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外交部副部长傅莹:一旦中美闹翻,有没有国家会站在中国一边

终于找到了高清版《人间中毒》,各种姿势的图,都能看

去泰国看了一场“成人秀”,画面尴尬到让人窒息.....

一年前丁丁在上海

【少儿禁】马建《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自由微信安卓APP发布,立即下载! | 提交文章网址
查看原文

万亿招行告别田惠宇时代丨棱镜

周纯子 棱镜 2022-05-01

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 | 周纯子  辑 | 杨布丁

出品 | 棱镜·腾讯小满工作室


欢迎下载腾讯新闻APP,阅读更多优质资讯



10天前刚刚过完35周岁生日的招商银行(600036.SH/03968.HK),告别了它的第三任行长。

 

4月18日下午,在“招行行长职位生变”这一市场传言沸沸扬扬之时,招行发布公告称,当天发出第十一届董事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知,并以远程视频电话会议方式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田惠宇先生免职的议案》,同意免去田惠宇先生的招商银行行长、董事职务,另有任用。

 

据悉,该会议由招行董事长缪建民主持,会议应参会董事16名,实际参会董事15名,董事田惠宇因个人原因未出席会议。

 

田惠宇今年56岁,尚未到退休年龄。按照招行行长三年一任期的公司章程,他的本届任期应该在今年6月结束。

 

18日当天,招行股价跳水,收盘价大跌7.35%至43.39元/股,创下近7年单日最大跌幅,市值约1.09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蒸发867亿元。

在建行“多次表现出扭转局面的魄力”

 

招行在业内以管理层稳定著称,成立35年来,仅经历过三任行长。前两任行长分别任职长达12年、14年之久。

 

2013年,田惠宇从“招行教父”马蔚华手中接过掌门人大旗,成为第三任行长。当时一度被媒体称为“高位接盘”:前任是中国最具个人影响力的银行家之一,招行也是最受市场关注的一家银行,其压力不言而喻。

 

据时任招行董事长的傅育宁透露,为了寻找马蔚华的接班人,招行曾在国有五大行副行长中挑选,但由于年龄的原因,后转向从五大行总监位置寻找合适人选,最终选定了田惠宇。

 

彼时47岁的田惠宇已有十余年银行从业经历,在短暂担任上海银行副行长三年之后,2006年起,他长期在建行工作,先后担任建行上海分行行长、深圳分行行长、建行零售业务总监兼北京分行行长,履历涵盖了中国最重要的几个一线城市。

 

此外,本科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的田惠宇,在2002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在此前的1998年还参与了信达资产的筹建并出任副总裁一职长达五年。

 

“有中外教育的良好背景;有在商业银行和非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工作的经历;负责零售业务的经历与招行的主攻方向非常契合。”傅育宁这样解释招行相中田惠宇的原因,并特别提到:“他在建行主要工作中多次表现出扭转局面的魄力。”

 

在田惠宇执掌招行9年期间,招行的总资产由2012年的3.4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9.25万亿元,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股份制银行,当前市值也仅次于工行、建行、农行三家国有大行。


 

“本公司董事会对于田惠宇先生在任职期间为本公司作出的贡献致以衷心的感谢。”招行在公告中称。


据财联社报道,田惠宇下一站将赴任招商局金融事业群/平台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常务)、招商局金融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集团总经理助理级)。


按照招行公司章程,在行长不能履行职权时,由副行长依序代为行使职权。因此根据招行董事会的审议,在田惠宇去职之后,将由顺位第一的副行长王良主持招行工作。现年56岁的王良是一名老招行人,1995年加入招行,从北京分行开始一步步稳打稳扎,直至身兼招行执行董事、常务副行长兼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多职。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王良之外,招行现行的管理层中,老招行人也居多。例如,副行长汪建中1991年加入招行、副行长兼上海分行行长施顺华1996年加入招行、副行长兼首席风险官朱江涛2003年加入招行、行长助理钟德胜1993年加入招行。


除了管理层相对稳定之外,招行战略的连贯与稳定也是其特色之一。招行新任董事长缪建民在亮相2020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提到:“一家企业的成功首先是战略的成功,招商银行的领先首先是战略的领先。招行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战略不动摇,不折腾。”



“搞零售国内应该没人搞得过他”

 

一位与田惠宇打过交道的金融人士对作者提到,田思路非常清晰,“搞零售国内应该没人搞得过他”。

 

“零售之王”是外界贴给招行最主要的标签。在田惠宇执掌招行之前,招行已经分别于2004年、2010年启动了两次战略转型,是业内最早提出向零售和小微业务转型的银行。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弱周期里,零售业务被视为银行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田上任之后,开始推进招行的“一体两翼”战略定位,即以零售业务这个主体,带动公司业务、同业业务“两翼”,最终打造一家“轻型银行”。

 

如今,招行的零售业务早已占据了半壁江山。截至2021年末,招行零售客群突破1.7万户,零售管理客户总资产(AUM)突破10万亿元。零售金融营业收入1790亿元,同比增长14.52%,占集团营业收入的54.04%;零售金融业务税前利润777亿元,同比增长21.74%,占集团税前利润的52.44%。

