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很多人都在嘲笑“包子雷”,它们却靠这些暴力情色抗日雷剧为生……

2017-03-13 新剧观察 媒记

继手撕鬼子、裤裆藏雷等逆天神技之后,抗日雷剧又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包子雷,包子、胡萝卜、黄瓜、辣椒都成了炸弹,吃一半,炸一半,“神科技”即践踏了观众智商又伤透了吃货们的心。



近年来,抗日雷剧娱乐化、庸俗化甚至是低俗化的发展趋势屡禁不止。从审查方、制作方到播出方都有深层次的原因,大家一方面对此现象深恶痛绝,却又在一定程度上推波助澜。

 

作为高收视电视剧的“半边天”,抗日题材一直深受地面频道欢迎。但大量的播出需求直接导致了对这类题材剧目的“过度开发”,在市场不断要求创新的情况下,出现一些奇怪的情节也就再所难免了。因此,从解决地面频道“电视剧困境”的角度来思考,可能有助于解决抗日雷剧问题,没有买卖,就没有雷剧



抗日雷剧层出不穷,挑逗观众,戏谑历史

“手榴弹打鬼子、手撕鬼子、裤裆藏雷”号称抗日雷剧中的三大代表性情节。每有抗日雷剧出现,这些剧还是都会被拉出类来再“鞭挞”一番。

 

手榴弹打飞机:《永不磨灭的番号》中,主演李健向空中投掷一枚手榴弹炸毁日军一架飞机。据说,就因为这一个镜头,‘飞天奖’和‘五个一’工程奖最后都没给该剧,不然《永不磨灭的番号》就要把中国电视剧的奖都拿齐了。

 


手撕鬼子:《抗日奇侠》中,一位英雄把日本兵不偏不倚地撕成两半。这被网友调侃成“手撕鱿鱼片”。不过,本剧导演表示这个片段并没有在电视台播出过。

 

裤裆藏雷:《一起打鬼子》中,主角“银妹”去看望被鬼子关押折磨的老相好,从私处掏出一枚手榴弹,二人大喊“再爽一次”随后引爆手榴弹牺牲。这一情节让“见过世面”的一众网民目瞪口呆,纷纷表示已三观尽毁。这一情节也直接导致该剧禁播。

 


再加上最近爆出的《敌后便衣队传奇》“包子雷”事件,抗日雷剧、逆天情节的出现,不仅对抗日题材电视剧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对整个社会文化的危害巨大。

 

抗日雷剧影像上的“复仇狂欢”对社会文化危害巨大

中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伤痕累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每每回忆起这段历史都会使人悲痛不已。影视作品应该做的是正视这段历史,反思战争,而不是激起民族仇恨,更不能戏谑民族的悲痛。

 

根据《环球时报》的报道,日本政府2012年将钓鱼岛非法“国有化”之后,中国青年蔡洋在西安将丰田车主打成重伤。《朝日新闻》派人前往蔡洋家乡采访,最后得出结论:发生如此惨剧的重要原因是“打人者在成长过程中看了过多的抗日剧”。

 


的确,抗日雷剧中的一些情节简直就是在“披着民族感情的外衣,用性和暴力挑逗观众,在历史的疮疤上纵情欢乐”。电视剧不必是教科书,但一定不能是罔顾人民感情和理性的反面教材。尤其是涉及抗日战争这样一个中华民族巨大的历史伤疤时,任何的戏谑和不尊重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我们反对日本篡改历史,是希望日本能够从真实的历史中吸取教训,不要再轻易的发动战争,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的抗日雷剧还在肆意的篡改、戏谑历史,难道不可笑吗?

