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一直都在,它还是隐形“包租公” | 棱镜
作者 | 陈弗也 编辑 | 杨布丁
出品 | 棱镜·腾讯小满工作室
欢迎下载腾讯新闻APP,阅读更多优质资讯
“这里很多门面都是供销社的,我的店也是。”在佛山市的一条商业街上,一位门店老板向作者介绍。
作为一名80后,这位老板对供销社并不陌生,“小时候老家的农村里就有”。在他看来,长辈们那时会拿着粮票、布票去购买粮食、布匹,那里就是全村的“CBD”。但没过几年,这家供销社就逐渐地冷清起来,最终被村民们开的小卖部取代,供销社也从记忆中消失。
几年前,他来到佛山租门面时,才意识到,原来供销社一直存在,还成为了自己的房东。
近日,供销社突然爆红,让这个特定时代产物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
事实上,过去几十年,经过了多次重大改革,供销社早已与70后、80后的记忆大相径庭。围绕着解决“三农”问题,供销社系统已经发展出多个实力雄厚、影响广泛的国企,如中国供销集团、中华棉花集团、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新合作商贸连锁集团等。
与此同时,其还入股了多家上市公司,如中农立华、ST大集、辉隆股份等,在最近几个交易日里,这些上市公司的股票多次涨停。
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得益于早年的政策优势,不少基层供销社都拥有大量土地,并在此之上兴建了房屋、门面、厂房,进入市场经济后,一些供销社就“以此为生”,做起了租赁的生意,供销社也成为了一个隐形的超级“包租公”。
“连办公大楼都租出去了”
上述位于佛山的商业街所在的乡镇,是一个制造业强镇,农业规模已经很小。
在这条商业街上,几乎没有销售农资、农作物的门店,那些挂着“供销社”字样的门店多是超市、五金店、家电店和化工品店等。
“我们是供销社的员工,门店也是供销社的。”一位老板告诉作者,供销社员工的身份令他很自豪。不过,他也直言,自己的店铺与周边其他门店相比,没有本质区别,都要自负盈亏,供销社也不会干预他们的经营,只不过,他们要支付的租金相对较少而已。
十几年前,这个镇上就几乎没有了农业,大片的农田被盖成了厂房、楼房,农民们也进厂工作,供销社的涉农业务越来越少,员工们也逐渐离开了供销社。为了保障员工的生活,供销社就将一些门面低价出租或者直接出售给了他们。
该镇供销社一位在职工作人员告诉作者,除了这些门面之外,他们还有一些厂房、空地待租,就连供销社所在的办公大楼,除办公场所外,剩余的楼层、仓库、停车场等也租了出去。
由于业务减少,早些年兴建的办公大楼出现了大量空置,对外出租成为了他们盘活资产的一个手段。公开信息显示,在江苏、福建、安徽等地的供销社系统里,也均有出租供销社大楼的现象。
2020年,《海峡都市报》曾经报道了一宗出租供销社大楼的案件。根据报道,福州市闽侯县的供销大厦以每年不低于300万元的价格租给永辉超市,不过,这宗租赁生意未经招标,被质疑是低价出租,涉嫌造成国有资产和社有资产的流失。
早些年,由于定位模糊,功能弱化,不少供销社都依靠收租来维持运营,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城镇化高的地方,在尚未城镇化的农村地区也存在。
比如河南省驻马店市,2017年,该市供销社在官网上发布了一篇文章,称该市的确山县共有7个基层供销社、6个直属企业。但是,多数企业靠资产租赁维持运转,其他经营性业务基本没有开展;而基层供销社也分为了三类,经营较好、有利润的,有资产、靠房屋租赁维持的,无资产、无经营的,这三类经销社各占1/3。
河北一县级供销社的员工也告诉作者,当地虽然城镇化不高,仍有大量农田和农民,但是几年前,供销社能开展的业务就不多了,主要是销售种子、化肥等,也会去收一些农作物。由于之前“攒下来”的房屋、门面都空着,这几年他们的一大业务就是去盘活这些资产。
“由于时间太久了,有些资产很难盘活。”这位员工说,“能盘活的资产,不是卖了,就是租出去了。”
土地资源或比肩万科
早在2011年初,全国供销总社曾对外披露了一个数据:供销社全系统完成了13万亩土地的登记申请。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官网上曾刊发了一篇文章,解释供销社土地的问题。文章写到,供销社使用的土地大多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当时,县级以上供销社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用地,基本上由当地人民政府通过行政调拨方式提供。
而基层社用地,一部分由县政府通过征用集体土地的方式获得,一部分由基层社自行与当地村集体签订协议、接受馈赠以及其他方式,使用原集体土地。
如今11年过去了,在全国供销社系统里,还有多少土地资源?具体数字很难从公开信息中得知。但是,从一些地方供销社公布的数据里可以看出端倪。
今年10月,广西供销社在其官网上公布一组数据,2021年9月以来,该社对全区供销社土地资产进行摸底调查,得出结论:全区供销社系统现有土地资产5900宗、1.86万亩,其中闲置未开发利用土地资产有920宗、3800亩。
这仅是广西供销社的土地资产,如果放眼全国,供销社系统所拥有的土地资源有可能超过全国不少房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
公开数据显示,在2021年,房地产企业中,全国土地储备总量排在前三位的是万科、新城开发、中国金茂,分别为23万亩、20.7万亩和14万亩。
不过,由于供销社多位于乡镇、县城,其土地资源在开发价值上可能不如专业房地产公司的土地。
“在供销社系统里有一个说法,叫做‘坐拥宝地讨饭吃’,意思是,供销社的土地,有的地理位置很好,但缺乏开发资金,这些土地只能用来租赁。”上述河北某县供销社工作人员告诉作者。
探索房地产等非农业务
一直以来,如何盘活这些资产,都是供销社系统面临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在近几年这些土地和房屋资产成倍升值的背景下。
