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万亿中植,巨轮搁浅 | 棱镜

肖望 棱镜 2023-08-19

图源:视觉中国

作者 | 肖望


出品 | 棱镜·腾讯小满工作室


欢迎下载腾讯新闻APP,阅读更多优质资讯



北京投资者朱迪(化名)正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她今年4月购买了中植集团旗下大唐财富和中融信托的产品,合计数百万元。


然而一周多前她突然被通知,中植旗下四大财富公司的产品暂停兑付,通过四大财富公司购买的中融信托产品也暂停兑付,其他渠道购买的中融信托产品则暂不受影响。


2021年12月18日,知名老牌资本系族中植企业集团创始人解直锟猝然离世,身后,是正在进行风险化解和战略转型的万亿中植帝国。(“资本大鳄”解直锟突然离世,谁主万亿帝国? )


经解直锟家属和集团管理层讨论决定,解直锟的外甥、曾任中融信托董事长的刘洋接班,全面主持集团工作。


随后,中植进一步压降负债比例和成本,加大实体产业投资力度,曾经大手笔揽入的资产则陆续变卖。但在失去创始掌舵人后,叠加经济增速放缓、资本市场震荡以及房地产市场低迷,中植过往多年的模式积重难返。


“杯子太多,盖子不够用了。”一位资深金融市场人士对作者如此评价。


曾经翻云覆雨的资本大鳄,终致搁浅。

         


“有钱人被坑惨了”


朱迪购买大唐财富的产品已有4年。在理财收益整体下滑、资本市场波动剧烈的情况下,8%-9%的收益水平诱惑不小。出于对中植集团的信任,她逐渐加大了投资,信托产品的购买门槛为100万元起。


大唐财富是中植集团旗下财富管理公司之一,与恒天财富、新湖财富、高晟财富并称中植的“四大金刚”,在市场上以募资能力强悍著称。中融信托第二大股东为中植企业集团,持股32.99%,刘洋担任中融信托董事长。


“买了这么多年,兑付一直都很正常。”朱迪表示,对接她的理财顾问同样焦急,对方也买了不少自己公司的产品,对集团当下的情况同样一无所知。


一份署名恒天财富理财经理梁亮的“小作文”在市场上流传。该理财经理称他管理近50组客户,涉及1.5亿元左右的资金。


他称,此次中植集团(暂停兑付)涉及高净值投资人15万人,债权权益2300亿。其中单个客户最大金额50多亿元,恒天财富董事长也持有这类集团债权产品700万。


该理财经理介绍,过去三年,中植企业集团主动压降募集规模,降低负债比例和成本。2023年6月,由于资产端大量的应收款没能及时到位,进而导致流动性缺口,出现了第一次的产品逾期兑付。为避免风险扩大,自7月19日起,财富端所有关于中植企业集团债权类的产品募集和兑付暂停。中植被迫进入通过债务重组来偿还投资人权益的流程。


朱迪得到的说法与此类似。亦有接近中植的人士表示,上述债权规模基本靠谱儿。由于家族办公室、信托等投资者门槛本身就较高,所以涉及的客户大多也是高净值客户,“有钱人被坑惨了”。


张力(化名)曾在中植集团旗下公司管理岗位任职,也是一名中植旗下财富产品的投资者。他告诉作者,解直锟去世后,他持有的产品陆续到期就没有再继续投资。


张力提到,解直锟曾表示,只要他在,这些产品就不会有问题。这样的表态给了理财师们极大的信心,他们信任中植,所以也会卖力把产品销售出去。


张力对作者表示,解直锟回归即是操刀化解集团风险,他也相信解直锟的资源和能力。但当解直锟去世后,这样的信任基础不再。他甚至还劝诫过一些其他投资者,但不怎么奏效,直到此次风险暴露,有人700多万元的投资被套住。


“让习惯了8%-9%产品收益的人,再回到市场上买3%利率的存款,谁都很难接受,而且多少有一定的侥幸心理。”他表示。

         


不要求财富公司盈利,“玩的是资本”


中植集团业务布局广泛,子公司庞杂。在超过25年的发展历程中,构建起庞大的涵盖实体产业、资产管理、金融服务、财富管理等领域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控股十多家上市公司,投资煤炭、矿产,同时手握信托、基金、财险、寿险等多张金融牌照,其内部宣传资料称管理资产规模已超3.7万亿元。


朱迪坦言,对于自己购买的理财产品对应的底层资产是什么并不清楚。她主要是信任如此体量的集团公司,而且过往多年都兑付如常。


而在资深金融市场人士看来,多年的正常兑付背后,中植的资产不良窟窿可能越来越大,越来越难以掩盖。


张力对作者坦言,中植系财富公司以固收产品为主,大量产品或涉“资金池”模式,即募资端的资金,供集团调配使用。而这些资金也成为中植集团在资本市场、地产以及投资等布局中攻城略地的弹药。


