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年薪者正在薅养老金“羊毛” | 棱镜
作者 | 肖望 编辑 | 杨布丁
出品 | 棱镜·腾讯小满工作室
欢迎下载腾讯新闻APP,阅读更多优质资讯
“收入越高,个人养老金的省税效果越明显。所以政策出台后,我毫不犹豫就去开了户、存了钱。”3月6日,一鸣(化名)对作者表示。
一鸣在北京工作,年薪超过百万元。在今年3月开始办理2022年度个人所得税汇缴清算时,他已经薅到了一大笔省税羊毛——去年存入的12000元个人养老金,这次可以在申报个税时抵扣,为自己整整省下5400元个税。
2022年11月2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税总局等部委联合宣布,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启动实施。个人养老金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青岛等36个城市或地区先行试点,个人自愿参加,享受国家政策支持的税收优惠,每年缴纳额度上限为12000元,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
在3月2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介绍,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3个月以来,参加人数已经达到2817万人。
我国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五年来我们“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老龄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个人养老金制度正是我国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做出的重要制度安排。
不过作者在交流中了解到,当前多数90后、00后年轻人对个人养老金了解不足,缴存意愿较低。“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就完善个人养老金制度、提升个人养老金吸引力等建言献策。
抵税吸引力,有钱人积极性更高
“这次个税申报,我省了1200元。”北京市民张女士告诉作者,她赶在2022年最后一天存入12000元个人养老金,享受到了2022年度的个税抵扣优惠。
“操作也很方便。从缴存银行查询凭证,截图后用个税APP扫描录入就可以了。”张女士表示。
在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出前,我国曾试点推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产品,但市场反馈显示,由于税收抵扣和申报流程较为繁琐,在实际推广中不及预期。个人养老金试点吸取此前的经验教训,完善信息平台建设和信息共享,以提升参加人的获得感。例如,国税总局就开发上线个人养老金扣除填报功能,为用户享受抵税优惠提供便利。
不过,在前期各银行机构跑马圈地开户后,个人养老金的缴存意愿仍然偏低。
人社部信息显示,截至2022年末,个人养老金参加人数1954万人,缴费人数613万人,总缴费金额142亿元。缴费比例约30%,人均缴费额约2300元,距离缴费上限仍有较大差距。
北京某个人养老金投资机构人士告诉作者,有同事邀请到7位有效客户(开户并缴存),在整个华北地区就已属排名靠前。
某股份行西北地区一位支行行长对作者坦言,个人养老金的开户任务很难完成。“许多用户仍然不知道什么是个人养老金账户,主动来开户的寥寥无几。大家对个人养老金的抵税优惠了解也不够,开户后愿意缴存的就更少了。”
一鸣表示,对高收入群体来讲,每年存一万二可有可无,但由于节税比例很高,能省一笔是一笔。而对于中低收入群体来讲,每年省下1200-2400元的个税吸引力有限,且个人养老金只有等到退休后才能领取,大家更倾向于应对当下的生活支出。
如何提高个人养老金的吸引力,尤其对中低收入人群来说,至关重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白涛在《关于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提案》中就建议,加快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扩展至全国范围,适当提高缴费额度上限,考虑分档分级税优政策设计,对中低收入人群实行全程免税优惠。
全国政协委员、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魏革军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也建议,对个人养老金税收政策进行合理调整和细化设计,如可以考虑适时提高享受税惠的缴费额度,建立抵扣额度与通胀率挂钩的年度动态调整机制。此外,还可探索采用财政补贴的方式鼓励低收入群体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增强第三支柱对低收入群体的吸引力。
一鸣对此表示认同。“现在高收入群体毕竟是少数,在共同富裕的要求下,让中低收入群体为养老提前规划更为重要。”
李忠在上述发布会上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是一项全新制度。下一步将按照先行一年的部署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制度实施。
锁定40年?95后更想及时行乐
“感觉存个人养老金的都是我这个年纪的人,身边的年轻人们都不太感兴趣。”70后张婉(化名)告诉作者,考虑到自己还有不到十年就能退休,加上每年投入一万二并不算多,因此并不担心资金的灵活性。此外,养老金账户里的存款及理财收益率还可以,而市面上连3%利率的存款产品都不一定能抢得到。
个人养老金账户封闭运行,只有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或完全丧失劳动力或出国定居等情形才可领取。这意味着,对大多数90后、00后来说,现在存入个人养老金要到30年-40年后才能提
取。“这个制度是为年轻人设计的,不是为即将退休的老人设计的。”在南方都市报、N视频两会养老云论坛上,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强调。
董克用表示,个人养老金是积累型养老金,在缴费阶段只进不出,个人缴费和投资收益都在账户里滚存,通俗而言就是利滚利,所以越早参加越好。年轻人更应该早一点做好规划,“比如以前每天喝两杯咖啡,现在只喝一杯,每天省下一杯30块的咖啡钱,为未来的养老做下准备”。
“每天省杯咖啡钱提前规划养老”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但多数年轻网友并不买账。95后吴凡(化名)向作者接连抛出一串问题:现在哪个打工人每天敢花60块钱喝咖啡?即便有闲钱可以攒下来,也肯定希望这笔钱在我需要用的时候能取出来,只能看不能用我为什么要存?万一我活不到退休年龄呢?
