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特工》的中国操盘手:从买断片到出品方,它正在经历什么? | 正片·腾讯财经出品
作者:李超 编辑:杨颢
8月25日,由著名导演吕克·贝松执导的科幻巨制《星际特工:千星之城》正式在国内公映。
在此之前,这部2亿美元成本的电影在北美仅收获了不到4000万美元票房,但这并没有影响吕克·贝松在中国的好心情。在8月20日的北京首映礼上,这位大导演坦露,电影完成后,自己与漫画原作者包下了整个影厅观赏作品,结束时,俩人抱头痛哭,因为“这是长达50年的梦想”。
对于中国公司基美影业(430358,SZ)而言,《星际特工》也同样承载着其“梦想”。去年,基美斥资4.5亿元人民币,获得吕克·贝松的欧罗巴影业27.89%股权,该片让其首次以制片方股东身份出现在海外大片中。
但是,后者实现梦想的过程远没有这位法国导演来得浪漫。2016年,基美影业亏损2.65亿元,此前五年,其净利润总共也不过1.2亿。而其重资入股的欧罗巴业绩更为惨淡:去年,其制作的《九条命》、《斯隆女士》等电影集体扑街,全年亏损高达1.36亿美元。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0245w0wrz&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此前腾讯财经曾在美国专访了吕克贝松和他的星际特工,他谈到了对中国市场和中国资本的看法。
同为落难兄弟,基美为何又要收下欧罗巴?
去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总收入457亿元,仅比上年增长17亿。同年,中影(600977.SH)登陆A股,拥有政策背书的国有影视公司强势进入资本市场,意味着民营企业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被动或主动,出海几乎成为唯一选择。
而基美影业这家以买断片起家的影视小弟,还努力尝试着从“批片”到“制片”的角色转变,希望通过向产业链上游转型,掌握自身命运。
尽管吕克·贝松已然年迈,但他的制作公司欧罗巴却仍是基美影视寄望获得新生的一根救命稻草。
此刻,好坏消息都在刺激着各方的神经。影视投资人曹海涛对腾讯财经预测,尽管北美票房惨败,但《星际特工》在中国票房保守估计将在5亿人民币左右。而根据猫眼数据,8月25日至8月30日,《星际特工》全国排片率暂时在33%左右。但8月31日《敦刻尔克》和《星际迷航3》相继上映后,《星际特工》在排片上将直接面临巨大压力。
腾讯财经尝试联系基美影业董事长高敬东,对方以无时间安排为由回绝采访。
基美影业董事长高敬东与吕克贝松
批片的爱与伤
2010年,创世星以50万美元买断《敢死队》内地版权,被业界称为“批片”(买断片)元年。与分账片不同,这种进口片模式下,国内影视公司买断海外电影内地放映权进行发行,国外制片方不参与票房分成。
买断片通常不会是好莱坞主流大片,价格低廉,但当票房超预期,这门生意将会产生巨大的超额利润——《敢死队》最终在国内实现2.1亿票房,创世星利润超过5000万。
“规模相对较小的公司寻找生存空间,要学会另辟蹊径。”一位影视公司高管向腾讯财经表示。
名不见经传的基美影业,正是凭借批片这条蹊径活了下来。作为一家2008年才成立的影视公司,自2011年开始,《危情三日》、《女巫季节》、《人狼大战》、《逆世界》等进口片相继出现在了基美的批发名单中。依靠在批片上的专注,基美每年能够维持1000万左右利润,2013年,基美影业正式登陆新三板。
与创世星很早便在批片界打出名堂相比,基美影业直到2014年才成为市场话题。当年,制作成本仅4000万美元的《超体》,一举拿下全球4.6亿美元票房,其中,国内票房达到2.7亿人民币;另一部电影《暴力街区》,国内累计票房也达到1.87亿人民币。通过对这两部电影的买断发行,基美影业在当年实现5300万净利润,同比增涨557%,一战成名。
戏剧性的是,从巅峰到谷底,基美影业也只用了三年时间。
批片初具规模,平衡便被打破。政策对于海外电影的引进开始逐渐放松,2015年,国内批片总量由33部下降到28部,而在2016年,这一数字又上升到47部。
“批片严格意义上并不算一个模式,只是海外电影进入中国的一种操作手法,国家对海外片指标放开,大量外片涌入,风险自然加剧。”当代东方(000673.SZ)总裁助理李泽清对腾讯财经表示。
于是,大量公司涌向了这个领域,更为致命的是,除去创世星、狮鼠影业和基美影业这样的小公司外,博纳、华谊和乐视这样实力较大的发行和制片公司,也相继加入到批片大军当中,直接造成的影响就是买断费用的暴涨。2015年,《敢死队2》被乐视以800万美元拿下,与前作相比,买断身价增加15倍。
对于行业巨头来说,批片或许只是锦上添花,但对基美影业来说,则直接和生存相关。2015年,基美协助发行了《飙风营救3》、《小王子》、《精灵旅社2》和《玩命速递重启之战》等多部电影,其中《飙风营救3》国内票房2亿,其他三部票房均超过1亿,当年,其批片总票房6.1亿,批片收入1.93 亿,同比增长26%,成绩斐然。
但警钟敲响了:尽管其当年实现净利润3600万,却同比下滑30%,原因是“影片宣传成本和版权成本增加”。
无奈的转型