 


本着对历史负责,对社会文化负责的态度进行创作,才能真正体现中国人民抗战卫国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才能正确反映中国作为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背后:地面电视频道深陷电视剧困境,

靠抗日剧顶起“半边天”

2013年,“手撕鬼子”事件之后,广电总局出手,对卫视频道黄金剧场抗日题材剧目提出了明确要求,对黄金档已报排播的抗战题材剧进行重审和甄别,对存在过度娱乐化的抗战剧进行修改,停播不能修改的过度娱乐化抗战剧。

 

这一政策直接导致了大量抗战剧转为审查环境较为宽松的地面频道播出,成了一类地面频道优势大于卫视频道的特殊题材,撑起了地面电视频道收视和创收的“半边天”。

 


2016年,18个省会城市(直辖市)地面频道电视剧收视率TOP5共90部剧。其中,抗战谍战、军事斗争题材达到了55部,占比高达61%。

 

随着传播竞争环境的变化,地面电视频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既有内忧,也有外患。高投入、高产出的电视剧与综艺节目本就是省级卫视的强项,2016年强势崛起的视频网站也将其作为了发力重点。自此,高收视、高品质的电视剧以及高投入、高产出的综艺节目都与地面频道“绝缘”了。收视靠电视剧多集联播、创收靠专题广告,成了多家地面电视频道的境况。

 


家庭剧效果不稳定,农村剧产量又少,而抗日剧有强情节,冲突激烈,即使没有明星大腕出演,也能有很好的收视效果。就像一位业内人士所说,“电视台看的是结果,收视就像一面大旗,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指引着电视剧的创作方向。”

 

更重要的是,没有大牌明星加盟,抗日剧的价格就能降下来了,成了地面频道的首选。从南到北,从发达省份到相对落后的地区,几乎每个台都专门开辟了一个强势频道的黄金剧场来“打鬼子”。

 

这么大体量的播出几年之后,常规“打鬼子”的方式已经不能获取高收视率和关注度,观众需要更进一步的刺激。由此,势必导致对这类题材的过度开发,创新也就走向了歧途。

 


有的抗日剧走向了“情色”,过度渲染强暴戏等。还有的抗日剧嫁接错了题材,比如《抗日奇侠》就是一部嫁接了武侠题材的抗日剧;《地下交通站》是跟情景喜剧嫁接。其他的题材的这种创新无所谓,但抗日题材不同,背后有巨大的悲剧性和历史沉重感。有些商业影视的规律放到了抗日题材剧中,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解决方法:制播联合,定制化生产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抗日雷剧的问题不能只靠更加严格的审查制度来解决,还是应该回到制播模式和生产机制中进行思考。

 

对于播出方的地面频道而言,一方面需要减少无效供给。“拼剧”的年代显然已经过去了。一个省级台中,除了卫视之外,最多保留一个强势地面频道黄金剧场,播出一些低成本,但故事性较强,有一定收视价值的剧目。另一方面,需求相似的地面频道可以抱团取暖,形成购剧联盟,与制作公司合作,根据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

 


地面频道第一购剧联盟成立于2013年,成员单位是:上海广播电视台影视剧中心、浙江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等。几乎每年,第一购剧联盟都会举行集体采购剧签约仪式暨采购需求发布会。还与东阳花儿、华录百纳、新丽传媒、大唐辉煌四家顶尖影视公司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谋划、联手打造符合联盟播出需求的定制剧目。

 

组成联盟后,各频道之间可以共享信息,话语权和议价能力会大幅提升,在拍摄甚至剧本阶段就可以介入。而且,多家频道合力可以支撑一些相对有品质的剧目生产,极大的丰富了可选择的题材类型和剧目资源,而不再局限于抗日题材。

 


收视数据表明,因为多家一起决策,挑剧严格,可选空间大,第一购剧联盟一起购买的剧整体表现都超过所播出频道的平均线之上,甚至可能是收视冠军。

 

由此可见,地面频道通过联盟等方式进行定制化生产,对剧目的品质也就有了较高的要求,题材也更加丰富,可以给抗日题材留出一定的创作空间。相信抗日题材一定能产生出更多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又受观众喜爱的剧集,摆脱掉“雷剧”的标签。


* * *

本文由“新剧观察”(id:xinjunguancha)授权转载,作者宝剑。


欢迎投稿,邮箱:editor@newrank.cn。一经采用,即付稿酬。

| 媒记热文 |


汉拿山 | 乐天董事长 | 性教育课本

 记者变钢铁侠黎瑞刚 | 奥斯卡乌龙

爆文反转 | 董卿 | 红星新闻专访
新闻晨报新媒体 | 风端 | 短标题已死

都市报“千万粉丝” | 央媒人事改革

CGTN | 返乡见闻 | 春节补剧指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