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香港,不能被「一小撮港獨分子」牽著鼻子走 |中環一筆

2017-10-05 劉瀾昌 獨家

今年九月開學後,香港大學校園內出現了明目張膽的宣揚港獨的標語和小字報。這理所當然激起香港各個階層人士的憤慨,理所當然的展開反獨鬥爭。對此,中央也一再明確表示,這是衝擊一國兩制的底線,堅決反對且零容忍。



我認為,這一波「播獨」固然是「一小撮」人的行為,但絕不是偶然的;那些「策劃於密室,點火於校園」的勢力,也不是為了喊幾句口號,宣洩一下不滿;其策略重點還是阻撓破壞特首林鄭月娥新班子的施政,拖慢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新步伐,以此厚植市民大眾中的不滿情緒,繼續壯大反對力量。


因此,善良的市民大眾要冷靜的觀察形勢,
把握當前香港發展的新形勢,不能被「一小撮港獨分子」牽著鼻子走,隨之起舞,要學習中國內地「一心一意謀發展」,任何時候都不要被干擾。


近期,中央電視台播放了系列特輯《
輝煌中國》,真實記錄了過去五年國家主席習近平領導中國奮發前進的步伐,驕人的成就說也說不完,作為一個生活在香港的中國人真是從心裏感到驕傲。我這裏要特別讚歎一個數字:44.3%——這是過去五年內地居民人均收入增長的數字。



過去五年,生活水準能有這樣的提高,全球恐怕是中國一枝獨秀。固然,中國當下的人均收入絕對值在全球排名還不是很前,但是在過去五年,中國經濟增長和個人收入增長都是名列世界前茅。


在取得44.3%的人均收入增長幅度的同時,
全中國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3.4%,在全球九個發展中人口大國中,率先實現了全民教育目標。中國織就了全世界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被世界衛生組織稱讚為舉世矚目的成就。五年來,國家累計投入人民幣50億元,建立10萬個農村幸福院、11萬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全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2879萬套。13多億中國人的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到40.8平方米。內地的平均住房條件已比香港好!


過去五年,每年農村貧困人口減少都超過一千萬人,
累計脫貧5500多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準。由於這些實實在在的變化,內地13億人都實實在在對好生活有存在感、獲得感,因此對國家的領導、現行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是有真實的自信。



對比之下,香港回歸以來的經濟發展是滯後的,民生改善是差強人意的。香港研究協會於9月中訪問1089名市民,調查發現受訪者無論個人、家庭財政狀況、生活水準均較半年前差,42%受訪者稱個人財政狀況較半年前變差,47%的人對未來半年經濟前景感到悲觀,41%的人預計香港樓價在未來半年會上升。事實上,置業難,最為突出表現在剛剛就業的青年一代身上。世界通行的標準認為,樓價在勞動人口的年收入的五到七成為合理的水平,可是當下香港青年工作十年也未必存夠首期(又稱頭款)。他們的不滿情緒,也是社會可見的、有感的。事實上,內地改革開放以來,人民對幸福生活不斷有獲得感;而香港的回歸,相當多的市民沒有自身利益改善的獲得感。認真的社會工作者都會明白,這種不滿的「有感」必然是各種反對運動的社會基礎。


回顧香港回歸以來的一場場角力,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一條脈絡,
那就是阻撓各屆政府施政,為香港的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設置障礙,是重要的反對策略和手段。事實上,「拉布」也並非始於梁振英時代。梁振英上台之初,也清楚香港的癥結在於土地房屋,但是,覓地也被妖魔化為「盲搶地」,填海、開發郊野公園邊緣地帶嚴重受阻。梁振英希望改善香港居住條件的願望無法實現,明知市民的不滿和樓價的上升成正比也只能「望海興嘆」,「望郊野公園興嘆」。如今,林鄭月娥要發表第一份施政報告了,也要在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上「綜合施策」了,會順利嗎?我堅信,樹欲靜而風不息。


林鄭月娥


在香港校園出現「一小撮」播獨之際,無獨有偶,台灣的新任行政院長賴清德也在權力大位上公開宣稱其是「台獨政治工作者」。在中國綜合國力冉冉上升勢不可阻,美國繼續收縮以至要將「第一島鏈」防禦交給日本之際,港獨和台獨同時發聲,難道不是一種預感到滅頂之災的哀鳴嗎?


重要的是,善良的香港人啊,要認清其策略,把經濟搞上去,
把民生改善好,反獨便立於不敗之地,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李國章說得好,「傻人說傻話,我才不會跟著去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直接供稿予零傳媒《獨家》微信賬號和《亞洲週刊》的稿件

兩家共享版權

如需轉載請聯繫小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