11月6日,广东省乡村振兴局在其微信公众上转发的一篇评论就写道,今天的供销社仍然有三大优势,其中一大优势便是:体量庞大,伴随城镇化推进,供销社所持土地、物业大多区位良好,逐渐成为优质资产。
如今,在一些经济发达地方,当地供销社也开始探索新的资产盘活方式,而不是单纯地出租。
2021年,中华全国供销总社主管的《中华合作时报》对上海市供销社的一次尝试进行了报道。
报道称,在上海火车站及静安大悦城商圈附近有一座旧仓库,由上海供销社持有,该社对其进行改建,打造了一座名为“供享家”的公寓社区。这个社区由3栋楼组成,含152套公寓,业务以长租、短租为主,租户不少是来上海工作的年轻人。
乐从是佛山市的一个镇,也是全国知名的家具城,在这里有一座规模不小的中欧电商城,公开信息显示,这座电商城就是由乐从镇供销集团兴建。
南方日报曾在2014年年底的一篇报道中写道,乐从镇供销集团已经从传统的供销社转变为涉足农工商、互联网、房地产、旅游、投融等多元化的综合集团,而这座电商城正是该集团的一大项目。
2020年5月,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徐旭初在一篇论文中就直言:“浙江供销社经营业务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房地产等非农业务。”
根据论文内容,2018年浙江省供销社总营收是5518.6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全年房产销售收入为105.6亿元,比上一年扩大了9.1%。浙江供销社旗下的兴合集团在2018年经营规模增长了10%,但房地产业务增长却达到19.6%,农资等涉农业务的增长不到10%。
事实上,房地产一直都是供销社系统的一项重要业务,以“供销社”、“房地产”为关键词,在天眼查上可以查询到一千多家企业,分布在全国各地。
中合置业便是供销总社旗下的一家大型国有房地产开发公司,资料显示,该公司业务覆盖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经济圈的重点城市,是一家立足北京、面向全国、布局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开发企业。
在有些年份,供销总社在公布全年数据时,也会提到房地产开发业务的经营数据。比如,在2018年,供销社全系统的销售总额为5.9万亿,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额为218.7亿元。
服务三农是立身之本
实际上,多年来,供销社一直都在我们的身边。无论是偏远的乡镇,还是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不少写字楼、公寓、厂房、仓库、超市都是供销社的物业,尤其是遍布全国的加油站,很多就是由供销社开办。
而供销社,也早已发展成一个深耕中国农业市场的巨无霸。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全系统全年实现销售总额6.26万亿元,这个销售总额超过了京东和拼多多2021年全年成交额之和,也几乎是中石油、中石化的销售总和,其中,农资销售、农产品销售、消费品类零售、再生资源类销售是其主要业务。
基层供销社也像触角一样,遍布全国,2009年以来,县及县级以上的供销社机关还开始成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
据供销总社官网,截至2020年底,全系统有县及县以上供销合作社机关2789个,基层社37652个,比上年增加5187个;人员结构方面,2020年年末,全系统共有职工326万人,其中县及县以上供销合作社机关人员编制4.9万个。
不过,值得注意的事,供销社的销售总额虽然大,但多年来,利润率一直维持在1%左右。比如,2020年,全国供销社的营收为5.3万亿,但利润仅为518亿。作者查阅了多个省级供销社的财务数据,他们的利润率也常年在1%左右。
这或许与供销社自身的定位有关,服务农民生产生活是其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在供销社系统里,三农业务的利润率一直不高,甚至有亏损的情况,非农业务则是他们的重要利润来源,这些非农业务就包括房地产开发、租赁等。
比如广东省供销社,根据其官网数据,2020年,该社全系统实现销售总额1438.26亿元,同比增长68.7%,实现利润总额11.83亿元,同比增长22.5%。
其中,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四大主营业务的销售额1131.47亿元,同比增长77.5%,占总销售额的78.65%,但是这四大业务的总利润并不高,仅为2.6亿,再生资源业务甚至出现亏损。
而其他业务的利润总额则高达9.25亿,同比增长38.16%,占利润总额的78.19%。
不过,即便如此,供销社也不能在将精力投入到利润更高的非农业务上,2015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再次强调,供销社要始终把服务三农作为立身之本、生存之基,把为农服务的成效作为衡量工作的首要标准。
前述上海市供销社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中华合作时报》采访时也坦言:“‘供享家’是由供销合作社的仓库改建而成,不可否认,如果改造成写字楼、商铺等商业项目,可能有更高的经济收益,但是我们想尝试新的业态,同时也想体现出供销合作社为人民服务的社会责任,为无房老百姓解决住房问题。”
扫码查看腾讯新闻客户端相关文章
小满工作室 | 腾讯新闻出品
本文版权归“腾讯新闻”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后留言,经允许后方可转载。
第1041期
排版:豆子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腾讯新闻客户端相关独家文章!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