2016年,基美仅推出一部买断片《九条命》,国内票房1.1亿元,表现尚可。同年,其作为执行制片方独立开发、制作、发行了国产电影《魔轮》、《超级快递》和《勇士之门》。
其中,被其称为由中法韩三国制作团队精心打造的国产动作喜剧大片《超级快递》,豆瓣评分仅为4.5分,票房6164万元;中外合拍古装动作片《勇士之门》豆瓣评分仅为4.5分,国内票房2300万;而另一部被标榜为首部国产悬疑惊悚影片的《魔轮》,豆瓣评分同样只有4.5分,票房低至784万元。
这直接导致了基美影业去年的亏损。
一位熟悉基美的人士向腾讯财经分析认为,2014年和2015年,基美批片业务做得很成功,但在2016年,由批片向制片转型,战略出现重大错误,导致业绩出现问题,但该人士同时强调,向制片转型,根本原因在于批片无护城河可言,转型实属无奈之举。
实际上,基美影业并非唯一觊觎制作的发行公司。早在2012年,以发行起家的博纳影业便开始向产业链上游拓展,在《桃姐》(2012)、《大上海》(2012)、《龙门飞甲》(2015)、《湄公河行动》(2016)、《澳门风云3》(2016)等电影中,博纳均以制片方身份出现。博纳总裁于冬曾表示,博纳计划每年有15部电影稳定出品,其中6到8部将由自己独立制作。
2015年,基美影业在一个月之内两次融资,金额超过4亿,其中2亿元用于对旗下基美影画进行增资,而全部资金,将投入到影片拍摄和制作。
参与过基美调研的私募投资人王卓玮对腾讯财经表示,影视公司老板中,懂制作的人其实很少,在市场对于影片质量要求越来越苛刻的情况下,基美制片上的失败并不意外,中小影视公司大批死亡,是极难改变的事实。
口碑和票房遭遇双杀,让基美影业的独立制片计划仅仅实施一年便告流产。2017年,基美仅有两部电影在筹划当中,一部是与好莱坞影视制作公司 Thunder Road联合制作的英文电影《生存24小时》,另一部则是《星际特工》。
基美影业彻底转头海外,然而,对于海外优质制作资源的争夺,却是一块更为严酷的战场。
背水一战
今年初,万达继收购传奇影业后,与索尼影视结成战略合作;2016年,完美世界2.5亿元获得环球影业未来五年50部电影25%投资权;万达和腾讯分别收购STX娱乐和DCP;阿里入股斯皮尔伯格Amblin Partnerts公司;2015年,华人文化与华纳兄弟合资成立影视制作公司旗舰影业。好莱坞上游制作公司,几乎被中国资本大鳄瓜分殆尽。
影视投资人曹海涛对腾讯财经表示,中国资本抢夺海外制作公司,与抢夺国内资源相似,同样需要表示忠心,偶尔通过保底参股、股东关联和影视基金的方式,把关系维持下去。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中影和上影上市,以及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出海管控,尽管民营公司冲在海外投资最前线,但国有企业将成为未来主导。
年初,上市不足半年的中影1亿人民币收购法国YAMAGIS公司15%股权,同时投资1500万美元,与环球制片进行《速度与激情8》的项目合作。而上影则联合华桦资本,10亿美元注资派拉蒙,取得后者未来三年25%的电影投资券。
同时,文化冲突和对中国电影的偏见,是另一个桎梏。
当代东方对于《碟中谍5》、《饥饿游戏》、《环太平洋》等好莱坞电影均有投资,李泽清告诉腾讯财经,对于海外资源的争夺,一定会存在竞争,国外制片方的考量范围包括投资实力、渠道资源和宣发能力等,最关键的是在海外制作流程的工作方式上能否取得一致意见。
去年,万达50美元的投资计划,就被派拉蒙老板断然拒绝。
不过,基美影业与吕克·贝松的结合却相当艺术。据基美董事长高敬东此前描述,俩人2010年相识于法国一个私人聚会,双方交流了对电影的看法和理念,一拍即合,成为莫逆之交。
2013年,基美影业与吕克•贝松创办的欧罗巴电影公司签订独家战略合作协议,随后,基美成为欧罗巴在中国地区首席批发商,在《超体》、《暴力街区》和《飙风营救3》等多部影片当中,基美影业除担任中国协发方外,还出任联合出品一角,这也直接为基美影业带来了丰厚回报。然而,这些电影中的中国元素却并没有给人留下深刻影响。
《星际特工》将吴亦凡纳入阵容中,很大程度体现了对中国“流量鲜肉”的重视
在三部自制剧巨亏后,基美影业终于对欧罗巴影业进行了直接投资。在《星际特工》中,吴亦凡出任纳泽队长一角,似乎预示着权力天平的倾斜,基美终于真正嗅到了些许国际制作的气息。
“投资海外,一定是走出去引进来,学习别人先进技术和工业流程,这个过程,总要交些学费,影视公司是否能够维系,不在于净利润,而在于拥有良好的现金流。”李泽清说。
2016年,基美影业现金流为-5.8亿元,迄今为止,其融资额已经超过十亿,截止到2017年8月23日,其总市值仅为10.41亿。
《星际特工》能否扭转在北美的颓势,并最终在中国市场取得理想的票房收入,这个答案谁也不能给出,但对基美影业来说,却无疑是背水一战了。
版权声明
正片·腾讯财经出品 | 第32期
版面编辑:范晟男
本文版权归“棱镜”公众号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后留言,经允许后方可转载,并在文首注明来源、作者及
编辑。
| 大事件 | 大人物 | 大趋势 |
有趣、有料、有内涵
合作or新闻线索提供,联系邮箱:lengjingtxcj@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