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帶一路」,為什麼以色列可以啟示香港? |中環一筆

2017-04-18 譚衛兒 獨家

文章轉載於《南華早報》

版權屬香港南華早報集團所有

「獨家」獲授權轉載

如果說, 香港一些人至今仍覺得「一帶一路」、「大灣區」這些概念流於抽象甚至有如口號,人們可能不知道的是,千里之外遠的以色列,從政府到民間, 卻都在很有興趣地認真研究「一帶一路」可能為他們帶來的商機。



周前應以色列駐港總領事館的邀請,我和同事到以色列短暫訪問。對於許多香港人來說,這可能是個神秘,又或宗教味濃厚的國度,不少人還會聯想到中東複雜的軍事沖突。但不知大家可還記得,香港前後有兩位特首,為了同一個目的,都曾訪問過這個國家——學習以色列在高科技發展方面的經驗。早在1999年,前特首董建華就親率一個代表團出訪以色列,當年這一訪問令許多香港記者也首次意識到,原來大家以為戰火紛飛的以色列,居然科技創新走得這麼前。


16年後的2015年,現任特首梁振英也踏上以色列之途。當時政府希望成立的創科局被立法會拉布,一拖再拖近三年都未能成立。外間普遍相信梁振英希望以他的以色列之行令香港社會更多了解創科的迫切性。


令人扼腕的是,當年董建華希望把香港發展成創新中心的想法,隨著他的離任而沒有了下文。至於梁振英,雖然立法會最終批出創科局撥款令該局得以成立,但一年多過去了,香港實在難說在高科技發展方面取得甚麼重大成績。但與此同時,我們的邻居深圳,已成為了南中國的「硅谷」,成績有目共睹而且大有一鳴驚人之勢。



時移世易,今天就算香港急起直追,還能成為創科中心嗎?在以色列那些天,這個問題不時浮現在我腦海裏。在那裏,我們所見到的無論是創業者,學者或政府官員,大家討論的話題都離不開中、以雙方如何利用「一帶一路」的機會,也談到以色列作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創辦會員國的角色等。


以色列那幾天另一個發現是,中國資金早已進入這個國家:中國港灣工程公司中標海法和阿什杜德丙個城市的港口建設,這也被視為中國推動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項目。在以色列商業中心的特拉維夫,我們被安排去參觀一家中國公司,該公司主要為有意拓展中國市場的初創公司提供協助;到我們行程快將結束時,以色列朋友說,你們去到機場,很多遊客都會在免稅店購買我們最出名的死海謢肤品,但你們可能不知道,其中一個著名的以色列品牌,其實上海的復星集團已入股成為了大股東......


在以色列,年青人對投身初創企業的熱誠高漲,因此以色列也以「初創之國」聞名。當然,香港不能照搬以色列的發展模式,畢竟兩地有很多不同的特質。然而,以色列和中國的多方位經貿交流,對特首梁振英一直推動的把香港變成「一帶一路」的「超級聯絡人」的定位,不能不說有所挑戰。若沿線國家直接與中國聯絡了,香港又怎樣做聯絡人呢?雖然梁振英至今仍是信心滿滿,深信香港提供的金融,法律等方面的專業服務無可取代。



無論如何,香港今天又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機會——大灣區。特首梁振英本周率一個由政府官員及商界組成的代表團到大灣區的六個城市訪問,以了解情況及確定香港未來在這個大規劃中的位置。早前林鄭月娥上京從總理李克強手中接過下任特首委任狀時,李克強就當面對她說到,大灣區對香港未來經濟的重大意義。至於內地則有不少學者指出,把香港納入大灣區,其實可以說是香港在整個國家發展格局中的「最後機會」,此話真是可滿可點。


經過多年的努力,香港還能否發展成為「以色列」式的高科技中心仍是一個問號?如今面對新的機遇,香港如何能利用好一國兩制的特色及優勢,不再讓大灣區這一發機遇溜走了呢?這是下任政府得認真面對的問題。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需轉載請聯繫小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