张力告诉作者,除给投资者8%-9%的产品收益之外,理财顾问有1%左右的返点,加上人员、写字楼租金等各种运营成本,中植系的综合资金成本可能达到15%-16%。


如此高的资金成本,实体产业很难负担得起。“玩的是资本,只有资本游戏能负担得起。”张力介绍,解直锟曾表示,不要求财富公司盈利,只需要他们能够源源不断为集团募资提供资金支持。


中融信托相对独立于四大财富公司。有前中融信托人士对作者表示,信托公司受到的监管更为严格,中融信托发展也相对稳健,在项目的合理性、风控措施等方面要求都很严格。曾经,中融信托的员工很受其他信托公司欢迎,在2019年之前,中融信托员工被挖角是常有的事。


但上述前中融信托人士也透露,中融信托确实会有些与中植集团相关的腾挪的业务,公司有金融资本部,专门对接中植集团相关的项目,很多项目会单独上会决策。


除通过中融信托发行相关的项目募资产品外,天眼查信息显示,2022年6月-10月间,中植集团关联公司还向中融信托质押旗下公司股权以获取资金。这或许表明,中植的资金链紧张状况在此时已有迹象。


例如:中植旗下湖州明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将持有的八匹马新能源科技公司股权质押;中植集团将持有的恒邦财险公司股份质押;中植旗下湖州明道德利资产管理合伙企业将持有的安徽京控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质押;中植旗下上海炽信投资有限公司将持有的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创绩资产管理合伙企业股权质押。上述股权都质押给中融信托以获取资金。


         

中植系公司向中融信托质押股权一览,作者整理截图自天眼查

今年5月31日,应中融信托要求,标普撤销对中融信托及其子公司中融国际的发行人信用评级。


评级撤销时,中融信托的评级为"BB+/B “,评级展望为稳定,中融国际评级展望则为负面。标普在评级报告中指出,中融信托的管理和治理状况不佳,主要反映在某些投资产品可能被视为关联方的资金来源。公司第二大股东中植集团有积极的业务扩张记录和复杂的公司结构。


拒绝被评级,意味着外界更难以深入了解其运营状况。

         


中植还能挤出多少钱?

         

中植的窟窿到底有多大,外界尚不得而知。中植系财富公司的理财顾问们对投资者们称,集团已经聘请了会计师事务所盘点家底,核查资产以制定债务重组方案。


“通过高收益吸引来的客户,需要持续维持较高的投资回报水平,否则客户就会大量流失,造成资金缺口。如果解老板还在,以他的资源和人脉,资金和资产腾挪还有空间,盖子还能盖上。”张力称。


中植长期以高收益刚兑的模式很难按下暂停键,只能继续蒙眼狂奔。


中植到底还能拿出多少钱?


上市公司板块是中植集团最重要且流动性最好的一块资产。在2021年9月入主天山生物(300313.SZ)时,中植披露了其资产布局状况。


公告显示,当时中植持股5%以上的上市公司共有20家,包括美吉姆、美尔雅、宇顺电子等。


中植集团称,依托控股的十家上市公司和独角兽培育平台,大力发展半导体、大数据、大消费、大健康、幼儿早教、新能源汽车等细分行业龙头。2022年末,时任中植集团总裁颜茂昆在阐述中植战略时称:通过不断并购重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实现市值的飞跃提升。


并购重组提升市值曾是中植系的经典打法,并一度通过此模式大赚上千亿。然而随着监管修复漏洞,加之市场环境变化,借钱借成股东、炒股炒成大股东在中植身上频频发生。


张力也称,资本市场行情好时,中植持股的上市公司市值一天就能涨上十亿元。然而事与愿违,资本市场持续低位徘徊,使得中植持股账面浮亏严重。


眼花缭乱的行业布局下,中植持有的多家上市公司市值在15亿元-30亿元之间,业绩堪忧,有3家已经退市,还有3家被ST游走在退市边缘,多家公司的股权已被中植质押给金融机构融资。


作者统计,截至8月4日收盘,中植持股的上述20家上市公司市值合计仅73亿元。今年以来,中植不断将手中的部分上市股权转让变现,包括准油股份、康盛股份和宇顺电子,转让款合计14.23亿元。   


上述公告还显示,中植持有中融信托、中融基金、恒邦财险、横琴人寿等金融牌照。



今年2月8日,国联证券披露拟收购中融基金股权,最终国联证券购得中融基金75.5%股权。从该笔交易中,中融信托获得15.04亿元,上海融晟获得7.52亿元,中植系合计约得22.56亿元。8月1日,中融基金更名为国联基金,正式易主。


