍她的乡亲,每个人都对这种做法赞不绝口。一传十十传百,这种腌制办法在沧州地区流传至今。由于腌制的白菜到了入冬时才能食用,所以被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冬菜”。
据说,沧州冬菜在明朝就非常有名,大运河的开凿使得交通便利,当时的沧州冬菜被大量运往外地,行销中外,远近闻名。乾隆皇帝还曾钦点沧州冬菜为进京贡品。1936年,沧州冬菜在巴黎商品博览会上荣获优质产品奖,再次享誉世界。
点击视频大饱眼福↓
人工运河的开凿是一项庞杂而浩大的系统工程,往往需要雄厚国力作为支撑,更为重要的是其中蕴藏的先进科学技术,大运河的每一处弯道,都凝结着古代匠人的智慧。
河北境内的南运河多弯道,仅沧州市境内就有 230 多个大弯,最著名的就是市区以希腊字母 Ω 命名的“欧米伽弯”。这实际上是一种“弯道代闸”的方法,是古代运河工程规划科学性的主要体现。古人在设计运河河道的时候,出于解决水位高差的考虑,会人为增加弯道,以此缓解河道落差,降低水流速度。这种不建闸而利用弯曲河道实现水流调控的方法就是“弯道代闸”。所以清代诗人孙谔才在乘船沿大运河南下的途中写下了《夜过沧州》:“长河日暮乱烟浮, 红叶萧萧两岸秋。夜半不知行远近, 一船明月过沧州。”感叹自己不知过了多少个弯道,乘船一夜竟未能走出沧州。
河北境内的大运河河道总长约530千米,自北向南贯穿全境。古人为何开挖人工河道?大运河的开凿又有怎样的渊源?由方圆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千里大运河》为您娓娓道来。
往期推荐
集团召开《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辅导暨警示教育大会
喜报!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员工冯中强荣获“河北省劳动模范”称号
怎样写出有意思的“朋友圈”?这位作家这样说……
《特种兵学校》系列问世纪念分享会成功举办
END
统筹 | 集团综合办公室(党委宣传部)
供稿 | 方圆电子音像出版社
编辑 | 贾鑫薇 王浩瀛
审核 | 郭秀霞 张玉娟
校对 | 肖延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