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奈飞《王冠》中的英国女王 | 棱镜

李然 棱镜 2022-09-29



《王冠》中女王扮演者克莱尔·芙伊和女王年轻时


特约作者 | 李然 辑 | 杨布丁

出品 | 棱镜·腾讯小满工作室

欢迎下载腾讯新闻APP,阅读更多优质资讯



北京时间9月9日凌晨,英国王室官方对外宣布,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离世,享年96岁。

 
25岁登基,在位70年,伊丽莎白女王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最久的君主。在日不落帝国下行周期中接过桂冠的伊丽莎白·温莎,在七十年的漫长岁月里,用近乎严苛的自我牺牲,撑起了摇摇欲坠的君主立宪制。

 
她本人勤勉、克己的形象,不仅是英国王室屡屡逃脱丑闻的救命符,更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英国的国际地位下滑。作为英联邦名义上的统治者,她一心一意扮演的君主角色,为民众怀念往日荣光提供了绝佳载体。

 
话题不断的王室,自然是影视剧热衷描绘的题材。从父亲乔治六世和“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叔叔爱德华八世,到伊丽莎白本人和妹妹玛格丽特公主,再到人气断层的儿媳黛安娜王妃,如今又有“黑红也是红”的哈里王子夫妇,整个温莎家族常年活跃在小报头条,为影视作品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

 
Netflix从2016年起播出至今的《王冠》,对伊丽莎白登基以来的生平大事进行了详细描绘。尽管情节不乏加工,在众多描写英国王室的影视作品中,仍然是相对最接近真实的版本。

 
剧中花费大量情节勾勒的一句“王权必须胜出,王权必须永远优先(The crown must win, must always win)”,精妙地总结了英国王室在百年风雨中始终不倒的秘诀:当女王作为个体的情感与作为君主的责任产生冲突时,王权的责任永远优先。

 
这也成了伊丽莎白·温莎本人一生的信条。



“没人需要歇斯底里的领袖”

 
女王突然去世,最棘手的莫过于Netflix。

 
2016年开始播出的《王冠》,是近年关于英国王室的影视作品中,口碑最好的一部。这部剧前不久刚刚启动第六季拍摄,今年11月计划开播第五季,情节即将来到黛安娜王妃与王室冲突的高潮段落。

 
在女王去世后,刚刚启动第六季拍摄的《王冠》剧组也展开了自己的“伦敦桥行动”,立刻暂停拍摄,剧本势必面临重写。

 
2014年,因为《纸牌屋》初尝全球爆红的Netflix,打算抢在好莱坞觉醒之前进军全球市场、巩固其流媒体王者的地位,因此急需拿出能面向全球观众的大制作。

 
关于英国王室的八卦,英语世界的民众是从小看到大,群众基础雄厚。作为“女王忠粉”的编剧皮特·摩根,先后写过电影《女王》和舞台剧《女王召见》,证明了对王室题材的驾驭能力,并适时向Netflix送上了《王冠》的剧本,打算用六季篇幅拍完女王的生平。

 
Netflix如获至宝,一口气预订了两季《王冠》,开价1.3亿美元,在当时是Netflix剧集成本的天价。

 
一开始,外界对这部剧的前景并不感冒——英国小报关于王室的八卦新闻实在是太多了。但在《王冠》播出后,舆论普遍认可了这部剧对王室人物的刻画,尤其是对女王的塑造,隐忍克制而又踏实可靠,将喜怒不形于色的女王,还原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王冠》从剖析伊丽莎白和她身边的王室成员入手,试图在一次次内外交困中解释女王为维护王权付出的代价——作为恪守中立的名义国家元首,女王只能做自己该做的,而不是自己想做的,每有矛盾发生,她只能违背内心完成职责。

 
第三季描写的阿伯方矿难悲剧,就用个案描写出这种艰难。

 
1966年10月20日,英国威尔士采煤小镇阿伯方发生一场悲剧:一座被遗弃的矿渣山倒塌,掩埋了整座小学,144人丧生。时任首相威尔逊第一时间飞到现场,但女王一开始多次拒绝前去现场慰问,称她本人去了现场只会耽误救援进度,只愿意去医院。

 
直到拖了一周引发舆论危机后,她才前去事故现场。剧中她后来向首相坦诚:面对镜头抹泪是装的,她其实哭不出来。

 
现实中的女王有过之无不及。网上流传的伊丽莎白当年慰问阿伯方的视频中,女王看上去更像是完成任务,至今依然被批评缺少人情味。
 

女王慰问阿伯方矿难,现实vs剧中

 
不过正如剧中时任首相、工党领袖威尔逊说,“没人需要一个歇斯底里的领袖”。情绪稳定,也许正是伊丽莎白能胜任女王职责的原因。

 
同一季描写了阿姆斯特朗登月后,菲利普亲王叹息自己无法亲身体验人类的新征程。然而宇航员凯旋而归后,面对其兴奋的面孔一脸平静:月亮上面没有迷人的风景,只是尘土。答案让菲利普异常失望。