在金融市场人士看来,公募基金产品发行严格,较难为中植的资本运作输送弹药。此外中融基金在100多家公募基金中排名第46位,难言领先,在当下变现也在情理之中。


相较于中植庞大的负债规模,这些资金都只是杯水车薪。


在资产端,中植还有能源资源板块。公司称,在内蒙古、山西、贵州、云南等省(区),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45亿吨,涉及采矿权、探矿权30多宗,金属和非金属矿床潜在价值1200多亿元。公司还有独角兽培育平台,包括充电桩运营商万城万充、八匹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但这些资产变现价值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有资深金融市场人士分析,中植在多年的运营中,可能大量的资金涉嫌自融,但处置资产需要时间。此外还有常年积累下来的坏账、内部贪腐和投资损失等,积重难返。此外,或还有部分资金流向了低评级的政府融资平台和小型开发商。回笼资金难言乐观。

         


旋转门关闭,新帅难领老臣

         

解直锟原本已淡出中植的管理,但中植系接连踩雷,解直锟又重回台前。


张力告诉作者,解直锟回归后的一大动作就是设立八大首席,另一大动作便是主导中植布局实业投资。


八大首席均是政界或金融监管部门资深人士,各自分管相应的职能中心和业务办公室。如首席合规官刘辅华是原中国证监会法律部副主任,首席经济学家王允贵是原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首席财富官武建华是原中国证监会机构部律师、法律部调研员处长。


解直锟去世后,中植集团的一大动作是将旗下北京恒天明泽基金销售有限公司等四家独立基金销售公司整合为北京中植基金销售有限公司,称目的是做大做强中植基金。不过,中植集团信息显示,该整合过程从2020年10月便开始启动,意味着仍是解直锟主导的改革。


解直锟离世后,外甥刘洋接过重任。刘洋今年48岁,自2001年就进入中植集团,历任集团副总裁和首席执行官,此后还长期担任中融信托董事长。解直锟的直系亲属如妻子毛阿敏、子女等则淡出中植。   


直锟的外甥刘洋,图自中融信托官微

         

前中融信托人士称,中植系内部颇有些“联邦制”的感觉,各板块负责人的权限都很大。协调处理各负责人的关系颇为考验。


张力表示,解直锟的人脉资源积淀深厚,对集团内的人事关系最熟悉也最善协调。“但凡换个人,都很难处理好。”他还表示,中植的问题复杂,许多问题仰仗解直锟调解,很担心人走茶凉。


八大首席因解直锟感召而来。曾任中植首席风控官、后出任中植集团总裁的颜茂昆曾表示,自己毫不犹豫选择中植,很大原因是出于对解直锟的欣赏和钦佩。此前颜茂昆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25年,曾任最高法审判监督庭庭长、审判员职务。


中植集团信息显示,刘洋主持集团全面工作后,对组织架构进行新的调整,成立集团执行委员会作为最高决策机构,执委会增加了集团主要资产端公司的负责人。2022年11月,中植成立战略改革与发展委员会,将集团旗下四家财富管理公司董事长纳入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对资产、财务和人员的集中统一管理。

  

《时代周报》今年6月报道,八大首席已有三位离开中植集团,分别是首席经济学家王允贵、首席人力官王钰和首席合规官刘辅华。“三人都深得解直锟信任,经验丰富,是集团老将。”而中植相关人士称,原来就没有首席制的说法。小组制要比单人负责更为稳定。成立全面依法治企领导小组目的之一是(增强)合规性,把公司所有资源都协调在一起。


后解直锟时代,颜茂昆成为辅佐刘洋的中植二把手。


在2022年末恒天家办的年会上,时任中植集团总裁颜茂昆提到,中植面临创始人离世、疫情影响及房地产下行的影响。他称,金融支持房地产16条等政策措施对信托公司的房地产业务,对集团各资产管理公司的房地产业务来说都是利好信号,有助于存量房地产信托项目的稳健运行和风险化解处置。


颜茂昆还提到,在公司投资方面,要建立投资终身负责制和责任倒查机制,防止内外勾结,利益输送。


7个多月后,中植风险暴露。百度百科信息显示,颜茂昆已离职,该信息由其“本人”于7月7日编辑完成。


房地产业则仍未回暖。天眼查信息显示,中融信托成为多个地产项目的全资“房东”。其先后踩雷融创、阳光城、世茂等多家地产公司,产品兑付延期。


朱迪等投资者更关心的是,一旦进入重组处置环节,中植账面的资产价值还剩多少?还有多少投资款能拿回?


小满工作室 | 腾讯新闻出品

本文版权归“腾讯新闻”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后留言,经允许后方可转载。

第1153期

运营排版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腾讯新闻客户端相关独家文章!

       你“在看”我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