 

出色的零售经营业绩,使得招行的盈利能力在行业内排名前茅。2021年招行实现净利润1199亿元,同比增长23%,增速创近六年新高,净利润规模仅次于四大行,排名第五。

 


在2021年的年报致辞里,田惠宇描绘了理想中的“轻型银行”的模样:大财富管理的业务模式+数字化的运营模式+开放融合的组织模式。2021年也被视为招行的大财富管理元年。

 

他在2020年的业绩会上介绍,大财富管理是一项决定招行未来能走多高的业务,是招行三年来探索的一个阶段性成果,并非一时兴起。他认为,低利率甚至负利率的市场环境一定会到来,要提早做准备。而中国的财富管理蕴藏巨大的机会,相较于其他银行业务而言,大财富管理具有弱周期特征、资本消耗少,符合“轻型银行“的定位。


除了资本消耗少,能有效的拓宽银行收入来源之外,财富管理业务的净资本收益率比表内的业务更好,能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和估值水平,这也是近两年各家银行开始对财富管理业务趋之若鹜的原因。


不过,这项业务开展起来也并不轻松。田惠宇坦言,从整个大财富管理的价值循环链的各个环节来看,相较于市场化的资产管理机构而言,银行的资产组织和产品创设能力仍是难点和痛点,尽管招行在做布局,但是相比渠道的优势和能力,这两项还是弱一些;此外,基于大财富管理的资产组织、产品创设、产品配置、合作伙伴选择、投资者教育、投后管理等风险管理能力,相对于银行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而言,也是难点和痛点之一。


“去年大财富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现在有一点担心,把大家胃口吊高了。其实我们离真正的财富管理机构还有很远的距离。”在2021年的业绩会上,田惠宇再次浇了一盆冷水。



田惠宇时代落幕

 

总部位于深圳的招行,在借鉴了腾讯、华为等同城公司的内部平台之后,于2018年上线了自己的员工内部平台“蛋壳”,鼓励员工自由发声。

 

“一个鸡蛋,从外部打破是灭亡,从内部打破就是新生,所以我们才叫它蛋壳。”田惠宇这样来解释其含义,并规定再尖锐的批评也不能删帖,而且还要大张旗鼓地讨论。在这样的氛围下,才有了《招行离冬天还有多远》这篇文章的流传,也有了员工吐槽新版手机APP将高频功能“扫一扫”替换为“朝朝宝”之后,业务部门24小时内重新将“扫一扫”功能放回首页的故事。


这是招行管理文化的一个缩影,招行也被评为最接近互联网公司氛围的银行。


除了每年的业绩发布会,田惠宇在公开场合露面极少,非常低调。但另一方面,无论是每年财报中的行长致辞,还是他在内部的讲话,因其接地气的风格,都会引发一轮关注。


例如,在每一年“蛋壳”生日当天,田惠宇都会在平台发布一封公开信。2021年他在信中提到,文化是一个组织最底层、最核心的竞争力,是外界看不到但对招行至关重要的一张“暗牌”。今年的公开信主题则是要求员工坚持长期主义,做难而正确的事。


在他看来,轻型银行轻型到最深处,就是轻型文化。为此招行发布了一份标志着塑造“开放、融合、平视、包容”的新型企业文化的“清风公约”,以及“清风管理锦囊”。


在今年4月8日的35周年行庆典礼上,招行又发布了“客户服务价值主张”以及“核心价值观负面清单”。价值主张包括坚持长期主义,不投一时之机;为客户节约每一分钟都是生产力等;负面清单则包括不当销售“薅羊毛”;“关门自嗨,忽视用户体验”;“热衷赚快钱,叼一口肉就跑”;“拿贷款当筹码,拿资源当权力”等等。

 

曾多次在业绩会上被招行高管点名提问的个人投资者“价投谷子地”评价称,属于田惠宇的一个时代落幕了,“客观地说,田行长在任这10年带领招行重回巅峰,他对于招行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他同时表达了对副行长王良的看好:“我多次参加招行的业绩发布会对王良行长印象深刻。他对于招行的各条线业务数据可以做到烂熟于胸,每次回答分析师和投资者的问题都体现出一份自信。王良行长和田行长合作了近10年,熟悉招行现有的战略,亲历了招行的轻资产转型和大财富循环链的建设。让王良行长主持工作可以确保招行目前的战略方向不发生偏移。”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在文后留言并点击“在看”,连续在三篇文章留言并点赞第一名且100以上,获得微信读书年卡一张哦~ (后台私信领奖,截止时间:下周一下午18:00)

聚焦中国科技创新,书写深度商业故事

欢迎关注深网公众号,阅读更多优质原创内容。


聚焦中国科技创新,书写深度商业故事

欢迎关注深网公众号,阅读更多优质原创内容。



扫码查看腾讯新闻客户端相关文章

小满工作室 | 腾讯新闻出品

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第968

排版:杨镓胜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腾讯新闻客户端相关独家文章!

“在看”我吗?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