 
女王透彻地点醒了菲利普:正是这样的特质,他们才能完成任务。而这也是女王的个性:低调谨慎,循规蹈矩。


最爱的孩子是安德鲁


有了Netflix的倾力支持,加上皮特·摩根对王室的如数家珍,《王冠》敢于采用更宏观的视角,将大量历史事件与王室秘密穿插,避免了停留在小报狗血八卦的水准。


全剧从伊丽莎白嫁给菲利普的婚礼开始,中间历经爱德华八世放弃王位、丘吉尔去世、女王出访英联邦、肯尼迪夫妇访英、苏伊士运河事件、伦敦毒雾事件、阿姆斯特朗登月、蒙巴顿将军遇刺、撒切尔夫人上台等大大小小历史事件。


而在王室秘辛这一头,这部剧也涉及了菲利普亲王的风流往事、玛格丽特公主的婚外情、查尔斯和戴安娜从相识到决裂,以及女王与丘吉尔、撒切尔等多位首相共事等情节。


这些私下场合的发生情节是否符合真实,引起了很多讨论。剧中第二季描写了菲利普亲王出轨的丑闻,但现实中菲利普予以否认。第四季中,女王和撒切尔夫人从初见剑拔弩张,到后来惺惺相惜,也被外界认为有理想化的成分。


而女王本人从不回应外界猜测,这也是王室面对大众的一贯立场。


但剧中一些细节的真实性得到过旁人佐证。进入中年后女王身形不再苗条,她曾在一些场合自嘲自己是“老姑娘(old bat)”,这一细节在第三季开头原样重现。据称是菲利普亲王现实中对女王的昵称“椰菜头”,也被放到了剧中。


女王与子女的关系也是外界好奇的重点。第四季中,专门用了一集描写女王最喜欢与四个孩子中的哪一个共进午餐,答案是安德鲁王子。


不少王室传记作者也认为,安德鲁王子是女王最爱的小孩,因为女王生下安德鲁后特意休了很长时间产假,和菲利普亲王的婚姻关系也重新变得融洽。


2018年,安德鲁王子因被牵连进爱泼斯坦性丑闻被迫在美国出庭,女王依然邀请他回了家族城堡。一直到今年初,在舆论的持续压力下,女王才终于同意剥夺安德鲁王子的军事头衔。


“永不抱怨,永不解释”


伊丽莎白·温莎到底是因为天性低调平静才适合女王一职,还是她在一次次碰壁后顺应现实做出的选择?在她生前,外界几乎无从得知她的想法,每年圣诞讲话给民众打气,是她为数不多的自我表达途径。


《王冠》第一季,刚接过王冠的伊丽莎白想施展一番,祖母玛丽王太后劝导她,“什么都不做,才是最难的。”


扮演女王的克莱尔·芙伊就曾说,扮演女王的时间越久,我对她的敬佩就越多。在女王去世消息传出后,因为在电影《女王》中扮演伊丽莎白获得奥斯卡影后的海伦·米伦也表示:不论是否头戴王冠,她都堪称“贵族典范”。


编剧皮特·摩根早在《女王》一片中就借剧中女王之口,说出了伊丽莎白本人的处世观:“低调、有尊严地应对,是我们英国人处理事情的方式,这也是全世界敬佩我们的地方。”


黛安娜与王室的格格不入,似乎也正是这种处世观矛盾造成的。现实中,女王行事处处低调谨慎,回避媒体,而戴安娜张扬外放、热爱镜头。尽管女王生前从未公开表达过对戴安娜的不满,但王室一方对戴安娜的各种不赞许却是非常明显,一直是小报乐于登载的话题。


和阿伯方悲剧一样,《女王》电影将戴安娜之死描绘成女王任上一起重大危机,对她得知大众向戴安娜“倒戈”的心态,有清晰描写。


片中举国上下沉浸正在对黛安娜王妃的哀悼中,声势远超对女王本人的爱戴。女王本人本打算一如既往低调处理,不打算和国民共情:“现在的人只想看华丽、煽情的表演,那些我一向都不擅长。”


女王》剧照截图


直到事态愈演愈烈,民众对王室的不满抵达高峰,舆论居然再次出现了废除王室的呼声,将毕生献给王位的女王第一次感到寒心。女王的母亲甚至劝她:当你不再了解你的人民,也许是时候让位了。


最终伊丽莎白选择妥协,出现在白金汉宫门口与民众见面,分享悲恸。而在现实中,女王只是参观了民众给戴安娜的献花,并未与大众交谈。


如今,在这个社交媒体的时代,伊丽莎白·温莎引以为傲的隐忍、谨慎,恐怕已经后继无人了。从戴安娜到哈里王子夫妇,王室成员正在主动向大众靠拢,一举一动直达千家万户。


当黛安娜去世引发舆论反弹,当最爱的儿子安德鲁王子卷入召妓丑闻,当孙媳梅根·马克尔指责王室种族歧视……一次次丑闻发生后,女王都没有表露过心迹。代她说话的,永远是王室的官样文章和旁人写就的发言稿。


在女王年轻时,与她同名的母亲伊丽莎白王太后曾向女儿引述一句格言:“永不抱怨,永不解释(never complain, never explain)。”


她以近乎宗教信仰的执念,将这句话践行了一生。




扫码查看腾讯新闻客户端相关文章

小满工作室 | 腾讯新闻出品

本文版权归“腾讯新闻”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后留言,经允许后方可转载。

第1024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腾讯新闻客户端相关独家文章!

“在看”我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