“还不如及时行乐。”她表示。
一鸣则不这么认为。“即便活不到退休年龄,账户内的资产也是可以继承的。中国人比较讲究传承,相当于给孩子留了一笔财富。所以没必要那么及时行乐。”
作者计算,假设一位今年30岁、预计60岁退休的用户,每年为自己足额存上1.2万元个人养老金,到退休时就为自己存下了36万元的养老金本金。如果其全部购买5年期利率3.30%的养老存款产品,届时养老金账户资金有望达到55.85万元,复利效应显著,相当于账户中36%都是收益。而如果购买预期收益率更高的养老基金、养老理财等产品,账户收益有望超过存入的本金。
个人养老金能为养老起到“强制储蓄”的作用,但锁定期限过长、灵活度太差令年轻人望而却步。
全国政协委员、东亚银行联席行政总裁李民斌在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指出,参考国际经验,不同国家就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资金领取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弹性,例如在首次购房、看病或进修等情况下可提前支取个人养老金。而提前领取一般会设有时间和额度限制,避免个人养老金被随意使用。
张婉也对作者表示,个人养老金推出时间不长,对提取路径还不太清楚,希望今后能有更细致的操作指引以及更多的提取通道。
体面养老靠自己
作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当前不少用户难以区分个人养老金和基本养老保险的区别。90后、00后普遍表示,担心自己退休时领不到养老金,因此对个人养老金也心存疑虑。
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报告曾测算,根据当前格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到2028年可能会收不抵支,2035年余额将被用光。
“等将来我65岁退休的时候,还有养老金可以领吗?那个人养老金又怎么能保证我能领到?”一位90后用户忧心忡忡,“我觉得钱还是拿在自己手里最放心。”
在养老保障体系中,基本养老保险是养老保障的第一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是第二支柱,而个人养老金是第三支柱。统计显示,2019年,美国三大支柱养老金合计占GDP比重为134.39%,同期中国仅为8.74%,美国通过制度化安排为居民存下大笔养老钱,而我国为养老所积攒的社会财富还远远不足。美国第三支柱占养老总资产的比重为44.33%,中国第三支柱占比几乎为零,第三支柱中国家制度性的个人养老金刚刚起步。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采取现收现付制,即由在职一代人缴费,向已经退休的人群支付养老金。但在人口老龄化的当下,这一制度的确面临挑战。为统筹应对养老压力,我国也正在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全面深化改革。
例如,2022年1月起,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开始全国统筹。人社部指出,全国统筹从制度上解决了地区间养老保险基金的结构性矛盾,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此外,2022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在2022第四届中国益公司责任力年度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中国平均法定退休年龄比发达国家提早了整整11年。如果实施延迟退休,养老金收入峰值将延迟到2029年,基金枯竭将延迟到2042年,与不延迟相比,养老金枯竭的日子向后推迟了7年。
更重要的是,第一支柱只能负责居民基础养老需求,体面养老主要靠个人积累。个人养老金即是国家提供政策支持的税收优惠,以鼓励年轻人提早规划养老进行的制度性安排。除个人养老金外,个人还可以通过购买其他养老金融产品满足自身养老安排,丰俭由人,但不再有税收优惠。
与基本养老保险不同,人社部指出,个人养老金采用个人账户制,个人缴费实行完全积累,能更直观地体现账户权益归个人所有。
业界呼吁,年轻人更应积极参与个人养老金,为养老提早规划享受复利效应,但也需要进一步提升个人养老金产品的吸引力和激励作用。
“无论城乡都将看到白发浪潮的到来,它将深度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不是部分家庭的困扰,而是全社会的痛点。”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人社部原副部长胡晓义曾在媒体交流时对作者表示,年轻人对老龄化认识有盲点,个人、小群体容易短视,养老保险制度正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痛苦选择后做出的制度安排。
小满工作室 | 腾讯新闻出品
本文版权归“腾讯新闻”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后留言,经允许后方可转载。
第1089期
排版:豆子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腾讯新闻客户端相关独家文章!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